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預定2018年新郵的文章火了,新郵減量?那只是治標不治本!
好長的標題,但昨天集郵本子發的《越來越多的人拒絕2018年新郵,郵政拿啥說服大家》確實火了,《今日頭條》的點擊量半天超過1萬+,可見大家對這個話題的關注,中國郵政如果再不重視,那確實就不對了。 那郵政改如何重視呢?減量?這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但鄙人以為,也只是治標不治本而已。 中國集郵現在缺的,不是資金,而是信心!信心沒了,你就是減到600萬,也是白搭。 當然,減量也是重拾信心的手段之一,我們看看2006年郵票發行量,套票只有生肖狗、奧運會運動項目、長征70周年三套郵票超過1000萬,7套郵票發行量在900-1000萬之間,其餘所有郵票發行量,都低於900萬,而且大部分都在800萬左右,其中《烏蘭夫誕辰100周年》《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二)》發行量更是低於700萬。那當年啥情況呢?告訴大家一個悲慘的結局,這一年的郵票,只是保住了面值,預定款為1800元的大版冊更是打折銷售。可見減少發行量,並不是最優的辦法。 哀莫大於心死!當年就是這種情況,心死了,發行量再少,也提升不了信心。那減量為啥又有效呢?隨之的2007年,中國郵政開始提高郵票發行量,幾乎所有的郵票發行量,都在1000萬左右。集郵者反過頭來發現,06年郵票發行量近幾十年最低,信心重拾,加上奧運會臨近,市場開始熱起來,大家的信心又有了。可惜中國郵政並沒有恐怖,一味的防水抓魚,郵票發行量逐步增大,如不是電子盤,今天郵票貼破面值的現象,應該提前三年就出現了。 那有啥好辦法嗎?其實,中國郵政還是有智慧的。2003年,中國郵政自己就發明了很好的辦法,受到了集郵者和市場的歡迎。 2003年,中國郵票已經是從1997年郵市風潮之後,整整跌破面值整整6個年頭,加上1991年後的郵票就打折,郵票貼破面值更是超過了12年,可以預見,郵政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在這12年間,1992-1999年最高發行量2.5億,最低發行量2000萬左右,從2000年開始,逐步降低郵票發發行量,2000年最低發行量2000萬左右,2001年最低發行量1450萬,2002年1150萬,請重點注意2003年,這一年郵票發行量調整至900萬左右,但這一年,發行了小版,而且小版的平均發行量為65萬版左右。以如果小版按平均4套郵票算,那其實2003年郵票發行量應該在1150萬左右,和2002年持平(我數學不好,算錯了別怪我,但我表達的意思,你們應該懂了)。我覺得,這一招,郵政玩的絕。從表面上減少發行量,但實際並沒減少,而且更多的開發了郵品,增加了收入,讓中國集郵,迅速從買方市場,轉變成賣方市場,可以說,集郵者、郵商、市場、郵政四全齊美。當年小版多版式雖然也打折,但全年小版如果都是發行一周內銷售的話,全年每套小版盈利在100元左右,如果年底一起銷售,每套盈利超過千元。只不過,2004年開始,中國郵政逐步擴大郵票發行量,特別是加大小版發行量,但控制小版的預定,中飽私聊,特別是用小版加個性化,開發貨真價不實的產品,往往一個小版,加一堆個性化,賣上好幾百是常事。好了傷疤忘了疼,自己把自己給玩壞了。 不知我說明白了沒,我表達這麼多,就是想告訴中國郵政,從集郵者的角度,引導集郵方向。 2003年小版為啥成功?就是因為新奇的版式和一流的版式設計,擴大了集藏群體和大家的收藏門類。現在門類不少,卻大多是量少品種,集郵者看不到,市場一大堆。 聽君一席話,中國郵政,你真得為集郵者著想。讓把集郵者的信心培養出來,然後再下功夫做好選題、設計、控制發行量。比如,每套大版,你設計漂亮點啊,能不能從16-20枚,減少至12-16枚一版?多留點地方給設計者發揮,引導集郵者從收藏套票轉到收藏大版上來?別動不動就弄個白色邊紙,收藏興趣真上不來。如果將套票發行量控制在800萬左右,小版發行量控制在200萬左右,大版控制在20萬左右,這樣計算,郵票發行量還是12萬左右。其中800萬必須全部破版,20萬保證10萬預定,另外十萬開發郵品,那你郵票想跌都難。最後,麻煩選題和設計都用點心!
提升信心,引導集藏。中國郵政,你能聽得進建議嗎?
作者:周遲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