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流通紀念幣的包裝
雜談流通紀念幣的包裝
流通紀念幣裝幀品,是二十多年來幣文化派生出來的一種新的現象,目前已成為集幣文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收藏流通紀念幣裝幀品,已成為部分錢幣愛好者的追求。
流通紀念幣裝幀品為收藏研究和保管帶來很多好處,如:有利於流通紀念幣的保存,不易發生鏽蝕、劃傷、污染等現象。裝幀品中的資料對所嵌幣的相關背景作出介紹,對幣的材質、面值、重量、直徑、厚度以及發行、製作單位進行說明,一套裝幀品在手,所嵌幣的基本情況一目了然。有些裝幀品還有英文對照說明,有利於對外交流。很多裝幀品從創意、形象設計到色彩都獨具匠心,印製也非常精美,並各具特色,耐人尋味。
目前,紀念幣裝幀品已經是形式多樣、五彩繽紛。於是形成了它的特殊文化現象,如:正宗與非正宗、官方與非官方、真品與偽品、精裝與普裝、珍藏冊與普通裝、商品裝與禮品裝、木盒裝與紙卡裝、對摺卡裝與頁冊式裝、塑板裝與塑封裝、套裝與系列裝、年冊與綜合裝、普制幣裝與精製幣裝……等等。
紀念幣裝幀品的特殊文化現象,滿足於蘿蔔白菜,各喜各愛的需要。但集藏紀念幣裝幀品,有些方面值得注意:
一、防調換。一泉友購得《一九九七年紀念新鑄錢幣套裝》,購買時沒有仔細察看,回家欣賞時發現,發現10元港幣背面不是說明文字介紹的橋樑圖案,年號也不是「1997」。這枚「1994」年普通紫荊花流通硬幣與其他6枚1997年紀念新鑄硬幣不配套。
二、防克隆。很多流通紀念幣由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北京康銀閣錢幣有限責任公司裝幀,被人稱為正宗康銀閣卡。但市場上也同時出現克隆的假康銀閣卡。假康銀閣卡與真品的主要不同是裝幀冊卡上所貼動態全息防偽標誌不同,證書無水印、無編號。有的證書作了改進,也有水印,但無需對視光線,放在桌面即可看清。有人認為,只要錢幣是真的,包裝有點點不同沒什麼關係。但對於青睞紀念幣裝幀品的特殊文化現象的人來說,克隆品總是有遺憾。
青睞紀念幣裝幀品的特殊文化現象,還有一個如何面對裝幀品的複雜性問題。人們通常將中國人民銀行、錢幣博物館、錢幣學會和有關政府部門、團體以及康銀閣公司、造幣總公司、造幣廠、長城公司等相關單位製作的錢幣裝幀品視為正宗,其他的視為雜類。正宗品有正宗品的複雜性,由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北京康銀閣錢幣有限責任公司裝幀的,面向市場,特徵明顯。那些什麼禮品裝、紀念品裝,真難了解底細。雜類更為複雜,裝幀單位不敢輕易肯定,也不敢輕易否定。有的明確了裝幀單位,有的就是標明「中國人民銀行」或某某「造幣廠」,傳說是產品樣本裝、小禮品裝或附屬單位製作的商品裝,一般人極難了解底細。有些基層銀行支行和錢幣學會也搞了些小禮品裝,自然還有一些錢幣商的傑作。裝幀的多了,也就魚龍混雜了,要不要刨根究底,仔細研究,要不要集藏,如何集藏,就看個人興趣了。
收藏錢幣,本應重錢幣,輕包裝。但另一方面又感到,現代有些品種的錢幣(如精製幣),只有裝幀品,沒有包裝還真不放心呢。有些錢幣裝幀品,還真有一些文化味呢!至於適應禮品化的需要而產生出的形形色色的錢幣裝幀品,是不能完全用收藏文化來評價的,它們更多的是反映利益。(理由)
推薦閱讀:
※不妨來點「包裝」
※為什麼現在的奶粉大多是鐵罐包裝?
※收縮標籤常用熱收縮膜一覽
※軟包裝印刷油墨基礎之--色彩認知
※看到第三張的時候,我已無力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