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無賊》影評 比較

張京徽 發表於:04-12-09 17:12《天下無賊》影評引用地址:http://www.xici.net/b173220/d24338908.htm[複製│超文本複製]1、《天下無賊》的原著,就像作者趙本夫所說的,是一個肥皂泡,純粹是一個童話,兩個賊為了一個天下無賊的夢想,一路沒有緣由地保護傻根,而最後的結局也是皆大歡喜,王薄只是肚子上挨了一刀,他和王麗兩個人不僅完成了保護傻根天下無賊的夢想,而且感動了一路跟蹤他們的警察。這樣的處理很符合武俠小說里的俠義精神,但卻在這個越來越現實的世界裡顯得缺少說服力和邏輯性。電影《天下無賊》對此做了兩點微妙的改動,一點是兩個人保護傻根的動機是因為劉若英懷上了劉德華的孩子,「想為孩子積點德」;第二個是最後王薄死了,他用自己的死換來了王麗的自由。這兩點處理非常符合中國人的價值觀,一個是輪迴報應的意識,還有一個就是懲惡揚善的民族傳統。王薄的死,為這部影片在意識形態方面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從這一點來看,我們很容易就看出馮小剛和張藝謀在處理上的高下之分。2、和張藝謀的比較其實伴隨著《天下無賊》的出籠,馮小剛和張藝謀已經走向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極端。一個是一味追求構圖和視覺衝擊,一個是琢磨如何把故事講得更好。對於電影來說,這兩個因素都很重要,不過前一個很容易讓我們重蹈好萊塢的覆轍:大把的製作費全花在布景和特效製作上,再也無力花精力打磨劇本,或者說認為出色的視覺效果可以代替故事情節。而後一個以馮小剛為代表的,正在試圖用電影作為載體,揭示社會生活當下所存在的種種目睹之怪狀。從《一聲嘆息》的婚外情開始,到《手機》里對於現代科技所帶來的信息時代的反思,再到現在的《天下無賊》,每一部電影都是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某一方面的樣板。藝術來源於生活,卻要高於生活,在這兩點上,馮小剛正在努力做到。就像《天下無賊》里葛優說的那樣:我最煩你們這些打劫的了,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的確,竊賊在片中所展現出的組織性和獨特的價值觀,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體系,無論是葛優不落井下石,危機關頭救劉德華一命,還是劉德華用得了絕症的謊言騙傻根的錢,都在讓我們感嘆葛優這句話的精確。馮小剛的電影也正在形成這樣一套體系,我想馮小剛的本意或許是這樣:我最煩你們這些拍大片的了,一點生活積累都沒有。3、和好萊塢的比較繼前一部大獲好評的《11羅漢》之後,好萊塢名導索德伯格的《12羅漢》最近又以更加豪華的陣容再度出擊。和以往的此類影片一樣,該片秉承了好萊塢神偷類型片的技術與創意至上原則。超豪華的陣容,匪夷所思的偷竊創意,以及無所不用其極的高科技工具……香港也是拍此類影片的箇中好手,《縱橫四海》便是其中的經典之作,而後的《神偷諜影》則更為接近好萊塢的風格。不過我一向不太喜歡這類把小偷作為正面形象甚至是英雄來描寫的電影,覺得這些電影模糊了是與非的界限,為了商業上的考慮,把作姦犯科之徒塑造成正義的化身,陣容再如何豪華製作再如何精良,我覺得都不值得在法制社會裡大力提倡。《天下無賊》從基本思路上來考察,比上面任何一部都更不靠譜,兩個偷竊行業里的一流選手,居然會不惜得罪道上的兄弟,保護一個不設防的傻根。但是從細節和邏輯上,它卻又是禁得起推敲的,而這正是好萊塢大片和香港以往此類影片最站不住腳的地方。如果竊賊為了偷錢可以殺人可以學恐怖分子製造爆炸,並且還居然被塑造成正面形象,那這個社會還有什麼正義可言?《天下無賊》的票房如何現在還沒法預料,經濟效益先放一邊,起碼從社會效益上來說,它有豐收的資本。4、葛優的轉變馮小剛正處在轉型期,而可以預料的是,一旦馮小剛完成了風格上的蛻變,這些幫他打下江山的御用演員們,將被他毫不留情地遺棄,就如同片中被葛優拋棄的那些幫他打江山的兄弟們一樣。徐帆已經徹底墮落為花瓶的角色,而付彪的作用也只剩了靠兩句洋涇濱英語博取點廉價的笑聲。一直跟著馮小剛打江山的葛優似乎也開始轉型,從一開始的小混混,到《手機》里功成名就的主持人,再到《天下無賊》里的竊賊頭子,社會地位一路看漲,有成為反諷專用演員的趨勢。那些計劃時代流傳下來的八股口號,從他嘴裡吐出來有一種格外顛覆的味道。從以一個主持人的身份勸戒別人「做人要厚道」,到評價擅自行動的竊賊們是「無組織、無紀律」,可謂是字字珠璣,在馮小剛告別喜劇的轉型期,他用自己的表現為馮小剛的青黃不接貢獻了一份絕佳的精神食糧。我在想,一旦葛優這樣的人掌握了話語權,那將是一件多麼大快人心的美事。5、馮小剛的轉變一直都覺得,只有最具有悲劇氣質的人,才能寫出最美好的童話。《天下無賊》裡面,馮小剛借劉德華之口,在這部童話一般的電影里說出了那兩句最為現實和殘酷的真理:他憑什麼不設防,他憑什麼不能受到傷害??這兩句話要比劉德華在《十面埋伏》里說的「我不信我思念你三年,比不上他陪你三天」實在多了。偷竊無疑是邪惡的,是為從《聖經》到現代的法律所不容許的,可是在這樣的社會裡,你要告訴一個人偷竊是不存在的,卻是屬於欺騙。「欺騙是更大的惡」——劉德華用這句話做了總結。這種矛盾性至少在目前來說,是不能解決的,電影的功能不是審判,不是秦王一句「天下」就可以解決一切的藝術,它只是提供一個展現的平台,在快餐文化越來越流行的今天,還能在看電影的時候,保有一份思考的慾望,否則的話,我們就連一根蘆葦都不如。《天下無賊》告訴我們,馮小剛以前的嬉皮笑臉,都是一種偽裝,他和王朔其實是一類人,在今天這個禮崩樂壞的世界裡,都積累了各種得不到解決的疑問和質詢,對他們來說,謊言不一定美麗,但美麗的,卻往往是謊言。6、馮小剛的遺憾《天下無賊》的小說幾乎和義大利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美麗人生》同時誕生。兩部片子的共同點,就是主人公都在竭力維護著一個極其脆弱的謊言。《美麗人生》里的父親和兒子同時被抓入集中營,為了掩蓋集中營邪惡的真相,父親告訴兒子他們正在參加一個遊戲,最後遊戲的勝利者會贏到一輛坦克。而《天下無賊》里的二王,為了維護傻根天下無賊的一廂情願,也用實際行動在滿是竊賊劫匪的列車上為傻根營造出一方虛幻的凈土。可是從表現手法上來看,兩部電影一個是把黑色幽默玩到了極至,讓人在笑中落淚,而馮小剛則露出了過於明顯的煽情痕迹,或許這是拍慣了喜劇片的馮小剛對自己信心不足的一個敗筆。的確,若論幽默,片中除了葛優的貢獻之外,鮮有亮點,和馮小剛以前的賀歲片不在一個重量級上,而煽情又過於幼稚。風格上的這種矛盾,也直接影響到了影片的節奏感。湊巧的是,華語喜劇電影的另一位大腕周星馳,從《少林足球》開始,到今天的《功夫》,也走上了一條前途未卜的轉型之路,只是他轉型的資本是電腦特技。不過我更喜歡轉型之初的《喜劇之王》,它雖然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喜劇,整體結構也有缺憾,但卻勾勒出喜劇的另一種可能,但票房上的失敗讓那次革命夭折。從《手機》到《天下無賊》,馮小剛也經歷著另一種革命,我希望這次革命是成功的,這樣他才有勇氣和足夠的靈感拍攝反映中國人心靈史的《溫故1942》。相比張藝謀和即將引進的美國大片們,我承認那才是我最期待的電影
推薦閱讀:

比較有內涵的句子 痛苦的經歷,永遠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屯堡方言島地名的比較研究及其文化內涵透視
比較盤分析
大富翁的子孫為什麼陰氣都比較重
冬天喝什麼茶比較好?(喝茶要因人而異)

TAG:比較 | 天下無賊 | 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