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痛患者日常保健方法和術後康復要點匯總
1.腰腿痛時站著好還是坐著好?
無論腰腿痛發作期還是間歇期都應該盡量減少腰部所承受的負荷,而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過體位及姿勢調整實現的。體位及姿勢對腰椎負荷的影響可以總結為「坐著不如站著,站著不如倒著」,也就是說坐著時腰椎所承受的負荷最大,而躺著時最小。具體說來,如果將站立位椎間盤內壓力視為100%,那麼,仰卧位、側卧位、坐位時的腰椎間盤內壓則分別為25%、75%和140%,稍前傾站立位時為150%,稍前傾坐位時為185%,前傾站立位提物時為220%,過度前傾位時則為275%。
不管哪種體位或姿勢,持續時間過長都是不好的。因為任何體位或姿勢下都會有相應的肌肉、韌帶處於緊張狀態,持續時間過長就會造成這些肌肉、韌帶疲勞,從而使腰部穩定性下降,最終導致腰椎負荷增加。因此,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還是要盡量避免長期保持某一體位或姿勢。如果工作對體位有需求(如軟體工程師),則最好能夠保證定時休息,必要時可以利用小鬧鐘,定時起立做做放鬆運動等。
2.腰腿痛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麼?
腰腿痛的特點之一就是反覆發作,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講,預防要比治療更重要。在日常活動中,腰腿痛患者有以下事項需要注意:
(1)正確坐姿:坐位時在腰椎盡量前凸的基礎上盡量保持腰肌放鬆以減小腰椎間盤所受壓力,有條件的話可以藉助腰後墊卷或向後靠在座椅靠背上來保持腰椎生理前凸,理想情況下可以使椎間盤內壓力降低300%。但即使如此,長時間坐位對腰部骨骼及軟組織仍是不利的。一般建議連續坐位1小時左右必須起身進行腰部各方向活動,使肌肉充分放鬆,及時得到休息。
(2)正確站姿:昂首挺胸,腰部輕度前凸,收腹,不彎腰駝背。在排隊、等車的時候,往往有人習慣將體重落在一隻腳上,長此以往也有可能導致脊柱、下肢肌力不平衡,應該有意識地調整一下。
(3)正確的轉移方法——滾圓木轉移方法,意即所謂的整體轉移,指在翻身、在床面挪動及由仰卧位坐起時保持軀幹在一條直線上。
(4)搬運重物時的正確姿勢:靠近重物站立,屈膝、屈髖,即保持腰部直立的狀態蹲下,之後利用腿的力量起立並抬起重物,站直後,移動雙腿轉身,避免扭動腰部。
(5)需要避免的姿勢:避免腰椎反覆前屈、負重、扭轉等任何會引起椎間盤內壓力增高的姿勢,尤其是在腰腿痛的急性期,這對於減輕癥狀至關重要。一般建議在腰腿痛急性期避免抬舉或搬運超過4.5kg的重物,此後根據患者的反應逐漸增加負重量。
3. 腰腿痛患者為什麼要睡硬板床?
腰腿痛患者要睡硬板床,這已經成為一個生活常識。道理何在呢?這主要與腰椎間盤所受的壓力負荷相關。如前所述,腰椎間盤在卧位時所受負荷最小,這主要是由於上身重量不再施壓於腰椎的緣故。除此以外,骨骼、肌肉、韌帶及其他軟組織的緊張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腰椎所致負荷。過軟的床墊之所以不適於腰腿痛患者使用,是因為此時患者的脊柱處於側彎狀態,肌肉、韌帶亦處於不平衡的狀態,得不到充分休息。因此,無論腰腿痛患者或健康人,都建議睡軟硬合適的床鋪,以減少或預防腰腿痛的發生。
4. 腰腿痛能「躺好」嗎?
有些年輕患者在腰腿痛急性期非常急躁,總想早點兒活動,早點兒開始各種功能練習。殊不知,休息本身對腰腿痛患者而言就是一項首要且必要的治療。在腰腿痛的急性期,一般建議患者嚴格卧床休息2-3周,這可以有效減輕體重對腰椎間盤的壓力,促進局部炎症的吸收,減輕神經根的刺激,從而減輕疼痛甚至使疼痛消失。因此,腰腿痛患者「躺好」並非空談。
那麼,是「仰躺著」(仰卧位)比較好還是「側躺著」(側卧位)比較好呢?針對腰椎間盤所受壓力而言,在屈髖仰卧位時,腰部肌肉比較放鬆,可使腰椎椎間盤的壓力進一步減低;而伸髖仰卧位則由於腰大肌緊張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局部壓力;俯卧位時,腰椎前凸增大,牽拉肌肉,也會導致腰椎間盤負荷增大。不過,對於腰腿痛患者而言,腰部的肌肉往往已經處於不平衡狀態,腰椎間盤也有可能已經出現膨出、突出等病理性改變,一般規律就不一定適用了。此時要根據患者的反應來決定體位,簡單說來,就是「怎麼舒服怎麼躺著」,因為「舒服」的時候其實就是骨骼、肌肉、韌帶及其他軟組織比較放鬆的狀態。
5. 腰腿痛能「趴好」嗎?
除了躺之外,「趴」對於腰腿痛患者而言同樣是個很好的姿勢治療方式。一個非常著名的針對腰腿痛的療法——麥肯基療法(McKenzie therapy)就源於「趴著」。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故事:羅賓·麥肯基(Robin McKenzie)是上個世紀50年代紐西蘭一個小鎮上的醫生,他有一個因腰椎間盤突出導致反覆腰腿痛的「老患者」——史密斯先生。有一天下午,當史密斯先生再次扶著腰,由人攙扶著走進麥肯基醫生的診所時,麥肯基醫生正忙得不可開交,便隨手指向一張治療床,讓史密斯先生暫時躺在上面等著他。誰知等到他忙完了轉回去找史密斯先生時,他卻已經不見了。原來,麥肯基醫生隨手指的那張治療床是一張給其他病人做完治療之後還沒有來得及將床尾調低,呈「V」字形的床。疼痛劇烈的史密斯先生沒有辦法躺上去,誰知趴著趴著,疼痛居然消失了。從那以後,這位「常客」就基本上不怎麼光顧這個小診所了,因為每當他腰腿痛發作時,就會在家裡按當時在診所里的姿勢趴一會兒,疼痛便緩解了。麥肯基醫生受此啟發,便開創了著名的麥肯基療法。
其實,對於普通人群而言,「趴」對腰部而言也是一個很好的保健動作。人體每天從睜開眼睛開始,洗漱、如廁、就餐、開車、坐在辦公桌前工作……統計下來,一天內彎腰動作有3000~5000次之多,而脊柱後伸的動作卻只有60~70次,這是一組極不平衡的數據,也是造成脊柱受力不均衡的原因之一。因此,趴著聊天、看電視不只能夠賣萌,也可以有效治療及預防腰腿痛呢!
6. 腰腿痛患者需要戴圍腰嗎?
圍腰的主要作用原理是利用彈性材料包裹住軀幹,對骨和軟組織施加壓力,並提高腹腔內壓,從而減輕骨骼、肌肉、韌帶及其他軟組織的負荷,並限制脊柱運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椎間隙內的壓力,在鬆弛的姿勢下減輕腰椎周圍韌帶的負擔,保證局部組織得到充分休息,最終達到減輕或消除疼痛、延緩病程、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大部分腰腿痛患者在急性期都可以通過配戴圍腰來緩解癥狀。對於腰椎間盤突出塊較大或有腰椎滑脫的患者,在乘長途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時配戴圍腰則有助於增強腰部穩定,預防急性創傷。
但是,對於慢性腰腿痛患者,長期應用圍腰是絕不可取的。因為這樣會由於「用進廢退」造成腰背部肌力下降和關節活動度降低,從而引起廢用性肌萎縮,使患者對圍腰產生依賴性。
7. 圍腰買什麼樣的?硬的好還是軟的好?
脊柱矯形器可分為硬性、半硬性和軟性三種,老百姓所說的「圍腰」一般是指軟性脊柱矯形器,即以帆布、網狀尼龍布或其它彈性布為主要材料,內加彈性支條增強的製品。一般而言,腰部穩定性越差,骨性問題越突出,越宜選擇偏硬質的圍腰,而肌肉、軟組織問題為主或輕度的腰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等所致腰腿痛則以選擇一般性的軟質圍腰為主。圍手術期圍腰的選擇要遵循手術醫師、矯形師的意見,並根據病情及康復訓練的進展,及時更換。
8. 為什麼要鍛煉腰腹部軀幹肌?
人體就像一台機器,用的年頭久了就容易勞損、容易出問題。腰腹部肌肉對維持整個脊柱的穩定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年齡增長,腰腹部軀幹肌的力量逐漸減弱,這個作用也就越來越小,脊柱尤其是腰椎的問題就會接踵而至。據統計,50歲以後,肌肉力量將以每10年15%的速度減少,70歲以後則每10年減少30%。因此,不只是腰腿痛患者,健康人也應該及早開始進行必要的腰腹部軀幹肌力量練習,以增強軀幹穩定性,減少或預防腰腿痛的發生。
腰腿痛患者尤其要對腰腹部軀幹肌的力量練習引起重視,而且還要注意有針對性的選擇練習項目。研究表明,慢性腰痛患者常存在晚期腹橫肌的姿勢性萎縮,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時則可導致多裂肌的萎縮。因此,腰背痛患者除了鍛煉大塊腰腹部肌肉的力量之外,小肌群的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才能全面改善腰部穩定性,減少受損節段的額外活動度。
9. 社區健身器材可以用來鍛煉腰腹部軀幹肌嗎?
隨著社區設施的不斷完善,很多小區都安置了各種各樣的健身器材,有一些對腰腹部軀幹肌的力量練習是大有裨益的。不過,對於有過腰腿痛經歷的人而言,在應用器械鍛煉的時候一定要量力而行,切不可操之過急造成損傷。例如,有一種雙手固定,雙腳站在一個圓盤上面扭來扭去的器械,對腰腹部旋轉肌群有很好的鍛煉作用,但由於器械本身無法限制活動範圍,如果控制不當,即有可能因為活動範圍過大導致腰扭傷,筆者在門診就曾遇到過這樣的案例。
10. 腰腹部軀幹肌力量練習總是不見效果是怎麼回事?
肌肉力量練習不見效果往往源於訓練方法不當、強度不夠或時程不夠。
腹肌、腰背肌都有上、下部纖維之分。力量差的到底是哪部分?抑或是旋轉肌群?在開始訓練前最好到醫院由醫師或治療師進行系統化的評估,根據結果選擇針對性的訓練方法。很多患者一聽醫生讓練腰背肌就說「我知道,小燕飛嘛!」。殊不知,一個簡單的小燕飛,也可以有幾種不同的動作設計,不同動作可以分為等長或等張訓練等不同的訓練模式,不同訓練模式又可以有數種不同的運動處方。因此,不同的「小燕子」要選擇不同的「飛」法,才能夠使訓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強度又如何來控制呢?經典的肌力訓練強調「超量恢復」原理,意即運動訓練時,運動水平在訓練中由於疲勞而下降,之後在休息中恢復。有意思的是,運動水平並非在恢復至訓練前的水平即停止,而是繼續「恢復」,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也就是進行了「超量恢復」。如果能在「超量恢復」的時間段內再次進行同一運動訓練,運動水平就可以如此往複地不斷提高了。老百姓的運動訓練是很難嚴格遵循超量恢復原則的。不過,起碼要做到的是訓練時達到疲勞、兩次訓練之間的間隔不可過長。一般建議每日練習1-2組,堅持每日或隔日練習。
再好的運動訓練方案也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見到效果。肌肉力量的增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掌握了正確有效的方法之後必須經過長期的、持之以恆的練習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一般而言,即使方法得當,門診患者亦往往需要堅持練習2-3個月才能見到比較明顯的成效。
11. 對腰椎而言,太極拳、五禽戲等傳統運動好還是瑜伽、普拉提等時尚運動好?
作為中國傳統運動項目的太極拳、五禽戲等可謂博大精深,是非常好的有氧訓練項目。太極拳在訓練中要求立身中正,虛靈頂勁,尾閭下垂,可以有效調整脊柱的姿勢,還要求動作剛柔相濟,連綿不絕,在柔和緩慢的動作里做到內勁飽滿,可謂是一項「內外兼修」的運動,同時強調了脊柱的靜態及動態穩定性,無論在增強腰腹部軀幹肌力量或是改善腰椎活動度方面均有幫助。
瑜伽、普拉提等時尚運動對於腰腿痛患者而言也是可以嘗試的。不過,這類運動有的動作要求在極限位置進行等長收縮,即保持一會兒,如果肌肉力量不足就有可能因突然維持不住姿勢而導致肌肉拉傷甚至腰腿痛加重。因此,運動前要熱身,運動中要切記量力而行。
12. 腰腿痛患者平時適於參加什麼運動項目?
罹患腰腿痛後,運動娛樂項目有必要進行適當的調整。游泳可謂首選,因為水的浮力可以有效去除體重對腰部的負荷,是一項非常好的「減重」運動。除了游泳,在水中步行也是一項很好的運動,前向、後向、側向步行可以鍛煉到不同的肌群,而水「遇強則強」的特性則可以在不同的運動速度下提供不同的運動阻力。此外,羽毛球、舞蹈等需要軀幹伸展運動的項目也是不錯的選擇。
經常有腰腿痛患者問到以後還能不能打高爾夫球、網球、乒乓球或進行其他需要腰椎彎曲、扭轉的運動項目,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一定要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對於這類對腰椎局部應力較大的運動,在重返運動之前一定要讓醫師對相關脊柱節段的活動度、穩定性做出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在康復訓練中融入專項運動所需的動作並將其簡化、分解,把三維的動作先分解為二維,也就是一個平面上的動作,練好之後再組合起來,變成一個實際的運動動作。之後逐漸增加動作難度及運動量,最終重返專項運動。
術後康復相關:
13. 做了腰椎手術是否「多躺一兩個月更利於病情康復」?
很多患者認為「傷筋動骨一百天」,做了手術就更應該老老實實躺在床上休養。其實長期卧床對病情的康復可謂有百害而無一利。對於局部組織而言,無論是骨組織還是肌肉、韌帶等軟組織,適當的應力刺激更有利於組織生長、癒合。相反地,長期卧床則有可能導致體位性低血壓、深靜脈血栓、壓瘡、骨質疏鬆等多種併發症,最終造成不良後果,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在腰椎手術後早期,我們提倡患者及早克服恐懼情緒,在安全範圍內積極進行各項康復訓練,儘早下床活動,這樣才更利於功能恢復。
14.「神經牽拉」是怎麼回事?
腰椎手術後,為了避免神經根粘連,需要在安全範圍內儘早開始針對坐骨神經及股神經的活動練習。研究表明,這可以讓神經根在神經根管內移動2-6mm,能夠有效預防或緩解局部粘連。在練習時注意保持脊柱處於保護姿勢,逐漸對神經根施加壓力,在出現神經根性疼痛的位置堅持6-10秒,之後放鬆。每組練習2-3次即可,不可反覆、過度刺激。
15. 做了腰椎手術後多久可以坐起來,多久可以下地溜達?
嚴格說來,這個問題需要手術醫師來回答。一般情況下,因為腰椎間盤突出症或腰椎管狹窄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即使進行了融合術,也可以在術後立即開始進行坐位、立位練習。但是,必須再次強調,每個患者的術中情況不同,即使是同一種手術,也可能由於患者局部骨密度情況、術中操作問題等影響術後坐位、立位訓練的進程,因此,必須經過手術醫師的認可才可以正式開始坐位或立位訓練。
如果手術醫師沒有特殊指示,一般而言,患者在腰椎術後第一天即可開始嘗試把床頭搖起15°左右,逐漸增加搖床角度,在一周內爭取能夠搖床至接近90°(引流管應已拔除)。之後即可開始進行床邊坐位練習,從5min開始,逐漸增加床邊坐位持續時間,爭取在術後2周時能夠保持坐位就餐,即持續床邊坐位約20min。要注意,即使患者狀態較好,在腰腿痛術後2-4周內每次坐位也盡量不要超過20分鐘,且應儘可能使用腰後卷或將座椅靠背調至100~130度,以減輕腰部負荷。床邊坐位訓練前還要注意詢問手術醫師是否需要配戴以及配戴哪種支具(圍腰)。
至於立位訓練,在開始進行床邊坐位練習的同時即可開始嘗試。一般從手扶站立架、助行器或拐杖等輔助設備,堅持5min開始,可持續站立10min後即可嘗試床邊活動,即「下地溜達」。不要急於脫離輔助設備,因為適當應用輔助設備不僅能夠保證安全,更可由於減少腰部應力而緩解術後急性期的局部疼痛。
16. 做了腰椎手術後多久可以做彎腰動作?
在腰椎手術後讓患者做彎腰動作時經常會遇到困難。有些患者因為術前長時間不能彎腰活動而在術後拒絕彎腰,還有些患者則因為腰部有金屬內固定而對彎腰動作產生恐懼。其實,在安全範圍內儘早開始彎腰、轉身等動作的訓練才更有利於組織癒合及功能恢復。
那麼,什麼叫做安全範圍內呢?一般認為,在術後4周內要盡量避免負重、反覆彎腰、扭轉以及長時間端坐。而在此之後,則可以逐漸嘗試彎腰、扭轉、負重等動作,根據癥狀的變化情況來判斷是否可以增加運動強度。可以認為,在腰椎術後4周以後,只要不引起腰、腿相關癥狀加重的動作及運動強度就是合適的、在安全範圍內的活動。
17. 做了腰椎融合手術是否意味著不需要鍛煉腰背肌了?
有些患者認為做了腰椎融合手術之後,局部「有鋼板、鋼釘在那兒撐著」,不需要鍛煉腰背肌或者練了也沒用。要知道,做了內固定手術之後,金屬內固定物的確能夠承擔一部分應力。但是,對於人體而言,金屬內固定不過是生物性癒合之前的一個暫時性的支架,人體終究還是要依靠局部骨的生物性融合及其周圍組織來維持軀幹平衡。手術解決的只是相關節段骨、間盤的問題,並不處理其他脊柱節段及肌肉等軟組織問題。腰腿痛患者往往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一些腰椎屈曲活動度較髖關節相對增大、椎旁肌拉長以及臀大肌或腘繩肌縮短。簡而言之,腰腿痛患者的問題並不僅限於手術所解決的問題。即使進行了腰椎融合術,在術後也一定要進行腰椎穩定性、活動度以及相關肌群的肌力訓練,才能更有效地鞏固手術療效、預防複發。
對於腰椎融合術後患者,在癒合期內的腰背肌鍛煉一定要考量不同動作對局部尤其是融合節段兩端的機械應力的不同,以免影響局部生物癒合,這也就是人們所擔心的「影響長骨頭」。一般而言,仰卧位抬起雙腿對內固定物產生的負荷最大,因此在術後4周內要盡量避免這一動作。其他肌力練習動作則可根據訓練後患者的疼痛表現來判斷是否合適,也就是說,如果某一動作練習後疼痛加重,就說明暫時不適合進行這項練習。
18. 做了腰椎融合術後是否就不需要進行腰椎穩定性練習了?
與上個問題差不多,很多患者認為做了腰椎融合手術之後,由於局部「有鋼板、鋼釘在那兒撐著」,不需要再進行腰椎穩定性練習。同樣,金屬內固定不過是生物性癒合之前的一個暫時性的支架,人體終究還是要依靠局部骨的生物性融合及其周圍的肌肉、韌帶等組織來維持軀體平衡。因此,即使做了腰椎融合手術,腰椎穩定性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
腰椎穩定性練習必須建立在腰部肌肉力量有所恢復、腰部疼痛基本穩定的基礎上,一般在術後4-6周開始。首先從仰卧位開始練習,之後進展到俯卧位及手足同時著地練習(HSS圖30-5)。
19. 做了腰椎手術後多久開始腰腹部肌力鍛煉?
腰椎術後第一天就可以開始腰腹部軀幹肌力量的練習,下地活動前可先在床上進行等長訓練,即腹部、腰背部肌肉用力收縮,但不引起軀幹運動的訓練。之後逐漸過渡到雙橋、單橋、燕飛等訓練,處方從等長開始,穩定性增強後再開始嘗試等張訓練。即使在配戴圍腰期間,也可以進行腰腹部肌肉力量訓練,以預防局部肌萎縮。
20. 腰椎術後是否需要鍛煉上肢力量?
腰椎術後患者在鍛煉腰腹部軀幹肌力量的同時,一定不要忘了同時鍛煉上肢力量,這對患者進行床上活動以及下地之後的站立、行走練習而言都是基礎。最簡單的方法是應用啞鈴或皮筋,在卧床期就可以開始進行訓練。
21. 做了腰椎手術後下地活動時佩戴圍腰需要戴多久?
目前腰椎手術後下地活動時佩戴圍腰所需時間說法不一。一般而言,單純的開窗手術是不需要戴圍腰的,或者短期內(2周內)戴圍腰以減輕術區疼痛;椎板切除減壓術後由於局部創傷較大,則要求至少佩戴4周以上;椎間、橫突間有植骨的患者則要進一步延長戴圍腰的時間至3個月左右。
當然,以上所說的一般規律僅僅是參考,每一個患者的具體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種手術,也可能由於局部骨質情況、軟組織情況以及手術操作的不同情況而導致局部穩定性的不同。因此,每個患者在術後都應該由手術醫師來決定佩戴圍腰的時間。
此外,去除圍腰的時候一定要循序漸進。先是在床邊活動時去除圍腰,如果沒有出現疼痛加重或不穩等癥狀,就可以在室內活動時去除圍腰,之後在小區內活動時去除圍腰,最後才徹底脫離圍腰。要注意,除非某些特殊情況,否則佩戴圍腰的時間都盡量不要超過3個月,以免對圍腰產生依賴,軀幹肌則因用進廢退而萎縮,最終導致腰部穩定性進一步變差。
22. 腰椎術後患者在日常活動中應注意些什麼?
經過早期的康復訓練,腰椎術後患者一般在術後6周左右就能夠獨立進行各項日常生活活動。在日常活動中有以下幾點需要引起注意:
(1)滾圓木轉移方法,意即所謂的整體轉移,指在翻身、在床面挪動及由仰卧位坐起時保持軀幹在一條直線上。
(2)避免腰椎反覆前屈、負重、扭轉等任何會引起椎間盤內壓力增高的姿勢或動作,尤其是在腰腿痛的急性期,這對於減輕癥狀至關重要。一般建議在腰椎術後急性期(術後2周內)要避免所有腰部活動,包括腰部前屈、後伸、側彎或旋轉,持續坐位不得超過20min,不要舉起超過2.3kg的重物,不要手足同時著地。當患者不得不抬舉重物的時候,要盡量採取下蹲的姿勢,用下肢的力量承擔負荷,以避免因腰椎前屈導致局部負荷增加。
(3)在腰腿痛急性期或術後2-4周內每次持續坐盡量不要超過20分鐘,且儘可能使用腰後卷或將座椅靠背調至100~130度。
(4)保護性環境的設計及輔助裝置的應用:如前所述,腰椎術後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活動中隨時注意對腰部的保護,這在很多時候有賴於保護性環境的設計及輔助裝置的應用。前者指對生活、工作環境的改造,使之有利於對腰部的保護,如需要每日取用的物品放置的位置不宜過低,文員的辦公用椅需要對腰部提供支持性保護等;後者指應用輔助裝置進行某些日常活動,以減少對腰部的累積性損傷,如應用長柄鞋拔子、彈性鞋帶等以減少反覆腰部前屈等活動。
(5)活動項目的選擇:有些樂觀的患者認為腰椎術後就「什麼都能幹」了,其實不然。患者術後活動能力與其年齡、術前活動水平、伴隨疾病等多種因素有關。例如,如果患者為重度腰椎管狹窄,術前步行能力少於50米,那麼即使做了腰椎手術,也很難在術後達到負重長距離步行的功能水平。
23. 腰椎手術後多久可以買菜、購物?
腰椎術後患者在嘗試去買菜、購物等活動之前一定要對活動需求及自己的運動能力有所評估。例如,買菜要求患者具有一定步行能力即可,如果尚不能負重,只要應用購物車即可,因此可以在術後幾個星期以後就開始嘗試。而購物則對患者的步行耐力及負重能力都有一定需求,一般在腰椎術後三個月內負重應盡量不要超過2.3kg(5斤),因此,我們建議患者在術後三個月以後再嘗試長距離、長時間購物活動。
24. 腰椎手術後多久可以從事家務勞動(比如:做飯、拖地)?
多數家務勞動,如做飯、拖地、洗衣服等都要求腰部反覆前屈及旋轉。理論上講,在腰椎術後3個月以內應該盡量避免反覆腰部前屈、後伸、側屈或旋轉等活動,因此,家務勞動最好在術後3個月以後開始嘗試。如果條件不允許,如自己居住,不得不在術後早期就開始做家務的話,則必須控制強度及時間,千萬不要等到局部出現疼痛了才停止勞動,因為那個時候很可能已經對局部組織造成了損傷。
25. 腰椎手術後多久可以重返工作崗位?
由於社會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因腰腿痛行手術治療的人群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很多患者關注術後多久可以重返工作崗位。關於這個問題,只有針對具體的病人才能給出一個相對合理的答案,因為需要考量手術情況、患者自身情況以及工作崗位對人體活動的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一般說來,若因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而行手術治療,患者應在術後積極進行肌肉力量、耐力、軀幹穩定性、日常生活動作等訓練,爭取在術後4-6周內恢復正常的日常活動,並在此基礎上根據工作崗位的需求,針對性地加強坐位、立位或步行等功能性訓練,爭取從術後三個月開始嘗試恢復工作,此時辦公室文員要達到能夠堅持坐位45min左右,商場銷售要達到能夠堅持站立1小時左右。
但是要注意,無論是辦公室工作或體力勞作,工作量必須由輕到重,根據患者的疲勞、疼痛程度逐漸調整,直至可以恢復全量工作。而且,我們經常要反覆強調的是,在恢復工作後的前三個月內,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是「病人」,時刻注意在工作環境中對腰部的保護,如坐位時腰後墊枕、定時起立休息等。
26. 腰椎術後還能恢復乒乓球、高爾夫球或滑雪等運動嗎?
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患者希望在腰椎術後能夠恢復一定運動。一般而言,無論是否進行了融合術,在術後2周內都要避免所有腰部活動,在術後3個月以內要避免反覆腰部前屈、後伸、側屈或旋轉等活動。
高爾夫球、乒乓球等對腰部活動有所要求的運動可以在術後3-4個月以後開始嘗試恢復,但要建立在針對性訓練的基礎之上。例如,如果患者要恢復乒乓球、高爾夫球等運動,如果其運動中的所有動作看上去都來自融合節段相鄰水平,那麼在恢復運動前可能要進行針對這幾個節段的專項練習,也就是適當地改變運動模式,在運動時至少要加強跨越這幾個節段的肌力以及穩定性練習。而對於需要恢復滑雪運動的患者,則必須在重返運動前保證腰椎所有節段進行正常活動,這樣才能使整個脊柱更均勻地吸收跌落所產生的衝擊力。當患者在保持目前活動水平在狀態下始終沒有癥狀加重的情況下就可以進一步增加訓練強度,直至恢復專項運動。如果是專業運動員,則最好由手術醫師、康復科醫師、治療師及運動教練共同協商,擬定出一套個體化的具體的訓練方案。
來源:好大夫在線 楊延硯
推薦閱讀:
※BBC驚爆:你們瘋買的保健品,不但沒用,還可能傷身!導致早逝?!
※女性需注意隱性更年期 可多做保健保養
※男人更年期如何保健
※日常養生保健七禁忌 不要一雙鞋每天穿戴不換
※[轉載]吃對「魚油」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