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物的世界與人的世界

作者:董海發 自從人類誕生以來,世界就分成物的世界和人的世界兩大塊;人類產生語言文字之後,人的世界又分為思想的世界與語言的世界兩大類。 人類誕生幾百萬以來物的世界變化不大,真可謂:「山河依舊」;變化最大、最多、最快的是人的世界,真可謂:「日新月異」。 一、物的世界 物的世界,就是獨立於人之外的客觀世界。這個客觀世界也就是物理世界、物質世界。人類面對奧妙無窮、神秘莫測的物理世界、物質世界,客觀世界,在人類社會的原始階段,人類無法弄明白這些世界奧密,從而產生了萬物有靈的泛神圖騰信仰,即對自然界某一具體事物的堅定不移的相信、仰望、追求。例如,西方人對太陽的崇拜,中國人對龍的崇拜。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學會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生產勞動,人類最早的勞動成果,就是從事打獵的狩獵勞動,從事捕魚的漁業勞動,從事養殖的牧業勞動,從事種植的農業勞動。在漫長的勞動過程中人類逐漸發現了無數物理世界、物質世界,客觀世界的奧密,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創造了豐富的勞動產品,大大豐富和滿足了人們的物質生活,這些就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經濟基礎和生產力,人類社會的發展,首先是經濟基礎和生產力的發展,然後才有意識形態、政治制度的發展。 科學,就是人們對物理世界、物質世界,客觀世界的認識,這個認識就是最早的自然科學。所謂自然科學就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是關於發現發明創造實踐的學問。也是一個建立在觀察、實驗、實踐基礎上通過公式可以計算、可以重複、可以檢驗的知識體系。 由此可見,科學研究的過程,其實質就是人類對自然的認知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總結出探索、認知、發現、學習、實驗等一系列的理論和方法.並用這些理論和方法去進一步指導我們的社會實踐.,在進一步的探索實踐過程中又去檢驗驗證前面的理論和方法的正確性,去修正過去不正確的認知,從而使我們越來越接近對物理世界、物質世界,客觀世界本質性、真理性、規律性的科學認識。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步伐肯定不會停止,尋找宇宙邊緣的願望是人類的終極目標。跨越千山萬水,下一步就是登上月球,接著是飛向太陽系邊緣,然後是親臨最近的比鄰星,最後垂直於銀河系的平面,飛出銀河系,訪問最近的麥哲倫星系。這個畫面好宏觀、好遙遠,你相信人類會有這麼一天嗎?人類在一萬年以後到底在還是不在地球,都是未知數!近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在2017騰訊WE大會上做出「預言」,在接下來的600年里,隨著地球人口的增長,能源消耗將會急劇上漲,到2600年,地球將變成一個「熊熊燃燒的火球」。霍金認為,若想擺脫這場災難,人類必須尋找下一個適合生存的星球,而離太陽系最近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則是最佳之選。 二、人的世界 人類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現今科學,尤其是古生物學的發展,已經給人類勾畫出一個較為清晰的演化途徑。人類從泥盆紀長著上下頜骨的魚類進化而來。在過去幾個百萬年中,身體變化很大,逐漸從粗壯的猿演化成很精緻的人類。文化的演化在一萬年前非常緩慢。一個石器時代就可以經歷幾十萬年。可是,當人類開始定居後,文明的發展異常迅速。 在現代天文學發展之前,人類對從哪裡來並不是很清楚,但是有一神宗教信仰的支撐,一直對到哪裡去不怎麼糾結。要麼去天堂地獄,要麼輪迴等等。可是,隨著科學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事情不像當初認為的那樣,好像整個宇宙是上帝為人類而設置的。人類越來越發現,對於整個宇宙,銀河系,甚至太陽系來說,人類對宇宙的影響實在微不足道。人類在與不在,宇宙就在那裡。科學的發展,把人類逐漸打下神壇。哪怕是人類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並不見得比其它所謂的低級物種更佔優勢。在百億年尺度上,太陽會毀滅,在人類無法理解的更長的時間尺度上,連質子和中子都會湮滅。 由此可見,人是自然之子,不是上帝的選民;人是源於自然、長於自然、歸於自然的地球精靈,既不是回歸天堂的天使,也不是墜入地獄的魔鬼。 總之,人類的優勢在於更適應思考短期目標,對於千年尺度上的事情,基本都不會思考。對於個人的精彩也是如此,其意義不在於結束,而在於各種短周期的變化。 人的世界,就是人的主觀世界在幾十年、上百年短周期的變化。人的主觀世界可以區分為思想的世界與語言的世界兩大類: 1、 思想的世界 在思想的世界裡,人們用來解釋世界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是哲學的方法。人們通過哲學來探討萬事萬物和人類及其相互關係,哲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辯證法促進了人類思維的發展,也促進了科學的發展。 什麼是哲學?哲學一詞來源於希臘語,起詞源的意思是「愛智慧」。按本意來說,哲學就是一門熱愛智慧的學問,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認識、改造世界的方法論為研究內容的科學。 凡是認為物理世界、物質世界,客觀世界第一性的,人的思想世界、語言世界、主觀世界第二性的,就是唯物主義哲學; 凡是認為人的思想世界、語言世界,主觀世界第一性的,物理世界、物質世界,客觀世界第二性的,就是唯心主義哲學; A、凡是認為物理世界、物質世界,客觀世界是由超自然神靈創造的都是客觀唯心主義哲學,例如,一神宗教信仰。 B、凡是認為物理世界、物質世界,客觀世界是由我的思想世界、語言世界、主觀世界創造的都是主觀唯心主義哲學。 第二種是宗教的方法。人們在原始社會末期產生的泛神圖騰信仰,被奴隸社會產生的一神宗教信仰逐漸代替。原始社會的泛神圖騰信仰,崇拜的是自然界某一具體事物,奴隸社會的一神宗教信仰,崇拜的是超自然的人格化上帝。 當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以後,歐洲進入政教合一的黑暗中世紀,宗教不僅妄圖代替科學,而且瘋狂迫害科學並燒死科學家。隨著科學的發展,宗教的打壓也無濟於事了,歐洲文藝復興之後,宗教脫離政治,宗教與科學的界線也越來越清晰,二者己經互不干涉了:"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已經成為科學與宗教雙方的共識。宗教改革以後,宗教己成為專門宣傳信仰的工具,回歸塑造基督徒道德靈魂的本位,從此既不干涉政治,也不對抗科學。因此,才產生了近現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的大發展,使人類社會從延綿幾千年的農耕文明緩慢發展時代進入工業文明快速發展時代。 2、語言的世界 人們在語言的世界裡,利用並通過文學、藝術來表達對世界及人類的詮釋,從而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 科學、哲學、宗教、文學、藝術共同發展了人類的文明,誰也代替不了誰。它們過去共同發展了人類的文明,將來仍然共同發展著人類的文明。 綜上所述, 自然科學、科學技術是用來解釋並改造物理世界、物質世界、客觀世界的,所以,人類的認識是比較一致的,僅有科學家之間的學術之爭,正是這個學術之爭,不但促進自然科學不斷發展完善,也促使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發展。 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是用來解釋並改造人的思想世界、語言世界、主觀世界的,所以,人類的認識不僅觀點各異,而且相互對立、相互矛盾、相互鬥爭。 A、哲學之間的鬥爭使哲學分成不同的派別相互對立、相互鬥爭; B、 宗教之間的鬥爭,宗教內部不同派別的紛爭不僅相互對立、相互敵視甚至導致殘酷的宗教戰爭; C、 思想之間的鬥爭導致不同政治之間的階級鬥爭、民族鬥爭、軍事鬥爭甚至武裝鬥爭。 D、人類不同族群之間、不同階級之間、不同階層之間關於文學藝術的分歧比較少,容易相互欣賞、相互借鑒、相互包容,因此,才有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 由此可見, 物的世界,由自然主宰(基督徒認為由上帝主宰),人類是大自然微不足道的一粒塵埃。 人的世界,由人類主宰(基督徒認為由上帝主宰),人類既是社會的參與者,也是社會的創造者,更是社會的改造者。「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毛澤東語)。 思想的世界,是思想家、神學家、科學家、哲學家、理論家、軍事家、政治家、革命家的活動大舞台。 語言的世界,是文學家、藝術家、學問家活動的大舞台。
推薦閱讀:

世界各大著名搜索引擎簡介
最熱的「冰雪世界」在哪裡?
世界上存在我們沒見過的顏色嗎?
健康丨全世界最有營養的100種食物排行榜出爐!有沒有你常吃的?
有趣!與啤酒相關的另類世界紀錄

TAG: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