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最前沿:中國重型火箭計劃2030年首飛、歐盟研製5馬赫超音速飛機、印度擬發射「一箭103星」、日...

中國重型火箭擬命名「長征九號」

計劃2030年首飛

  12月28日,《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對外發布。未來五年中國將加快航天強國建設步伐,力爭2030年左右躋身世界航天強國行列。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表示,中國將於2020年左右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並將規劃木星和行星探測。同時,中國正啟動下一代重型運載火箭的研製攻關,擬命名為「長征九號」,計劃2030年左右實現首飛。

  此次發布的《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反映了自2011年以來,中國在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等重大工程以及在空間科學、技術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表示,總體願景是通過「十三五」的建設和發展,把航天重大工程和部署的各項任務完成好,並通過實施強基工程,解決和克服影響發展的短板和弱項,再通過十年左右的時間,建立比較完善的空間基礎設施,這也是中國政府正式發布的未來十年國家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規劃的重點任務。

  未來十年,預計將發射約100顆衛星,為中國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也為全人類福祉作出新的貢獻。

  此外,我國目前正在開展重型運載火箭的方案深化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首先要開展大推力運載火箭發動機攻關,未來將進一步提升進入空間能力,適時啟動工程實施。開展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200噸級氫氧發動機、10米直徑大箭體結構等關鍵技術攻關,預計10年左右完成工程研製,實現低軌運載能力從25噸級到100噸級的跨越。初步計劃重型運載火箭的首飛時間是2030年左右。

針對中國是否計劃將人送上月球的問題,吳艷華回應,中國國家航天局對未來月球探測進行了規劃,就是2017年要完成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最後一步,即2017年底,發射嫦娥五號,實現月球軟著陸以及採樣返回,還將實施世界第一次到月球背後的巡視探測。設想在未來五年、十年,開展兩次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月球南北極的探測。

  吳艷華透露,中國深空探測工程將實施四次重大任務,包括發射火星探測器、規劃木星和行星探測。一是2020年左右,要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按照一步實現繞、著、巡,開展火星探測。二是實施火星表面採樣返回,開展火星構造、物質成分、火星環境等科學分析與研究。三是進行一次小行星探測。四是規劃一次木星和行星的探測。

  白皮書還指出,中國始終堅持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反對外空武器化和外空軍備競賽,合理開發和利用空間資源,切實保護空間環境,維護一個和平、清潔的外層空間,使航天活動造福全人類。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潘珊菊)


歐盟研製5馬赫超音速飛機

相對其它交通運輸模式,航空運輸最大的競爭優勢在於遠距離快捷輸送,因此研製開發更快捷、更綠色、更環保的超音速飛機,一直是世界主要飛機製造大國長期追求的目標。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提供了480萬歐元,總研發投入650萬歐元,由設立在法國巴黎的歐空局(ESA)牽頭總協調,歐盟6個成員國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瑞典和羅馬尼亞的主要飛機製造企業和研發機構組建歐盟超音速飛機開放式技術平台,成為歐盟層面研製開發超音速飛機的主導力量。

超音速飛機設計不同於傳統的飛機,需要滿足更苛刻且非同尋常的飛行環境條件,如更高的海拔、更高的溫度和更高的壓力等。技術平台設計的超音速飛機速度為5馬赫,乘客200名,續航里程達9000公里。

技術平台目前的研發創新活動主要集中在以下4大方面: 1. 耐高溫新興材料的研製開發。如研製基於鎳合金中空材料,可作為飛機內外高速氣流通道材料,在高溫和低溫情況下均能保持其優良特性; 2. 從各類新材料到功能幾何。超音速飛機組件和控制系統的真實或模擬場景的檢測與驗證,包括材料的耐久性和安全可靠性; 3. 創新型空氣動力學與製冷技術的開發。避免推進器高通量燃燒室過熱,最大化推進動力和氣動效率; 4. 環境影響評估。儘管速度更快機體更寬,超音速飛機相對協和式飛機具有更低的音爆水平,目前的研發活動主要集中於排放對大氣臭氧層的影響。

(來源:科技部)


日本將發射世界最小火箭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發布消息稱,該機構將於近期從位於鹿兒島縣境內的宇宙空間觀測所發射一顆相當於電線杆體積的小型火箭。

火箭將搭載一顆圍繞地球飛行,同時對地表進行拍攝的超小型衛星,代號為「TRICOM1」。這是世界上將人造衛星送入地球軌道的最小火箭。開發這種火箭,是為了針對未來衛星的超小型化發展趨勢,實現低成本和機動靈活的發射任務。 該火箭全長約10米,直徑約50厘米,重2.6噸,共三級,能將4公斤的小型衛星送入地球軌道。它是在目前使用的二級火箭基礎上改造而成,電池也是採用市場上一般的商業用品,所以能夠壓縮成本。衛星開發和火箭發射的費用加起來,約4億日元(約365萬美元)。

TRICOM1衛星由東京大學開發,長度和寬度均約10厘米,高35厘米,呈直方體形狀。JAXA是第一次單獨發射超小型衛星,並希望從事火箭開發的民間企業都來應用這一技術。

(來源:科技部)


印度計劃發射「一箭103星」

  中新社北京1月5日電 新德里消息:印度下月計劃通過發射一枚火箭將103顆衛星送入軌道。

  據印度報業托拉斯、法新社等媒體報道,印度空間研究組織4日表示,將在2月通過發射一枚火箭將103顆衛星送入軌道,其中大部分衛星來自外國,包括美國、德國、以色列、哈薩克和荷蘭等國。

  這103顆衛星中,3顆衛星較大,另外100顆衛星相對較小,總重量約為1300公斤。其中一些小衛星是美國的商用衛星。要把數量如此多的衛星送入軌道並非易事,印度將利用PSLV-C37型運載火箭執行此次發射任務。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去年6月曾通過PSLV-C34型運載火箭把搭載的20顆衛星成功送入軌道。這20顆衛星的總重量為1288公斤。這種運載火箭是印度自行研製的四級運載火箭。2008年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也曾用這種火箭完成了「一箭10星」的發射任務。

  據印度媒體此前透露,有關的發射計劃早在去年10月就開始籌劃。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官員表示,最初計劃在本月底發射「一箭83星」,但後來有關發射計划進行了調整,增加了20顆衛星,發射時間也調整至今年2月的第一周。

  印度官員稱,這次發射將為印度「創造歷史」,如果發射成功,印度將創下一項世界紀錄。俄羅斯和烏克蘭聯合研製的「第聶伯」運載火箭2014年曾一次把30多顆衛星送入軌道。美國的相關紀錄是「一箭29星」。

  據報道,目前有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日本等國以及歐洲航天局掌握「一箭多星」發射技術。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6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核心提示】「飛航杯」2016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評選揭曉。

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道近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中國飛航技術研究院協辦,張履謙、戚發韌、黃瑞松、包為民等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以及國內從事科技報道的權威媒體記者共同評選的「飛航杯」2016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評選揭曉。

1.中國最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首飛成功

2016年11月3日,中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長征五號具備近地軌道25噸級和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級的運載能力,比我國現役火箭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提升2.5倍以上,一舉跨入全球「最強壯」火箭行列。

2.獵鷹9火箭首次實現一子級海上平台回收成功

2016年4月9日,在經歷了4次回收失敗後的SpaceX公司獵鷹9火箭,其一子級終於在第五次試驗中,穩穩地降落在海上駁船上,這是獵鷹9火箭繼2015年12月12日在陸上成功回收之後的又一次成功回收。然而,此次海上回收的難度係數更大,受關注度自然也更高。後續,獵鷹9火箭分別在5月6日、5月28日和8月14日成功發射並實現一子級海上平台回收。

3.美國發射新一代氣象衛星

2016年11月19日,美國宇航局使用宇宙神-5火箭成功將新一代靜止環境觀測衛星-R(GOES-R)送入太空。有評論稱,該衛星有望使天氣預報發生徹底變革。與現有的在軌氣象衛星相比,GOES-R的空間解析度提高了4倍,掃描速度提高了5倍。

4.歐洲首顆「太空數據高速路」衛星升空

  • 2016年1月30日,國際發射服務公司用質子-M火箭將歐洲通信衛星公司的Eutelsat-9B通信衛星發射升空。Eutelsat-9B通信衛星上搭載有「歐洲數據中繼系統」的首顆激光通信衛星。該系統是歐空局最具雄心的電信項目,被稱為「太空數據高速公路」,未來幾年還將發射其他幾顆數據傳輸衛星。

    5.中國成功開展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

    2016年9月15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將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發射升空,標誌著繼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第二次飛行任務正式拉開帷幕。10月17日,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托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起飛。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實現交會對接,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入駐「天宮」,開始了為期30天的中期太空駐留生活。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出艙後狀態良好。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6.中國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

    2016年8月16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是我國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之一,主要目標是藉助衛星平台,進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域量子密鑰網路實驗,以期在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同時在空間尺度進行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開展量子力學完備性檢驗的實驗研究。這些實驗研究有望產生重大物理髮現,從而促進人類物理學的發展。

    7.印度成為全球第四個完成衛星導航系統部署的國家

    2016年4月28日,印度使用PSLV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印度區域衛星導航系統的第七顆衛星,搶在歐洲伽利略系統初始運行能力部署前,完成了由7顆衛星組成的IRNSS系統空間段的部署,使印度成為全球第四個完成衛星導航系統部署的國家。

    8.人類「最硬」航天器抵達木星

    2016年7月5日,歷時5年,飛行28億公里後,價值11.3億美元的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成功進入木星軌道,這是自2003年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結束木星探測任務後,人類首顆圍繞木星工作的探測器。而且,「朱諾號」也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堅硬太空探測器。「朱諾號」的形狀採用的是略顯復古的自旋穩定方案,目的是節省反應輪所佔用的發射質量,同時也為厚實的鈦殼、科學儀器和充沛的推進劑讓出更多空間。

    9.藍色起源公司首次實現火箭亞軌道發射與成功回收

    2016年1月23日,由亞馬遜公司創始人傑弗里·貝索斯創辦的商業太空公司藍色起源,成功將2015年11月回收的新謝帕德火箭再次發射成功進入亞軌道,並在發射後不久再次成功實現軟著陸。後續,該二次回收的火箭在4月2日、6月19日和10月5日,完成了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亞軌道發射與垂直降落回收。

    10.SpaceX公司獵鷹9火箭發射台爆炸

    2016年9月1日,SpaceX公司的獵鷹9火箭在發射台準備進行靜態點火測試時發生爆炸,火箭及其載荷(1枚以色列通信衛星)俱損。高可靠性和低成本是一對矛盾體,SpaceX公司顯然更傾向於簡化流程、降低成本。這次事故引起了不少人對SpaceX公司靜態點火測試的關注,其他國家和航天公司的主流運載火箭沒有這種做法。

    (來源:參考軍事)


    推薦閱讀:

    記一次差點就成功的遠走高飛計劃
    據傳:中國秘密啟動海星計劃將光復收回釣魚島
    醫院2010年精神文明建設、安全文化建設彙報材料範文模板,作風,整頓,範文,總結,計劃,述...
    從AI到VR:探秘Facebook的十年計劃
    七日完美變身計劃

    TAG:中國 | 航天 | 印度 | 飛機 | 計劃 | 超音速飛機 | 火箭 | 前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