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曼德拉,南非漫漫自由路的開啟者
帶您領略浩瀚無邊的思想世界
67年前的今天,南非爆發全國性罷工和示威遊行,這一天後來被定為「南非自由日」。說到南非,繞不開其前總統曼德拉,他因非凡的個人魅力、堅定的政治理想以及傳奇經歷而成為一點陣圖騰式人物。但近年來,對曼德拉的負面評價也充斥網路,比如有人說,「他是個好領袖,卻不是個好領導。」這些非議之詞從何而來?我們到底該如何認識曼德拉?今天推薦一篇思想酷原創首發文章供您參考(3119字,閱讀約需7分鐘)。對此話題感興趣的朋友,文末還為您推薦了先知書店策劃的,包括《漫漫自由路:曼德拉自傳》在內的南非系列作品。交流、轉載、投稿及合作,請聯繫微信caiyunpeng789或18910623426,為了我們走得更遠,請儘快關注這兩個號碼!探討更多真問題,歡迎您在孔夫子網搜索「千字文華簽名書店」,購買更多絕版書和九品書。想每天讀到同類好文,請關注思想酷。
曼德拉,南非漫漫自由路的開啟者
思想酷丨原創·首發
世界近代史上,有兩個聖雄式人物,一個是印度的甘地,一個是南非的曼德拉。甘地自始至終堅持非暴力,「聖」的成分較多;曼德拉在非暴力抗爭失敗後,曾擔任南非武裝組織「民族之矛」首任司令,和卡斯特羅、卡扎菲、阿拉法特等專制者互通款曲,更偏「雄」一些。
近年來,對曼德拉的評價毀譽參半,其聖雄聲名受到挑戰。在微信朋友圈和知乎等平台,一些批判曼德拉的文章流傳甚廣,諸如《曼德拉是如何搞垮南非的》《曼德拉是南非的聖人還是罪人》等等,這類文章中,作者將南非現有的社會問題,諸如失業率高、犯罪猖獗、艾滋蔓延等,一股腦兒算在曼德拉頭上,同時褒獎白人政府統治時期的南非,這些似是而非的觀點,通過互聯網呈病毒式蔓延,改變了很多人對曼德拉的固有印象!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恐怕不見得。
二戰期間,南非作為同盟國的後勤基地,經濟開始起飛。但這種經濟起飛,是建立在壓榨黑人的「低人權優勢」之上。白人政府把黑人當作廉價勞動力使喚,建設起約翰內斯堡等一流國際大都市,卻不允許他們居住在那裡。此外,還鼓吹什麼「黑人傳統」,說黑人天生不喜歡選票,不適合自由民主,讓白人黑人分開居住,有助於保持他們的優良傳統,等等。
除了種族隔離,南非政府還實行通行證制度,黑人沒有通行證,無論找工作還是外出旅行都免談。大街上,警察可以任意搜查他認為可疑的黑人,若黑人拿不出通行證就得被抓坐牢,更過分的是,這個通行證可由任何白人簽發,甚至是穿著開檔褲的孩子。
不得不說,白人政府的這些政策充滿了歧視,是精神和物質的雙重壓迫。在很多白人眼中,黑人是他們可任意驅使的廉價勞動力,跟機器人沒啥區別。
說句公道話,面對白人政府的高壓政策,曼德拉當時作為黑人領袖之一,其抵抗方式已經夠溫文爾雅了。他發起的抵抗運動起先是非暴力的,叫作和平的「蔑視」,目的是倒逼政府廢除包括種族隔離在內的六項極不公正的法律。結果政府不領情,在各大集會地點和遊行地點,出動大批警察,用暴力鎮壓了非暴力的「蔑視運動」。眼見苛政猛於虎,「蔑視運動」行不通,曼德拉又發起「待在家裡」運動,具體說就是號召黑人兄弟不去上班,安安靜靜待在家裡,感受歲月靜好。但政府依舊不買賬,而且這種方法有很大局限性,那年代沒有智能手機,更沒有「餓了嗎」這種點餐智能,長期待在家裡,等於坐吃山空,沒多久,曼德拉被捕入獄,「待在家裡」運動也宣告失敗。
至此,非暴力反抗的路徑可以說被完全堵死。當曼德拉還在獄中為非暴力申辯時,獄外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沙佩維爾大屠殺。1960年3月21日,南非警察向沙佩維爾城一萬多名示威者開槍,打死69人。此後,曼德拉開始思考關於暴力和非暴力的問題,並成為暴力組織「民族之矛」的領袖,他說:假如政府要通過赤裸裸的暴力來粉碎我們的非暴力抗爭,那麼我們將不得不考慮關於非暴力政策的問題。
沙佩維爾大屠殺
曼德拉是真正的行動家,為轉向暴力抗爭,他做足了功課。在被政府通緝東躲西藏時,他對關於戰爭的書愛不釋手,尤其喜歡毛澤東著作。但曼德拉畢竟是聖雄,即便在無可奈何下選擇暴力抗爭,選擇的也是危害最小的那種。當時有四種暴力形式可供選擇,分別是破壞活動、游擊戰爭、恐怖活動以及公開革命。曼德拉選擇了第一種,他說:破壞活動不會造成生命的犧牲,並且也能為未來的種族關係帶來更光明的希望。
曼德拉從事的是黑人抗擊白人的鬥爭,不同種族間的鴻溝遠比同種族利益集團間的鴻溝深得多,但曼德拉卻能在火燒眉毛的關頭保持寬容理智,將人道主義和個體價值放在至高位置。
南非政府利用低人權優勢,一段時期內讓經濟得以高速發展。然而,這種懸崖邊的盛宴終究無法長久,到上世紀80年代,因種族隔離造成的流血衝突頻繁上演,加上國際制裁,導致南非長達十多年的經濟衰退。南非的經濟衰退不是在曼德拉上台後,而是在曼德拉上台前,這個鍋不應由他來背。相反,曼德拉上台後,從1993到1997,南非經濟進入緩慢復甦期,經濟保持增長,大約維持在3%左右。
話說回來,曼德拉本來就不是經濟專家,他對南非的最重要貢獻不是發展經濟,而是用他那牢底坐穿卻主張寬容、「風雨中抱緊自由」的聖者形象力挽狂瀾,將南非從分裂邊緣拉回正軌,避免了一場箭在弦上的內戰。
學者秦暉在《南非的啟示》中感慨:1994年內世界上最殘酷的事,是盧安達大屠殺與葉門內戰,然而僅僅半年以前,如果有人舉出葉門、盧安達與南非三國,問哪一國最可能發生內亂?也許絕大多數「觀察家」會說是南非。秦暉提出此觀點,是基於南非複雜的族群構成。所謂黑白衝突,只是大而化之的歸納總結,現實遠比這複雜得多,實際上,「白中有白,黑中有黑」,「多方角力」才是南非的普遍現狀。
1899年第二次布爾戰爭時期的南非布爾人
南非白人占多數的是布爾人,即荷蘭裔南非人,他們在非洲落地生根,三百多年過去,反認他鄉是故鄉,堅稱自己為「非洲土著」,即阿非利卡人。布爾人危機感很強,將既得利益看得比天大,堅持種族隔離,敵視黑人,也敵視在種族問題上持開明態度的英裔白人及其宗主國。而黑人作為正宗土著,也自稱阿非利卡人,將白人看作殖民者,同時,在黑人部族之間尤其是祖魯人與科薩人之間,矛盾同樣衝突不斷。
白人與黑人的衝突,不同民族白人的衝突,黑人與黑人的衝突,交織重疊,讓南非成為一個「黑白不分」的混合戰場。而各組織間難以融合的政治立場,更加劇了事態的複雜程度。單是黑人這邊,就有相對溫和主張民主政治的非國大,堅持黑人家長制傳統的因卡塔,強調黑人民族主義的泛非大,意識形態色彩鮮明的南非共產黨,以及更加激進、主張武力暴動的阿扎尼亞人民組織。
再看當時南非的實際情況,自1990年種族和解進程以來,西斯凱慘案、誇祖魯慘案等流血事件不斷,因卡塔自由黨領袖布特萊齊威脅發動起義,白人右翼組織叫囂開展「新布爾戰爭」,黑人激進組織阿扎尼亞人民解放軍仍在炸飯店殺警察,能躲過內戰分裂的危機,從種族隔離到種族開放,從一黨獨大到多黨民主,絕對稱得上奇蹟,而曼德拉是這個奇蹟的主要締造者之一。
曼德拉主政期間,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南非經濟:沒有災難,也沒有奇蹟。後來的南非經濟衰退,社會不安定,原因複雜,比如1997年金融風暴、世界經濟轉型以及打破種族隔離後黑人罷工頻繁,外國投資人集體撤離。將多重因素造成的南非困境歸咎於曼德拉一人,有失公允。再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黑人頭上的緊箍咒乍一解開,積年累月的不公正在心底發酵,很容易如火山般爆發出來,社會經歷變革陣痛在所難免。但開弓沒有回頭箭,總不能因為這點陣痛,再回到種族隔離之前,甚至回到奴隸時代。用黃仁宇的大歷史觀來看,對曼德拉的指責為時過早,多數人看到當下的混亂,被眼前現象所迷,就妄作結論,恨不得一把將曼德拉從聖雄的位置上拽下來,再踏上一隻腳。然而,自由路漫漫,聖雄亦凡人,寬容和共存是人類消弭暴力與紛爭的終極關懷,責怨曼德拉的變革沒有一勞永逸的聲音,說到底是烏托邦式的激進主義。
很多時評文章,往往是借他人酒杯,澆自家塊壘。就拿曼德拉和南非來說,很多文章動輒將南非這個國家人格化為曼德拉,動輒冠他以非洲之王,世界五霸之類炫人耳目的大詞,確實能刺激人們的腎上腺激素,但這種國家主義民粹主義的調調,不過是精神海洛因,讓吸食者陷入無理性的狂熱。海中的利維坦巨獸,擁有堅硬的鱗甲,鋒利的牙齒,口鼻還能噴射火焰,雄偉固然雄偉,但不要忘了,被它所吞食的,是一條條活的靈魂、活的肉體。
南非的漫漫自由路
並未止步於曼德拉
先知書店獨家策劃
「南非的啟示」系列
一個落後國家的
自由、道德和法治樣本
南非給我們的啟示
推薦閱讀:
※黑格爾:自由與歷史,必然性與現實
※如何評價美國警方賬號說「被偷車的很多都是因為不鎖」的言論?
※要底線要尊嚴要自由的戀愛不叫戀愛嗎?
※你的優秀與我無關 活的自由勝過成功------彭怡平
※自由揚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