光明日報:給網路文學尋找一把「尺子」
《甄嬛傳》儘管網路文學創作進行得如火如荼,然而學界對網路文學的研究卻並未「水漲船高」。一些網路作家及其作品雖然在市場和讀者群中頗具影響,但實際上仍未進入到批評家研究的視野,網路文學理論匱乏、網路文學評價體系缺失的窘況日益顯著。理論研究上的短板,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網路文學的創作實踐——當下網路文學中存在大量抄襲、模仿、粗製濫造等問題,不能不說與此有很大關係。同時,網路評價機制的不夠健全,也從某種層面上削弱了網路文學的價值與其原本可以承載的責任與使命。因此,進行網路文學研究,儘快構建起評價網路文學的「尺子」迫在眉睫。
《羋月傳》由庄庸、王秀庭合著,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網路文學評論評價體系構建:從「頂層設計」到「基層創新」》,系統分析了網路文學的總體發展思路,深入發掘了網路文藝基層創新的實踐和脈動,探索了網路文學評價體系的構建之道。本書對以網路文學為代表的網路文藝領域創作實踐、創新風潮和重大理論問題,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從既成事實、現狀特點與未來發展趨勢出發,解讀了讓「網路文學有力量」的真正力量是什麼。同時,作者通過趨勢預判,得出這樣的結論:從頂層設計到基層創新,網路文學評論評價體系構建將成為小切口撬動大格局的好槓桿,將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時代風向標。互聯網革命正在重塑網路文學的邊界,「閱讀—表達—分享」一體化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文學生產創作機制。早在2014年,作者就提出,網路文學絕不是「快樂(快感娛樂)文學」,甚至能開創出「互聯網 新文學」的時代。如今,面對網路文學所引發的IP熱,需要對網路文學重新「估值」;面對龐大的受眾需求,需要重新判斷網路文學的「價值」;面對網路文學的海外傳播熱,需要重新思考中華文化走出去的路徑……所有問題均指向對網路文學的評論和評價:該拿什麼「尺子」來衡量網路文學?傳統的文學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是否適用在網路文學上?針對這一系列問題,兩位作者在書中進行了全新的闡釋。作者認為,網路文學領域,大多數人看到的多是由點擊率和排行榜製造的「首頁作品」,而不是真正的由互聯網「草根性」的大眾評審機制評出來的作品。而只有那些在大眾評審、閱讀和推薦機制中產生的網路文學作品,才能代表網路文學真正的水準。如何從浩如煙海的作品中進行選擇和評論,解決那些碎片化、不成體系的評論與傳統學院派的評論之間的矛盾?作者認為,只有把握網路文學場域的核心特點,才能找到「進場」的路徑,即採用紮根理論,立足於「土著的碎評」,進行跨界重建,以此建構一個既具有內生性又具有豐富成長性的網路文學評論評價體系。在此基礎上,作者呼籲網路文學界要重建自信,儘快培養出「互聯網 」時代的新評論家群體。可以說,大力發展網路文藝,以科學的、合理的網路文學評價體系為「尺子」,引導網路文學健康發展,是這個時代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本文刊於《光明日報》2017年6月2日12版,原標題為:給網路文學尋找一把「尺子」)
推薦閱讀:
※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7.03.30)
※人民日報:婚姻擠壓現象凸顯,剩男是個大問題
※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7.03.31)
※藝術批評 需要實在的描述和解釋·杭州日報
※智利前女總統另謀高就·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