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扎哈·哈迪德、她的建築和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
楊櫻 胡瑩 謝舒敏 昨天
一個一直為認可而奮鬥的女人,她所處的行業卻集成了人類最複雜的野心和最基本的需求。
扎哈·哈迪德出道的時候已經 30 多歲了,而直到 41 歲,這位建築師都沒有真正建造過什麼東西。她擁有大量精美絕倫的圖紙。
2016 年 3 月 31 日,扎哈在邁阿密的一家醫院因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 65 歲。
扎哈度過了極度渴望證明自我的一生。這不僅僅因為她的女性和阿拉伯裔身份,也不是因為缺乏自信——事實上扎哈的性格極度強韌獨立,如果不是幾乎不可能在她的位置上多待一天——她備受爭議恰恰因為她的信仰:追求「融合」的建築,並且設計手法異於常人。如果說建築師的工作本身就充滿變數和挑戰,那扎哈的經歷則可以用「異常艱苦」來形容。
2004 年,扎哈.哈迪德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獲得普利茲克獎的女性建築師。她的老師兼朋友、2000 年普利茲克獎獲得者庫哈斯曾這樣問她:「你認為目前你在建築界的地位如何?獲獎對你來說意味著更大的成就還是壓力?」
「在過去的許多年中,我一直在為獲得人們的認可而奮鬥。從這一刻開始,人們真正接受了我,知道我是個能出活的女人。」哈迪德如此回答。
建築師和藝術家、哲學家、作家不同,他必須完全靠別人——有錢的人,而且是很有錢的人,因為蓋房子很花錢,即使蓋一間小房子也一樣。正因如此,建築師菲利普·約翰遜(Philip Johnson)有句聳動但確切的話被人常常提起:建築師全都是娼妓。
然而建築師對這個世界的意義毋庸置疑。
建築為人類提供遮風避雨、安定生活的空間,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說他們這個行當還應該提供便利和快樂。明星建築物更加不同,它大大放大了一個空間對於社會的意義,其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話題。人們討論它的形態、藝術意義、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在信息通過互聯網傳播的時代,哪怕人們從未步入過一幢建築物,也可以評論它的美醜,甚至假想自己身處其中的體驗。
建築在如今的社會語境里,完全是融合里公共評論、資本運作、權力象徵和建築師本身能力的超級混合體。
但時間回退到 1980 年代初的扎哈·哈迪德身上,她所求的不過是得到一個可以付諸建造的項目而已。
當時她剛剛建立自己的事務所,參與香港國際建築設計競賽,作品「香港之峰俱樂部」一系列巨大而抽象的花崗岩幾何體贏得一等獎,卻最終因亞洲金融危機只停留在了方案階段。
※我國有個世界級的秘境,魚多到泛濫成災,請不要去破壞它!
※天價廣告費?超級英雄給力代言世界五百強
※物理定律在物質世界中是否具有普適性?為什麼?
※世界第一初戀中羽鳥芳雪是誰?
TAG:建築 | 世界 | 這個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