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佛教與我們國家的理念、國策絲毫都不違背

錄入時間:2014-01-15 05:17:32關鍵字:倫理,道德,因果,邪師,早晚課,佔便宜,盜心,懺悔,佛恩,本土化,文鈔
【 點擊數:36 】 【字體:大中小】 【收藏】【列印文章】

摘自凈空法師《凈土大經科注》第580集 2014年1月13日講於香港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佛對於我們,跟父母相比,超過父母太多了

  請看《大經科注》第九百八十七頁,第四行。

  【科】辛六、佛教拔苦獲安。

  佛陀教導我們怎樣拔苦、怎麼能夠獲得平安。請看經文:

  【經】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我於此世作佛。以善攻惡。拔生死之苦。令獲五德。升無為之安。

  經文把拔苦、與樂說得很清楚了。

  我們看註解,經文上「我哀汝等」,「哀」是哀愍,「汝等」就是一切眾生、你們大家。

  【解】「甚於父母念子」。《會疏》曰:「父母限一世,佛於無量劫。」

  我們跟父母關係是一世,一生一世,時間短;我們跟佛的關係是無量劫。

  【解】父母不平等。

  兄弟姐妹多,父母有偏愛。

  【解】佛常平等。

  佛沒有情執,佛看一切眾生猶如獨子,那個「愛」是用真心;父母不是用真心,裡頭總是有摻著妄想、雜念,不像佛的心那麼專,真正做到了「清凈、平等、覺」。

  【解】父母惡(厭惡)不孝。

  「惡」是討厭兒女不孝。

  【解】佛愍惡逆。

  眾生對佛縱然是造「五逆」、「十惡」罪,甚至於是破壞佛法,這個罪都是墮無間地獄的,佛大慈悲,不跟你計較。只要你真心懺悔、認錯,後不再造,就是改過自新,佛還是幫助你、還是加持你,這個難得!太難得了。

  【解】父母養色身。

  養育之恩。

  【解】佛於內心。

  佛養我們法身慧命,比色身還要重要。

  【解】故云「甚於」。意謂佛以平等大慈,於無量劫,養我慧命,遠非父母所能及。故云「甚於父母」也。

  「甚於」是超過的意思。佛對於我們,跟父母相比,超過父母太多了。佛說「我於此世作佛」。

  【解】「此世」指此五濁惡世。

  就是現前,在我們這世間。

佛法講求本土化跟現代化,它跟得上時代,它是活活潑潑的

  【解】「以善攻惡」。

  佛在經上給我們講的是善法,勸導我們棄惡揚善、改邪歸正,他做出榜樣給我們看。佛對於世間一無所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全部的財產是「三衣一缽」。佛生在印度,印度是熱帶氣候,沒有四季,所以三衣一缽夠了;那麼中國在溫帶,有明顯的四季,三衣是不能夠生存的,冬天一定有棉衣,春秋有夾衣,夏天是單衣,跟印度的氣候不一樣。佛教傳到中國來了,它隨順中國的習俗。所以佛法講求本土化跟現代化,它跟得上時代,它是活活潑潑的,不是死呆板的;它不執著,它守住原則,善巧方便。所以容易被當時、當地的眾生歡喜接受。「五濁」前面講過了。

  【解】佛說善法,降化眾生之惡。

  化解眾生的惡念、惡言、惡行。

  【解】以消五痛,以滅五燒。

  「五痛」是現世的果報、現前的果報;「五燒」是來生,用「燒」代表地獄。

  在今天這個五濁惡世,濁惡到嚴重的程度,造地獄業非常容易,不知不覺就造了,有時候真的不是有意。有人造極重罪業,自己並不知道,為什麼?從小到大沒人教他,他對於是非、邪正、善惡沒有標準,不認識、不能辨別,往往把惡當作正、當作善,這個麻煩就大了!將來墮到三途,後悔莫及!那人就太多太多了。三途受報是消罪業,罪業消完了,你才能夠離開三惡道。那個時間要論劫算,不是論年、月、日。

占別人便宜的念頭,就是盜心

  【解】「惡」即指五惡。

  「五惡」的反面就是「五戒」,所以這個「五惡」,殺生、陷害眾生都包括在其中,障礙眾生。第二個是「偷盜」,講陷害、障礙,都是對善法,眾生行、積德,你破壞他、你障礙他,這都是在地獄果報。偷盜,不與取。一切財物有主人,主人沒有同意你就把它拿去了,這叫偷盜;無論大小,一針一線都是屬於偷盜。占別人便宜那個念頭,那是盜心。偷盜的心不能有!人不能不懂因果,不懂因故,虧吃大了!最低限度,要把《太上感應篇》念熟,把裡頭的意思搞清楚、搞明白。起心動念想一想有沒有犯過;如果有犯過失,這個念頭不能生、這話不能說、這事不能做。

  倫理道德能夠規範人,人不好意思造惡,但是依然有明知故犯的。因果要是明白了,不敢做!為什麼?想到報應他就害怕了。真有報應!一點都不假。前面一品,佛專門給我們講「五惡」,包括「十惡」。「五惡」裡面的「口惡」是「不妄語」,展開來為「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再加上末後、十善末後 「不貪、不嗔、不痴」,那就是「十善業」。把「十惡」翻過來,就變成「十善」。我們這個經上講的「五惡」就是「殺、盜、淫、妄、酒」,

  【解】「五德」指五善。

  就是「五戒」,包括「十善」。

  【解】令行五善,去五惡,背塵合覺,以拔除有情生死之苦本,復得無為之常樂。

  這是佛教我們離苦得樂,話講得非常具體。善惡的標準就是「五戒、十善」,必需要遵守;不遵守,你虧就吃大了!現世果報輕,叫「痛」。來世的果報嚴重,叫「燒」,來世在三途。

說法與經典上所說的相違背,那就是邪法

  【科】辛七、末世勸轉相教。

  「末世」是指我們現在,五濁惡世!我們接受佛法、接受佛陀的教誨,自己努力認真修學,還要幫助別人。幫助別人,特別是在今天,今天由於社會大眾不講倫理了、不講道德、不信因果,這個問題就真正嚴重!他沒有信心、沒有信仰,所以不道德罪惡的事情他敢造。受過倫理道德教育,他不敢造。他敢造,沒有人跟他講倫理道德,沒有人跟他講因果,他也沒有看見,其實因果就眼前,他疏忽了。佛在此地大慈大悲勸導我們。

  【經】 吾般泥洹。

  這就是佛入涅盤。

  【經】經道漸滅。人民諂偽。復為眾惡。五燒五痛。久後轉劇。

  這句話現在我們看到了。

  【經】汝等轉相教誡。如佛經法。無得犯也。

  佛勸導我們,我們要以經典為依據,經上所說的,我們決定不能夠違犯。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什麼叫「邪師」?說法與經典上所說的相違背,那就是邪法,那就不是正法。

  【解】[解] 右以經法漸滅,燒痛轉劇。

  「劇」是劇烈,越來越嚴重。年代久了,有很多經典失傳了,這在過去一百年之前,非常容易,那個時候沒有印刷術。中國從宋朝才發明印刷術,用木刻版、用松煙一張一張的來印刷,工作的速度很緩慢。一個人工作,一天印這個經書,很勤快、很利落、很熟悉的,大概只能印三本,線裝書印三本,一天。一部書有的時候十幾本,你就曉得,總得要十幾天,書才能印得出來。你說我要印十本、我要印二十本,論本算的,一本、二本都可以印,他的工作量是相同的,所以成本高。古老印書的方法,可能現在南京金陵刻經處還有。我記得我是二十多年前去參觀、去看,他們這種傳統印刷的技術還存在,還有一些老人在那裡工作。那麼經典很容易失傳。現在印刷術進步,可以快速度、大量的印製,成本降低。在古時候,這一部《大藏經》是寶,多半收藏在大廟裡頭,大寺廟的藏經樓,是不能外借的。你要去讀經,多半去抄,在藏經樓裡面抄經,你想要哪一部,你自己去抄,原本不外借的。我們初學佛的時候,六十年前,抄經的人還很多,我在藏經樓上就抄過。沒得買,市面上沒有買佛經的,那你要,只有自己抄。我初學佛,全台灣印佛經的只有三家,量很少,是三個書局,台北台灣印經處,朱竟宙老居士主持的;台中瑞成書局;台南慶芳書局,就這三家。種類不多,大概一般傳誦的《阿彌陀經》、《地藏經》、《普門品》,就這些類,常常念的這些經典;不常念的像《無量壽經》都沒有,沒人念。那個時候非常艱難,容易失傳,所以經道漸漸滅了。現在雖然印刷術發達,《大藏經》,我們發願把《龍藏》就印一萬套,在全世界流通,可是沒人學。書是印得很多,沒有人去念,傳法的人沒有了,修行的人沒有了,這也是佛法滅了,「經道漸滅」。在這個時代,「人民諂偽」。

  ……

早課念《無量壽經》第六品;晚課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

  幫助我們、成就我們,八萬四千法門如是,無量法門亦如是。但是都比不上凈土宗「信、願、持名」來得踏實、快速,一生成就穩當。它的條件很簡單,只要你信,只要你願,只要你念佛。這個條件,男女老少、賢愚不肖個個人都做得到。上一個星期,我還聽到有一個十歲的小孩念佛往生了,預知時至。她七歲的時候聽到她爸爸念《阿彌陀經》,問他爸爸:你念的是什麼?那裡頭是什麼意思?他爸爸講給她聽,她聽了好歡喜,於是乎她就念佛求生凈土。三年,到十歲,往生前一天告訴她爸爸:明天阿彌陀佛來接我往生,我要回老家去了。第二天真的往生了。這是來表法的,現身說法給我們看的,這不是假的,小孩不會說妄語。學佛的小孩、念佛的小孩,她知道極樂世界好,聽到經上說,「我要去」,她叫他爸爸,請她爸爸帶她去。她爸爸說:我沒辦法帶你去,你真想去,阿彌陀佛會帶你去,你念阿彌陀佛。她就真念,三年,她真念成功了,阿彌陀佛真的帶她去了,這能假得了嗎?

  【科】 己一、佛教禮念。

  【經】[經] 佛告阿難。若曹欲見無量清凈平等覺。

  「若曹」是漢朝時候一般常用的言語,就是「你們大家」,就這句話,現在的意思是「你們大家」。「無量清凈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

  【經】及諸菩薩阿羅漢等所居國土。

  這就是極樂世界。

  【經】應起西向。

  你們大家坐著聽經,應該起來,面向西方。

  【經】當日沒處。

  哪裡是西方?太陽下山的地方。

  【經】恭敬頂禮。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這是教我們拜佛、念佛。念老的註解:

  ……

  我們凈宗學會成立時,編了課誦本,課誦本是我編的。我們把古時候早晚課的經咒我們都改了,我們早課念經,念《無量壽經》第六品,就是四十八願,我們要跟阿彌陀佛有共同的願望,佛四十八願,我也發四十八願;晚課,我們就節取本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講什麼?持戒念佛、斷然修善,這個重要!

【解】「西向」,以彼佛「酬願度生,現在西方」。

  實在講並沒有方向。但是沒有方向,我們的精神、意志不能集中,所以佛就說一個西方。我們就真聽話,就真朝著太陽下山的地方恭敬、頂禮。

【解】凈土法門,指方立向,令眾專一。

  這就是為什麼指定西方,把意思說出來了。它不是「空門」,它是「有門」,它真的是有方向。一向專念,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專念阿彌陀佛。我們到極樂世界幹什麼?親近阿彌陀佛,做阿彌陀佛的學生,聽阿彌陀佛的教誨。在極樂世界,一生決定成佛,因為你壽命長。

  【解】彼佛現在西方,故向西也。「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欲見佛者,即應念佛。所見之佛,即當前能念之一念心性。

  這個話說得好!佛從哪裡來的?佛是我們一念心性變現出來的。

佛教與我們國家的理念、國策絲毫違背都沒有

  【解】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這是凈土宗修行、證果的理論基礎。它憑什麼理論?就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兩句話是釋迦牟尼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說的。《觀經》所說是念佛法門理論依據跟方法。倫理依據就這八個字,方法有十六種,叫《十六觀經》,「持名念佛」是十六種裡頭最後一種,它有道理的。早年,方東美先生,我跟他學哲學的時候,最後一個單元給我講《佛經哲學》,他就告訴我(因為我們認為佛教是迷信),他跟我說:佛教不迷信,佛教是無神論,佛教裡頭沒有造物主、沒有上帝、沒有神,怎麼會是有神論?佛教說宇宙怎麼來的?一念心性,是我們當前一念心性。就是《楞伽經》上所說的「自心現量」。「一念心性」是自心所現的現量境界。「一心現量,不斷之無」,講得妙極了!跟現在的科、哲學絲毫沒有違背。所以方老師說: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佛教不但是無神論,佛教還是共產。「六和敬」裡頭最後一條「利和同均」,那是共產。所以跟我們國家、跟共產黨的理念、國策絲毫違背都沒有,如果真正來學習,相得益彰!你會對於無神論、共產的意思了解得更深刻、了解得更透徹。

----------------------------------------------------------------------------------------

印光法師文鈔選讀復徐彥如軼如二居士書

  所言俗務糾纏,無法擺脫者。正當糾纏時,但能不隨所轉,則即糾纏便是擺脫。如鏡照像,像來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此義,縱令屏除俗務,一無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糾纏堅固,不能洒脫。學道之人,必須素位而行,盡己之分。如是則終日俗務糾纏,終日逍遙物外。所謂一心無住,萬境俱閑,六塵不惡,還同正覺者,此之謂也。至於念佛一事,最要在了生死。既為了生死,則生死之苦,自生厭心。西方之樂,自生欣心。如此則信願二法,當念圓具。再加以志誠懇切,如子憶母而念。則佛力法力,自心信願功德力,三法圓彰。猶如杲日當空,縱有濃霜層冰,不久即化。初心念佛,未到親證三昧之時,誰能無有妄念。所貴心常覺照,不隨妄轉。喻如兩軍對壘,必須堅守己之城郭,不令賊兵稍有侵犯。候其賊一發作,即迎敵去打。必使正覺之兵,四面合圍。俾彼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彼自懼獲滅種,即相率歸降矣。其最要一著,在主帥不昏不惰,常時惺惺而已。若一昏惰,不但不能滅賊,反為賊滅。所以念佛之人,不知攝心,愈念愈生妄想。若能攝心,則妄念當漸漸輕微,以至於無耳。故云,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定太平。(選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二 書二)

註解:

  ①素位(sù wèi):現在所處之地位。

  ②俾(bǐ):使。

  ③六賊(liù zéi):即色、聲、香、味、觸、法六塵。

  ④惺惺(xīngxīng):清醒;機警。

推薦閱讀:

上心下戒法師——講轉心轉念
悟顯法師:佛陀出世的本懷
淨空法師:【往生四十九天,最好是佛號不中斷】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一四八集)-凈空老法師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二十五集)-凈空老法師

TAG:國家 | 佛教 | 理念 | 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