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俄關係下一個六年

2012-06-06 10:52 第一財經日報 1 字型大小:TT

  嘉賓

  王海運: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少將

  紀明葵:

  國防大學教學督導專家組副組長 少將

  邢廣程: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俄羅斯研究所所長 研究員

  蘇涵:

  北京外國問題研究會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員

  季志業: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 研究員

  龐昌偉:

  中國石油大學國際石油政治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5月6日,普京就任俄羅斯總統,開始了他為期六年的第三個總統任期。上任未「滿月」,6月5日,普京就將訪問中國,並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

  由於國際形勢的複雜多變,普京的第三任期將充滿挑戰。那麼,俄羅斯內政、經濟和軍事狀況將會如何?俄羅斯將對歐亞大陸、歐洲、美國和亞太等諸多戰略方向如何排序?中國在俄羅斯對外戰略中處於什麼地位?

  鑒於俄羅斯對中國意義重大,因此,以六年為期,對俄羅斯對外戰略進行評估,顯得非常重要。

  為此,第一財經研究院日前召開了「下一個六年:俄羅斯對外戰略展望」研討會,評估展望普京第三任期的俄羅斯對外戰略走向,為中俄關係的未來把脈。

  會上,嘉賓們在四個核心議題上展開討論:第一,俄羅斯未來戰略是西向還是東向;第二,普京新任期將注重軍事還是經濟;第三,中俄關係將會進一步加強還是會有更多矛盾;第四,美俄矛盾將會惡化還是緩和。

  有一點成為所有嘉賓的共識:中俄關係的發展深化對中國國家利益至關重要,可以說是維護和延長中國戰略機遇期的重要穩定器。

  紀明葵:俄「以軍強國」戰略不會減弱

  鑒於普京是一個具有強烈民族主義色彩、軍事情結深厚的領導人,俄羅斯「以軍強國」的戰略只會加強,不會減弱。

  俄羅斯的軍事戰略是以樹立國民信心為目標,先發制人,強調維持、加強與鞏固其世界地位的戰略。鑒於普京是一個具有強烈民族主義色彩、軍事情結深厚的領導人,俄羅斯「以軍強國」的戰略只會加強,不會減弱。

  普京始終把恢復俄羅斯的軍事大國地位作為己任。他甚至說過,即使把克里姆林宮賣了,也要造出新的潛艇。去年,普京對外正式承諾,他如果當選下一屆總統,將全面更新俄羅斯的軍備。

  普京深知,重振軍事新風幾乎是每一個俄羅斯人的願望和情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順應民意。未來10年,普京計劃投資6500億美元,用於更新武器裝備,促進國防工業化,使更新武器率到2020年達到70%,全部恢復陸基海基戰略力量,建成兩個航母戰鬥群。

  其次是俄美反導的問題。美國在歐洲和亞洲部分地區,正在建立戰區導彈防禦系統。為此,俄羅斯組建了空天防禦部隊,這支部隊可達到7萬人。俄羅斯認為,美軍的反導系統已經走在了俄羅斯的前面,如果俄羅斯不加強自己的空天防禦力量就很難有效應對美國的戰略圍堵。

  可以預測,隨著俄羅斯經濟實力的增強與軍事力量的提升,出於恢復大國地位的需要,俄羅斯軍隊在全球活動的範圍會越來越大,對傳統力量範圍的軍事影響和滲透將會逐漸增加。

  再次是中俄軍演與軍事合作的問題。中俄目前並沒有結盟的基礎,兩國裝備間也遠遠沒有達到北約和美日之間那種可以進行戰略戰術通訊互聯互通的程度。聯合軍演更多局限在交流戰術及戰役組織方面的經驗,不會達到聯合作戰演練的層面。

  當然,軍演體現了兩國較高的戰略互信和顯著的共同利益。兩國都面臨分裂勢力的困擾及由此帶來的西方壓力。兩國都和日本存在領土爭端。隨著近年來日本在領土問題上日益強硬,而且拉美國介入,中俄有相互支持對方領土主張的必要性。此外,由於美國打算在東亞地區建立導彈攔截防禦系統,中俄在反導問題上也擁有一致的立場。

  即便不進行軍事結盟,中俄之間也必須增強互信、深化戰略合作。軍事層面上,兩國組織得更多的是聯合軍演,除了向外界展示兩軍互信,也具有交流戰略戰術組織經驗的實質意義。政治層面上,由於美國戰略重點東移,俄羅斯戰略重點也在東移,而中國本身就是東方的新興大國。中俄聯合軍演本身就被認為是中俄戰略協作的深化,顯示了對美國的遏制力量。

  今年中俄軍演以海上防禦和保衛海上交通線為主體,亮點是反潛對抗。這在跨國軍事演習中是很少見的。因為一個國家的反潛能力和水下潛艇的生存能力是保密的,只有彼此高度信任,才能進行這樣的演習。雖然我們強調不針對第三國,但客觀上起到了應對美國與我國周邊國家進行聯合軍演的作用。

  未來,由於中國的軍備價廉質優,中俄兩國在國際武器裝備市場上的競爭將更加劇烈。但是,總體來看,中俄雙方的共同利益大於分歧。中俄的共同利益是遏制美國戰略重點東移和擴大在亞太地區的影響。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宮後,特別在涉及到兩國核心利益方面,會繼續加強與中國的戰略協作。雖然在局部利益,如軍品、能源出口以及遠東領土問題上,俄羅斯仍心存疑慮,甚至會採取一些強硬措施保護本國利益;但是,普京為了維護其戰略全局,跟我國之間會做到「斗而不僵、有進有退、有取有舍」。

  季志業:俄美結構性矛盾

  對西方來說,俄羅斯的問題不在政治體制,而在於它是一個正在復興中的大國。俄美在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與反導問題上存在結構性矛盾。

  如果說普京的前兩個總統任期的使命主要是保障安全、維護穩定,那麼第三任期的使命更多是發展經濟。對普京對外戰略的理解,要從發展經濟這個主要使命來理解。

  應該看到,他未來的對外戰略與整體使命都是圍繞如何使俄羅斯經濟可持續發展展開的。

  首先要調整產業結構。說起來容易,但俄羅斯經濟對能源資源的依賴很難減輕。而且普京也明確說過,如果能源不發展,其他什麼創新都談不上。

  還有所有制的結構調整。雖然普京提出再次私有化,但怎麼私有化相當困難。俄羅斯企業規模特別大,一個企業往往就壟斷一個產業,搞中小企業很難。因此,我們可以關注一下他第三任期的經濟團隊。

  再看外部環境。從俄羅斯東南西三個方向看,西部北約和歐盟東擴壓力減少,南部極端分裂勢力的牽制力在削弱,東部中美矛盾更加突出。俄羅斯應該說是處於蘇聯解體20年來最好的國際環境中。

  如果認同俄羅斯所處的國際環境,我們就能基本了解普京的戰略。對普京來講,首先就是要統合原蘇聯共和國,現在提出的目標叫「歐亞聯盟」,時間很具體——2015年就要建立,而且具體的步驟也很清楚,關稅同盟已經啟動,獨聯體八國自貿區的協議也已經簽署,並且確立了歐亞經濟共同體的方向,下一步就是逐步往前推,從統一關稅、統一市場出發,逐步統一貨幣,形成一個共同的政府。但是這個過程非常複雜,不會像普京想像得那麼一帆風順。

  再來看普京對外政策的內容。歐亞聯盟是第一位的,歐盟的工作還是重心。雖然現在俄羅斯加大了對亞太的關注度,但重心還是在西方,追隨美國把戰略重心移到東方是不現實的。當然,普京也深知,沒有遠東的發展,俄羅斯整體能力的提升很難做到。但對發展遠東,他感到鞭長莫及,所以藉助和周邊國家的合作來發展。可是在合作問題上,俄羅斯和我國的想法又不完全一樣,在藉助東亞地區國家的資金、技術、市場時,它又擔心遠東地區和這些國家關係太密切,出現分離傾向,所以這種合作在政策上不會放得太寬。

  恰逢今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在俄羅斯遠東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俄羅斯會增強對亞太的關注度。但是我看只有兩大動作:一是能源領域;另一個是軍事領域。因為俄羅斯主要的潛力就在這兩個方面。因此,俄羅斯對這次中俄軍演還是比較上心的,另外就是想方設法繼續加大油氣管道建設。

  俄美存在結構性矛盾。對西方來說,俄羅斯的問題不在政治體制,而在它是一個正在復興中的大國——曾經敵對的俄美兩國,一個衰落,一個復興,結構性的問題肯定存在。美國防範俄羅斯的政策不會改變。

  俄美之間存在一些重大矛盾。首先是俄羅斯發展道路的問題。俄羅斯再怎麼在政治體制上迎合西方的要求,也無法使西方滿意;更何況俄羅斯是一個有千年歷史的大國,完全按照西方的方式來管理國家不現實。

  其次是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問題。雖然近期北約東擴不可能,但並不意味著西方不會在獨聯體內部蠶食俄羅斯的影響力。從這個角度來看,雙方圍繞該地區的影響力之爭還會比較尖銳。

  再次就是反導問題。奧巴馬在首爾峰會上曾試圖與俄羅斯進行利益交換,但普京不會買這個賬。雙方現在有兩個主要矛盾:其一,俄羅斯說美國也可以搞反導,但必須把不針對俄羅斯的承諾寫到協議里,但美國連這個最簡單的要求也不敢答應;其二,美國的意見是雙方各搞各的反導系統,然後開展一些合作,俄羅斯則主張雙方共同建立一個反導系統。

  蘇涵:普京當選對中國有利

  普京再次當選總統對俄羅斯來說是一個新時期的開始,對中國而言是至少六年的穩定期。

  普京再次當選總統對俄羅斯來說是一個新時期的開始,對中國而言是至少六年的穩定期。

  對中國來說,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最大的戰略變化是北方威脅的減弱和消除。從戰略角度看,尤其是從防務安全和經濟安全出發,中國客觀上成為蘇聯解體的獲益者。我國西面偏北和北部的1.1萬公裡邊境線,成為我們改革開放的安全後盾。現在,從我們的西南邊境印度到南海,經過台灣海峽到東亞,都是矛盾不斷、問題不斷的;而北部是安全、可靠的後方。在今後的6年或者12年,保持現在這種態勢對於我國的發展特別重要。從這個角度看,普京再次當選對中國來說,是一件好事。

  透過此次普京的競選綱領看,普京原來信守的「超級實用主義」有向現實主義轉變的跡象。其競選綱領的國際篇很能說明問題。在這篇綱領里,中國佔了七個自然段。在過去的國情咨文、競選綱領等類似文件中,中國從沒有佔過這麼大分量。另外,對中國的提法也有變化。普京說中國的經濟增長不是威脅,這就意味著俄羅斯要利用中國的增長,將其變為一種可藉助的力量。

  普京在總理任期的四年里,對政府和經濟事務的處理能力有所進步。他不再浮於表面,而是以比較現實的眼光看待政府和經濟事務。在總理任期的最後兩年中,特別是最後一年,普京的執政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利用美國的戰略轉移、利用歐債危機、利用北約東擴的暫緩,做成了幾件大事:第一,從老對手喬治亞手中,拿到了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最後一張門票;第二,建立了自由貿易區,目前已有8個國家簽訂了協議;第三,建立了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關稅同盟,這也是最具實質意義的措施。對於俄羅斯的南翼和西翼,在戰略、防務和周邊安全上都意義重大。雖然這個關稅同盟的進一步擴大和推進,存在相當的難度,但只要把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的共同經濟體整合好,其本身就會形成一個很大的力量。

  俄羅斯積極推動俄白哈關稅同盟,根本上是要維護自己的戰略空間和勢力範圍,同時打造一個超級的新興經濟體。如果俄白哈經濟共同體獲得發展,可以跟歐洲和美國比肩、抗衡。對於崛起的中國來說,也多了一個經濟的依靠。然而,這個關稅同盟的形成,也會使我國與俄羅斯及白哈等原蘇聯國家的外貿和經濟合作,面臨一個新的形勢,會遇到新的問題,這些情況是我國需要重視的。

  俄羅斯民族的排外思想比較嚴重,「中國威脅論」從沙俄時期到蘇聯時期,直到現如今的俄羅斯聯邦時期,都一直存在。應該說,當前的中俄關係是三四百年來比較好的階段,但這不等於俄羅斯的戒心已經完全消除。普京在競選綱領中提到中國時特意加了一句「要注意中國的移民潮」,這句與上下文完全不協調的話雖然是說給遠東和西伯利亞選民聽的,但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多少體現出俄羅斯對中國的戒心。希望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推進,這種戒心會逐漸減弱、消除。

  王海運:可考慮中俄「准同盟」

  要充分認識俄羅斯因素在我國戰略全局中的重大價值,全面加強各領域的務實合作。可考慮與俄羅斯建立「准同盟關係」。

  新普京時代俄羅斯外交戰略的本質不會發生大變化,但是運籌重點會出現一些重要調整。俄羅斯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實行的「獨立自主、東西方相對平衡」的多極化外交戰略基本符合俄羅斯的國情及俄羅斯所處的國際環境。

  俄羅斯外交戰略運籌重點調整將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整合前蘇聯地區,打造成為多極世界中獨立一極的戰略依託。

  俄羅斯的大國意識非常強烈,收復失地、恢復傳統勢力範圍是俄羅斯人的普遍訴求。在未來世界格局中佔據重要一席,並成為多極世界中有重大影響力的獨立一極,是新普京政府的重要戰略目標。普京加緊推動前蘇地區一體化進程、建立獨聯體自由貿易區,特別是推出建立歐亞聯盟計劃,是普京整合後蘇聯空間的重大地緣戰略布局,是俄羅斯「歐亞大國」戰略定位的回歸。

  普京收復勢力範圍的舉措必定會引起西方大國的強烈反彈,惡化俄羅斯同西方的關係,但對中國而言利遠大於弊。俄羅斯成為獨立一極,有利於多極世界的形成、有利於減輕美國對我國的霸權壓力、有利於中俄平等協作。

  當然,隨著歐亞聯盟的逐步成型,俄羅斯在中亞地區的政治、經濟影響可能逐漸擴大,對上海合作組織的建設可能造成一些衝擊。

  第二,加快亞太一體化的進程,為國家快速崛起創造有利條件。

  俄羅斯意識到,要想快速崛起,就必須融入亞太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亞太安全挑戰,俄羅斯也必須強化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政治存在。

  俄羅斯正在加緊制定亞洲戰略。遠東開發已被賦予新的內涵和使命,不僅要利用亞太特別是和中國快速發展的機遇加速自身的崛起,而且要通過遠東開發為俄羅斯成為亞太強國提供戰略支撐。從某種意義上講,俄羅斯的戰略重心也在向亞洲轉移。

  俄羅斯進入亞太對我國維護能源安全有積極影響。能源合作是兩國關係的重要物質基礎。俄羅斯能源資源十分豐富,中國的能源大市場穩定可靠,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非常廣闊。只要中俄加強戰略溝通,特別是減輕俄羅斯對中國「移民威脅」及「成為中國能源原材料附庸」的擔憂,兩國在此領域的巨大互補優勢就會轉化為合作潛力。

  王海運:可考慮中俄「准同盟」

  俄羅斯擴大在亞太特別是東亞的軍事政治存在,將為中俄加強在這個地區的軍事安全合作提供新的可能。俄羅斯重點加強東部軍區和太平洋艦隊的軍事能源部署,有利於共同抵禦美日同盟對中俄的安全威脅,推動中俄軍事安全領域合作的進一步深化。

  第三,穩定與改善對歐關係,靈活應對美國的戰略遏制。

  在俄羅斯人的意識中,俄羅斯文化是歐洲文化,俄羅斯人是歐洲人。歐洲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最重要的能源市場。俄羅斯一定會大力穩定和改善對歐關係。

  但是,老歐洲不願意看到俄羅斯發展強大,新歐洲對俄羅斯的疑慮甚至仇恨難消。20多年來,俄羅斯「融入歐洲」的努力不斷受挫,俄羅斯人不敢再對「成為歐洲大家庭平等一員」抱有過高希望。再加上歐債危機可能長時間持續,俄羅斯難以指望歐洲大國幫助俄羅斯現代化,因此俄羅斯向西走的熱情將會有所下降。

  美國是搞垮蘇聯的主要外部因素,安全上對俄羅斯構成主要威脅。美國還是俄羅斯國內分裂勢力的支持者、反普京的煽動者,俄羅斯人對美國的惡感十分強烈。美國強化美日同盟,對俄羅斯東部戰略方向也構成了潛在威脅。

  可以預料,在普京新任期內,俄美在地緣戰略和軍事戰略上的結構性矛盾不可能實質性緩解,遏制與反遏制、擠壓與反擠壓的爭鬥將時急時緩。但是,美國已經把中國作為主要戰略對手,俄羅斯在中俄美大三角關係中的地位較前有利,俄羅斯很可能在加大對華戰略協作、藉助中國制衡美國的同時,利用中美矛盾減輕來自美國的戰略壓力。

  針對俄羅斯在上述三個方面可能進行的戰略調整,我國應將充分調動和利用俄羅斯因素作為新時期國際戰略的一項重大任務。

  首先,要充分認識俄羅斯因素在我國戰略全局中的重大價值。要加強戰略溝通,努力消除俄羅斯對我國的疑慮和防範。要切實把發展對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置於外交戰略的優先位置。

  其次,可考慮與俄羅斯建立「准同盟關係」,或者說「統一戰線」。中俄戰略利益、戰略理念、戰略任務、戰略威脅廣泛相近,沒有理由不強化各領域的戰略協作。當然,發展這種「緊密型戰略協作關係」尚不是結成軍事同盟。

  第三,全面加強各領域的務實合作,深化經貿合作、投資合作、能源合作、科技合作、金融合作,共同繁榮、共同崛起。天然氣領域的合作,既要積極推進,又不能操之過急。

  總之,我們必須堅持不懈地推動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全面深化,確保俄羅斯因素成為利於中華民族快速崛起的重大積極因素。

  邢廣程:俄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巨大挑戰

  普京的任務不僅在於使俄羅斯崛起為強國,更在於建立可持續的制度。但普京不會有那麼大耐心。因此,未來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會有很多曲折。

  過去4年中,「梅普組合」面臨的一個難題就是經濟危機。石油價格暴跌,給俄羅斯經濟造成很大衝擊。普京三任總統是出於非常強烈的使命感,他想推進俄羅斯強國,發展經濟是一個重要選擇。

  首先,我們要承認俄羅斯是一個原材料型國家。俄羅斯現在超過1/4的GDP是靠向世界出售天然氣、石油、鋼鐵、原材料等初級產品,比多數國家都更依靠世界經濟,依靠進口技術和複雜產品,受制於主要出口產品的價格波動,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普京認為,俄羅斯現有的經濟既不能保證穩定,也不能保證主權,又無法保證富裕。所以他需要建立一種有競爭力的工業和基礎設施、發達的服務業和有效的農業,以及創新經濟。我覺得這很難。

  俄羅斯未來的發展重點已經非常明確,主推的方向包括製藥、高科技化工、非金屬複合材料、航空工業、信息通信技術、納米技術、核工業、航天技術等產業。我認為,他提出了比較明確的目標,但是完成的手段有一些問題,實施起來困難很大。

  能源也是普京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俄羅斯國內專家認為國際石油價格還要漲,所以俄羅斯要抓住這個機會,把石油出口掙來的錢用於改革,創造合適的投資環境,並最終降低俄羅斯經濟對原材料出口的依賴。

  普京面臨的經濟挑戰很大。俄羅斯現在的投資環境居全世界第120位,普京要在8年內做到第20位,整整超越100位,這個難度實在太大。「普梅」這12年,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能力越來越大,而普京未來要做的就是減少,但怎麼做減法還得拭目以待。此外,他主張讓大學從事創新事業,把西方技術本土化,這是普京最強調的一點。

  最近俄羅斯的資本外逃比較嚴重,尤其是這次選舉期間,但這不完全是俄羅斯的現象,新興國家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後都出現了這個問題。

  還有移民潮的問題,這和貧富差距巨大有很大關係。俄羅斯現在貧富差距為16倍。俄羅斯現在的綜合經濟社會環境不是很好,所以最近出現了一些移民潮,在過去10年中,約有1.6萬科學家離開,而失去一名科學家給俄羅斯帶來的損失大約有30萬美元。企業家也走得非常多。

  中俄經濟關係方面,我認為俄羅斯對中國的經濟發展還是有很大戒心和疑慮的。兩國間可能發生一些商業方面的糾紛和摩擦。

  總體來看,普京最大的任務不僅僅是使俄羅斯崛起成為一流強國,而且是創造一個能夠使俄羅斯可持續地保持一流強國地位的制度、規則和思維意識。普京很有使命感,但這未必是好事。他把自己的政治生命和國家發展周期聯繫在一起,不會有那麼大耐心,會用驅趕的方式達到目的,造成整個社會的緊張感。從這個角度來講,未來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會有很多曲折。

  俄羅斯的發展還是不能過急,應採取相對從容的步驟。

  龐昌偉:俄「能源向東」 以中國為重

  我國要利用好俄羅斯能源戰略的向東轉移,與俄羅斯加強油氣勘探開發和相關領域高科技領域的合作,共同開發俄羅斯的油氣資源。

  在美國相對衰落的背景下,中俄有重要的政治經濟合作基礎。俄羅斯將繼續論證規劃中俄在石油、天然氣、煤炭以及核能領域中的綜合系統性戰略協作。

  俄羅斯能源面臨歐洲能源戰略的排擠,而實行向東北亞戰略的轉移。在俄羅斯「能源向東」過程中,中國居首要地位。

  我們呼籲俄羅斯和中方共同精心規劃東北亞、中日蒙韓朝的天然氣管網,共同培育中國的能源市場,參與中國能源結構的調整,分階段提高供氣價格,促使2015年之後實現俄管道氣對我國東北的出口。

  在俄羅斯東部的能源資源開發過程中,基礎設施的投入耗資巨大。中韓日作為俄羅斯東部能源潛在的消費國,應在建設自貿區的進程之中,共同考慮謀劃構建東北亞能源安全架構,聯合籌集巨額的基礎設施資金,避免惡性競爭,提高投資效率,規避地緣政治風險。

  中俄還應當積极參与俄羅斯東部油氣田的開發。按照俄經濟發展部的提議,俄羅斯石油公司和石油運輸公司將在一兩年內私有化。為此,我建議,關注俄羅斯將要成立的東部開發公司,促進兩國區域間全方位合作。同時,我們應該培育有競爭力的私營公司,組建由國家參股或控制的油氣公司和能源公司,準備參拍俄羅斯能源公司私有化的股權,與國家石油公司一道,參與俄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開發。

  但是,中俄在油氣合作上還存在一些障礙。由於和中國談判幾次受阻,目前俄羅斯正在設計對華出口液化天然氣方案,作為管道開啟之前的舉措。我認為,雙方可以互換股份,以克服價差。兩國應共同培育東北三省和華北天然氣消費市場,包括在東三省中心城市規劃建設天然氣電站。中國正在進行天然氣價格改革試點,預計5年之後將接近俄羅斯天然氣報價。

  近期,我們應該重點研究中國在俄羅斯2030年之前能源戰略中的地位。我們可以與俄羅斯加強油氣勘探開發和相關領域高科技領域的合作,共同開發俄羅斯的油氣資源。

  總之,我國要利用好俄羅斯能源戰略的向東轉移。在天然氣管網分配、建設地下儲氣池等問題上,應該與俄方有戰略對接。另外,中俄應該在2030年之前的協作夥伴戰略期內,加強在上合組織、歐亞聯盟之內的能源資源協作。

  (第一財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吳劭傑、趙珣、遲琳對本文亦有貢獻)


推薦閱讀:

繞開安理會,聯大通過決議設追責敘利亞機制 中俄等15國反對
張志坤:美國對中俄同時發難的啟示
四代重殲-四代重殲:全部上當了-中俄同盟-取禍之道-中華網博客
【解局】中俄走得近,就是對抗美國搞「新冷戰」?

TAG:關係 | 中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