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初學站樁時常有肩背沉重感?
站樁功是室外練功場所最常見的一種靜式功法。因其方法簡便,易學易行,並且是學習氣功的基本功法,所以很受練功人的重視和喜愛。但是初學站樁功時,學功人常有肩背沉重感出現,甚至感覺越來越重,使練功難以堅持下去。因此,正確認識肩背沉重感產生的原因,尋找解決的方法,是初學站樁功時的一個經常遇到的實際而重要的問題。肩背沉重感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 -1、正常反應:站樁功要求練功時按特定的招式保持一定的練功姿勢,尤其是兩臂和肩部不僅要放鬆,而且兩臂還要按要求形成報球、下按、外撐等各種姿勢。對於初學站樁的人來說,由於過去沒有受過這種肩臂肌肉長時間保持一定姿勢的鍛煉,所以站樁時間稍長,勢必造成肩臂部肌肉疲勞,從而出現肩背沉重感。這種情況是每個初學者都會遇到的,完全屬於正常反應。對於這種情況的處理方法是任其自然,經過一段時間練習以後,這種沉重感覺就會逐漸自然消失。 -2、肩臂肌肉緊張:站樁功要求姿勢上保持完整均衡,挺拔舒展,在保持一定姿勢的基礎上,肌肉做到松而不懈、緊而不僵。但是大部分初學者一開始難以做到這一點,肩臂部肌肉不僅松不下來,而且越來越緊,感覺也越來越沉重。這種情況要與正常反應區別開,正常反應時肩背部的肌肉尚鬆軟,沉重感也可忍受,並且會隨著練功次數增多,沉重感會逐漸減輕消失。而因肩臂肌肉緊張造成的沉重感的突出特點是肌肉僵硬,沉重感難以忍受,並且越來越重,難以堅持練下去。解決這種情況的唯一辦法就是發揮主觀能動性,儘力放鬆肩臂部肌肉,使肌肉從僵硬狀態中解脫出來,自然會使沉重感逐漸減輕消失。 - 3、練功時間過長:本來學練氣功是一件長期的事情,需要做到火候適度,循序漸進。但是有的練功人急於求成,希望在短期內收穫神效,因而每次花費很長時間學練氣功,產生人為的疲勞,出現肩背部沉重感。這種原因造成的沉重感不是一開始就出現,而是練功很長時間後出現,並伴有腰腿疲勞感。糾正的方法是合理按排每次的練功時間,在練功時間上也做到火候適度。 -4、調身不夠:站樁功雖是靜功,要求外形上靜止不動,但是這個靜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紋絲不動。那種只知機械地靜止,不能隨時根據身體內部的感覺變化調整姿勢的人,必然出現肩背部沉重感。糾正的方法是正確認識靜功之靜不是絕對的靜止不動,完全可以根據練功中身體內部的感覺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姿勢,使身體始終保持舒適圓活的狀態。 -混元樁入門 -一、起式 - 身體正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這一點很重要,自己不易體會,要讓別人看你是站得掌與肩同寬),腳尖向前,不允許有內外八字,全腳踏地,二肩與腳掌心一線,站好了這一點,足心會有發熱或發麻的感覺。雙手自然下垂,雙眼目視前方。 - 起式的目的,一是凝神,從思想上做好練功的準備,二是體會氣血的運行,從而進入持樁狀態。 - 二、站樁 - 雙手緩緩上提到胸前,雙手外拉而抱圓 ,兩腿自然平衡站立,既不外開,也不內扣,基本接近自然。姿勢要點如下: - 脊柱正直,是氣機發動的關鍵,此點必須做到。頭正,頦微內收。這是軀幹的要點。 - 兩手指尖相距一拳之遠,指尖相對,掌心向內,十指自然分開,手掌與胸距約30公分。雙手放在肚臍以上肩部以下的部位,具體可視個人的情況而定。手略高於肘,肩部要松,這是內力導於稍節的通道。內抱外撐,站到一定程度,自可體會深切。還要做到肘橫腕挺。這是上肢的要點。 站樁時呼吸自然,練功中要注意全身肌肉放鬆,心態平和,只有這樣站得才會輕鬆,站得長久。 - 註:土行孫樁式中雙手位置比較高,這是功夫到一定程度後所為,難度比較大,初學者可以將雙手位置放低點,只保持在肚臍以上即可。 - 三、收式 - 兩手合抱于丹田,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靜默二分鐘,默想全身氣機如百川歸海一樣流入丹田,丹田如同無底深淵,收藏無盡氣機。然後提肛收腹,二手往下一按,氣機收入丹田,就完成了收功。 - 註:丹田位置在肚臍與命門對應的小腹部內。 - 四、練功意念 - 剛開始練功不必要求意念,功到一定程度自然會有體會。初學樁功全身酸痛、疲勞,容易造成肌肉緊張,姿勢變形,所以在練功中時刻注意姿勢,要常留意放鬆全身肌肉。剛開始練功時可以考慮聽聽音樂,看看電視,以緩解練功帶來的枯燥和煩燥。隨著以後練功的深入,應該慢慢放棄聽音樂看電視,專心練功。 - 四、注意事項 - 1、不可以在電風扇下和空調房裡練功,易感風寒。 - 2、功後最少半小時內不可以接觸水(比如喝水、洗澡等等),也不可以大小便。所以最好是在功前喝水,大小便! - 3、可以酒後站樁,不可以房事後站樁。煉功的人最好減少或者避免房事,功後想要有房事,間隔的時間越長越好,最好是4小時以後,否則很容易短壽的。 - 4、初煉者,應該避開颳風、下雨、雷鳴時站樁。 - 5、有心臟病的人不可過度練習站樁,可以嘗試減少每次站樁的時間而增加站樁的次數來過渡,積少成多。 - 6、練功時間的安排因人而異,一般身體較好的,可從十分鐘開始,身體較差的,可從五分鐘開始,然後逐漸延長。時間的延長,可以是漸進的(如從五分種延長到六一七分鐘),也可以是跳躍的(如從十分鐘延長到二十分鐘)。練功次數每天可進行二三次,多不過五次。練功時間長短及次數多少,以有餘力,有餘興,舒適得力,不超過本人身體的負擔(不疲勞為原則。如是,才能達到周身舒適,氣血流通,心神得養,筋骨健壯的目的)。 -站樁的幾個階段 -一個是適應階段,就是指身體從不適應樁功的姿勢到適應樁功的煉法,這個階段基本上就是鍛煉的疲勞期; -一個是上架階段,這個階段身體已經能夠體會出部會功感,有了簡單的煉功反應和氣感,身體逐漸走向健康; -一個是返生階段,在這個階段里身體從新再調整,感覺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不但沒有了進展,反而倒退了,而且還會出現一些有病的反應; -一個是真正渾元階段,這個階段里,身體沒有了疲勞,氣機沒有了滯澀,感覺不再是局部的,而是整體的,煉功是全效的,綜合的進展。 -一個是功修階段,這個階段里,在真正的渾元狀態下的氣.力,可以人為的做出一些現象,用來輔助煉功。 -站樁是丹田氣由空而實而虛進行轉化的。-三體式因站的標準不同,站的時間也不盡相同。 後腳尖至前腳跟一跪距離,臀肩腳後跟與一垂面相切為標準姿 勢或稱三體勢的臨界狀態,此勢難度教大,單腿支撐突破10分已十分困難。 凡稱某某功夫深,站三體式樁以時辰記,多為溢美傳聞,不足為信。如果是渾圓樁尚可信也。 雖然時間是衡量三體勢功夫一項指標,但不可強站,關鍵是要明白三體式的內在機理。三體式站的時間長短,首先取決於姿勢的選擇,姿勢難易取決三個因素-1、前後腳之間的距離-2、姿勢的高低;-3、重心的位置。-這三個因素決定了後腿的持重大小。難度小的姿勢容易入靜和調息,時間有與渾圓樁相提並論的可能性。標準單重三體式難度較大,加上規矩要領約束,初練者來說時間少長,還談不上入靜的問題,就氣息難調,腿部顫抖,以致全身開始發僵。假設站樁人規矩要領完全掌握,調息已經完成,可以放鬆身體,氣沉入丹田,五臟歸位,按標準單重三體式站樁〔排除微調和腿部顫抖〕保持姿勢一動不動,單腿支撐突破十分鐘是一大關。站樁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體會,練者需細細揣摩,功夫越深體會越細微,如果方法得當〔得心法〕,以松順靜虛空求之自然可以達到到實與虛的轉化。-關於站樁,我們也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待〔雖然筆者注重站樁〕,站樁不是形意出內勁的唯一途徑。河北派形意也有不強調站樁,只是通過特定的定步劈拳訓練而產生內勁的,其中不乏功夫出色的同道。 從這點上我們可以得到啟示:以形導氣和訓練勁力的傳導途徑也有很重要的意義。- 形意三體式為合的定勢,形意拳的修鍊軌跡以最直接的方式由合到合,這是形意拳有別於其他拳種的顯著特徵。站樁從功夫的修鍊角度主要有以下作用:-1、固勢〔姿勢按規矩要領固定,勢固而形整,氣沉而生根〕;-2、積氣練氣〔聚集能量,生化能量而使氣脈運轉〕;-3、出勁〔內勁〕;-4、騰勢〔能量激活而升騰,練氣化神,神足而騰〕。三體勢站樁是行拳技擊基礎功夫,與修練定力無直接關係。形意講的內外三合主要是在運動中體現的。站樁要從放鬆入手,在解決順〔順而能通〕的問題後,才能談到靜的問題。-從三體式的修鍊,我們可以延伸至形意拳講的明暗化的問題,因為形意拳以三體式為基礎,三體式是合的定勢,因此最先表現出的是合的狀態,這種合的顯著狀態就是所謂的明勁,和訓練時採用「剛」的方式是兩個概念,是不同層次的問題,「剛勁」不能等同於明勁。暗勁也是修鍊的一種狀態,是內勁能量級的提高,而出現的一種狀態,穿透力是暗勁的特徵之一。外在表現比明勁內斂隱蔽,故稱之為暗。「柔勁」不能等同於暗勁。同樣化勁是修鍊的一種高級狀態。-山西形意拳大師楊永蔚遺留的拳譜中有這樣一句話:「練太極拳得求形意勁;練形意拳得求太極勁」。過去這段話在山西形意門中屬絕密級語言,怕傳出去被人琢磨 ,研究。至於怎樣練太極勁,能學到的更是寥寥無幾。那麼為何要求太極勁呢?搏擊中形勢千變萬化,近距離貼身現象屢見不鮮。如何制勝呢?運用太極拳沾連粘隨控制對方,發力擊打,可以巧取勝,以柔克剛。可見沾連粘隨破緊貼擊而打之是太極拳的一個重要特點。 -形意拳中雖有14種打法(頭打,肩打,肘打,手打,胯打,膝打,足打 ,尾閭打等等),但都是硬打硬要,強攻直取,沒有太極拳以巧取拙,節省體力的打法,這無疑需要借鑒太極拳的「勁」。 - 從字面上,有人可能以為練太極拳就解決問題了,其實不然,「太極十年不出門」,若如此,就失去「形意一年打死人」的風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