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畫像里的孔子
「活」在畫像里的孔子
|
每一個時代都有它自己的孔子,每一時代不同人心中也都有不同類型的孔子,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孔子畫像因此不斷地變化著—— |
從「百家講壇」上于丹講《論語》心得,到孔子標準像的全球發布,再到奧運會上是否要抬出孔子的爭論,近來孔子又成了社會上的話題人物。但2500多年前的孔子究竟長什麼樣子,後人卻只能依據史料、傳說加以想像。其中,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孔子畫像,成了窺探孔子容貌最直觀的線索。翻開史料,不同版本的畫像卷帙浩繁,也許難以得出科學準確的結論,然而在2500多年間千變萬化的畫像中,卻可以清楚地感覺到,這位老人以某種獨特的方式保持了自己的生命力,以及對後世的影響力。 孔子畫像背後的民意 2007年下半年,東平縣城老物資局建築工地發現了一處古墓,墓內繪有精美彩色壁畫,色澤鮮艷,線條清晰,保存狀況完好。據專家鑒定,壁畫年代為漢代,距今已2000多年。在眾多壁畫中,一幅《孔子見老子問禮圖》引起了專家的關注,被認為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 在這幅壁畫中,孔子老子二人相對,身著綠色袍服的老子雙目微垂,身著黑色袍服的孔子雙手攏於胸前,首微揚,面向老子躬身作問禮狀。此處畫像中,孔子容貌稱不上俊美,也沒有傳說中的醜態,謙恭的表情細緻入微,與常人無異。 孔子為何要拜見老子?有學者認為,史料記載確有其事。孔子三十五六歲那年,在魯昭公的支持下,帶著幾個弟子西行到洛邑向老子學習。老子當時是周洛邑的守藏史,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兼檔案館館長,年長道高,學問淵博。孔子向老子問禮,閱讀文物典籍,看到了祭祀場面,並得到老子的一番指教。回來後,他把老子比作雲中龍,認為其哲理玄奧莫測,對自己哲學思想的形成起到很大作用。 孔子研究專家、曲阜師範大學文化學院教授駱承烈認為,東平漢墓壁畫的孔子像一方面說明,自古以來,中國便有尊師重教、尊賢重才的傳統美德;另一方面,可見在當時的老百姓心目中,孔子的形象就是一位普通布衣學者。 撩起孔子容貌面紗 至於孔子究竟容貌如何,如今有據可考的官方史料並不多。其中,《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長九尺六寸,俗謂長人而異之。」由此可見,孔子是個個高的人。而由孔子弟子撰寫的《論語·述而》,更側重描述孔子的氣質,以10個字概括:「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這些文字並不能看出孔子模樣的輪廓,而來自野史和民間傳說中的孔子則彌補了這種不足。據傳說,孔子出生後,曾因相貌醜陋遭到母親遺棄。至於如何醜陋,又有多個版本,「七陋」的說法流傳最為廣泛。所謂「七陋」,是指孔子容貌上存在多種缺陷,包括鼻露孔,眼露睛,唇露齒,頭圩頂,耳重肩,手過膝以及身材不勻稱等特徵。 在民間傳說中,孔子的容貌和普通人迥然不同。據駱承烈介紹,宋代一部孔子家譜中,竟描寫出孔子有49個地方與常人不同。明代學者張岱所作的《夜航船》里也有此類描寫:「仲尼生而具四十九表:反首,窪面,月角,日准,河目,海口,牛唇,昌顏,均賾,輔喉,駢齒……」由此看來,孔子的相貌並不好看,這也和一些畫像中孔子容貌怪異相吻合。 孔子相貌雖丑,儒雅氣質和風度卻令他非常獨特,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好印象。張岱在《夜航船》中寫道:「(孔子)眉有十二彩,目有二十四理,立如鳳峙,坐如龍墩,……胸有文曰『製作定世符』,身長九尺六寸,腰六十圍。」孔子研究專家認為,民間傳說對孔子樣貌的醜化,實則為了突出孔子異於常人的特點,寄託了人們對他的喜愛。在今天的曲阜市孔子六藝城等旅遊景點,導遊介紹起孔子,仍然對他容貌的缺陷津津樂道,引發著遊人的想像。 因時而異,從學者到帝王 駱承烈收藏有2000多件孔子像。他認為,今天人們見到的孔子形象,均系後世想像而來。而想像的依據,卻反映了不同時代不同地位之人的孔子觀。 在孔子去世後近三百年時間裡,保持著布衣學者的身份,直到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十二年自楚過魯祭祀孔子,並封孔子九代孫孔騰為「奉祀君」。後來,漢武帝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子的地位越來越高,歷代帝王紛紛對孔子及其子孫加封加號,孔子由「褒成侯」到「文宣王」、「至聖文宣王」、「大成至聖文宣王」而「萬世師表」。 與此相應,畫像中的孔子也在漫長的歷史中實現著身份的轉變。漢畫像石中所出現的孔子,多半是一位學者形象。流傳最為廣泛的版本,要數唐朝吳道子所繪《孔子行教像》。畫中,孔子寬衣博帶,不著官服,不帶官氣,拱手站立,面目慈祥,虔靜,不離學者的形神特徵。至顧愷之所繪《孔子為魯司寇像》中,孔子著官服、戴官帽,一副官員氣派,體現了孔子較高的政治地位,但也是面容和藹,一副「為政以德」之態。 自宋元以後,孔子相繼被謚為「至聖文宣王」、「大成至聖文宣王」,其服飾便由公侯制進到帝王制。曲阜孔廟大成殿內的孔子像就頭戴十二冕旒,身著十二章服,凜然獨立,像前書有「大成至聖先師之位」字樣。這是一種帝化和神化孔子的形象,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牟鍾鑒指出,這大約是依據「素王」觀念、舞必八佾、位擬萬歲而製作的,是把孔子政治化的產物。 「唐代封孔子為文宣王,宋、元因循,是把孔子政治化;近代康有為推尊孔子為孔教教主,屬於把孔子神化;民國以來,文化激進主義流行,『打倒孔家店』的口號響徹雲霄,孔子於是成了封建文化的代表;時至『文革』,更淪為千古罪人。」牟鍾鑒說。隨著時代的變遷,孔子的地位也經歷了大起大落,這種變化在不同時代的孔子畫像中昭然若揭,或被抬高或被貶斥。只是今人不知,孔子本人對此作何感想。 一人心中一位孔夫子 除了不同年代的孔子像各異外,在不同人的眼中,孔子的形象也各不相同。 駱承烈把歷史上孔子像大體分為三種,一種是帝王相,即將孔子畫成帝王的樣子和裝束。歷代帝王都把儒家思想當作統治人民的工具,給孔子塑像和畫像穿上帝王冠服,令人望而生畏。一種是官員相,將孔子畫成是官員的形象。歷史上的文官大都是讀書人,把儒家典籍奉為經典,把孔子奉為「萬世師表」,尊其為儒家宗師,他們根據自己的想像塑造孔子,是一位儒教教主,著官服。還有一種就是學者相,孔子在民間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書先生,學問高,修養好,是一位為人師表的長者,以前的私學堂館、文人居室、學士聚居處都懸掛《孔子行教像》。三類不同相的孔子畫像,畫出了不同階層人眼中的孔子,但不約而同地表現出對孔子的認同心態。 在海外一些孔子像的繪製中,這種認同心態體現得也十分明顯。美國芝加哥的孔子像系模仿西安碑林中的孔子像而來,只是面部略長,酷似西方人。日本人繪製的孔子像從形象到服飾,也多與日本人相似。 美國蓋茨堡大學宗教系主任、著名國際漢學家司馬黛蘭教授在今年7月來華講學時的開場白指出:「每一個時代都有它自己的孔子,每一時代中不同人心中也都有不同類型的孔子,孔子的形象總是在不斷地變化……」 ·相關鏈接· 台南岱頂「孿生」孔像的淵源 □柳萍 卞文超 1994年9月,台灣方面在清理號稱「全台首學」的台南孔子廟時,發現了一方塵封多年的孔子石像。石高0.96米,寬0.48米,畫中人物為寬衣博帶,雙手上下相合,佩劍行教式,雕琢精工,碑額刻「至聖先師像」5個字。經學者鑒定,這尊石像鐫刻於清代道光年間,是目前所知台灣最早的孔子石像,因「全台僅見」而受到異常珍視。 時隔12年之後,2006年11月,泰山管理部門工作人員意外地在岱頂碧霞祠大殿後發現一方古石刻像,像高0.96米,寬0.425米,平麵線刻。經學者研究發現,這方孔像與台南孔像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人物神態、衣飾如出一轍。 天各一方、相去萬里的兩尊孔子石像,為何有如此驚人的相似?這對「孿生」孔像背後有著怎樣的淵源? 在近百年的時代滄桑中,泰山、台南這兩方孔像,都曾經歷過失蹤的命運——泰山孔像直到二十世紀前半葉,一直被供奉於孔子廟壁。上世紀40年代,日本漢學家馬場春吉曾拍攝此像,收錄他的大型畫冊《孔孟聖跡圖鑑》,因而廣為人知。但五六十年代,孔子廟被廢棄,石刻像也隨之失蹤。上世紀80年代,殿宇盡復,此像卻仍杳無蹤跡。台南孔像也歷經變遷:1945年台灣光復,孔像由崇聖祠東偏移存於大成殿中。1977年拆建大成殿,此像也不知所在。兩方孔像接連消逝於人們視線,成為一大憾事。 而今兩方孔像先後重見天日,為學者研究海峽兩岸的歷史文化淵源提供了更多線索。泰山研究者、泰山學院副研究員周郢發現,泰山上的孔子像右下角有一行題跋:「道光辛巳歲,攝篆闕里,得宋米芾所繪聖像一幅。敬謹重勒於岱頂之殿壁間,以永仰止之思雲。知泰安縣事,南通州徐宗干熏沐謹識。」 這行題跋告訴人們,泰山孔像的鐫刻者是時任泰安知縣的徐宗干。徐宗干(1796~1860年),字伯楨,江蘇通州(今南通)人。道光元年(1821年),出任曲阜知縣時,獲得了一幅孔子聖像真本——這便是原鐫於孔廟聖跡殿的宋米芾「孔子贊像」墨拓,他把該像視若拱璧,後遷任泰安,也奉像而行。岱頂有孔子廟,徐宗干在道光九年(1829年)春,覓請石工,將此孔像與另一幅孟子像同時摹勒鐫石,分別奉置於孔子廟的東、西兩壁。 繼而周郢又發現:這位徐宗干後來曾任職於台灣,官台灣兵備道。《台灣通志稿》卷五《教育志》記載,徐宗干在台曾重刻孔子像。那麼是否徐宗干是以泰山孔子廟之像為藍本,而重為摹刻於台灣文廟呢? 為解開疑團,在2007年孔子誕辰日前夕,周郢終於查得台島孔像與泰山淵源的珍貴史證。《雜錄》卷四中記述:「嘗以泰山頂所刻刊闕里先師及亞聖像拓授學官,敬藏學宮。有石生耀祖,請再摹刻;至廈門,取將樂(縣名)石,鐫完航海而歸。」 根據這則史料,台灣孔像的來歷終於撥雲見日——原來,當徐宗干渡海來台時,攜有一幀泰山孔像的墨軸,府學生員石耀祖獲見此像後,十分驚喜,於是請求雕刻聖像,以供瞻禮。他胸懷虔誠,親往廈門,選取將延平府將樂縣所出珍貴石材,延工鐫刻,製成再運回台灣。道光三十年(1850年)八月初八日,士民將聖像用彩輿、儀仗迎入台灣府學(即今台南孔子廟),供奉於後殿崇聖祠中。來自東嶽的先師聖像,在台島也倍受頂禮膜拜,這使徐宗干讚嘆不已:「海外彬彬鄒魯之風,且勝於中邦。」 |
推薦閱讀: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應該遵守么?
※【崇文館】還原孔子社會生活觀(三)
※如何理解「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孔子家語名言
※【百家講壇】《孔子是怎樣煉成的》(全十八集)
TAG: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