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林晚景艷朝霞
金伯弢
蘇州寒山寺名滿天下,無疑得益於唐張繼《楓橋夜泊》一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然鮮為人知的是,人們對此詩歷來歧見紛紜,爭訟不已。如宋周遵道《豹隱紀談》斷言,楓橋應作「封橋」(按,此謂皇糧北運經此,封鎖河道而禁航),因仁宗朝名宦王珪誤題「楓橋」,以致訛傳。朱長文《吳郡圖經續記》卻力主,先前誤作「封橋」,直至王珪方糾謬匡正。而清王端履又堅持認為:「江南臨水多植烏柏,秋葉絕霜,鮮紅可愛。楓生山中,性最惡濕,不能種之江畔也」。
如果說,楓橋之楓尚有異議,那麼,蘇州另一名勝天平山之楓,則是人盡嘆服了。此山乃北宋名相范仲淹祖塋之地,相傳其十七世孫范允臨從閩攜回三百八十株楓香植之。現存一百七十餘株,俱已年過四百,株高十丈,腰粗三圍,蜿蜒若龍,直指蒼穹。入秋,其葉由青變黃,由黃轉橙,由橙易紅,再由紅泛紫,人稱「五色楓」。清顧祿《清嘉錄》嘗言:「郡西天平山為諸山楓林最勝處,冒霜葉赤,顏色鮮明。夕陽在山,縱目一望,彷彿珊瑚灼海。」李梅廬《天平山看楓葉記》亦道:「此地獨多楓林,冒霜則葉盡赤。紅葉參錯,明麗可愛。 」
楓,一名丹楓,又稱靈楓,亦曰楓香。原產吾國,系金鏤梅科、楓屬落葉大喬木。相傳當年皇帝與蚩尤決戰,殛殺蚩尤於黎山之上。蚩尤身上的枷鎖棄置於大荒,竟化成一片楓木林。許慎《說文解字》道其「厚葉弱莖,善擺,大風則鳴」,故又稱「聶聶」或「攝攝」。漢代宮殿常栽楓、槐二樹,舉凡遠眺楓、槐密集之處,大致便屬皇家禁地,足見兩漢帝王對其青睞厚愛。楓葉小而秀,呈三角形,入秋由綠漸黃,經霜盡染紅色,鮮艷明麗,熱烈壯觀。唐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之吟,殆非虛言。另如吳融的「和煙飄落九秋色,隨浪汛將千里情」;崔致遠的「宿妝含露疑垂泣,醉態迎風欲待扶」;趙成德的「山色未應秋後老,靈楓方為駐童顏」;曹元謙的「色烘燒日燕脂暖,影濯秋江蜀錦寒」;於若瀛的「雜黃間綠紛成錦,委砌飄檐埒下金」以及朱康候的「千點亂飛仍是雨,一堤掩映欲成霞」,都是丹楓秋色的絕妙寫照。歷代文人多以「紅葉」代稱「楓葉」,唐范攄《雲溪友議》所載「紅葉題詩」軼事即為一例。道是:宣宗朝書生盧渥赴京應舉,從御溝旁拾一紅葉,上有宮女所書絕句:「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便將其置於巾箱。事後盧娶了一位被遣出皇宮的韓姓宮女。韓發現箱中紅葉,驚而嘆道:「當時偶而為之,未料被郎君拾而珍藏。 」原來此詩正是韓氏所題。
推薦閱讀:
※金秋北京(四)--延慶野鴨湖, 朝霞與夕陽,馬糞堆上起飛的燕隼 (轉)
※【女款系列】朝霞段染線棒針長袖寬鬆短套衫
※秋色朝霞 棒針編織秋...
TAG:朝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