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13刀法
先簡單介紹下,篆刻是一門與書法密切結合的傳統藝術,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又稱璽印、印或印章等。印章是一種實用藝術品。篆刻家的作品與刻字鋪印章的根本區別,在於前者講究章法、篆法和刀法,有系統的理論,技法和審美取向。後者主要靠描和修反覆而成,並不計較章法、篆法和刀法的藝術。 隨著數千年篆刻藝術的發展,也分化為諸多流派,比如歙派,代表人物:程邃、巴慰祖、胡唐、汪肇龍;粵派(黟山派)代表人物:黃士陵;浙派(西冷八家)代表人物:丁敬、蔣仁、黃易、奚岡、陳豫鍾,陳鴻壽、趙之琛、錢松;新浙派代表人物:趙之謙;吳派(海派/ 漢印派)代表人物:吳昌碩,等。今天,我們重點講講篆刻刀法。
刀法是篆刻藝術特有的表現手段。元代以前印章多為鑄造。即使需假刀刻的玉、牙、骨等印章材料,也因硬度較高,需要藉助於琢磨器械。用刀刻制印章,是隨著印章與書畫藝術結合,藝術印章需要量驟增,井發現軟質石料成為印章主要材料後,制印才逐漸形成以刻為主。篆刻刀法也隨之成為人們有意識追求的篆刻技法。經過幾代篆刻家的探索,被總結為14種刀法(一說為13種)。概括起來可分為: 1,篆刻執刀方法
第一種:與執筆法近似,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刀柄,中指抵住刀柄.無名指和小指緊貼中指。刻印時五指齊用刀,小指向前伸.觸及印石,起穩定腕力控制平衡的作用。這種握刀法刀轉動自如,便於靈活細緻地表現印文線條的微妙變化。適用於質地較軟的小型印材,刻細勁的朱文鐵線篆印。 第二種:用拇指抵住刀柄,其餘四指握柄上端,五指合力自上而下運刀。刻印時指掌俱實,全靠手腕的靈活運作。這種執刀方式便於發力,所刻印文線條渾厚富於力度,適宜刻白文大印。
2,運刀的方法 沖刀法 刀柄側斜,以刀角入石。指實掌虛,五指和乎腕用力推刀,作上下、左右、順逆的沖刻。其中橫衝是以刀外向傾斜,刀鋒右角插入石中。運刀時.中指自右外向左推刀。豎沖則以中指撥刀,上下向運刀沖刻。逆沖是以拇指、食指捏刀柄,中指後抵,卧刀柄於掌側「虎口」,自下向前推沖。運用沖刀法時無名指和小指起定位作用,抵住印面.控制力量,防止跑刀。 沖刀法適宜刻白文印,沖刀要用力適度、均勻,用力過猛或入刀太深,會感到運刀艱澀難行,不能游刃自如;用力過小或不均,入刀淺:則刻出的線痕會飄浮、纖弱。沖刀法便於表現印文圓潤流動的筆勢,線條遒勁挺拔。 切刀法 五指握刀,刀柄垂直,以刀角入石,運用腕力頻頻向下按刀,使兩刀刀角交替切進石內,將切出的刀痕連接成印文線條。切刻時按刀用力不要太重,使刻出的跳刀痕迹錯綜不齊,形同鋸齒。應使切刻出的線條氣勢連貫,渾然一體。切刀法所刻印文渾厚蒼勁,刀法意味濃厚,並能鍥刻較硬質的印材。 沖切混合法 以沖刀為主,運行中參用切刀,切沖互補,增強刀法的表現力,豐富用刀韻味。
3,刻印文的方法 雙刀法 在印文筆畫兩側施刀,用兩刀或兩刀以上把印文筆畫的實線刻出。朱文印是沿筆畫兩側刻出外廓,用切戳的方法將筆畫之外的印底剔鏟掉,使印文筆畫凸起在印面上。刻朱文印用刀要求通暢貫氣、線條均勻。成功的朱文剖面呈泥鰍背狀,產生書法中鋒用筆所具有的力透紙背、渾厚飽滿的藝術效果。 用雙刀法刻白文印,是沿印文筆畫內側兩面施刀,把筆畫實線刻掉,保留平整的印面,留下凹入的筆畫線條。刻白文要求用力均勻利索,印文輪廓線清晰、光潔。 雙刀法每一筆畫都要兩次或更多次用刀刻出,運作方式是固定刀位和運刀方向,轉動印石,基本上都是在線條右側施刀.最後用切刀將線條起止遺留的燕尾和茬口修整好。
單刀法 指印文筆畫用單線刀跡完成,用於刻細白文。在印文筆畫實處用刀。單刀法不是只用一刀一次刻成,也可以採用重刀復刻。不過所有用刀要走向一致,不能顯出復刀的刀跡。單刀刻法要求運刀隱健、肯定,構成生辣自然、不加修飾的效果。 刀法是篆刻藝術形式美的表現手段。具有熟練的刀法技巧,能夠操刀自如盡隨筆意,達到起止凝重、達刀流暢、轉折靈動,能肯定,準確地表現印文線條的的韻律美和造型美.同時刀法運用得好,也具有形式美感。像不同用刀產生出的流動、毛澀、斑駁、冶鑄痕等金石韻味。成功的刀法是刀中見筆意,筆中寓刀韻,刀筆互不相害.韻吐雋永、和諧統一。 總結:
◆正入正刀法:正鋒入石,刀干與石面略有角度。
◆單入正刀法:側鋒入石,一刀希能刻一划。
◆雙入正刀法:側鋒入石,兩刀成一划,方向相反。
◆復刀法:側鋒入石,一刀不能刻成一划時,向同方向再刻一刀。
◆沖刀法:正鋒或側鋒入石,向前推進。
◆切刀法:側鋒入石,向下壓切。稍具前推之勢。
◆澀刀法:側鋒入石,磨擦前進。
◆遲刀法:側鋒入石,用力重,稍退即進,行動緩慢。
◆舞刀法:側鋒入石,一左一右,回蕩前進。
◆輕刀法:正鋒或側鋒入石,力輕淺刻。
◆埋刀法:正鋒入石,刀鋒壓低,貼近石面。
◆平刀法:刀口平貼石面,剷平底地用。
◆留刀法:存意而不存形,故無刀可言,只用於轉折處之虛筆。 以上所述用刀十三法,經解釋後,即知實在沒有多少玄奧之處,而只是切沖兩式刀法的活用,正鋒與側鋒的不同而已。
修整和擊殘刀法 在刻印過程中,有不稱意的地方,可以用復刀或補刀方法修飾整理。復刀是在原刻不盡如意時迫加用刀以彌補,或用力不足再同刻,一刀使效果完滿。復刀應注意後加刀與原用刀在方法上要一致,不要顯出復刀的痕迹。補刀是在作品完成時,對表現不夠充分,或技巧發揮不夠理想的地方加以調整修飾。補刀的刀法可區別與原刻刀法,不拘一格地兼施剔、刮、削、旋諸法。復刀和補刀是為了精益求精,避免節外生枝.畫蛇添足反傷印文的形神和原刻刀法的韻味。 擊殘是借鑒古璽印流傳久遠形成的斑駁殘缺美意趣,增加印面形式美感的一種手法。如白文印布白塊面較整,顯得呆板時,可用刀角戳殘,鈴印後即可顯現透氣的感覺;朱文印的筆畫繁複擁擠處,可將某線條敲斷或減弱,以求疏鬆靈動;或將過於方正嚴實的外框、印角擊殘,增加自然生動的趣味。「擊殘」應是出於構圖和印面藝術效果通盤規劃的藝術處理,看似隨意的擊敲,如無駕馭材質機理和用力適度的能力反而會功虧一簣,弄巧成拙,因而不要在無把握時濫用。
推薦閱讀:
※篆刻學習:丁敬的兩首論印詩
※篆刻入門:趙之謙給的篆刻學習路線圖
※2017鈍齋治印選(二)
※2017鈍齋治印選(一)
※篆刻入門:「篆書」小傳
TAG:篆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