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詩人---祖詠 - 釣雲軒主人的日誌 - 網易博客

轉載美文 2010-06-06 23:21:20 閱讀14 評論0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祖詠百科名片

祖詠祖詠 唐代詩人。洛陽(今屬河南)人。生卒年不詳。少有文名,擅長詩歌創作。與王維友善。王維在濟州贈詩云:"結交二十載,不得一日展。貧病子既深,契闊余不淺。"(《贈祖三詠》)其流落不遇的情況可知。開元十二年(724),進士及第,長期未授官。後入仕,又遭遷謫,仕途落拓,後歸隱汝水一帶。/**/

目錄[隱藏]

簡介 詩集 鑒賞辭典

  1. 望薊門
  2. 終南望餘雪

簡介 詩集 鑒賞辭典

  1. 望薊門
  2. 終南望餘雪

lemma.catalog.start()  [編輯本段]簡介  祖詠(699-746?),洛陽(今屬河南)人,後遷居汝水以北,開元十二年進士。曾因張說推薦,任過短時期的

祖詠駕部員外郎。詩多狀景詠物,宣揚隱逸生活。其詩講求對仗,亦帶有詩中有畫之色彩,其與王維友善,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也。代表作有《終南望餘雪》、《望薊門》、《七夕》、《汝墳秋同仙州王長史翰聞百舌鳥》、《陸渾水亭》、《家園夜坐寄郭微》、《送丘為下第》、《古意二首》等,其中以《終南望餘雪》和《望薊門》兩首詩為最著名。 《望薊門》詩描寫沙場塞色,寫得波瀾壯闊,令人震動,其中「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為有名的佳句。詩一卷。[編輯本段]詩集  終南望余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望薊門  燕台一望客心驚,簫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雲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七夕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  汝墳秋同仙州王長史翰聞百舌鳥  秋天聞好鳥,驚起出簾帷。  卻念殊方月,能鳴巳後時。  遷喬誠可早,出谷此何遲。  顧影慚無對,懷群空所思。  凄涼歲欲晚,蕭索燕將辭。  留聽未終曲,彌令心獨悲。  高飛憑力致,巧囀任天姿。  返覆知而靜,間關斷若遺。  花繁上林路,霜落汝川湄。  且長凌風翮,乘春自有期。  陸渾水亭  晝眺伊川曲,岩間霽色明。  淺沙平有路,流水漫無聲。  浴鳥沿波聚,潛魚觸釣驚。  更憐春岸綠,幽意滿前楹。  家園夜坐寄郭微  前階微雨歇,開戶散窺林。  月出夜方淺,水涼池更深。  餘風生竹樹,清露薄衣襟。  遇物遂遙嘆,懷人滋遠心。  依稀成夢想,影響絕徽音。  誰念窮居者,明時嗟陸沉。  送丘為下第  滄江一身客,獻賦空十年。  明主豈能好,今人誰舉賢。  國門稅征駕,旅食謀歸旋。  皦日媚春水,綠蘋香客船。  無媒既不達,予亦思歸田。  古意二首  夫差日淫放,舉國求妃嬪。  自謂得王寵,代間無美人。  碧羅象天閣,坐輦乘芳春。  宮女數千騎,常游江水濱。  年深玉顏老,時薄花妝新。  拭淚下金殿,嬌多不顧身。  生前妒歌舞,死後同灰塵。  冢墓令人哀,哀於銅雀台。  楚王竟何去,獨自留巫山。  偏使世人見,迢迢江漢間。  駐舟春溪里,誓願拜靈顏。  夢寐睹神女,金沙鳴佩環。  閑艷絕世姿,令人氣力微。  含笑默不語,化作朝雲飛。  渡淮河寄平一  天色混波濤,岸陰匝村墅。  微微漢祖廟,隱隱江陵渚。  雲樹森已重,時明郁相拒。  歸汝墳山莊留別盧象  淹留歲將晏,久廢南山期。  舊業不見棄,還山從此辭。  漚麻入南澗,刈麥向東菑。  對酒雞黍熟,閉門風雪時。  非君一延首,誰慰遙相思。  夕次圃田店  前路入鄭郊,尚經百餘里。  馬煩時欲歇,客歸程未已。  落日桑柘陰,遙村煙火起。  西還不遑宿,中夜渡涇水。  田家即事  舊居東皋上,左右俯荒村。  樵路前傍嶺,田家遙對門。  歡娛始披拂,愜意在郊原。  餘霽盪川霧,新秋仍晝昏。  攀條憩林麓,引水開泉源。  稼穡豈雲倦,桑麻今正繁。  方求靜者賞,偶與潛夫論。  雞黍何必具,吾心知道尊。  扈從御宿池  君王既巡狩,輦道入秦京。  遠樹低槍壘,孤峰入幔城。  寒疏清禁漏,夜警羽林兵。  誰念迷方客,長懷魏闕情。  贈苗發員外(一作李端詩)  宿雨朝來歇,空山天氣清。  盤雲雙鶴下,隔水一蟬鳴。  古道黃花落,平蕪赤燒生。  茂陵雖有病,猶得伴君行。  答王維留宿  四年不相見,相見復何為。  握手言未畢,卻令傷別離。  升堂還駐馬,酌醴便呼兒。  語嘿自相對,安用傍人知。  長樂驛留別盧象裴總  朝來已握手,宿別更傷心。  灞水行人渡,商山驛路深。  故情君且足,謫宦我難任。  直道皆如此,誰能淚滿襟。  送劉高郵梲使入都  常聞積歸思,昨夜又兼秋。  鄉路京華遠,王程江水流。  吳歌喧兩岸,楚客醉孤舟。  漸覺潮初上,凄然多暮愁。  宴吳王宅  吳王承國寵,列第禁城東。  連夜征詞客,當春試舞童。  砌分池水岸,窗度竹林風。  更待西園月,金尊樂未終。  觀華岳  西入秦關口,南瞻驛路連。  彩雲生闕下,松樹到祠邊。  作鎮當官道,雄都俯大川。  蓮峰徑上處,彷彿有神仙。  泗上馮使君南樓作  井邑連淮泗,南樓向晚過。  望灘沙鷺起,尋岸浴童歌。  近海雲偏出,兼秋雨更多。  明晨擬回棹,鄉思恨風波。  蘇氏別業  別業居幽處,到來生隱心。  南山當戶牖,灃水映園林。  屋覆經冬雪,庭昏未夕陰。  寥寥人境外,閑坐聽春禽。  汝墳別業  失路農為業,移家到汝墳。  獨愁常廢卷,多病久離群。  鳥雀垂窗柳,虹霓出澗雲。  山中無外事,樵唱有時聞。  過鄭曲  路向榮川穀,晴來望盡通。  細煙生水上,圓月在舟中。  岸勢迷行客,秋聲亂草蟲。  旅懷勞自慰,淅淅有涼風。  宿陳留李少府揆廳  相知有叔卿,訟簡夜彌清。  旅泊倦愁卧,堂空聞曙更。  風簾搖燭影,秋雨帶蟲聲。  歸思那堪說,悠悠限洛城。  題韓少府水亭  梅福幽棲處,佳期不忘還。  鳥吟當戶竹,花繞傍池山。  水氣侵階冷,松陰覆座閑。  寧知武陵趣,宛在市朝間。  題遠公經台  蘭若無人到,真僧出復稀。  苔侵行道席,雲濕坐禪衣。  澗鼠緣香案,山蟬噪竹扉。  世間長不見,寧止暫忘歸。  中峰居喜見苗發(一作李端詩)  自得中峰住,深林亦閉關。  經秋無客到,入夜有僧還。  暗澗泉聲小,荒岡樹影閑。  高窗不可望,星月滿空山。  江南旅情  楚山不可極,歸路但蕭條。  海色晴看雨,江聲夜聽潮。  劍留南斗近,書寄北風遙。  為報空潭橘,無媒寄洛橋。  泊揚子津  才入維揚郡,鄉關此路遙。  林藏初過雨,風退欲歸潮。  江火明沙岸,雲帆礙浦橋。  客衣今日薄,寒氣近來饒。  晚泊金陵水亭  江亭當廢國,秋景倍蕭騷。  夕照明殘壘,寒潮漲古濠。  就田看鶴大,隔水見僧高。  無限前朝事,醒吟易覺勞。  酬汴州李別駕贈  秋風多客思,行旅厭艱辛。  自洛非才子,游梁得主人。  文章參末議,榮賤豈同倫。  嘆逝逢三演,懷賢憶四真。  情因恩舊好,契托死生親。  所愧能投贈,清言益潤身。  清明宴司勛劉郎中別業  田家復近臣,行樂不違親。  霽日園林好,清明煙火新。  以文長會友,唯德自成鄰。  池照窗陰晚,杯香藥味春。  檐前花覆地,竹外鳥窺人。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隱淪。  贈苗發員外  朱戶敞高扉,青槐礙落暉。  八龍乘慶重,三虎遞朝歸。  坐竹人聲絕,橫琴鳥語稀。  花慚潘岳貌,年稱老萊衣。  葉暗朱櫻熟,絲長粉蝶飛。  應憐魯儒賤,空與故山違。  寄王長史  汝潁俱宿好,往來托層巒。  終日何寂寞,繞籬生蕙蘭。  別怨  送別到中流,秋船倚渡頭。  相看尚不遠,未可即回舟。[編輯本段]鑒賞辭典 望薊門  燕台一去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祖詠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雲山擁薊城。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唐代的范陽道,以今北京西南的幽州為中心,統率十六州,為東北邊防重鎮。它主要的防禦對象是契丹。玄宗開元二年,即以并州長史薛訥為同紫薇黃門三品,將兵御契丹;二十二年,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斬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這首詩的寫作時期,大約在這二十年之間,其時祖詠當系遊宦范陽。  燕台原為戰國時燕昭王所築的黃金台,這裡代稱燕地,用以泛指平盧、范陽這一帶。「燕台一去」猶說「一到燕台」,四字倒裝,固然是詩律中平仄聲排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起筆即用一個壯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詩的氣勢。詩人初來聞名已久的邊塞重鎮,游目縱觀,眼前是遼闊的天宇,險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滿懷。一個「驚」字,道出他這個遠道而來的客子的特有感受。這是前半首主意所在,開出下文三句。  客心因何而驚呢?首先是因為漢家大將營中,吹笳擊鼓,喧聲重迭。此句運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詩意:「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現軍營中號令之嚴肅。但僅僅如此,還未足以體現這個「驚」字。三四兩句更進一步,寫這笳鼓之聲,是在嚴冬初曉之時發出的。冬季本已甚寒,何況又下雪,何況又是多少天來的積雪,何況又不止一處兩處的雪,而是連綿千萬里的雪;這些雪下得如此之廣,又積得如此之厚,不說它是怎樣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兩眼生花。「萬里寒光生積雪」這一句就這樣分作四層,來托出一個「驚」字。這是往遠處望。至於向高處望,則見朦朧曙色中,一切都顯得模模糊糊,唯獨高懸的旗幟在半空中獵獵飄揚。這種肅穆的景象,暗寫出漢將營中莊重的氣派和嚴整的軍容。邊防地帶如此的形勢和氣氛,自然令詩人心靈震撼了。  以上四句已將「驚」字寫足,五六兩句便轉。處在條件如此艱苦。責任如此重大的情況下,邊防軍隊卻是意氣昂揚。笳鼓喧喧已顯出軍威赫然,而況烽火燃處,緊與胡地月光相連,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織成一片,不僅沒有塞上苦寒的悲涼景象,而且壯偉異常。這是向前方望。「沙場烽火連胡月」是進攻的態勢。詩人又向周圍望:「海畔雲山擁薊城」,又是那麼穩如磐石。薊門的南側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脈,帶山襟海,就象天生是來拱衛大唐的邊疆重鎮的。這是說防守的形勢。這兩句,一句寫攻,一句說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這樣有力有利氣勢的感染下,便從驚轉入不驚,於是領出下面兩句,寫「望」後之

祖詠感。詩人雖則早年並不如東漢時定遠侯班超初為傭書吏(在官府中抄寫公文),後來投筆從戎,定西域三十六國,可是見此三邊壯氣,卻也雄心勃勃,要學西漢時濟南書生終軍,向皇帝請髮長纓,縛番王來朝,立一下奇功了。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驚」,水到渠成,完滿地結束全詩。  這首詩從軍事上落筆,著力勾畫山川形勝,意象雄偉闊大。全詩緊扣一個「望」字,寫望中所見,抒望中所感,格調高昂,感奮人心。詩中多用實字,全然沒有堆砌湊泊之感;意轉而辭句中卻不露轉折之痕,於筆仗端凝之中,有氣脈空靈之妙。此即駢文家所謂「潛氣內轉」,亦即古文家所謂「突接」,正是盛唐詩人的絕技。 終南望餘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據《唐詩紀事》卷二十記載,這首詩是祖詠在長安應試時作的。按照規定,應該作成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寫了這四句就交卷。有人問他為什麼,他說:「意思已經完滿了。」這真是無話即短,不必畫蛇添足。

祖詠  題意是望終南餘雪。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所見的自然是它的「陰嶺」(山北叫「陰」);而且,惟其「陰」,才有「餘雪」。「陰」字下得很確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讚頌了終南山,又引出下句。「積雪浮雲端」,就是「終南陰嶺秀」的具體內容。這個「浮」字下得多生動!自然,積雪不可能浮在雲端。這是說:終南山的陰嶺高出雲端,積雪未化。雲,總是流動的;而高出雲端的積雪又在陽光照耀下寒光閃閃,不正給人以「浮」的感覺嗎?讀者也許要說:「這裡並沒有提到陽光呀!」是的,這裡是沒有提,但下句卻作了補充。「林表明霽色」中的「霽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時的陽光給「林表」塗上的色彩。  「明」字當然下得好,但「霽」字更重要。作者寫的是從長安遙望終南餘雪的情景。終南山距長安城南約六十華里,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陰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籠罩終南山的蒙濛霧靄;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時,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賈島的《望終南山》詩里是這樣寫的:「日日雨不斷,愁殺望山人。天事不可長,勁風來如奔。陰霾一似掃,浩翠瀉國門。長安百萬家,家家張屏新。」久雨新晴,終南山翠色慾流,長安百萬家,家家門前張開一面新嶄嶄的屏風,多好看!唐時如此,現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所以,如果寫從長安城中望終南餘雪而不用一個「霽」字,卻說望見終南陰嶺的餘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觀真實了。  祖詠不僅用了「霽」,而且選擇的是夕陽西下之時的「霽」。怎見得?他說「林表明霽色」,而不說山腳、山腰或林下「明霽色」,這是很費推敲的。「林表」承「終南陰嶺」而來,自然在終南高處。只有終南高處的林表才明霽色,表明西山已銜半邊日,落日的餘光平射過來,染紅了林表,不用說也照亮了浮在雲端的積雪。而結句的「暮」字,也已經呼之欲出了。

祖詠前三句,寫「望」中所見;末一句,寫「望」中所感。俗諺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場雪後,只有終南陰嶺尚餘積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熱,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時,又比白天寒;望終南餘雪,寒光閃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終南餘雪的題目,寫到因望餘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覺,意思的確完滿了;何必死守清規戎律,再湊幾句呢?  王士稹在《漁洋詩話》卷上里,把這首詩和陶潛的「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王維的「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寬」等並列,稱為詠雪的「最佳」作,不算過譽。

0人| 分享到: 閱讀(14)| 評論(0)| 引用(0) |舉報
推薦閱讀:

愛因斯坦名言集錦 - wuwei1101的日誌 - 網易博客
漂洋過海的老人們 - 錦園的日誌 - 網易博客
【轉載】十穀米能讓惡性腫瘤消失 - hnsxyzptljt的日誌 - 網易博客
引用 毛澤東祖墳風水 - 秋韻的日誌 - 網易博客
奢侈的沃爾瑪 - CD2020的日誌 - 網易博客

TAG:網易 | 博客 | 詩人 | 網易博客 | 日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