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系統解剖圖
足關節
1.跗骨間關節為各跗骨之間的關節,其中較重要的有距跟關節、距跟舟關節和跟骰關節。距跟舟關節與跟骰關節合稱附橫關節,臨床上常沿此線作足的離斷手術。2.跗跖關節由3塊楔骨及骰骨與5塊跖骨底構成。3.跖趾關節由跖骨頭與近節趾骨底構成,可作屈、伸、收、展運動。4.趾骨間關節同指骨間關節,只能作屈、伸運動。
胸骨
長而扁,前面微凸,後面微凹,自上而下由胸骨柄、胸骨體和劍突組成。胸骨柄上部寬厚,下部窄薄,上緣有3個凹陷,中間的稱頸靜脈切跡,外側的稱鎖切跡,與鎖骨相關節;柄的兩側有1對肋切跡,與第一肋相連接。柄體相連處稍向前突稱胸骨角,是確定第2肋的重要標誌。胸骨體是長方形的扁骨板,外側緣有6對肋切跡,分別與第2~7肋軟骨相關節。劍突薄而窄,形狀變化較大,上連胸骨體,下端遊離。
肋骨
呈細長弓狀,屬扁骨。肋骨後端稍膨大稱肋頭,與相應胸椎椎體的上、下肋凹相關節;肋頭外側稍細的部分稱肋頸,再轉向前方為肋體,頸、體交界處的後外側有一粗糙突起稱肋結節,其上有關節面與胸椎的橫突肋凹相關節。肋體長而扁,分內、外兩面和上、下兩緣,內面近下緣處有一淺溝稱肋溝,肋間血管、神經行於其中,體後份的急轉角稱肋角。
脊柱的整體觀
1.脊柱前面觀:椎體自上而下逐漸增大,到骶骨上端最寬,並可見前縱韌帶縱貫脊柱全長。2.脊柱後面觀:棘突縱列成一條直線,頸椎棘突短,末端分叉,胸椎棘突長,斜向後下方,並呈疊瓦狀排列;腰椎棘突呈板狀,水平向後伸。3.脊柱側面觀:可見脊柱有4個生理彎曲,頸曲和腰曲凸向前,是生後發育過程中,隨著抬頭和坐立而形成;胸曲和骶曲凸向後,在胚胎時期業已形成。
第1頸椎、第2頸椎
寰椎呈環狀,無椎體、棘突和關節突,由前弓、後弓和兩個側塊組成。樞椎在椎體上方伸出一指狀突起稱齒突,與寰椎的齒突凹相關節。齒突原為寰椎的椎體,發育過程中脫離寰椎而與樞椎體融合。
頸椎、第7頸椎
椎體相對較小,橫突根部有橫突孔,其中上6位頸椎的橫突孔內有椎動脈和椎靜脈通過;棘突末端分叉(1、7頸椎除外);成年人第3~7頸椎椎體上面兩側多有向上的突起稱椎體鉤,它常與上位頸椎相應處形成鉤椎關節。隆椎棘突特別長,末端不分叉,稍低頭時,在頸後正中線上很容易看到和摸到,常作為記數椎骨序數的標誌。棘突下方凹陷處為中醫所稱「大椎穴」。
胸椎
椎體橫斷面呈心形,12個椎體從上向下逐漸增大;椎孔相對較小,呈圓形;棘突細長向後下方傾斜,呈疊瓦狀排列;胸椎兩側與肋骨相連接,故椎體兩側的上、下和橫突末端均有小的關節面,分別稱上肋凹、下肋凹和橫突肋凹。
腰椎
椎體粗大,橫斷面呈腎形;椎弓發達,椎孔較大呈三角形;上、下關節突粗大,關節面基本呈矢狀位;棘突寬大呈板狀,幾乎水平後伸,末端圓鈍,且棘突間隙較寬,臨床上利用此間隙進行腰椎穿刺術。
骶骨、尾骨前面觀
成人骶骨呈倒三角形,由5塊骶椎融合而成。分骶骨底、側部、骶骨尖、盆面和背側面。骶骨前緣突出稱骶骨岬,盆面凹向前下,有4對骶前孔。骶骨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男性長而窄;女性短而寬,它是為了適應女性分娩的需要。人體直立時骶骨向前傾斜約45度。尾椎一般30~40歲才融合成。
骶骨、尾骨後面觀
骶骨側部的外側有耳狀面,耳狀面後方有骶粗隆。背側面中線處有棘突融合而成的縱形骶正中嵴,其兩側有4對骶後孔,其下方有形狀不整齊的骶管裂孔,向上通骶管,此孔兩側有明顯的突起稱骶角,臨床上以骶角為標誌進行骶管麻醉。尾骨形體較小,上與骶骨尖相連接,下端遊離稱尾骨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