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煙花蒙蒙的江南

煙花三月,剛過立夏,見小滿在即,便有遠足的衝動,因為六月要去西藏,於是就選擇了江南。

第一站到的是鎮江。

鎮江雄踞兩大黃金水道的十字交匯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水,自古以來,是長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兵家必爭之地。宋時以氣概之雄,形勢之險,足以控制大江南北鎮守江防而得名鎮江。國共決戰時,南京政府就有鎮江防線的布置。

記得07年,公司在鎮江做照明工程,那時是每星期都要去鎮江,有一次還在江邊撿到一張鎮江公園的年卡,於是鎮江的三山在那一年是到了無數次的。

京口有三山,三山中金山無疑拔得頭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此地陸羽在這裡品茗,唐玄奘在這裡長大,李白在這裡高歌,岳飛在這裡拜訪道月和尚,康熙在這裡潑墨,乾隆在這裡尋父。白娘娘還在這裡發大水……。

金山地勢獨特,突兀於長江邊上,形成萬川東注,一島中立的氣勢。金山上建築精巧,山和寺相互輝映,渾然一體,山是一座廟,廟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為山增色,所以有金山寺裹山的說法。

  

東晉末年,金山上建起了一座澤心寺。到了唐朝,有個名叫法海的禪師在此地開山得金,又重建了古剎,更名為金山寺,規模十分宏大,香火一直綿延至今。 

而法海也因為白娘娘的緣故從此背上了千年的惡名。水漫金山寺的一段故事,更為金山增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山門上懸掛著一塊江天禪寺的橫匾,這是清康熙皇帝來金山觀光時親筆題寫的。山門氣象森嚴,兩隻明代石獅雄踞兩旁。聽說江總書記來到這裡,看見江天禪寺幾個字也是龍顏大悅哦。

金山原來聳立在江心,長江由西向東奔流,寺門向西,站在寺門口可以看到大江東去,群山西來的壯觀氣勢,所以金山寺的大門是朝西開的。

大雄寶殿,它由趙朴初題寫殿名。黃牆紅柱,金色琉璃屋面,白石柱礎欄杆,寺廟雄渾富麗,且精美雅緻,格外的巍峨壯麗,金碧輝煌。 

從大殿後側登山,可以進入夕照閣和妙高台。

夕照閣內有保存完好的乾隆南巡金山時留下的7塊御碑。這些石碑記載著乾隆六下江南對金山勝景的評價,同時還留下了一個頗有趣味的傳聞:乾隆懷疑自己不是其父雍正皇帝所生,他6次來到金山寺,目的就是來尋找自己的生身父親。

而妙高枱曆來是中秋賞月的佳處,傳說蘇東坡的著名詞作《水調歌頭》就是在此地有感而發的。梁紅玉擂鼓戰金山的千古佳話,也發生在這裡。1130年南宋名將韓世忠以400水兵將數萬人侵金兵團在金山附近,韓夫人梁紅玉登上妙高台,親擂戰鼓,鼓勵士氣,宋軍大振,大破金兀朮。

慈壽塔在1400多年前就有了,在宋朝時改建成雙塔,王安石登塔後曾作詩抒懷:「數重樓枕層層石,四壁窗開面面風。忽見鳥飛平地上,始驚身在半空中。」後來雙塔倒坍,到了清代兩江總督劉坤一為祝賀慈禧太后60大壽又重建現塔。

離慈壽塔不遠,是法海洞。這是金山寺開山祖師裴頭陀(即法海禪師)的苦修之處,又名裴公洞。

法海洞邊上是白龍洞,傳說峨眉山上白蛇,化成美貌的白娘子,和藥店夥計許仙結成恩愛夫妻,和尚法海認為,這是觸犯天規,將許仙誆騙到金山。白娘子和小青調來蝦兵蟹將,水漫金山寺。後來,許仙由白龍洞趕到杭州與白娘子斷橋相會。這就是老幼皆知的白娘子水漫金山的故事。

這法海洞和白龍洞只能發發思古之悠情並不能拍照觀賞。

走上廳外長廊,極目遠眺,四面碧空萬里,江天渾然一色,倒也頗能感受到清風明月,近山遠水的意境。

在佛祖看來,人生現世就是苦厄

題有花洲冷泉橫匾的金泉橋,這是一座為了溝通金山寺與天下第一泉而新建的三孔拱形花崗岩石橋,原先這裡可以走到臨湖的鎮江名樓芙蓉樓。芙蓉樓與金山隔湖相望。山水相連,煙雨茫茫。現在為了增加收入,竟把陸路毀掉,叫遊客另外買遊船票上芙蓉樓,真可惡可憎。我到的時候已經晚了,所以就不能上芙蓉樓,留給大家一個遺憾。

其實芙蓉樓也就是和它差不多的一個建築,因為唐朝詩人王昌齡《美蓉樓送辛漸》的詩,便把我們帶入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意境中。

芙蓉樓的名氣還在它邊上的中冷泉,這裡泉水澄澈,甘醇清例,沁人心脾,唐代學問家劉伯芻把此泉評為天下第一,從此中冷泉被譽為天下第一泉。閑著在這裡品飲一杯價格不菲的用天下第一泉泡出來的香茶,倒也有一品為快的愜意。

京口三山自西向東沿著長江一字排開。北固山在金山和焦山的中間,它北臨長江,山壁陡峭,形勢險峻,得名北固,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而稱於世。

北固山的主峰,背臨長江,峭壁如削,為風景最佳處。山上古迹大多與甘露寺劉備招親有關。這條古道是上山的唯一一條道,演義上說,劉備騎著快馬,飛馳下山,臨到江邊,須臾而歸,想必也是從這裡來回的。

上山後在北固山東南,清暉亭旁,有一座四層鐵塔。鐵塔又名衛公塔,是我國僅存的六座鐵塔之一。鐵塔始建於唐朝定曆元年(825年),是唐代潤州刺史李德裕為資穆皇(唐穆宗)之冥福所建。後屢毀屢建,現在的塔為四層,一二層是宋代製品,三四層為明代所鑄。

三國時,劉備來東吳招親,孫權宴罷陪劉備觀賞江景,劉備見北固山雄峙江濱,大江東去,一望無際,氣勢雄偉,不禁贊道:「北固山真乃天下第一江山!」後來南北朝時,梁武帝登山,見北固山景色極為壯觀,也興緻勃勃地揮筆書寫了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留在山上,從此,北固山就名正言順地有了天下第一江山的稱謂。

祭江亭,古稱北固亭,三國時孫劉聯姻後,夫人孫氏隨劉備去荊州,又被孫權騙歸強行留住江東。孫劉聯盟破裂,彝陵大戰,劉備兵敗,夫人孫氏聽到訛傳,說劉備病死在白帝城,悲痛欲絕,便登上此亭,設奠望西遙祭後投江自盡。

登亭放目,四周的湖光水色盡收眼底。

南宋時詞人辛棄疾登此亭,見萬里長江滾滾東去,即興抒懷,借古諷今,《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及《永遇樂·京回北固亭懷古》等流傳千古的佳作。詞中感慨而道: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這是我最喜歡引用的詞句,它和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有異曲同工之妙。

北固樓萬里長江三大名樓之一,與洞庭湖畔的岳陽樓、武漢的黃鶴樓齊名。

甘露寺招親時,孫尚香在樓上布置洞房,梳妝打扮,樓下列刀排槍保衛劉備。劉備一見膽戰心驚,孫尚香見此情景,只好下令撤了刀槍,劉備才敢上樓進入洞房。

現在的北固樓是新建,整個樓用柚木建成,四個方向的大門還用的是楠木。

北固山北峰之巔的甘露寺。

北固山北峰之巔的甘露寺。

甘露寺始建於東吳甘露年間,故名甘露寺。寺額為張飛的親筆。甘露寺上發生的一切,使得三國鼎立成為事實,也為演義提供了不少的素材。

在鎮江有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的說法。焦山本是長江中一個無名的島嶼,東漢末年焦光曾隱居於此,焦山是宋徽宗追賜的名稱。又因滿山修竹,古樹蔥蘢,宛如碧玉浮江,便又把焦山稱為浮玉山。

到焦山須坐船渡江,來到焦山南麓的碼頭,上岸就看到的這座莊嚴典雅、古色古香的焦山定慧寺山門。

焦山定慧寺建於清康熙四十七年,門前有一對明代的石獅,門楣上的焦山定慧寺匾額,為茗山大佛所題。

唐代,玄奘法師的弟子法寶曾來此創建大雄寶殿。鑒真大師的弟子神邕曾住持佛事,當時就有十方叢林之稱。到宋代又稱為普濟禪院,在元代改名焦山寺。清康熙帝南巡時賜名定慧寺。進入社會主義的現代,定慧寺被毀,再現代,又重建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

定慧二字,取於佛家由戒生定,固定發慧之意。定即去掉一切雜念,慧即由聞、思、修三條途徑來增長智慧。定慧二字是佛家修行的綱領,涵義深刻。

重建的寺院仍保持明代的建築風格,前有天王殿,中為大雄寶殿,後為藏經樓。

定慧寺的重建,茗山大佛功不可沒。茗山大佛德行深厚,與趙朴初有幾十年的交情,也多次陪同江澤民拜訪其他寺院。

這是茗山大佛。

乾隆第一次南巡時作了《游焦山歌》,第三次來焦山時又作《游焦山作歌疊舊作韻》。詩中乾隆將金山、焦山兩處風景加以比較:「金山似謝安,絲管春風醉華屋;焦山似羲之,僵卧東床袒其腹。此難為弟彼難為兄,元方季方各騰聲;若以本色論山水,我意在此不在彼……」乾隆認為就山水本色來說,焦山更勝金山一籌。

乾隆曾六下江南,三上焦山,這座兩層樓閣的行宮是一座精緻小巧的古雅庭院,當年閣前還未形成沙灘,閣外驚濤拍岸,波瀾起伏,潮聲震天,所以稱它為觀瀾閣。

焦山的鎮山之寶是《瘞鶴銘》石刻。瘞是埋藏之意,《瘞鶴銘》即葬鶴的銘文。相傳《瘞鶴銘》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所書。

王羲之極愛養鶴,一日,他到焦山遊覽,帶來的一對仙鶴不幸夭折,王羲之十分悲傷,用黃綾裹斂了仙鶴,埋在焦山西麓,含淚揮筆寫下了著名的《瘞鶴銘》。其字體游灑蒼勁,別具一格,為稀世珍品。我國有二銘,即南有鎮江的《瘞鶴銘》,北有洛陽的《石門銘》。惟有《瘞鶴銘》最受歷代書法家的推崇,有 大字之祖、書法冠冕之稱。

《瘞鶴銘》寫成後被刻在焦山西麓的崖壁上,後來山石崩裂,石刻墜入江中達700多年,知道清康熙年間才募工打撈,但只得到殘石五方,共九十三字。

在焦山東麓,看到面對長江排列成馬蹄形的八座炮台,這就是著名的焦山古炮台。

焦山扼守著長江的咽喉,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

1840年鴉片戰爭期間,清政府為加強長江下游的防線,決定建立焦山炮台從而與圌山、象山、江都天廟三處炮台構成犄角之勢。

焦山東峰絕頂,是吸江樓所在。吸江亭初創於宋代,取「吸取江水煮新茗,買盡青山作畫屏」的詩意。詩人陸遊,登此樓觀看日出後曾贊之為:水天皆赤,真偉觀也。

這裡曾是長江下游的重要渡口,長江和運河在這兒交匯;這裡曾是近代中國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英國人為了保證他在長江的利益早早的在這裡設立了租界和領事館……這便是西津渡。

西津渡承載著自唐朝以來1300多年的歷史遺存,不僅被稱為一部「活著的歷史」,更是鎮江的歷史文化博覽區。

西津渡古名金陵渡,唐代詩人張祜的名詩句:「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說的便是這裡。而宋代王安石在這裡也寫了一首詩:「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當年的英國領事館

獲得積分發表遊記 +30 文章被回復 +60螞蜂窩路書攻略搶先下載,去哪兒你說話 機票全網最低價,最低【2折】起

LV.21

Timothy()

正在參加旅行製片廠
我也去看看

2013-05-23 08:17:35回復 引用 舉報

寫遊記很辛苦滴,支持!!

LV.15

BEIBEI()

正在參加旅行製片廠
我也去看看

2013-05-23 08:19:56回復 引用 舉報

在六七十年代,人們普遍還是認為法海是為了捉妖才會囚禁許仙的;在八九十年代,人們基本上認同法海是因為喜歡白蛇才會為難許仙的;但到了21世紀,大眾幾乎都覺得法海是因為想得到許仙才會與白素貞大打出手的!

LV.25

jinshui(shanghai)

正在參加遊記紀念工廠
我也去看看

2013-05-23 08:25:34回復 引用只看樓主 舉報

回復迪醬:

LV.25

jinshui(shanghai)

正在參加遊記紀念工廠
我也去看看

2013-05-23 08:26:04回復 引用只看樓主 舉報

回復BEIBEI:與時俱進

LV.14

安娜小小酥()

正在參加遊記紀念工廠
我也去看看

2013-05-23 14:46:10回復 引用 舉報

引用 jinshui 的圖片:

回復jinshui的圖片:古今融合的感覺~樓主辛苦啦 快快更新哇 圖片不錯 天氣真好~我出去就總是陰沉沉……

LV.11

MooM(北京)

正在參加遊記紀念工廠
我也去看看

2013-05-23 14:49:50回復 引用 舉報

期待下~

LV.25

jinshui(shanghai)

正在參加遊記紀念工廠
我也去看看

2013-05-23 15:57:28回復 引用只看樓主 舉報

回復安娜小小酥:

LV.25

jinshui(shanghai)

正在參加遊記紀念工廠
我也去看看

2013-05-23 15:57:56回復 引用只看樓主 舉報

回復MooM:

LV.25

jinshui(shanghai)

正在參加遊記紀念工廠
我也去看看

2013-05-23 17:41:18回復 引用只看樓主 舉報

從鎮江到揚州很是方便,麻煩一點可以在鎮江坐公交車到渡口,然後擺渡到對岸的瓜州,再從瓜州坐公交到揚州市中心。圖方便的坐巴士過潤揚大橋,只半小時就可以到揚州。

潤揚大橋連接著鎮江和揚州,造橋的錢是鎮江出的,本來該叫鎮揚大橋,但這麼一叫揚州人心裡不爽,況且揚州出了天子,於是便改為潤揚大橋,可是這樣一叫,鎮江竟連名份也沒有了。當然這只是題外話。不過這次來揚州,我對揚州也是士別三日,街面乾淨整潔,市民禮貌有序,為這我還特地在揚州多住了一個晚上。

揚州的象徵——文昌閣,它就坐落在揚州的東西主幹道文昌路上。

這也是揚州的象徵,叫四望亭,在文昌閣的南面。

揚州在秦漢時期又叫廣陵,江都。隋煬帝楊廣開了運河後要來這裡,廣陵就成了楊廣的陵地,於是廣陵改叫為揚州。

現在為了說明隋煬帝的荒淫,就把運河的開鑿說成是隋煬帝為了南下看瓊花,但事實倒並非如此,運河的開鑿,在政治,軍事,經濟上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說起瓊花,因為她花期短,種植少,看到過的人並不多,上海的世紀公園有三四株瓊花樹,今年四月我特地去了那邊觀賞到了瓊花。

揚州市把瓊花列為市花。瓊花為歷史上罕見的名花,每年農曆三四月間,是瓊花盛開的時候。每朵花大如玉盤,由八朵玉瓣小花簇擁著花蕊,微風吹過,散發出絲絲清香。

到了揚州放下包就去了瘦西湖。

瘦西湖正好比是一個清秀含怯的少女,你看她的門面,瘦瘦小小,文文弱弱。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所謂長細如繩,闊不過二丈許,原是揚州的一條護城河。乾隆年間錢塘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在飽覽了保障湖的美景後,與杭州的西湖作了比較後寫了一首詩:「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揚州這座城市和杭州一樣,在歷史上都是消費城市,自古就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的說法。

其實天下西湖,三十有六,而只有揚州的西湖恰如其分的佔有了一個瘦字。

從南門進去,就是瘦西湖的長堤春柳,堤長六百餘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間。煙花三月之際,春風輕起,柳絮飛舞,柳絲婀娜多姿,桃花艷麗繽紛。有詩說:「多情最是揚州柳」。

柳樹是揚州市的市樹,當年隋煬帝楊廣來揚州開挖古運河,河道挖好後,有人建議在河的兩岸種植柳樹。隋煬帝當年親手栽了第一棵柳樹,並賜此樹姓為楊,於是柳樹又叫楊柳。

走過長堤春柳就是徐園。

徐園,1915年建於清代桃花塢的舊址上,鄉人為祭祀軍閥徐寶山而建。徐寶山,鎮江丹徒人,早年以販賣私鹽為業,後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接著又投靠了袁世凱,最後死於陳其美的花瓶炸彈。

門額上有徐園二字,徐為行楷,園為草書,這兩個字是由晚清揚州名士吉亮工所書。雖是兩種字體卻又極為和諧,真是非得書法三味者不能為之。

徐園也盡顯了江南園林小橋流水,清秀雅緻的特點。園中間一方荷塘,睡蓮朵朵浮於水面,很美。

聽鸝館是徐園的主廳,它是取自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意。

沿著一條長堤走到盡頭就是吹台,當年乾隆帝泛舟於此,為了增添皇帝游湖興緻 ,文人雅士在這裡吹簫撫琴,演奏江南絲竹,故稱吹台。後來因為皇帝在這裡釣過魚,因此又叫釣魚台。

站在釣魚台上可以看到五亭橋橫卧波光,可以看到白塔豎立雲表。一橫一豎,一立一卧,五亭橋色彩華麗,白塔色澤淡雅,相互對比,自然成了一幅極美的圖畫。

五亭橋,又名蓮花橋,因其形狀從空間鳥瞰,像是一朵大而美麗的蓮花浮在瘦西湖上而得名。橋建於乾隆二十二年,是揚州巡鹽御史高恆出資仿北京北海的五龍亭和北海大橋而建的,別出新裁地將亭和橋結合成一體。「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橋洞正側凡十有五」。

它構造的最精妙之處在於下面橋墩的設計,「每當月滿之時,每洞各銜—月。金色混漾,眾月交輝,莫可名狀。」

所以茅以升教授看過這座橋以後作出了這樣的評價:「中國最古老的橋苧是趙州橋,中國最壯美的橋樑為蘆溝橋,中國最秀氣最具藝術代表性的橋樑就是揚州的這座五亭橋了。」

站在五亭橋上往前看去,儼然是一幅連綿不絕的江南山水國畫長卷,這組四面環水的建築,叫鳧庄。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是那個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辛名的詩人杜牧的名句。

但這二十四橋並不是有二十四座橋,民間的傳說是因為古時有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而得名,現人卻做實了二十四橋,這座橋長24米,寬2.4米,兩邊各有24個台階,橋身有24根立柱。

春意盎然的瘦西湖,十里湖光,清澄縹碧,花木扶疏,連綿滴翠,亭台樓榭,錯落有致,人文景觀,獨具風韻,俗念凡塵,盡然拋棄。借用瘦西湖南大門的一副對聯:天地本無私,春花秋月盡我留連,得閑便是主人且莫問平泉草木;湖山倍多麗,傑閣幽亭憑誰點綴,到處別開生面,真不減清閟畫圖。

由瘦西湖的南大門進,到二十四橋應該算是把瘦西湖的的精華全都遊覽遍了,但現在因為門票漲價,不搞一個什麼理由,政府和園林方面也覺得不太好意思,於是現在的瘦西湖有開闢了北邊的一大塊,不過這北邊的一大塊實是沒什麼多大的意思,充其量就一大塊生態園林而已,但北邊的開闢唯一的好處就是從北門出左轉不遠你就可以到達大明寺以及在坐落在大明寺內的平山堂。

因為在瘦西湖流連了不少時間,我到大明寺的時候已經是暮色靄靄了,好在大明寺收票的還是很人心化,你進去吧,慢慢看,邊門總是開的。

進大明寺,左手邊便是平山堂。原來這大明寺和平山堂是在一座小山的頂上,它們的南邊就是瘦西湖,上平山堂,瘦西湖風姿盡收眼底。

平山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靜,憑欄遠眺江南諸山,恰與視線相平,故所謂「遠山來與此堂平」。

平山堂原是寫「環滁皆山也」的歐陽修在揚州為官時修下的,歐陽修自號為「五一翁」,何為五一,乃是一把酒壺,一間陋室,一萬卷書,一堂三代金石,一個老人,中國文人的情節刻畫淋漓。

平山堂的背後有平山堂記石刻,上面說:「登斯樓者,莫不有凌雲之志,熔經鑄史之懷。」可見當時在平山堂的也都是談笑皆鴻儒,往來無白丁。

當我進到平山堂,暮鼓聲聲,而他們則在深深暮鼓中結束了功課,穿過平山堂去用晚膳了。

這裡亂石穿空,茂林修竹,此時正當暮色低垂,萬籟俱寂,見此泉眼,聯想京口的第一泉和惠山的第二泉,只不知道第三第四泉在哪裡。

平山堂的西苑,在唐代就已經建成,這裡古木參天,怪石嶙峋,池水瀲灧,亭榭典雅,山中有湖,湖映山影。

隋朝仁壽元年,皇帝楊堅為慶賀其生日,下詔於全國建塔30座,以供養佛骨,於是大明該寺建了棲靈塔,塔高九層,宏偉壯觀,被譽為「中國之尤峻特者」,唐朝鑒真法師曾任大明寺住持。

我住的地方出門就是關東街,那時一條揚州典型的老街,就像全國各地雨後春筍般的古街,老街,關東街現在也闢為一條旅遊街,因為出門就是,所以花了一個晚上和一個上午遊覽了一遍。

吃是各類老街的主題,在江南一帶龍蝦螺絲臭豆腐一定是主角。

已經是晚上十點了,人跡漸漸的退去。

所謂三把刀是指揚州人所善於的剃頭,扦腳和大廚,從中也知道揚州人是很會生活並享受生活的。

這條街上有不少以前的富商留下的老宅,著名的個園也在這條街上。

關東街的城樓。

關東街為東西走向,全長一公里,出東邊的城樓就走完了關東街,城樓的對面就是穿城而過的古運河。

運河夜色

清晨的運河

第二天起了一個早,又去走一邊。

這些深宅大院現在基本上被改建成了各類客棧,在這些客棧住一晚,價格和五星賓館差不多。

很典型的揚州民居,很少有超過三層樓的。

世人都道蘇州園林的精緻典雅,但我看來揚州的園林卻是更勝一籌。

隋炳帝修了大運河,使揚州成為全國的漕運集散地。漢、唐直至明、清,揚州一直是兩淮鹽業的中心。明清以後,產鹽地區雖在兩淮,鹽業管理卻在揚州,揚州成為全國鹽業集散中心,因為賣鹽像今天的煙草特許,所以鹽商十有八九都發了大財。「乾嘉間揚州鹽商豪侈甲天下,百萬以下者皆謂之小商」。大鹽商們盤踞在揚州,歌舞昇平,揮金如土,由此開創了揚州私家園林大放異彩的鼎盛時期。也為揚州的園林以考究和奢華著稱的風格特色奠定了基調。而類似個園這樣的大園林在揚州先後建起200多處。

個園,清代嘉慶年間兩淮鹽商黃至筠在原明代的一個廢棄的園林上擴建而成。因為主人風雅,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園內廣植修竹,又三片竹葉成個字,所以把園林稱之為個園。

這座七楹長樓,巍然艮跨一夏秋兩山之間,兩山東西依樓而掇,在抱山樓上憑欄賞景,但見樓下梧桐蔽日,濃陰滿階,檐前芭蕉幾叢,婷婷玉立。樓前長廊如臂,擁抱兩山於胸前,這是抱山樓得名的由來。

古建園林專家陳從周教授,特別欣賞揚州個園住宅與園林。他評價揚州的住宅園林綜合了南北的特色,自成一格,雄偉中寓明秀,得雅健之致,借用文學上的一句話來說,真所謂「健筆寫柔情」。

樓前有一幅對聯:淮左古名都,記十里珠簾二分明月;園林今勝地,看千竿寒翠四面煙嵐。十里珠簾、二分明月是古揚州的浮世繁華兩個最具代表性的場景。

出個園,再看一看手中的門票,上面說它是和拙政園,頤和園,避暑山莊並立的中國四大名園。

熙春宜游,原不在流程長短,而在游有所得,游有所樂。

揚州美景在何園(寄嘯山莊)

從建何園的主人開始到現在已經是第四代了,這裡先花點筆墨說說何園的第一代主人。建何園的主人叫何芷舠,他是安徽省望江縣人,他的父親何俊,在為官時政績突出,清朝朝廷在給予正一品封典。

1835年出生的何芷舠,曾為國子監太學生,曾在福建,雲南一帶任職,朝廷也賞其一品封典,誥封資政大夫,晉陞光祿大夫。

1858年,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這時的政府昏庸無能,附庸列強,已病入膏肓,何芷舠深感稍有不合清政府屈從洋人之意向,在宦海沉浮中,也比遭厄運,又念及母親年事已高,遂於光緒九年(1883)四十九歲掛冠歸隱於揚州。此時何芷舠正值壯年。

何芷舠在揚州買宅建園,1901年何芷舠為老母送終以後便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把園子交給別人看守,自己舉家遷居上海。何芷舠在上海生活了八年,就與世長辭了,在他去世十多年後的1924年,他的後人遵照他的遺願,終於啟動了他留存的巨額資金,在上海辦起了持志大學。

何家家學淵源,惠及子孫,這其中就有中科院院士何祚庥,何祚慧兄妹。

片石山房有天下第一山的美譽,是畫壇巨匠石濤和尚疊石的人間孤本.。 余秋雨遊園後稱在中國造園史上,能讓人仰望的就是何園的片石山房了。石濤是明末傑出的大畫家。開闢了揚州畫派,為揚州八怪的先驅。石濤遍訪名山大川,搜盡奇峰打草稿,晚年僑居揚州,留下疊石的人間孤本——片石山房。曾旅居揚州,死後葬於揚州蜀岡。

揚州三天,最後一天訪問了揚州八怪紀念館,這是石濤大和尚的字。

揚州八怪對畫壇乃至藝術上的影響是太深遠了,而且他們的故事也很多很多,一直是以仰視的心情看八怪的,今天終於在他們的發源地看到對他們的紀念和介紹。

揚州八怪為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黃慎、鄭板橋、高翔和汪士慎。八怪本身,經歷坎坷,有不平之氣,有無限激憤,對貧民階層深表同情。  

八怪是要另闢蹊徑。要創造出「掀天揭地之文,震驚雷雨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鄭板橋自己就說:「下筆別自成一家,書畫不願常人誇。頹唐偃仰各有態,常人笑我板橋怪。」

LV.25

jinshui(shanghai)

正在參加遊記紀念工廠
我也去看看

2013-05-24 00:37:11回復 引用只看樓主 舉報

在揚州坐三小時長途車,直接到了無錫,但到了無錫就淅淅瀝瀝的下起了雨。但不管他,先去大名鼎鼎的黿頭渚。

渚是指三面臨水的小陸地,因為它狀如黿頭而叫黿頭渚。郭沫若游太湖之後,作出了「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評價。

民國初,無錫人楊翰西在此購得60畝山地,並於1918年開始在黿頭渚開始建構「橫雲山莊」。  

其實真正的黿頭渚也就是一個大一點的園林規模而已,只是它在太湖邊上,風景和蘇州揚州的園林有所不同,自然的東西更加多一點。但就像前面說的,現在門票漲了,就一丁點的地方收個一百二百也實在是不好意思,於是大規模的擴建,同時接待的能力也翻番的提升。

這些都是太湖邊上的濕地,現在劃歸黿頭渚了。

走過這一片濕地大概要二十來分鐘,但不管怎樣,走在這樣的道上心情還是非常非常好的。

濕地的左手邊有一座小山,這是黿頭渚的最高處,現在在上面綉了一座塔,和一些很粗陋的人造鹿,此山被稱之為鹿頂山,此景被稱之為鹿頂朝暉。鹿頂的朝暉是肯定有的,但我所遺憾的是,現在造景竟倉促得來不及請個文人來粉飾一下。

但鹿頂山高96米,不登此顛安知太湖三萬六千頃之浩淼,又焉知湖上七十二峰之隱約。

這是中日友好期間的,現在每年舉辦規模較大的櫻花節。其實我並不很欣賞櫻花,花色淡,花期短,日本人在櫻花林下喝酒,淋櫻花雨的情懷我們體會不了,為什麼到處搞櫻花林呢?

櫻花谷內的景色在陽光明媚的時候還是很秀麗的。

這樓造得有點古樸。

走過前面的濕地,爬上鹿頂山,再去櫻花谷,這樣就花了兩個多小時,這才算來到了黿頭渚。

湖邊停一大木船,算是應景了。

黿頭渚對面的湖心有小島,三座小峰連綿,以前叫三山,現在三山上造了道觀,內供玉皇大帝的像,臨到湖邊還造了大覺灣,三山被稱之為仙山了。

上仙山要坐船,船票的費用是打包含在黿頭渚的門票里的,因此來黿頭渚的遊人是一定坐十分鐘的船上仙山的。

過仙橋,到大覺灣。

再坐船回來上以前的黿頭渚公園。

長春花漪,指的是每年4月長春橋邊櫻花夾道,繽紛艷麗。而長春橋是園主在1936年仿照北京頤和園昆明湖上的玉帶橋所建的。

很是幽靜的一處地方。

1934年,榮德勝60大壽,在黿頭渚造了橫雲山莊。

這座園林因臨太湖,所以透出的氣息和蘇州揚州的園林還是很大的區別。

黿頭渚的邊上是蠡園。以前到黿頭渚很不方便,還是榮德勝60大壽那年,在蠡湖上造了一座六十孔的大橋,把蠡園和黿頭渚從湖上連接在了一起。

蠡園因蠡湖而得名,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東邊的一個內湖。相傳2000多年前,越國大夫范蠡助越王滅亡吳國後,功成名就,攜西施隱居於此。後人把范蠡、西施當年泛舟的五里湖叫做蠡湖,蠡園也因此而得名。

以西施為中心的一個小景。

我到的時候已經快晚上六點了,看看周圍,整一個蠡園連我在內只有五個遊人。

在無錫的第二天,雨還在下,依舊是不管他,上錫惠公園。

錫惠公園因山得名,東面是錫山,西面是惠山。

煙雨蒙蒙,因此沒怎麼拍。

現在錫山被闢為遊樂景區,惠山為自然景區,那些惠山寺,天下第二泉等人文景觀被歸到了寄暢園內,另外加收50元的門票。

出錫惠公園後門就直接到惠山老街。據說乾隆帝的奶媽老了就住在這條街上,因此清政府對這裡還是照顧有加的。

現代人發現後,把老街上的居民全部遷出,把老街整修一新,叫人到這裡來懷古。

老街大概就500來米,但街的兩邊有許多名人的祠堂,我數了一下,大概有20多處。又問了一下,說是老早這些祠堂就是建在這裡的,只是後來祠堂成了民居,現在只是把原來的祠堂恢復而已。

這是司馬光的祠堂,司馬光是《資治通鑒》的作者,小的時候砸水缸救人。

這是范仲淹的祠堂。

在《岳陽樓記》里他寫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

這是唐順宗的宰相陸贄的祠堂。

大畫家倪贊的祠堂。

LV.25

jinshui(shanghai)

正在參加遊記紀念工廠
我也去看看

2013-05-24 07:08:43回復 引用只看樓主 舉報

劉志軍落馬了,但他好像也是工作行,幹壞事也行的那類人。現在的鐵路系統正是及其的方便,上午六點多趕到無錫火車站,拿身份證刷一下,八分鐘後坐上去蘇州的火車,上了火車二十分鐘不到便到了蘇州。

到蘇州,天還在下著滴滴小雨,但已經無礙大事了。於是直接在火車站坐車到木瀆的靈岩山。靈岩山上有靈岩寺,這是蘇州一帶當地居民傳統的敬香的地方。現在在大路口造了這麼一個售票房,但以後去靈岩山的朋友要記住,在早上八點之前從這個門進靈岩山是不需要買票的。要是過了早上八點,那在這個門的左邊有一條上山的道,那也是不需要買票的,而這條道正是傳統的上山道。

從正門進來的話,會經過這麼一個花園,算是對門票的回報。

這裡開始上靈岩山寺。

這條就是傳統的上山道。

那條道是一個斜坡,沒有台階,因此下山的時候有點費力。

靈岩寺

靈岩寺原來是館娃宮的遺址,春秋吳越夫椒一戰,越國大敗,越王勾踐和大夫范蠡被押為人質,居住在石室之中。於是勾踐向夫差獻上越中美女西施,吳王夫差為西施在靈岩山上建造行宮,銅鉤玉檻,奢侈無比,宮為館娃宮。當時為夫差為建宮,所用得木料將山下的湖都堵塞了,所以這山下湖邊的小村落叫木瀆,而木瀆經千年而成為一個名鎮。

後來,越王勾踐從水路攻進吳國,把這富麗堂皇的館娃宮付之一炬,燒成斷壁殘垣。

夫差井。

下靈岩山就來到了木瀆古鎮。

這裡也叫山塘街。

湖裡遊船是江南古鎮的必須。

山塘街上現有嚴家花園(羨園)、古松園、虹飲山房、榜眼府第(馮桂芬故居)四處園林以及明月寺一處古廟。

古松園、虹飲山房、榜眼府第已不完整,雖經修復,尚嫌粗糙和缺失。唯嚴家花園規模設置完整,也夠精緻。自是一大蘇式園林,且其風格又與蘇州城裡各園林相異,別具一格。此當是木瀆的光彩,也是蘇州的光彩。

嚴家花園裡走出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這就是在老蔣謝世後出任台灣大總統的嚴家淦。嚴家淦也是一個聰明人,他在做了三年大總統後就堅決把總統的位置退讓給了蔣經國。

這是蔣經國寫給嚴家淦的條幅。

嚴家花園在木瀆鎮山塘街王家橋畔,門對香溪,背倚靈岩。嚴家花園的前身是清乾隆年間蘇州大名士、《古詩源》編者沈德潛的寓所。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沈氏後人將此院落讓給木瀆詩人錢端溪。錢氏疊石疏池,築亭建樓,龔自珍對此園有「妙構極自然,意非人意造」,「倚石如美人」等溢美之句。光緒二十八年木瀆首富嚴國馨(嚴家淦祖父)買下端園,重葺一新,更名「羨園」。嚴家花園經過三代主人努力,前後歷時一百七十多年,無論是歲月滄桑,還是人文底蘊,都賦予嚴家花園一種文化氣息,名園風範。建築學家劉敦楨教授兩赴此園,流連忘返,對嚴家花園的布局與局部處理極為推崇,認為是蘇州當地園林之「翹楚」。

今天是江南遊的最後一天,中午從木瀆回來就去了七里山塘街。

江南一帶從來就是甲富天下,蘇州又一直是人文薈萃之地,乾隆下江南,在這裡留下山塘攬勝的御筆。

其實在蘇州七里山塘街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名氣上都要遠遠高出觀前街。

唐代寶曆年間,白居易到蘇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坐了轎子到虎丘去,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衙後,立即找人商量,決定在環虎丘山開河築路,並著手開鑿一條山塘河。它東起閶門渡僧橋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橋,長約7里,故俗稱「七里山塘到虎丘」。這條河在閶門與運河相接。在河塘旁築堤,即山塘街。山塘河的開鑿和山塘街的修建,大大便利了灌溉和交通,這一帶成了熱鬧繁華的市井。蘇州百姓非常感激白居易,他離任後,百姓即把山塘街稱之為白公堤,相比於杭州的白堤。

從這裡,走七里地,就可以走到虎丘山。

河邊或綠樹成蔭、芳草依依,或蒹葭蒼蒼、村舍野艇。

古戲台


推薦閱讀:

煙花三月,醉了誰的笑顏誰的夢
精品閱讀:浮華褪盡,人比煙花寂(外一篇)
有1400年歷史的煙花的圖案是怎麼來的?
煙花三月下揚州,不如此時風光好!
日漫電影大作《煙花》的啟示

TAG:煙花 | 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