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能選擇父母?

如果孩子能選擇父母? 2017-03-29 09:29 5

  有時候,當父母苦惱於孩子很難管教,想方設法改變孩子時,其實孩子也很苦惱,甚至有想過重新選擇出生,以擁有符合他們心意的父母。

  近幾年來,電視生活類角色互換節目也很火熱,節目安排城市和農村的孩子進行互換人生體驗,想藉此幫助一些家庭改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於是,被交換的孩子他們暫時有了「新的父母」,在新的家庭里生活一段時間。無獨有偶,芬蘭的一則公益廣告短片《孤兒院》,也向人們展示了這樣的遐想:如果孩子可以選擇父母,那麼孩子能選擇到正確的父母嗎?

  這則公益廣告短片才一分鐘,沒有蕩氣迴腸的感人故事和詳實呈現的生活細節,只有類似櫥窗一樣的場景,一對乖巧的姐弟倆,來到成人孤兒院中,在一名女士的引導下,他們開始面試一組組的父母,選擇他們心目中理想的父母,那麼誰會成為他們正確的父母呢?

  看過這則短片的人,對結局感到非常震撼!但我卻覺得這個結局有著「歐亨利式的結尾」,即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此外,我注意到在這一分鐘的短片中,還頗有意味的向我們折射出家庭中的諸多問題。而且,這些問題還是很多家長所忽視的。下面,一起來看看這則公益廣告到底對我們家長有哪些啟發。

  不要總盯著孩子的問題,請把目光放到家庭上尋找根源

  這則公益廣告短片《孤兒院》是芬蘭的公益機構Fragile Childhood拍的一個視頻。據調查顯示,酗酒已成為芬蘭人頭號殺手,失控、家暴、自殘、死亡……導致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孩子無家可歸。Fragile Childhood機構自1986年一直致力於幫助因父母酗酒而受到傷害的兒童,短片《孤兒院》旨在喚起公眾對酗酒危害性的認識,關愛酗酒家庭對兒童身心造成的傷害。

  對於我國而言,酗酒也是家庭問題之一。近年來,我國的家庭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有人用這樣一個等式來形容:中國式家庭=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如果一位父親總是忙著工作,家庭教育幾乎就成為了母親的重擔,而夫妻之間缺乏溝通交流,這位母親的安全感可能會寄託於孩子,母親越聚焦於孩子,不僅母親形成焦慮的壓力,孩子也感到沉重。而夫妻之間的矛盾,又常常拿孩子來說事情,因為孩子是他們共同的紐帶。然而,夾在中間的孩子是多麼的無辜啊!這時候,孩子又從哪裡獲得安全感呢?

  

  現在的孩子不聽話,學習不好,往往是沒有安全感,導致他們心神不定,而沒有安全感的原因更多是來自於父母的婚姻質量太差,或家庭成員的互動不夠和諧。如果孩子生命的種子播在缺乏家庭質量的土壤上,又怎能希求它結出幸福的果實來呢?

  當父母對孩子不滿意,或認為孩子出現了各種狀況時,要想到那絕不僅僅是孩子單方面的問題,請先用目光審視現在的家庭整體狀態是怎樣的,包括夫妻婚姻狀態、家庭成員彼此相處的狀態。當父母想要改變孩子時,其實孩子也想改變這個家庭所營造的環境氛圍,給他心靈帶來的微妙變化。

  不可忽視與生俱來的連接,夫妻互動模式給孩子帶來影響

  現在來看看《孤兒院》短片里前面三組父母所營造出的家庭氛圍:第一組父母,爸爸在看書、媽媽在打掃衛生,他們看上去很有教養;第二組父母,正在就餐,歡聲笑語;第三組父母,樹下散步,媽媽很漂亮,爸爸看上去很有愛。

  這三組父母給孩子傳遞出這樣的信息:這個家庭看起來是和諧的,父母是和藹可親的。於是孩子的眼神中流露出了希望,嘴角掛上了幸福的微笑。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第四組的父母,媽媽酗酒,爸爸大吼,而家裡凌亂不堪……完完全全的負面能量正在湧現出來,形成一股無形的力量,孩子的感受是立刻變得膽怯、驚恐、不知所措!

  顯而易見,家庭的情緒氣氛會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夫妻之間的互動行為和反應,都是在向孩子傳遞一種信息,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情緒,也會立馬調整自己對父母做出回應。

  觀察孩子幼小的時候,他們都會說:「我爸爸說,我媽媽說……」又比如,長大後,孩子會說,「我的老師說……我朋友說……」孩子的潛意識趨向於認同他說的這個人。況且,孩子與生俱來和父母雙方有著血脈相承的緊密連接,孩子潛意識是渴望認同父母,和父母連接的。往往孩子渴望做和父母相同的事,透過這樣的方式與父母連接,感覺「我們是一起的」。

  如果夫妻之間對彼此是責怪、仇視等等,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除另一方,孩子從父母這樣的互動中所獲得的感受,就像孩子自己內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陷入矛盾和分裂狀態,很難受的。這樣子,孩子更無法從父母或家庭里就得不到安全感和歸屬感了。

  

  如果孩子和父母任何一方的連接斷開了,孩子也會想著尋找機會去彌補,於是他們很可能會做出和父母相同的事情。換句話說,如果父母較好的情緒調節能力和友好的溝通方式,在家裡能夠為孩子營造出一個良好和諧的家庭氛圍,那麼孩子無意識里也會趨向於和父母做相同的事情,或者是向父母學、模仿他們的互動模式,或者是以父母的互動模式作為人生經驗,往後孩子在對待他人時,也是趨向於彬彬有禮、友善可親、表現出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行為和態度。

  如果父母有不良性格或行為,或者父母經常不和、吵吵鬧鬧,或者冷漠、冷戰,或者互相責怪、否定,則常會使孩子感到不安和焦慮,沒有幸福感或自卑,也有可能會讓孩子認為是自己不夠好,父母才吵架的。

  如果人的心靈也要吃住行,所渴望的便是喜悅、安全感和歸屬感。對於每一個家人來說,家,不僅是父母的歸宿,也是孩子的歸宿,孩子在這裡尋求安全感和歸屬感。所以,家庭氛圍是多麼的重要,夫妻之間的互動方式更是尤為重要,這些都是能帶給孩子終生的影響。

  父母了解孩子最想要的是什麼嗎,能真正滿足他們嗎

  再回顧一下這則短片,兩個小孩帶著幾分期盼在挑選著適合做他們的父母,從孩子的眼神中看出來,他們渴望父母們給予友善溫馨的回應。孩子對前面三組父母的回應,是面帶笑容、很高興、笑容很純真。

  如果說父母和孩子是有緣才相聚,但不管是怎樣的緣分,十月懷胎,就像生命跨越了千山萬水,才到來與我們今生的父母相聚。如果這一場生命的遇見,是有什麼目的和安排的話,我願意用美好的思維,去做如下這個美好假定:孩子從一出生是帶著心愿來到家庭,他們需要今生的父母的幫助,共同努力,彼此扶持,你養我小,我養你老,一起創造人生的幸福。其實,選擇美好的假定,我們什麼也沒有失去。

  況且,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尊重、理解、認可、關愛和溫暖,父母也曾當過孩子,那時候的您是不是也渴望從父母那裡獲得這些呢?

  所以,如果父母想要帶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那就給予他們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吧!值得注意的是,家長請不要把自己作為孩子時所沒有實現的願望或想法強加給你的孩子身上。

  不要妄想重新選擇或急於改變對方,請試著與生活及家人講和

  《孤兒院》這則公益廣告雖然是關愛酗酒家庭的短片,提出了假設「孩子可以選擇父母」,但短片的結局是,姐弟牽著手,緊張害怕、低垂著頭孩子,跟著一對因酗酒不斷爭吵的父母走回家……這像是現實中一些家庭的真實寫照!

  比如一些家庭面臨著類似酗酒、爭吵、冷戰等問題,他們的孩子及家人也很想改變這個現狀,他們渴望有一個溫馨的家庭,但有時他們真的也很無力,無奈的接受著現在看起來不那麼和諧的家庭。

  在這裡,先穿插講一個故事:鱷魚先生和長頸鹿小姐有著明顯的身高差異,但因為某種因緣,他們相識相知相愛,結合在一起生活。最開始他們彼此遷就,搬進鱷魚的小房子,長頸鹿走到哪兒都會撞到頭;當她睡覺時,只要伸展一下身體,她就完全看不到鱷魚了。為了不委屈長頸鹿小姐,他們搬進長頸鹿的大房子。但是,住在這裡,鱷魚先生也要面臨諸多麻煩。比如:在很高的桌子旁邊吃東西,他需要一把高高的椅子;改用比較矮的桌子吧,但是那又不適合長頸鹿小姐;長頸鹿小姐家的樓梯對鱷魚先生來說實在是太高了;他想要開門,也夠不著……它們在一起的生活越來越困難了,再這樣繼續下去,它們都不能忍受這一切。

  唯一沒有問題的是就是躺在床上,只有這時它們才能平視對方,給對方一個最甜蜜的微笑,就像當初一樣的快樂。於是,它們想出了一個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實施一項偉大的計劃,相互分工合作,挖坑灌水築一個游泳池。終於,在水中,他們高度相同了,他們可以一直互相對望,給予對方最甜蜜的微笑。就這樣,經過努力後,所有的不愉快都被洗掉了。

  於我們生活而言,一對夫妻組合或家人生活一起,由於個體本身存在差異,尤其是隱藏在性格方面的差異,可能在菜米油鹽的生活中會逐漸顯現出來,也可能會臨著許多的麻煩,甚至不能忍受對方的性格或某些行為習慣,於是漸行漸遠,覺得無法忍受這種生活了,想要改變,甚至想要重新選擇……這樣的念頭紛飛,又是無比苦惱。

  尤其是現在我們社會的離婚問題,那些以為離婚,讓孩子擁有新的父母組合、自己有新的婚姻,就能解脫痛苦獲得新快樂的人,很可能他們只關注到了完善自己,想到讓自己的感受能更好,而忽略了孩子或夫妻對方及其他家人的感受。

  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假設:如果一個家庭的誕生,不同個性差異的家庭成員他們生活在一起,這種「天意」就已經是一種新的開始和給我們彼此一次改變的機會。這樣的家庭成員組合很可能已經是最好的安排了,這也是幫助我們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最好的安排!

  

  那麼,在我們一起生活和成長的過程中,當問題來臨時,我們要先學會坦然接納,而不是急於改變對方,更不應妄想著用離婚去改變,我們可以將心比心,試著與生活講和、與自己講和、與孩子及家人講和。但「講和」不是遷就,而是不怨天尤人的智慧,需要您打開自己的心量,從容的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像上面故事裡的鱷魚先生和長頸鹿小姐一樣,他們不是在委屈另一方,而是一起並肩作戰,去解決這個家庭所遇到的問題。

  家,是心靈的避風港,不是法庭,也不是專講道理的地方,父母雙方也不要充當警察和法官,總去揪對方的錯。人與人之間是相互的,學會用商量的語氣和朋友式的建議,去替代命令式的溝通;我們每天原諒自己這麼多次,那就多原諒別人吧! ;想一想,我們有感恩過自己的先生或妻子嗎,有從心裡真正的尊重過對方、真正信任過對方嗎?在人生路上,友善而尊重的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信任彼此並肩而行,且珍惜且幸福!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公眾平台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
推薦閱讀:

做人我選擇:1善良,2厚道,3忍讓,4寬容,5真誠(太精闢了)
怎樣選擇降壓藥
教你如何選擇好房子風水
不要在該決然躍起的年紀里,選擇了舒適與苟且
普京稱烏克蘭事件為「政變」 出兵只是最後選擇

TAG:孩子 | 父母 | 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