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膽」,就要飲食「適度」
圖/全景受訪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廣州中醫醫院主任醫師、保健科科長林穗芳羊城晚報記者陳學敏通訊員高三德膽結石病又稱膽繫結石病或膽石症,是膽道系統的常見病,是膽囊結石、膽管結石(又分肝內、肝外)的總稱。有數據顯示,我國膽結石症的發病率在8%-10%,且在逐年上升;同時,育齡婦女與同齡男性的患病比率超過3:1。「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不合理是膽結石發病年齡年輕化的重要因素。」專家強調,不論吃多還是吃少,飲食上的「極端主義」只能一步步將健康剝奪。實例:胃病?竟是「膽結石」作怪!前不久,「胃」一直「不好」的余女士覺得胃不舒服,越痛越厲害,還不時地嘔吐。余女士不禁擔心:「難道是得了胃癌?」於是,膽戰心驚的她去醫院認真地進行了身體檢查,醫生得出結果為:多發性膽囊結石合併膽囊炎。余女士這才明白:原來,這麼多年來一直以為的「老胃病」原來是膽作怪!「膽囊和胃、十二指腸緊密相鄰,所以,膽囊有了病痛,很容易誤會到『鄰居』。」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廣州中醫醫院主任醫師、保健科科長林穗芳指出,此前余女士之所以誤以為是胃病,主要是早期或輕症的膽囊疾病多呈現為肝區或上腹部鈍痛、厭食油膩、泛酸、噯氣、燒心、腹脹等所謂消化不良或慢性胃炎的癥狀,只有隨著膽結石長大,合併有膽囊炎等情況時才會出現較為典型的臨床癥狀。「初期膽結石疼痛不容易查別,有經驗的醫生也難分辨清楚。當然,及時做個B超檢查,就可以一錘定音了。」林穗芳表示,嚴重的膽結石會導致膽囊穿孔,成為膽汁性腹膜炎或因膽汁逆流入血液引起皮膚、眼膜發黃等類似肝炎的黃疸癥狀,最終可危及生命。分析:「膽結石」竟是「重女輕男」?「膽結石病人中女性佔70%,且懷孕次數越多,發病率越高。」林穗芳解析,其原因是由於女性身體中雌激素水平高,會影響肝內葡萄糖醛酸膽紅素的形成,使非結合膽紅素增高;雌激素又影響膽囊排空,引起膽汁郁滯,這樣極易形成結石。林穗芳表示,絕經後用雌激素者,膽結石發病率增多。而肥胖者若體重超過正常標準的15%,膽結石的發病率也比正常人高5倍;同時,20歲至30歲的肥胖女性膽結石發生率亦比正常體重的同齡人高6倍;60歲以上的肥胖女性40%有膽囊疾病和膽結石。「其原因是肥胖者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過多,加之肥胖者大多活動少,易生膽結石」。此外,對於一些女性為瘦身不吃早餐或三餐沒有定時定量的做法,林穗芳也予以反對,「長期不吃早餐會使膽汁濃度增加,有利於細菌繁殖,容易促進膽結石的形成。如果堅持吃早餐,可促進部分膽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貯存膽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膽結石的危險。因此不管是暴飲暴食還是節食,對健康都是極為不利」。林穗芳提醒,女性最喜愛的餐後悠閑地坐在沙發上邊吃零食邊聊天邊看電視的習慣也要不得,「當人呈一種蜷曲體位時,腹腔內壓增大,胃腸道蠕動受限,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膽汁排泄,飯後久坐妨礙膽汁酸的吸收,致膽汁中膽固醇與膽汁酸比例失調,膽固醇易沉積下來」。專家:不是所有的「結石」都要除去「膽囊結石患者只有約20%有癥狀,為腹痛,上腹或右上腹陣發性痙攣性疼痛,伴有漸進性加重,常向右肩背放射。80%的膽結石病人自己察覺不出任何異樣。」林穗芳表示,膽結石的發病率極高,大約每十個人就有一人患有膽結石,但有的人終身都沒有發作,對消化功能也沒有影響,患者不必過分驚慌。「對於無癥狀且直徑小於2厘米的『小結石』,只要膽囊還具有正常收縮功能,一般只需靜觀其變即可」。專家表示,目前,膽囊切除是治療膽囊結石的主要方法,但也有一定的手術指征。患者們如果被發現患有膽囊結石,不妨先諮詢醫師意見,看可以保膽還是需要動刀子。專家提醒,膽囊結石患者平日最重要就是忌口,高膽固醇、高脂、高油、高糖的食物少吃或不吃,以免誘發膽囊炎甚至胰腺炎,因而,秋冬季的飯桌「常客」:香腸、臘肉、大閘蟹等這樣的「高膽」食物應盡量節制。據介紹,尋常可見的低膽固醇食品種類非常多,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帶、藕、魚肉、兔肉、雞肉、豆類都屬於此類。此外,專家提醒,膽結石患者最好能多進食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食用的纖維素越豐富,越能改善體內膽固醇的排泄,有效防止結石。最容易患膽結石人群1.中老年人(一項統計表明,60歲以上的人發病率高達28%以上)2.40歲以上女性3.經常不吃早餐者4.嗜甜食者5.高脂飲食者6.長期素食者7.甲狀腺功能低下者8.肝炎病人9.肥胖者10.糖尿病患者11.有家族病史者12.經常吸煙、酗酒、服用麻醉品者。陳學敏、高三德(授權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羊城晚報」)
推薦閱讀:
※6個飲食習慣,讓男人X致勃勃
※[飲食]吃什麼補腦 秋季補腦吃什麼效果好
※打造完美的飲食計劃
※生魚片,老鼠干,寧化這個地方食物兇猛
※訓練 | 睡前管住嘴!七種會影響你睡眠的食物
TAG:飲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