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怎麼了?(血塊/顏色發黑/量少/閉經..)
06-16
1.月經有血塊什麼原因
推薦閱讀:
月經血中帶血塊這和出血量以及出血速度有關,如果你出血多的時候很衝來不及,就會凝成一個血塊排出來了,往往帶有血塊可能這個時候的出血量比較多,就集成的一個塊。經血出來內膜會脫落,但可能是一些碎片片,血塊還是應該供應子宮內膜的血管出的血。月經有血塊是很普偏的現象,破碎的子宮內膜中含一定量的激活劑,使凝固的纖維蛋白裂解為流動的降解產物,使月經變成液體狀態,所以月經血是不凝固的。有時也成小凝塊脫落,就是血塊,這是很正常的。
月經血來源於因激素撤退而脫落的子宮內膜,除了流動的血,還有小血塊、子宮內膜碎片、宮頸粘液、和陰道脫落的上皮細胞等。月經血總體上來說呈現暗紅色,但量多的時候可呈現鮮紅色。 月經第一天血量少,含宮頸粘液和陰道上皮細胞比較多,所以顏色深一些;月經第二第三天是子宮內膜主體脫落的時候,血量比較多,血中見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和小血塊,不含粘液和陰道分泌物,是純血。到了第五天左右,月經快結束的時候,子宮內膜已全部脫落,不見血塊,血量減少,陰道分泌物和粘液開始出現,經血顏色又呈現較深。 月經有血塊的女性,中醫認為多與血淤有關,常常有氣滯血淤的表現,如顏麵皮膚粗糙、無光澤、起座瘡。個別患者出現顏面色素沉著,直接影響容顏美。這種情況,一般可用中藥進行調治,根據癥狀和體征,採用活血化淤、理氣通絡的方法有較好的效果。諸如紅花、桃仁、薄荷、坤草、澤蘭、赤芍之類,對改善癥狀和體征均有良好效果。不過,這要在大夫的指導下服用。月經有塊者應注意經期保護,冬天注意保暖,防止著涼,不食生冷食物,不過於勞累,保持心情愉快,勞逸結合。對顏面色素沉著者,可通過外病內治的方法,調理月經獲得痊癒。 經血暗紅有血塊,屬「血瘀氣滯」體質,可用川芎,丹參,紅花等材料。若經血少色淡,屬於「血虛體虛」要用當歸,黃芪,熟地,桂圓人蔘等補身體。若為手腳冰冷的「虛寒」體質,用桂枝,茴香,艾葉食用暖身 飲食改善調理---宜採用高蛋白低脂肪飲用,多攝取維生素C,E使骨盆血液循環順暢,減低因充血導致痛感,並補充豐富的鈣和鎂讓肌肉放鬆2.月經顏色發黑怎麼辦相信很多女性朋友在月經期間都有這樣的癥狀,月經顏色發黑並伴有血塊,很多女性都對此擔心,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月經發黑的原因及調理方法。月經顏色發黑怎麼了,月經發黑的原因:1、腎虛會出現月經呈黑色:月經周期先後無定,量少,色淡紅或黯紅,質薄。腰膝酸軟,足跟痛,頭暈耳鳴,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脈沉弱或沉遲。治宜補腎調經。2、氣滯血瘀會出現月經呈黑色:月經先後無定,經量或多或少,色紫紅,有塊,經行不暢。或伴小腹疼痛拒按,或有胸脅、乳房、少腹脹痛,脘悶不舒,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或澀。治宜活血化瘀、理氣止痛。3、血寒出現月經黑色:經期延後,量少,色黯有血塊。小腹冷痛,得熱減輕,畏寒肢冷。苔白,脈沉緊。治宜溫經散寒。4、氣血兩虛會出現月經呈黑色:月經周期提前或錯後,經量增多或減少,經期延長,色淡,質稀。或少腹疼痛,或頭暈眼花,或神疲肢倦,面色蒼白或萎黃,納少便溏。舌質淡紅,脈細弱。治療宜氣血雙補。5、血熱會出現月經呈黑色:實熱出現月經呈黑色:月經先期,量多,色深紅或紫,質稠粘,有血塊。伴心胸煩躁,面紅口乾,小便短黃,大便燥結。舌質紅,苔黃,脈數。治宜清熱涼血、調經止血;6.虛熱出現月經黑色:經來先期,經期延長,量多,色紅,質稠。或伴兩顴潮紅,手足心熱。舌紅,苔少,脈細數。清熱滋陰、調經止血。 許多婦女發生月經失調後,可以從子宮發育不全、急慢性盆腔炎、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去考慮。同時許多不良習慣因素也可能導致月經失調。情緒異常、長期的精神壓抑、起居無度、過度節食以及嗜好酒煙等都可直接導致神經功能紊亂,確診為內分泌失調在治療上應根據病情的輕重及患者的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案,通過中醫由內而外的全面調理,促進血液循環,使氣血通暢,精血滋養全身。3.月經量非常少怎麼辦月經量少(月經過少)月經周期基本正常,經量明顯減少,甚至點滴即凈;或經期縮短不足兩天,經量亦少者,均稱為「月經過少」。屬月經病。月經過少常與月經後期並見,常伴體重增加。本病發生於青春期和育齡期者可發展為閉經,發生於更年期者則往往進入絕經。本病相當於西醫的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病、多囊卵巢綜合征、卵巢早衰、或人流手術後宮腔黏連或大失血後等疾病。對於月經量少,月經後期,傳統理論認為辨證當分虛實,虛有腎虛,血虛,陰虛,陽虛。實有寒凝,氣阻,痰凝。長期的臨床經驗余認為月經後期,月經量少雖有虛實之分,但以虛為主,腎虛血虧,沖任不調是其主要病機。因為月經是通過腎-天癸-沖任-胞宮軸來調節的,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異常,都會導致月經失調,而腎精氣充盈是月經產生並維持期量規律恆定的動力和物質基礎,故腎在其中的作用尤為重要。從中醫角度看月經過少的原因有:第一,血虛。由於生理上的差異,相對於女性而言,產生血虛的可能性更大。女人天生敏感和思慮過多,因此容易傷肝,而肝為「血庫」,負責血液的儲藏、調 節和分配。肝臟受損,人體氣血勢必也會受到影響。而且女人懷孕、生產都需要氣血,當了媽媽後還要哺乳,而乳汁也是由氣血化成的。再加上女人比較情緒化,愛 哭,眼淚也是由氣血化成的,所以女人氣血虧虛比較常見。 【證見】月經量少,或點滴即凈,或行經時間不是兩天,經量澀少。經色淡無塊,伴有面色萎黃,頭暈眼花,心悸怔忡。舌淡紅,脈細弱。【治法】 養血調經。【方葯】1.主方滋血湯(王肯堂《證治準繩?女科》)加減處方:當歸15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熟地黃20克,党參20克,白朮15克,茯苓20克,山藥30克,北黃芪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雞血藤30克。水煎服。2.中成藥(1)歸脾丸,每次6克,每日3次。(2)養血當歸精,每次10毫升,每日3次。3.單方驗方(1)養血補腎湯(劉熙政《湖北中醫雜誌》1982.6)處方:當歸、雞血藤、丹參、炙黃芪、菟絲子、覆盆子、紫河車各15克,川芎、甘草、熟地黃各10克,木香6克。(2)化裁四物湯(張作超《廣西中醫藥》1986.9)處方:當歸9克,川芎4克,熟地黃15克,仙茅根15克,淫羊藿12克,鹿角膠10克(烊化),香附子12克,紫河車15克,益母草12克,雞血藤15克,巴戟天15克,北黃芪15克。水煎服,每日1劑。第二,腎虛。先天稟賦不足,身體發育障礙,以致胞宮發育遲緩,也會導致經血量少。另外,女子如果意外懷孕,經常會選擇流產手術,這樣極易損傷沖任,以致經量減少。 【證見】 經量素少,或病後或反覆流產後經量明顯減少,經色淡黯質薄。腰酸膝軟或足跟痛,或頭暈耳鳴,或少寐多夢,或陰中乾澀。眼眶黯,或面斑多。舌黯紅少苔,脈細弱或沉細尺弱。【治法】 補腎養血調經。【方葯】1.主方歸腎丸(張介賓《景岳全書》)加減處方:菟絲子20克,杜仲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當歸15克,熟地黃15克,山藥30克,茯苓30克,香附10克,巴戟天15克,肉蓯蓉15克,何首烏20克,紫河車15克。水煎服。若偏於腎陰虛者,選加二至丸、生地黃、玄參。若偏於腎陽虛者,選加淫羊藿、仙茅、補骨脂、益智仁。2.中成藥(1)滋腎育胎丸,每次6克,每日3次。適用於偏腎陽虛或腎陰陽俱虛。(2)六味地黃丸,每次6克,每日3次。適用於腎陰虛。 腎虛、血虛兩證型雖不相同,但由於腎虛,精不足以化血,血虛不足以生精,精血同源而互生,同為月經的物質基礎。因此,臨床上常在補腎中佐以養血,或在養血中又佐以滋腎,使精充血足,經源充盛,而經水自調。 第三,血瘀。女人愛美,冬天也經常穿裙裝,這樣極易使寒氣侵入人體。身體受寒,血被寒凝,也會導致月經量減少。再者女子情緒波動較大,易生悶氣,這樣也極易導致氣滯血瘀,從而使經血運行不暢。【證見】 經行澀少,經色紫黯,有血塊,小腹脹痛拒按。舌質紫黯,或有小瘀點,脈細或弦澀。【治法】 活血化瘀調經。【方葯】1.主方桃紅四物湯(吳謙《醫宗金鑒》)加減處方:當歸15克,川芎10克,赤芍、白芍各15克,熟地黃20克,桃仁15克,紅花6克,益母草30克,雞內金12克,香附子12克,丹參20克,枳殼15克。水煎服。2.中成藥(1)益母調經丸,每次10丸,每日3次。(2)益母丸,每次1丸,每日2次。 第四,痰濕。這種情況多見於屬痰濕性體質的肥胖女性,因為痰濕阻塞經脈,使經血運行不暢,從而發生月經過少。對於月經過少的狀況,一定要引起警惕,否則很有可能會導致不孕,或是發展成為閉經。 【證見】 月經量少,色淡紅,質粘膩,月經常後期或稀發。形體肥胖,胸悶嘔惡,或帶下量多。舌淡苔白膩,脈滑沉細。【治法】 化痰燥濕,溫腎健脾。【方葯】主方蒼附導痰丸(葉天士《葉天士女科診治秘方》)加減處方:茯苓20克,法半夏12克,陳皮6克,蒼朮10克,香附子12克,枳殼15克,神曲15克,制南星9克,党參20克,破故紙15克,淫羊藿10克,當歸15克。水煎服。4.閉經了怎麼辦-中醫如何治療閉經 ◎經閉治療相關穴位 1.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之處。此穴位於脛骨後緣,在內踝尖直上5寸。 2.關元:出自《靈樞*寒熱病》。此穴位於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5寸、 3.天樞:為手陽明大腸經募穴,恰為人身之中點,如天地交合之際,升降清濁之樞紐。此穴位於腹部,臍中旁開2寸. 【操作方法】 1.三陰交:拇指指腹順時針按揉5—1 0e鍾,向頭部方向用力。 2.關元:拇指指腹或掌根順時針按揉5~1 0分鐘,以微紅為度,且用力方嚮應當朝向頭部。 3.天樞:拇指指腹或掌根順時針按揉5~1 0分鐘,向足部方向用力。 【功能主治】1.三陰交: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閉經、子宮脫垂、難產、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遺精、陽痿、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腳氣、失眠、濕疹等。2.關元:遺尿、淋濁、尿頻、尿閉、尿血、中風脫症、遺精、陽痿、疝氣、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帶下、崩漏、腹痛、泄瀉、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等。3.天樞:腹痛、腹脹、便秘、腹瀉、痢疾、月經不調、痛經等。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