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文天祥名作鑒賞

文天祥名作鑒賞


  文天祥(1236—1283),名雲孫,字天祥。寶乙卯,以字貢,遂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吉州(今江西吉安)廬陵縣人。宋理宗寶四年(1256)舉進士第一,歷湖南提刑、贛州知州等職。恭帝德元年(1275),元軍南下,在贛州組建義軍入衛臨安。次年任右丞相,奉命前與元軍談判,被扣,脫險南歸,一直抗擊元軍,公元1278年兵敗被俘,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市),系獄三年而不屈,在柴市英勇就義。他寫有一些充滿愛國主義和民族氣節的詩篇,悲壯沉鬱,鏗鏘有力,十分感人。從詩人心靈歷程的軌跡看,大致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  早期(1256—1275)是起兵以前進退行藏的時期。忠而被謗,遂寄意於林泉山水之間,嘯傲於風月煙雲之際。這一時期的詩歌風格以沖淡自然為主,而淡泊之中又見憂時憤世之心。  中期(1276—1278)是起兵以後,出使元營,又間道走淮,南歸抗戰時期。一改清高隱逸的情趣,詩歌風格以質樸雄放為主。  晚期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279)是被俘之後押往大都的時期。對故國親友的痛切哀思和精神人格的自我完善兩個方面交織在一起,詩歌風格以悲涼慷慨為主。第二階段(1279—1282)是在燕山獄中志節彌堅的時期。這一時期詩人理明心凈,神定志清,詩歌風格由悲涼慷慨進入曠達飄逸。  文天祥不僅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有詩文集。現在的通行本有明神宗萬曆年間廬陵胡應皋所刻《文山先生全集》本及清同治年間楚醴景萊書寶所刻《文信國公集》本。  用蕭敬夫韻[1]  芭蕉庭院碎綠陰,高山一曲寄瑤琴[2]。  西風遊子萬山影,明月故鄉千里心。  江上斷鴻隨我老[3],天涯芳草為誰深[4]?  雪中若作梅花夢,約莫孤山人姓林[5]。  【注釋】  [1]蕭敬夫:號秋屋,永新人,文天祥詩友。後隨文天祥起兵,與弟弟蕭燾夫均死於國難。  [2]高山一曲:高雅的曲調。用高山流水的典故表達清高隱逸,知音難遇之意。寄瑤琴:通過瑤琴演奏出來。瑤琴:以美玉為裝飾的琴。  [3]斷鴻:離群的孤雁。唐太宗《春日望海》:「照岸花分彩,迷雲雁斷行。」  [4]深:草木茂盛。  [5]約莫:估計。林:林逋,字君復,號靖和先生,北宋詩人,終生未仕,隱居西湖旁邊的孤山,性愛梅花,以詠梅詩著稱。末二句說自己如果做夢,一定會夢見梅花傲雪開放,或許還會夢見孤山林處士。這實際是以梅花自喻,以林逋為同類,從而表示潔身自好、隱居守志的高潔情懷。  【導讀】  此詩約作於度宗咸淳七年(1271)夏天,避隱深山之時。至此,文天祥已是第三次被罷官了。詩人在芭蕉庭院彈起了高雅的曲調,隨著樂曲在西風中歷遍萬山,在月明之夜遙想故鄉,江上孤雁的哀鳴使人厭倦疲憊,天涯芳草莫也空寂寞?若是做夢,一定會夢見梅花傲雪怒放,或許還會夢見孤山林處士。詩的首聯暗示主人公之清高和孤獨,頷聯寫遊子思鄉之情,頸聯寫孤傲不遇之悲,尾聯寫清高淡泊之志。琴聲營造了一個幽雅孤獨的意境,凸現了一顆高潔的靈魂。詩人雖然被殘暴地拋出了現實世界的軌道,但儒家的濟世思想始終和其血液一起流淌,詩中流露的隱逸避世思想非其本意。  旅懷(選一)  昨夜分明夢到家,飄依舊客天涯[1]。  故園門掩東風老[2],無限杜鵑啼落花[3]。  【注釋】  [1]飄:飄泊。天涯:天邊,指江淮地區。一是離故鄉遙遠,二是江淮當時為宋元交界之地。  [2]東風老:東風無力催春,意謂百花盛開的春天已過。羅隱《送人赴職褒中》詩:「海棠花謝東風老,應念京都共苦辛。」  [3]杜鵑:此用蜀帝杜宇死後化鳥,為故國啼血的典故。末二句想像故鄉杜鵑悲啼,百花凋謝,一片凄涼。此時,文天祥的故鄉已經淪陷。  【導讀】  此詩作於南歸途中,泰州城外的船上。南歸途中環境急迫險惡,遭遇驚心動魄,然在九死一生的境況下,詩人仍對故鄉夢魂縈繞。對文天祥而言,故鄉、家園和故國是一致的,或者說是相同的概念,他所魂牽夢繞的故鄉,也就是趙宋王朝。此詩寫夢回故鄉及夢醒後的無限唏噓,沉痛迫中腸。夢只是短暫的慰藉,兩相映襯,夢的破碎更讓人黯然神傷。杜鵑啼血的典故暗寓亡國之痛,悲凄之氣愈發不可收拾。  揚子江[1]  自通州至揚子江口[2],兩潮可到[3]。為避渚沙及許浦[4],顧諸從行者,故繞去出北海,然後渡揚子江。  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5]。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6]。  【注釋】  [1]揚子江:長江。  [2]通州:今南通市。景炎元年(1276)宋端宗趙在福州即位。詩人從南通乘海船到浙東轉道往福州。  [3]兩潮:當作「兩朝(zhāo)」,即兩天。長江行船不必借潮汐之便。  [4]渚沙:長江中的沙洲,駐有元軍。文天祥《北海口序》:「人趨江南而經北洋者,以揚子江中渚沙,為北所用,故經道於此,復轉而南,蓋遼繞數千里雲。」許浦:地名,即滸浦,在長江南岸,與通州對峙,屬江蘇常熟縣。  [5]「回從」句說返回來再從揚子江口過渡。  [6]指南:磁針指南,比喻心向南方。《廬陵文丞相全集》在此句下注云:「先生遂以此名其錄雲。」所謂「錄」,指作者德元年以後所作詩的結集《指南錄》和《指南後錄》。  【導讀】  文天祥被任命為右丞相後,赴元軍談判,被扣留拘押北上,行至鎮江時乘隙逃脫,先後經高郵、海陵(泰縣)、射陽、漣水、通州(南通),在通州時聽到二王在永嘉建立元帥府,萬分興奮,急於回到南方聚兵抗敵。本打算從通州沿江東下,出揚子江口,但江中渚沙與許浦有敵情,只好繞道出北海,然後渡揚子江,此詩就作於渡揚子江口之時。「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是文天祥的名句,把文天祥堅貞不渝的民族氣節、百折不撓的戰鬥精神逼真地概括出來了。此詩筆勢遒勁,是《指南錄》的主題詩。  過零丁洋[1]  辛苦遭逢起一經[2],干戈寥落四周星[3]。  山河破碎風飄絮[4],身世飄搖雨打萍[5]。  惶恐灘頭說惶恐[6],零丁洋里嘆零丁[7]。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8]。  【注釋】  [1]零丁洋:一作「伶仃洋」,在今廣東省珠江口外,有內零丁與外零丁,內零丁在寶安縣南,外零丁在香港南。  [2]經:經書。《漢書·韋賢傳》:「遺子黃金滿,不如教子一經。」宋朝以儒家經義開科取士,文天祥熟讀經書得中狀元,因而說一生的辛苦、遭遇都是從讀書應舉開始的。  [3]干戈寥落:據《宋史》記載:朝廷征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高舉義旗願為國捐軀者寥寥無幾。一說「寥落」應作「落落」,眾多貌。干戈落落,是指詩人頻繁的戰鬥生涯,但所揭示的內涵遠不及「寥落」廣闊。四周星:四周年。詩人從德元年(1275)正月奉召起兵勤王,至此時恰為四周年。  [4]風飄絮:比喻宋王朝江山之破碎如風吹柳絮之殘敗,不可收拾。  [5]雨打萍:比喻自身漂泊如雨打浮萍,漂泊不已亦不能自主。  [6]「皇恐」句是對往事的回憶。皇恐灘:亦作「惶恐灘」,原名黃公灘,後以音訛。皇恐灘在江西省萬安縣境內的贛江中,灘極險惡。詩人在德元年(1275)奉召勤王,曾領兵由贛州下吉州,經過此灘。皇恐:有惶惑和恐懼意,引申也有慚愧意。蘇軾《初入贛過惶恐灘》詩有「山憶喜歡勞遠夢,地名惶恐泣孤臣」句。  [7]嘆零丁:嘆息孤苦伶仃。  [8]丹心:赤誠的心。照汗青:照耀史冊。上古時代,寫書無紙,使用竹簡。將青竹削成簡,火薰而出竹油如汗,藉以防蟲,這種加工過程叫汗青,加工好了的竹簡也叫汗青。後以汗青指代史冊。  【導讀】  文天祥於景炎三年(1278)十二月十日中午在廣東海豐縣五坡嶺被擒,祥興元年(1279)正月初二日張弘范將文天祥拘禁在舟中,初六日發潮陽,十二日經零丁洋作此詩。十三日至崖山,十五日張弘范派副元帥李恆請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以此詩顯志,表明殉國死節的決心。  詩人回顧自己讀書應舉以來的經歷,感慨萬端。山河破碎、身世飄搖,理想遭受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擊,但痛定思痛後,反而唱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全詩折射了詩人的光輝人格,呈現出一種悲壯美。頸聯對仗工整,巧用地名表現處境和心境。前三聯語調沉痛,讓人愴然,尾聯轉向高昂,高妙壯烈,蕩氣迴腸。《指南後錄》以此詩冠全錄。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六四集部別集類):「天祥生平大節,照耀今古,而著作亦極雄瞻,如長江大河,浩瀚無際。……觀《指南前後錄》,可見不獨忠義貫於一時,亦斯文間氣之發見也。」  金陵驛[1](選一)  草合離宮轉夕暉[2],孤雲飄泊復何依[3]!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4]。  滿地蘆花和我老[5],舊家燕子傍誰飛[6]?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7]。  【注釋】  [1]金陵:今江蘇南京。驛:古代送公文的人或往來官員換馬或暫住的驛站。  [2]草合:草滿。離宮:行宮,專供帝王出巡時居住的館舍。此處指南宋在金陵的行宮。轉夕暉:夕陽返照。轉:返。李白《憶秦娥》「西風殘照,漢家陵闕」與此意境相似,只是李白在悼古,而文天祥則是傷今。  [3]孤云:詩人自指。此句寫故國已亡,前途難料的迷惘。  [4]「山河」二句寫江山易主的悲痛。半已非:多半不是從前的樣子。指城郭的面貌、人們的服飾而言。  [5]「滿地」句的意思是大地入秋,草木衰老,蘆荻之花一片雪白,而自己由於南宋的滅亡也增添了許多白髮。蘆花:蘆荻之花,夏曆八月盛開,花白色。  [6]杜甫《歸燕》:「故巢倘未毀,會傍主人飛。」這句以兵燹後城市殘破,燕子歸來找不到舊巢喻亡國之人流離失所,無所依歸。  [7]啼鵑帶血:傳說蜀帝杜宇死後化鳥,名杜鵑,常哀鳴致口中出血。  【導讀】  文天祥景炎三年(1278)被俘,次年押送大都,途經建康,賦此詩。南京這座歷經無數人事滄桑世事變遷的帝王之都,在遭受了國破家亡厄運的詩人看來,無異於一首夕陽下的輓歌。南宋初,高宗曾短期留駐於此,建有行宮,而今已物是人非,其間飽含了血淚辛酸。第一、二聯寫離宮草合,孤雲飄泊而引起亡國之恨;第三聯寫身世;第四聯寫志節。此詩感情沉摯,有淚徹泉。典故的化用與詩人的內在情感渾然一體,氣韻流動,毫無阻滯。個人情愫和歷史滄桑感的糅合使得全詩厚實凝重,猶如熱情的岩漿冷卻後的固體形態。  正氣歌  予囚北庭[1],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2],單扉低小[3],白間短窄[4],污下而幽暗。當此夏日,渚氣萃然[5]:雨潦四集[6],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7],蒸漚歷瀾[8],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檐陰薪爨[9],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10],陳陳逼人[11],時則為米氣;駢肩雜沓[12],腥臊污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13],或毀屍[14],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侵[15],鮮不為厲[16]。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17]: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18]。皇路當清夷[19],含和吐明庭[20]。時窮節乃見[21],一一垂丹青[22]。在齊太史簡[23],在晉董狐筆[24]。在秦張良椎[25],在漢蘇武節[26]。為嚴將軍頭[27],為嵇侍中血[28]。為張睢陽齒[29],為顏常山舌[30]。或為遼東帽[31],清操厲冰雪[32]。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33]。或為渡江楫[34],慷慨吞胡羯[35]。或為擊賊笏[36],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37],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38],天柱賴以尊[39]。三綱實系命[40],道義為之根[41]。嗟予遘陽九[42],隸也實不力[43]。楚囚纓其冠[44],傳車送窮北[45]。鼎鑊甘如飴[46],求之不可得。陰房鬼火[47],春院天黑[48]。牛驥同一皂[49],雞棲鳳凰食[50]。一朝蒙霧露[51],分作溝中瘠[52]。如此再寒暑,百自辟易[53],嗟哉沮洳場[54],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55],陰陽不能賊[56]?顧此耿耿在[57],仰視浮雲白[58]。悠悠我心悲[59],蒼天曷有極[60]!哲人日已遠[61],典刑在夙昔[62]。風檐展書讀[63],古道照顏色[64]。  【注釋】  [1]北庭:漢以匈奴居住地為北庭,此指元大都。  [2]尋:八尺。  [3]單扉:單扇門。  [4]白間:門旁的白壁,此指窗。  [5]萃然:聚集、籠罩。  [6]潦:大雨後的積水。  [7]塗泥:塗在牆上的泥巴。朝:同「潮」。  [8]蒸漚:東西久泡水中後發出臭味。歷瀾:風行水面形成波紋曰瀾,這裡有泥潦翻騰的意思。  [9]爨:燒火做飯。  [10]倉腐:倉庫中貯存的糧食腐爛。寄頓:貯存。  [11]陳陳:《史記·平淮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指年復一年相積壓。  [12]駢肩:肩並肩。雜沓:紛亂。  [13]圊溷:廁所。  [14]毀屍:潰爛的屍體。  [15]侵:災疫。《新唐書·鮑防傳》:「時比歲旱,詔問陰陽侵。」  [16]鮮:少。厲:疾病。  [17]雜然:多種多樣。賦:給予。流形:萬事萬物流變的形態或表現形式。  [18]沛乎:盛大充沛的樣子。蒼冥:天空。  [19]皇路:國運,政局。當清夷:處於清平之時。  [20]含和:胸懷祥和之氣。吐:發揚。明庭:聖明的朝廷。庭,通「廷」。  [21]時窮:時勢危難。節乃見:節操才能表現出來。見,通「現」。  [22]垂丹青:用丹青畫像,以垂名於後世。古代朝廷常畫功臣像於殿閣。  [23]太史簡:指齊太史兄弟付出生命的代價以堅持春秋筆法。《史記·齊太公世家》載:春秋時,齊國權臣崔杼殺齊莊公,「齊太史書曰:『崔杼弒庄公。』崔杼殺之。其弟復書,崔杼復殺之。少弟復書,崔杼乃舍之」。  [24]董狐筆:春秋時,晉靈公擬殺趙盾,趙盾出奔,盾族侄趙穿殺靈公,盾回國未加處罰,太史董狐以趙盾「返不討賊」,遂在史冊上直書「趙盾弒其君」。(《左傳·宣公二年》)  [25]張良椎:指張良使力士投椎刺秦始皇。張良的祖上累世相韓,韓為秦滅,張良決心為韓復仇。  [26]蘇武節: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持漢節牧羊,始終不屈。節:原意為漢節,節上飾以旄的竹杖,漢朝作為使臣的符節。  [27]嚴將軍頭:東漢末,劉璋命部將嚴顏守巴郡。張飛攻巴郡,俘嚴顏,張逼嚴降,嚴說:「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三國志·張飛傳》)  [28]嵇侍中血:西晉時侍中嵇紹,在作戰中以身體掩護惠帝,犧牲時血濺帝衣。戰後,惠帝不讓洗去衣上的血跡,說:「此嵇侍中血,勿去。」(《晉書·嵇紹傳》)  [29]張睢陽齒:唐張巡為睢陽太守,安祿山叛,攻睢陽,他極力防衛,每督戰必大呼,「眥裂血流,齒牙皆碎」(《舊唐書·張巡傳》)。  [30]顏常山舌:唐安祿山造反時,常山太守顏杲卿城破被俘,押至洛陽見安祿山,目大罵,受剮刑,仍罵不絕口,被鉤斷舌頭,猶含糊而罵,直至氣絕。(《新唐書·顏果卿傳》)  [31]遼東帽:漢末天下大亂,管寧學行皆高,避亂遼東,「常著皂帽,布襦」,魏文帝、明帝先後以顯官相招,皆拒不受。(《三國志·魏志·管寧傳》)  [32]清操:清高的節操。厲冰雪:比冰雪還高潔。厲:勸勉。宋人曾鞏《虞部郎中戚公墓志銘》:「其操義風概,有以厲天下。」  [33]鬼神泣壯烈:鬼神被它(出師表)的壯烈的思想感情感動得流淚。  [34]渡江楫:用祖逖事。晉祖逖為豫州刺史,北行時,渡江擊楫,立誓要平定北中國,後果收復黃河以南失地。  [35]胡羯:當時中國北方兩個少數民族。  [36]擊賊笏: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朱反叛,逼段秀實出仕,召議事。段秀實用笏猛擊頭,並唾面大罵,遂被殺。笏:官吏朝見皇帝時所持的手板。  [37]「是氣」句謂此正氣充塞宇宙,萬古長存。  [38]地維:古人認為地形方,四角有四根粗繩維繫,故稱地維。  [39]天柱:擎天柱。這句說的天柱和上句稱的地維,作者認為都是正氣支撐的。[40]「三綱」實質上系命於正氣。三綱:儒家倫理,認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41]「道義」句:道義因正氣而有根。  [42]遘:遭逢。陽九:厄運。  [43]隸:奴隸。借用於臣下,是詩人自指。  [44]纓其冠:結好自己的帽帶子,意思是臨難不苟且,臨危不失禮。  [45]傳車:古時驛站的專用車輛。窮北:荒遠的地方,指燕京。  [46]詩人視酷刑如飴,甘願受刑,以死殉國。鼎鑊:烹煮的器具,為古代的一種酷刑,把人放入鼎鑊去烹煮。飴:糖漿。  [47]陰房:牢房。:寂靜。  [48]:深閉。  [49]驥:駿馬。皂:馬槽。  [50]雞棲:雞舍。  [51]蒙霧露:指在押解途中遇惡劣氣候而受折磨。  [52]分:理當。瘠:通「」,未完全腐爛的屍體。  [53]百:指前各種惡氣。辟易:退避。  [54]沮洳:低濕之處。  [55]繆巧:機巧、智謀。  [56]陰陽:陰氣與陽氣,指序中所說的水氣、土氣、日氣、火氣、米氣、人氣、穢氣等一切邪惡之氣。賊:殘害。  [57]耿耿:光明貌,意謂胸有正氣。  [58]浮雲白:浮雲般潔白,比喻志氣高潔。《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這句表示決不貪圖富貴而投降。  [59]悠悠:憂思的樣子。  [60]曷有極:何有極,哪有盡頭!《詩·唐風·鴇羽》:「悠悠蒼天,曷其有極!」[61]哲人:明白哲理的人,指論述浩然之氣的孟軻。  [62]典刑:法典與模型,引申為楷模、模範。指前述齊太史等十二人。刑,同「型」。夙昔:從前。  [63]風檐:晾檐,檐下有風無雨,故稱屋檐下為風檐。書:指儒家的經書與史書。  [64]古道:古人所提倡的「道」。文天祥所說的「道」即儒家經史所闡述的道理。照顏色:古人具有「正氣」的光輝形象,與作者的容顏相映照。  【導讀】  此詩寫於文天祥殉國死節的前一年,即辛巳年(1281)五月,全詩文、史、哲熔為一爐,有一種撼人心魄的悲劇美。全詩篇幅宏大而主旨突出,可分兩大段:  第一大段從開頭至「道義為之根」,共三十四句,又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第一至第十句):何謂浩然之氣及其在太平盛世和危難之時的體現。第二層次(第十一至第二十六句):列舉十二位歷史人物的壯烈事迹,說明他們的凜然大節,都是浩然正氣的體現。第三層次(第二十七至第三十四句):進一步說明正氣是維繫天柱、地維、人倫並使之綿亘古今的巨大力量。  第二大段二十六句也可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第三十五至第四十句):慨嘆自己遭逢國難而未能力挽狂瀾,被俘被囚,只能以身殉國。第二層次(第四十一至第五十句):環境極其惡劣,而因胸懷正氣所以能戰勝一切邪惡之氣。第三層次(第五十一至第六十句):以古人之道自勉。  《正氣歌》是一首光華燦爛的詩篇,浩然之氣排山倒海,貫穿全篇;用典不憚其煩,一氣呵成,集中、強烈地表現出詩人的光輝思想,高尚胸懷。此詩是詩人心靈發展最高峰的藝術外化。縱觀文天祥的一生,儒家思想是其強大的精神支柱,精神人格的自我完善在其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返身求諸己的內在超越途徑要求有超出常人的極堅韌的毅力,要以高深的涵養功夫為前提,文天祥就是最好的詮釋。


推薦閱讀:

鑒賞詩歌中的景物形象3
【鑒賞】晉東南寺觀壁畫藝術
行看流水坐看雲 歷代禪詩鑒賞 (十三)
美石鑒賞之靈璧山形石
行看流水坐看雲 歷代禪詩鑒賞 (六)

TAG:文天祥 | 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