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連墩古墓:擁有多項楚墓之最
九連墩戰國古墓群位於棗陽市吳店鎮東趙湖村,由9座大中墓葬封土堆組成,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8月-12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中1、2號墓進行了發掘,兩座墓葬為夫妻異穴合葬墓,1號墓主男性,身價為楚國「大夫」,下葬年代為戰國中晚期;2號墓的下葬年代稍晚於1號墓。出土文物7464件,包括漆木器、銅器、石器、竹器、陶器、骨器、玉器、麻織物、鐵器、皮製品、絲織品、草織物、金器、銀器、鉛錫器、果核、動物骨骼等。這座古墓是戰國中後期、楚國鼎盛時期的墓葬,是目前已發掘的楚墓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大的夫妻墓,1號墓以出土組合較為完整的青銅禮器為主,2號墓出土了大量的木質漆禮器組合,這兩座墓都有大型的車馬坑作陪葬。被譽為「楚國貴族的地下宮殿」,並創造出多項楚墓之最。最早梳妝盒九連墩1號墓出土,據說是我國最早的「攜帶型」梳妝盒。該梳妝盒由兩塊木板雕鑿鉸結而成,盒面以篾青鑲成外框,篾黃嵌出幾何紋圖案。盒內相應部位鑿空,分置著銅鏡、木梳、刮刀、脂粉盒和小木梳。銅鏡顏色斑駁,帶有綠色銅銹。同時,盒子的上下各裝一可伸縮的支撐,以便使用時承鏡。除了功能齊全外,這隻梳妝盒外部的圖案也很漂亮。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這隻精緻的梳妝盒的主人竟然是男性。
楚墓中最大的銅鼎:鑊鼎鑊鼎是古代貴族在祭祀、宴飲等重大禮儀活動中煮牲肉的烹食器。鑊鼎通高93.8厘米,口徑達81.2厘米、重121.74公斤,是目前楚墓發掘出來最大的鼎。鼎的外部均勻地環繞著一圈圈雕刻的花紋,花紋以方形、圓形交錯而成。
竹簡九連墩2號墓出土了1364枚保存較為完整的竹簡,數量為歷次楚墓發掘之最。遺憾的是,該竹簡背面有精美圖案而正面是空白的「無字天書」。
甲胄甲胄是防禦性兵器,身上穿的叫甲,頭上戴的叫胄。出土時多為殘片狀,經磨壓、髹漆等多道工序再以絲帶編綴而成,最終還原為全套可穿的戰國甲胄共5套,甲長97厘米,肩寬40厘米,下擺周長170厘米,用皮革製作。
品種最全的漆木禮器1.漆木方鑒通俗的說就是大盆,造型大體為長方形,顏色交融著紅、紫、黃,十分絢麗。據了解,古代在沒有普遍使用銅鏡以前,常在鑒內盛水用來照容貌。早期的鑒是陶質的,春秋時期開始鑄造銅鑒,九連墩2號墓里出土的這種木質漆鑒是首次見到。2.龍鳳蛇紋漆圓盒由蓋、身、足三部分組成,分別用整木挖旋、雕刻、粘接後髹漆彩繪而成。圓盒的表面有浮雕龍、鳳、蛇紋,其中器蓋雕有八條交錯糾結的龍,器身至器足則雕有競相纏繞的八龍、八鳳、八蛇,生機盎然。
楚墓中第二大的車馬坑:九連墩1號車馬坑車馬坑位於墓的西面。其中1號車馬坑長52米、寬12米,隨葬車輛為雙排橫列,葬車33乘,馬72匹,其中有一輛6匹馬拉車。2號坑隨葬車7乘,馬16匹。為真馬陪葬,馬匹的屍骨保存得也很好。戰車上的車輪牙、車輻、車軾、屏泥保存基本完好,車身上的油漆和文飾都清晰可見,極為精緻。此外還首次在楚墓上發現了陵園建築遺迹。
推薦閱讀:
※隨州特大盜掘古墓案
※2000年前的神秘古墓,裡面埋葬滅亡大秦帝國的關鍵人物
※我國每年出土上萬被盜古墓,但有三座專家考察多年至今無下落
※震驚世界的考古悲劇——大堡山古墓浩劫
※探秘中國最大古墓群(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