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時代教育

孩子叛逆厭學怎麼辦孩子厭學叛逆有輕重之分,輕的孩子厭學叛逆是正常的反應,不可避免;重的孩子厭學叛逆則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那麼孩子叛逆厭學怎麼辦?要解決"孩子叛逆厭學怎麼辦"這個問題,必須追溯其緣由,從根本上,科學處理。

  孩子叛逆心理-產生原因

  一、父母不恰當的教育方法是導致孩子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1、傳統思想影響著一些家長。

  中國長期的家長專制思想在一些家長中仍然存在,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識,總認為孩子還不成熟,要絕對服從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則就是「忤逆」 「對著干」,因此,孩子不會或很少會把父母當成自己的傾訴對象,怕自己做錯事後,受到家長責備。許多中學生認為自己做錯事後,最反感家長的指責,而對他們反感的原因是因為家長們盛氣凌人,態度生硬。

  2、家長認識上的錯誤,造成教育方式不當。

  一些家長缺乏普通的心理學常識,對子女教育急於求成,方法簡單粗暴,經常無視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別是孩子們有了過失時,不是與孩子們一起分析錯誤,商量補救辦法,而是責罵甚至毆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錯誤時感到孤立無援,產生叛逆心理。還有,如前面舉過的小軍的家長的例子,認為只要是主觀上對孩子好,就可以不講究教育方法。

  3、父母與子女缺乏雙向交流,產生思想矛盾。

  隨著高中生的成長,獨立意識漸強,要求有自己的處事方式,不希望受到過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長出於對子女的保護,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包辦,這樣子女的渴望獨立與家長不恰當的好意關心,就會產生思想上的衝突、矛盾。或許有些家長因工作繁忙,很少與子女談心,進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嚴格的規定來約束限制子女的行為。因此,作為子女的高中生沒有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與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為。

  二、學校老師的教育方式也是導致學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

  有些老師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居高臨下,指示學生必須怎樣想,必須怎樣做,根本不與學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這容易激起學生叛逆心理。

  三、另外,大眾媒體一些不恰當的渲染也是導致叛逆心理一個因素。

  比如一些影視作品,極力美化叛逆者的個人行為,誇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個人主義。許多高中生十分欣賞電視、卡通片中描寫的「叛逆英雄」。

  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主要有:

  (1)父母的期望值過高。期望過高,會使孩子心理壓力大大增加,不自覺地把學習與痛苦體驗聯繫起來。

  (2)父母陪讀,使孩子缺乏學習自覺性。這會使孩子難以領悟學習的過程,難以獨立地解決遇到的新問題,體驗不到獨立解決問題後的成功的快樂。

  (3)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將學習知識的目的定在將來而不是今天。比如家長常對孩子說:「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找不到工作。」這樣,孩子就體驗不到獲取知識本身的快樂,而只注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對知識本身不感興趣,自然將學習看作是苦差。

  (4)孩子不會學習。這類孩子往往學習時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進行學習;不能選擇重要內容而拋開不重要的內容;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正確、合理地表達出來。這樣,面對日益繁重的課業內容,自然產生厭學情緒。

  通過孩子厭學叛逆原因的分析,父母了解孩子厭學叛逆出現的來龍去脈,那麼孩子叛逆厭學怎麼辦?下面我們一起通過「孩子叛逆厭學怎麼辦」實例分析,深化認識,進一步處理好「孩子叛逆厭學怎麼辦」這個問題。

  案例:一家長說,孩子總是出現離家出走的現象,每次都從學校偷偷的跑出上網、出入娛樂場所,喝酒打架。怎麼辦呀?

  此孩子的問題已經到了很嚴重的階段了。但是現階段靠父母是很難讓孩子有所改變的。孩子問題的原因在哪裡?心理缺失什麼?父母如今還能夠為孩子做些什麼?孩子叛逆厭學怎麼辦?

  我是做心理的,接觸過一些這類的孩子,說實話做一次次的諮詢是很難讓孩子有所改變的,因為孩子沒有脫離家庭那個環境,父母的觀念和教育方法沒有變,孩子很難變化的。必須要有一個和家庭分離的環境,這個環境必須是安全的、快樂的、能夠讓孩子打開內心;然後通過疏導並輔以正確的興趣引導,讓孩子找到自信、找到目標。

  分析厭學叛逆的孩子,不難發現:大部分孩子的親子關係都不好,要麼父母教育方式不當,要麼存在家庭暴力,要麼父母感情不和,要麼父母教育方式存在嚴重分歧,要麼孩子從小由老人撫養缺少父母的關愛,要麼是單親家庭,要麼父母一方甚至雙方存在心理問題……癥狀表現在孩子身上,其實孩子厭學叛逆病根在家庭。

  與父母的疏遠,使得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把心裡話告訴父母,甚至向父母緊閉心門,對父母的教導、忠告不以為然,甚至充耳不聞、「油鹽不進」。而追求同齡人的接納和認同,又導致青春期的孩子,「唯夥伴馬首是瞻」——不管同伴的「馬首」是奔向光明的前途,還是沖向萬丈深淵。由於青春期的孩子缺乏判斷力,也缺乏自制力,跟對了朋友算幸運,跟錯了就不免走彎了。

  孩子叛逆厭學怎麼辦?對策分析:

  一、 密切親子關係,從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開始(孩子叛逆厭學怎麼辦)

  很多父母對孩子說得最多的就是這三句話:「作業做了嗎?」,「考得怎麼樣?」,「好好學習啊!」。這還算好的,不打不罵嘛。有的孩子說:我媽說她愛我,我看她只愛分數。當父母的換位思考一下,孩子這麼說是不是也有孩子的道理

  用心觀察孩子的言行,體會孩子的和感受,比如:孩子從外面回來了,一臉陽光燦爛,您可以問問她:「我看你今天那麼高興,我也替你高興,你一定玩得很開心吧!」 孩子陰沉著臉,您不妨跟她說:「我看你好像情緒不大好,發生什麼事了,願意跟媽媽(爸爸)說說嗎?」孩子不願意說也別太勉強,只要讓孩子感覺你很關心她,願意與她分擔、幫助她就可以了。

  用欣賞而不是挑剔的眼光去看孩子。如果父母能從各個方面賞識孩子,而不是打擊和排斥的話,孩子的自信就會提高,能感受到父母的接受和認可,親子關係也一定會大有改善。

  接納孩子的朋友,正如您自己的孩子一樣。孩子的每一個朋友一定也有他們的優點,接納孩子的朋友,孩子會認為你接納他,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自然會拉近。

  以平等尊重的朋友式的方式與孩子溝通,而不是居高臨下的家長作風,尤其不能打罵孩子。每每想要批評、指責孩子的時候,先想一想:我這句話說出去,孩子會有什麼感受?會不會傷害孩子?孩子能接受嗎?對於曾經給孩子造成的傷害,家長要有勇氣向孩子承認錯誤並真誠道歉,這樣一方面家長與孩子的心會貼得更近,另一方面家長的榜樣作用也有利於孩子正視和改正自己的缺點。

  二、 由遠及近幫助孩子樹立目標(孩子叛逆厭學怎麼辦)

  幫孩子樹立目標,需要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入手。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有干自己感興趣的事,才會不知疲憊、全力以赴、其樂無窮,因此成功的可能性也最大。所以,父母應該從孩子小時候開始關注、愛護和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在感興趣的事物中得到快樂,得到成就感,得到成長。但興趣愛好一定是孩子自己的,而不應該是父母強加給孩子的,也不應該是隨大流人云亦云的。

  三、 父母要學習學習再學習(孩子叛逆厭學怎麼辦)

  有句話叫做「一人做事一人當」,是說每個人要承擔自己行為的責任,唯獨但這句話唯獨不適合教育——教育的行為是由教育者來實施的,但其後果卻要由受教育者、社會甚至子孫後代來承擔,可見教育的影響之深之遠。孩子教育好了,孩子自身成功、快樂、幸福,同時會造福社會、造福後代,反之就是危害社會、危害後代了。

  今日做父母,似乎是有史以來最難的。時代在變,社會在發展,我們的孩子在迅速的成長,父母再不學習,陳舊的、錯誤的教育方式的沉重代價就要由我們的孩子、有社會來承擔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已經夠多了:犯罪、自殺、暴力事件、心理變態、家庭破裂……做為家長,唯一的辦法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和孩子共同成長,做一個真正合格的家長。

  親愛的家長們,您意識到了嗎?父母想讓孩子去的地方,孩子們不知道為什麼要去?或者不想去,孩子想去的地方讓父母否定了,孩子當然失去了目標。一個不知道要去哪裡的人,他怎麼知道要往哪個方向邁步呢?他又怎麼可能勁頭十足呢?

  附:叛逆心理的定義,表現,危害及對策:(孩子厭學叛逆,孩子叛逆厭學怎麼辦)

  叛逆心理的定義

  叛逆心理是指人們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是該年齡階段青少年的一個突出的心理特點。因為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正是由於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生了叛逆心理,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它雖然不同於變態

  心理,但已帶有變態心理的某些特徵。如果不及時加以矯正,發展下去對青少年的成長非常不利。它是客觀環境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具有強烈的抵觸情緒。青少年正處在接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階段,在認識事物和看問題時常常出現認識上的偏差,因而易與家長的意向不同。當意向不一致時,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就會與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

  叛逆心理-表現

  不喜歡按照別人說的去做;認為絕大多數規章都是不合理的,應該廢除;如果父母再三叮囑同一件事會使他感到厭煩;對於那些與老師對著乾的同學大加讚賞;認為大人的話有漏洞,大人的批評常常引起他們反感和憤怒;一旦決定做某件事,不管別人怎樣勸阻也不會改變主意;越是不讓他做的事,就越要去做。你叫他往東,他一定往西,就是存心不讓大人順心,也不讓自己聽從大人的!覺得自己很有主見!

  叛逆心理-危害

  「逆反期」的心理、行為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會導致青少年對人對事產生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對抗社會等病態性格,使之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志衰退、工作消極、學習被動、生活萎靡等,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態心理轉化,從而走向極端。這在楊女士的小孩身上就得到體現。據楊女士說,她和丈夫忙了一天後回到家,身心疲憊,與兒子很少交流,而對兒子的一些行為看不慣時,便會忍不住予以責罵,使兒子的對抗情緒逐步升級,從沉默寡言到明顯對抗。

  處於「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對教育者有明顯的「反控制」、「對抗」心理。老師、父母越惱火,他們越反感,以至於將叛逆性格發展至極端。近年來社會上多發的青少年「逆反期」殺親案(如徐力殺母案)、出走現象、自殺事件等無不說明,如果在這一特定時期疏導失當,將會發生多麼慘痛的後果。

  叛逆心理對孩子人生觀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會導致青少年出現對人對事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等病態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學習被動、意志衰退、信念動搖、理想泯滅等。叛逆心理的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病態心理或犯罪心理轉化。

  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行為,導致了他們心裡的不健康,致使孩子的自閉,對社會和世界的不相信,造成懦弱,膽怯,嚴重可能引起自殺。年幼時的小型偷竊,違背良心的話和事,甚至是面對了不給面對的事,或者過早見識了悲慘死亡,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叛逆心理-青少年叛逆心理對策

  青少年時期有逆反心理很正常沒有必要過於擔心,如果這個時期的孩子對家長的任何建議都持抵觸情緒,那首先要擔心的是家長的溝通方式問題。青少年時期正是建立自身價值觀的時期,家長應該首先明白沒有哪一種價值標準是絕對正確的,所以應該尊重孩子個人的價值取向,如果你覺得不對也沒有必要強行灌輸,因為這個時期已經不在是兒童期那樣孩子對家長有一種崇拜意識,你應該儘可能的告訴孩子有哪些人持有哪些價值準則,這些人又處於怎樣的環境,在告訴他你所持有觀點,至於他應該怎麼做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應該由他自己解決。

  如果你自己就表現出多元化的思維方式,那麼孩子也能理解他應該對你的建議採取何種態度,而如果你是一種極端思維的表現方式那麼你的潛台詞就是:孩子,你別無選擇。越是唯一的答案,孩子就越不會相信你,家長本身就該知道不是自己就是對的,自己沒有權力強迫孩子。

  在其他方面,也應該是讓他自己選擇自己的原則,而家長應該儘可能多的告訴他有哪些人在怎麼做,而不是他應該怎麼做。應該由他自己來權衡利弊。

  叛逆心理對中學生人生觀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會導致青少年出現對人對事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等病態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學習被動、意志衰退、信念動搖、理想泯滅等。叛逆心理的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病態心理犯罪心理轉化。因此,在逐步消除叛逆心理方面,應採取以下對策:

  觀察孩子和自己的溝通方式。很多時候,父母必須超越自己的角色,從第三者的角度觀察孩子叛逆的問題。也許,問題不一定在孩子身上。父母一般都會認為自己是對的,自己從前都聽父母的,自己的孩子也該聽自己的。孩子不順從,在他眼裡,就成了叛逆。因此,身為父母的,有時必須謙卑,放棄自己執著的思想,以不同的角度對待孩子,做有限度的遷就。

  保持冷靜。孩子叛逆,成人一定會不滿,因此,會為自己的權力鬥爭,用聲音來壓倒他。急躁的父母,應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也等孩子冷靜,才進行溝通。孩子叛逆,言語和行為會有如暴風雨,不懂得控制自己。但成人成熟,應該要懂得何時該保持冷靜。

  尋求意見。管教孩子,有時應該尋求別人的意見,如問周圍有同齡孩子的朋友,如何處理類似的問題,或聽講座,找輔導員協助,讓自己的思想更開闊。最好的辦法失去尋求心理專家的幫助。

  開放自我,了解孩子。家長眼見孩子的興趣會影響功課時,通常會即刻禁止。其實,最好能試著了解情況。例如,陪孩子去電子遊戲中心,和孩子討論他們的偶像,從旁提醒什麼是應該學的,什麼是不應該學的。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相處得更融洽。和父母相處融洽,孩子當然就不需要叛逆了。

  改變教育方法。很多時候,對孩子的管教,是要時常改變方式的。例如,小時候只有父母講,孩子聽;上了中學後,就應嘗試雙向溝通,也聽聽孩子的建議。一旦發現某一種方法行不通時,隨時轉變方式,不斷試驗,直至發現有效的方法。

  叛逆心理-正確對待

  孩子的叛逆心理很多人都覺得孩子越大越不聽話,這是因為隨著孩子知識的積累和生活經驗的豐富,他們對人生產生了懵懂的認識,因環境、個人心理因素等的影響,對周圍的事情他們不能每次都做到完美無缺而因此感到無可奈何,有種挫折感,繼而煩躁、多愁善感、情緒不穩定,甚至頂撞老師。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不要以種種罪名對孩子橫加指責,甚至對孩子做出一些過激行為,如:當著其他孩子的面批評他、奚落他,尤其是再請上家長對他們進行一輪又一輪的批評教育,這樣只會讓我們的孩子更叛逆更不好管教,稍不留心還會把孩子逼上極端的道路,不僅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永久性傷害,更會毀了孩子的一生。其實孩子的叛逆是青春期的一個階段性特點,並不是孩子不懂事了、學壞了,只要我們正確的對待孩子特殊時期心理的變化,並多和孩子交流,用理智的心態去寬容孩子、容納孩子,你會發現他們只不過是個做錯事情的孩子。人生在世孰能無錯,不要因此就給孩子判了刑定了不可原諒的罪。

  尊重和信任孩子:

  常言道:「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我們尊重和信任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靈,平視他們的叛逆行為,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因此,教師也要做到以下幾點:

  (1)、學生與老師在道德人格與法律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所以,教師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對學生冷嘲熱諷、不對他們進行心理施暴,做一個合格的老師。

  (2)、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孩子,因此,我們不能把學生培養成一模一樣的人,更不要強迫學生按我們的意願行事,做一個毫無主見的「傀儡」,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有創造力和動手能力的人才。

  (3)、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自尊心是人性的頂峰,激發學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而且十分形象地指出:對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這些論述給了我們極大的啟示:只要教師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熱愛學生,激發學生的自尊心,學生就會增強信心,向著好學生的方向努力,最終就一定能成為一個好學生。

  培養和塑造良好的性格:

  不良的性格有許多種,每一種性格的形成都與其他性格特徵相互聯繫,孤僻可能與狹隘相伴,怯懦又以自卑為伍,而性格的自我完善水平又標誌了一個人的心理成熟水平,完善性格是一個人終身的課題,生命的質量最終也是以性格完美的程度來衡量的。因此調節、培養和塑造學生的性格,應考慮到學生的性格結構。

  由於青春期的學生易衝動,做事缺乏周密性的思考,不記後果,情緒、性格也處在不穩定階段,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性格,為他們指引一條正確的人生之路。

  (1)、讀書明理,增強自我完善的方向性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讀書在於造成完全的人格……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採,足以長才……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而且書中對各種人物的介紹和評價可以作為做人的尺子和鏡子,給我們提供各種各樣的榜樣和範例,從中可以使學生學到許多做人的道理,逐步形成一個比較理想的人格模式,這就是對自己性格塑造的一種追求,也是自我完善的一種理想目標。有了這樣的一套理想目標,自我完善才有了明確的方向。

  (2)、加強自我修養的自覺性

  凡事不要總賴於別人的監督,不要因為別人不在場而去放縱自己

  (3)、實踐鍛煉、磨練性格

  愛因斯坦說:「優秀的性格和鋼鐵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學更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性格的偉大,這一點往往超出人們通常的認識。」可見性格對我們影響有多大,因此主動爭取各種鍛煉機會,豐富自己的經歷,在實踐中去磨練自己,這樣才能攀上理想人格的峰頂。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家長先調整自身心態

4月12日,從事3~10歲感覺統合訓練及學習能力研究達十年之久的孫毓老師,做客東方今報義診熱線,為關心孩子學習的家長們解疑釋惑。孫毓老師是國家心理諮詢師、上海心理學會教育輔導中心研究員,現任河南民辦教育協會常務理事、啟樂園兒童潛能開發中心校長。在一個小時的諮詢中,孫毓老師耐心解答了家長的提問,並給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衚衕學:一年級學生

  求診問題:孩子學習興趣不大,寫作業拖拉,注意力不集中

  衚衕學的媽媽打電話說,她的孩子出生時是剖宮產,從小沒有學過爬,上學後,對學習的興趣不大,寫作業很拖拉,注意力很不集中。

  孫老師問明情況後,針對這個孩子的情況做出了解答。她說,因為孩子是剖宮產的方式出生,所以觸覺方面的刺激不足,加上從小不會爬行,導致其肌肉運力不足,這樣就影響了孩子的寫字速度,造成學習拖拉等現象;而爬行是一個對注意力訓練的敏感階段,另外現代社會信息刺激過於豐富、孩子玩具較多、父母干涉等都會導致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

  溝通中孫老師還發現,媽媽對孩子的期望值較高,孩子上小學之前上過學前班,對小學知識的重複學習,造成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不高。因此,孫老師建議家長調整心態,同時加強對孩子感覺統合及學習能力的訓練,從根本上改善孩子大腦神經體系,這樣才能幫助孩子。

  ●雷同學:一年級學生

  求診問題:不愛寫字,上課愛做小動作,愛說話

  雷同學的媽媽打電話說,他的孩子今年7歲,不愛寫字,愛做小動作,愛說話。

  孫老師說,該孩子也是剖宮產,小時候不會爬行,屬於感覺統合嚴重不足,本體感不強,會導致孩子「站無站相,坐無坐相」,包辦過多會導致孩子自理能力差,肌肉運動無力,無法掌握寫字時的筆畫。另外孩子腦波過高,能量無法有效釋放,只能通過不停的動作及語言來緩解大腦的亢奮。這時候,最重要的是先把體內積存的廢能量排出去,消除神經組織中的二氧化碳,讓孩子先安靜下來,再通過專業的感覺統合訓練,刺激他本體感的建立,放緩親子間的互動強度,加之耐心和時間,才能為孩子將來的生活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李同學:正上幼兒園

  求診問題:剖宮產孩子,性格孤僻,自理能力差

  李同學的媽媽打電話說,孩子今年5歲半,是剖宮產。孩子現在性格孤僻,不愛和人玩。孩子從小由老人看護,老人對孩子過分保護,很少讓孩子跟同齡孩子交往,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脾氣急躁,不會調整情緒。

  孫老師建議家長多放手。孫老師說,孩子的人際關係需要在同齡夥伴交往中協調磨合,家長不要介入太多,發現問題多引導,多與幼兒園老師溝通,協助孩子建立信心。另外剖宮產的孩子感覺統合發育不健全,都會表現出膽小、敏感等性格特點,經過專業的感統訓練,能輔助孩子改善這一狀況。

家長如何科學對待孩子的分數 促進孩子學習

家長如何科學對待孩子的分數(資料圖片)

  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分數是無可厚非的。但並非每一位家長都能使自己的關心變為孩子學習的動力。調查表明,目前社會上家長對學習分數的態度以及由此引起的某些行為,確有不科學的現象存在。這些現象的存在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學習。如果對孩子的學習分數採取理智的科學的態度,則會對孩子的學習產生巨大的動力。家長如何科學對待孩子的分數(資料圖片)

  一般說來,家長對孩子分數認識的誤區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片面誇大分數的功能,以分數高低為判斷學習優劣的唯一標準分數從形式上看簡單直觀,一目了然。

  家長看到孩子考試分數比前次考試高了,就喜上眉梢,認為孩子學習下功夫了,成績進步了,進一步推論孩子懂事了,在學校各方面表現肯定優秀。於是乎各種獎勵接踵而來。更有甚者,放鬆對孩子的要求,對孩子的缺點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之,若分數下降了,就認為「不爭氣」、「沒出息」,枉費了老師、家長的一片苦心,進而推論出孩子「太笨」、「沒有希望」,甚至認為孩子分數既然不高,那麼在道德品質、行為習慣方面肯定表現不好。因此在批評幫助時容易失去耐心,甚至惡語相譏,拳腳相加,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一小學生因考試分數未達到家長的要求而被家長活活打死的慘痛事件,就是家長片面誇大分數功能而導致的惡果。

  片面誇大分數功能的另一典型現象為:有部分家長將孩子的考試分數作為在單位同事、親戚朋友面前「露臉」、「爭面子」的重要內容。若孩子得了高分,就感到光彩,有面子,很自豪。若分數不如人,則覺得臉上無光,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教育好,出門矮人半截。

  以上這些行為,均不考慮分數的多重功能,迫使孩子以獲取高分為學習的唯一目的,忽視思想品質、性格修養、身體素質等諸方面的全面發展,忽視孩子的個性差異和能力差異的客觀存在,無疑會形成對孩子學習的負面壓力,導致有的孩子在獲取高分無望的情況下,採取作弊塗改分數等不正當行為欺騙家長。這樣不但不能促進學習,反而影響孩子思想品質的健康發展。

  二、機械地、片面地分析分數,從而得出錯誤結論

  產生這一誤區的原因是有些家長不完全了解有許多因素會影響分數的高低,有很多因素會影響既得分數的信度與效度。有的家長,機械比較同一門學科前後幾次考試的得分多少,以此來判斷孩子此門學科的學習好壞。也有家長機械比較同一次考試中幾門學科分數的高低,以圖發現孩子學習上的弱點。有許多家長在學期初規定孩子期中和期末考試必須達到的分數,作為本學期學習的「硬指標」,要求孩子完成。

  不能正確分析分數,會被表面現象迷惑,最終將使家長、孩子都被誤導而進入學習的誤區。僅因某次分數的下降就否認孩子學習的進步,會使孩子失去學習興趣。而僅依據某次分數的表面分析來指導孩子學習時間與精力的分配,無疑會使孩子忽視真正的困難,得不到真正的幫助,使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久而久之,等到問題暴露時,很可能良機已失,悔之晚矣。

  那麼家長應如何對待分數,以充分發揮分數的功能,使分數成為促進孩子學習的催化劑呢?以下就這個問題談幾點建議:

  第一,了解測試目的。測試目的不同,反映出來的問題就不同。就學科測試而言,有進度測試、摸底測試、總結性測試和診斷性測試等。也有偏重知識水平的測試與偏重於能力發展的測試等。只有弄清測試目的,才能看出測試反映的問題。比如,有的孩子在偏重於知識識記的測試中分數高,而在偏重於知識運用的考試中分數可能不高。家長就不能簡單地以兩次分數高低來判斷孩子學習退步或進步,忽略孩子能力發展方面的問題。再比如,學期中的進度測試題的難度往往要小於診斷性測試和期末總結性測試。因此,期中考試的高分並不一定就預示期末考試也會「豐收」。

  第二,認真分析分數的信度和效度。分數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簡單地理解成分數的真實性。有許多因素會對分數的真實性產生影響。因此,家長在分析分數時,有必要與孩子一起認真分析此次考試孩子本人甚至全班、全校考試的分數真實性。只有對分數的真實性有了深刻的認識,才能依據「修正」以後的分數來分析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

  第三,善於從分數的分析中發現孩子的進步,並及時給予恰當的表揚,以充分發揮分數的激勵功能。當孩子學習成績進步時,家長的肯定與表揚能使孩子體會成功的喜悅,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當孩子學習成績後退時,更需要家長的鼓勵與幫助。從孩子的諸多不足中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最能體現家長的教育水平。比如:若總分下降,單科分有無上升的?認知識結構看,有無掌握較好,丟分不多的部分?即使孩子某次考試一團糟,幫助他的最好辦法仍然是以發展的眼光看他,鼓勵他克服困難,相信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迎頭趕上,考出好的分數。那種否定孩子的可塑性,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只會撲滅孩子的希望之火,使其自暴自棄。家長科學地分析分數,並能對孩子學習分數的高低採取明智的態度,對孩子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明智的家長在孩子考試成功時提醒他不要驕傲,不要輕浮,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去迎接更艱巨的挑戰;而在孩子考試失利時,首先要對孩子予以他最渴望得到的安慰和鼓勵,然後幫助他分析失利的原因,樹立不怕困難、迎頭趕上的勇氣。這樣,孩子才可能以更優異的成績來回報關心他、愛護他的父母。

給天下母親的一封信---關於教育孩子

給天下母親的一封信---關於教育孩子

一次,楊瀾採訪199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籍華人崔琦。崔琦談到自己出生在河南農村,父母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衣民,但是他媽媽頗有遠見,咬緊牙關省吃儉用,在崔琦12歲那年將他送出村,出外讀書。這一走,造成了崔琦與父母的永別。後來他到香港、美國,成了世界名人。 談到這裡,楊瀾問崔琦:「你12歲那年,如果你不外出讀書,結果會怎麼樣?」看到這裡,我猜想:崔琦一定會這樣回答:「我永遠成不了名,也許現在還在河南農村種地。」 可是錯了!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人的意料:「如果我不出來,三年困難時期我的父母就不會死。」崔琦後悔得流下了眼淚。 至仁至愛,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在崔琦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崔琦的母親如聽到這句話可以含笑九泉。 母親為了孩子的教育,想盡了辦法,操碎了心。孟母三遷,為了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不惜舉家遷移,其用心可謂良苦。今天的母親們在教育孩子方面與之相比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從幼兒園開始,就帶著孩子在各種興趣班之間奔波,學鋼琴,學書法,學韻語,學奧數,學英語,學游泳,學繪畫……而無論學什麼,都要大人陪著,母親就是這陪讀一族的主力。這時無論是城市裡的高級知識分子,還是農村「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婦,都表現出了相當的勇氣和毅力,有的放棄高薪做起了專職媽媽;有的在學區附近賃房而居;有的變賣家產,只為湊齊學費;有的自己去學習各種育兒知識……母親的努力不斷結出碩果,少年大學生,少年作家,國際奧林匹數學、物理、化學競賽的狀元,少年吉尼斯記錄的挑戰者……越來越多的光環罩在了越來越小的孩子們身上。 相對於母親們殫精竭慮,煞費苦心是孩子們在母親越來越高的要求面前的沉默和反抗。據一項調查顯示,有百分之六十多的孩子把自己最不喜歡的人列為父母。孩子們有事需要交流時,父母只是他們第四位告知夥伴。不堪重負的孩子們選擇了許多極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我相信每一位母親都愛自己的孩子,她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地成長為一個有利於家國的棟樑,不會有一位母親培養孩子的目的出於讓他走向毀滅,也不會有一位母親會預見到自己有一天會被自己的孩子奪去生命。母親義無返顧地愛著自己的孩子,她們省吃儉用把最好的留給孩子,給他最好的營養,讓他受到最好的教育,為了督促孩子的學習她們想盡了一切辦法,孩子的成功讓她們的心靈得到了莫大的滿足,在孩子的成長中她們無私地奉獻著自己。正是由於這種盲目的愛,讓她們無視孩子的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錯誤地認為孩子只有成名,成材,成為受人矚目的對象才不負她們的苦心孤詣,而卻忽視了教育的根本。 匯賢雅國學堂提示,以下問題,希望家長們重視和理解:一、究竟應該教給孩子什麼? 確定學什麼,要根據一個重要的原理—比較價值原理。大教育家斯賓塞精闢指出:」最重要的問題並不在於這個知識有無價值,而在於它的比較價值.」知識有比較價值,所學的任何一門科目都或多或少的有其比較價值所在.而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應當讓孩子先學什麼,後學什麼,著重學什麼…對此應該慎之又慎,要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有最大效果的學問上.也就是說,不能滿足於有點價值,而應該追求最大價值—-一輩子受用!二、什麼是國學教育? 國學教育就是讓孩子在大腦發育最迅速的年齡階段,通過接觸代表人類最高、智慧的中國傳統文化,開發其高度智力,培養其健全人格,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堅實基礎的一種教育方法.匯賢雅國學堂認為,國學經典: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識領域的原創性著作,是被歷史證明最有價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最能代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經典有<<大學> > .<<中庸> > .<<論語> > .<<孟子> > .<<老子> > .<<易經> > 等重要著作.三、兒童必讀的國學經典 <<弟子規> > —系統化的「行為守則」是一整套的系統化的「行為守則」。<<弟子規> > 教育小朋友懂得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尊敬師長,和別人平等相處,懂禮貌,講信用等等,而這些是一個人和社會接軌的通行證,直接奠定孩子幸福人生的基礎。 <<千字文> > —童蒙識字教材首選。 有1000個不重複的漢字編成的一篇韻文,是最好的童蒙識字教材.熔自然,社會,歷史,教育,倫理等知識於一爐.學完<<千字文> > ,孩子可以輕鬆開始閱讀,及早養成自主學習的興趣及探究式學習習慣。

<<論語> > —中國人的「聖經」。 自古以來就有」半部<<論語> > 治天下」的讚譽.它形象生動地教會我們人生永恆的法則,從小熟讀<<論語> > 可以使人洞察人性,了悟人生,一個人無論是經商,從政,還是企業管理,甚至生活中看人識人,選擇朋友等等,都能從<<論語> > 中得出巨大的啟發. <<大學> > —中國人必讀的一本書。 孫中山先生稱這本書是「中國人獨有之寶貝」是中國人必讀的一本書.讀<<大學> > 可以培養孩子敦厚中正之性,有利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小就建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格局. <<中庸> > —「和諧」人生的指南。 「中」是指做人做事不偏激,中正平和,「庸」就是永恆不變.所以, <<中庸> > 說的就是永恆不變的和諧之道.學了<<中庸> > 能夠開發領導潛能,培養處理人際關係的智慧,成為一個高EQ(情商)素養的人才. <<老子> > —中國人的智謀奇書。 眾所周知<<孫子兵法> > 就是出自<<老子> > 的思想. <<老子> > 的智慧可以運用到工作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例如,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就將<<老子> > 的思想運用到研究領域;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則運用<<老子> > ,從小熟讀<<老子> > .領悟<<老子> > ,可以使人智慧超群,卓而不凡.四、諾貝爾獎得主與經典——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湯川秀樹 楊振寧說:」我之懷疑奇遇不滅定律,這和我在西南聯大讀<<易經> > 心得有關.<<易經> > 中既有陰陽相似道理,又有陰陽相消長或陰盛陽衰,陽盛陰衰,剝久必復,否極泰來的道理.」 楊父很早就發現楊振寧在數理上」有異秉」.睿智的父親並沒強化,發展其子天分,而請清華大學國文教師教他國粹.初中兩個假期,振寧背會<<孟子> > .他形容古典文化對他人格形成,思維方法及科學研究」如陽光和水」一樣重要. 李政道是從周敦頤<<太極圖> > 中萌生靈感:」中國傳統文化給了我深刻的思想啟迪.形象動蕩的太極圖,深深表達了宇宙星雲至電子質子的一切形成.」 丁肇中在傳統文化教育下長大.他說:」<<大學> > 的格物致知精神使我成就大業.」他希望中國下一代對格物致知有新的認識和思考,使試驗精神真正融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匯賢雅國學堂在多年國學教育過程中,也接觸了多位從傳統文化中受益的名人和大家。 日本湯川秀樹的母親是中國人.他啟蒙於<<論語> > ,<<孟子> > ,<<老子> > ,<<莊子> > .他最愛<<莊子> > 是應為<<莊子> > 使他開竅.」一天,我正在思考基本粒子時,忽然想起,莊子一段話,」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倏與忽時相遇於混沌之地……」,`倏`與`忽`如兩個粒子相遇與混沌之地,是粒子對撞嗎?`混沌`是更基本的粒子構造嗎?由是,<<莊子> > 確定了湯川秀樹的」介子」理論.五、經典造就財富人生–李嘉誠,吳任寶,張瑞敏華人首富–李嘉誠 李嘉誠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三歲就能詠<<三字經> > .<<千家詩>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正是在這些童蒙讀物中,開始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五歲入小學,開始學習四書五經,子曰詩云.<<詩經> > .<<老子> > .<<莊子> > .<<離騷> > 伴隨他一生.打下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根基.李嘉誠感嘆:」少年時期學到的知識彌足珍貴,它令我終身受益.」華西村—吳任寶 一介農民,能在政治風浪中,憑藉超凡的政治智慧,以及近乎與生俱來的企業家天分,曆數十年而不倒,將紅旗從政治挂帥的時代,打到經濟挂帥的時代,且為華西奪得」天下第一村」的美譽,入選』中共建黨80周年八十人」,只是時讀時輟念了三年私塾,血脈中流淌著」六經」,印象最深的是<<三字經> > ,譬如」子不教,父之過」….他那源於傳統的儒家文化道德觀帶領著華西人創造了奇蹟.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 「我最喜歡三本書:<<老子> > .<<論語> > .<<孫子兵法> > 」 張瑞敏說自己最喜歡讀的是老子的<<道德經> > ,也喜歡自覺的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運用於經營之道.」<<老子> > 幫助我確立企業經營發展的大局觀;<<孟子> > 培育我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分,勇於進取,剛健有為的浩然正氣;<<孫子> > 幫助我形成具體的管理方法和企業競爭謀略.」他曾老老實實地透漏自己的雄心:日本式管理(團對意識和吃苦精神)+美國式管理(個性舒展和創新競爭)+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管理精髓=海爾管理模式.歸根到底,我們要造中國自己的品牌.」六、毛澤東的智慧與`四書五經` 江河不擇細流.毛澤東之所以能夠成為二十世紀中國歷史上一位前無古人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其關鍵就在於他首先是一位大學問家.毛澤東思想的形成除了得益於當時已經譯成中文的部分馬列原著和豐富的社會實踐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其最基本的思想觀點和方式方法大部分均可在中國優秀文化典籍中找到出.他評<<三國> > .批<<水滸> > .熟讀<<資治通鑒> > .精研<<紅樓夢> > .圈閱<<二十五史> > 翻檢」諸子百家」.特別是對於被稱為儒家經典的」四書」(即<<大學> > .<<中庸> > .<<論語> > .<<孟子> > )和」五經」(即<<詩經> > .<<周易> > .<<尚書> > .<<禮記> > .<<春秋> > )的學習和研究,運用與繼承,無疑對他領袖思想的最終形成具有極其重要的奠基作用.1,實踐論」得出於<<禮記.學問> >2,群眾路線」得出於孟子的」國人學」3,為人民服務」緣出<<禮記> >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思考:毛澤東對」四書五經」的學習,掌握和運用可以說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在他筆下,經典充滿了」與時俱進」的生命力,儘管他後來出於種種政治因素對孔孟之道和儒家文化大加撻伐,但如果把」四書五經」的優秀典籍的影響抽取出來,毛澤東思想肯定是不完整的.毛澤東尚且如此,是到了我們拋棄迷信和盲從,用自己的頭腦去反思孕育了數千年華夏文明的中國文化的經典的時候了!從這些中外名人早年所接受的教育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人若能在孩童時期就汲取人類最好的精神營養,早早培育起自學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走上卓越的人生之路是必然.七、抓住教育的敏感期 孩子的大腦發育理論,孩子的智力和性格在0-3歲完成60%,3-6歲完80%,6-8歲完成90%,8歲以後的發展則漸趨緩慢,到了13歲以後大腦發育最關鍵的敏感期就結束了.那麼我們就應該抓住孩子大腦發育最關鍵的敏感期.4-13歲這一階段的兒童,因其知識未開,理解能力薄弱,然也因其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純凈,正是一生中記憶力最強的階段.匯賢雅國學經過多年總結髮現,這段時期應把握其記憶的特長善加教育。古聖先賢們高瞻遠矚,不約而同地選擇四書五經及老莊等經典為主要教材,教導兒童熟讀,進而達到背誦.如此充分發揮其記憶力好的特長,學習最有價值的經典,使其耳濡目染於聖賢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以潛移默化其氣質,經典的價值亦將伴隨其人生經驗成長.能扶持他克服人生逆境難題,養成閱讀古文能力.此種終生受益的教育,在童蒙學習經典階段中種下根苗.十年易過,終身難得,且莫等閑錯過了.

八、匯賢雅國學的主張: 學習國學的方法可以很簡單,只要父母有耐心,與老師配合,利用好孩子的業餘時間,帶孩子走入少兒國學班.和小朋友們在一起學習,他們自然就會背誦,通過老師循循善誘的講解,理解其中含義。少兒國學教育總括只有兩個重點,一,從教材說,自小就讓他接觸」最有價值的書」.」永恆的書「只要有價值不管艱深不艱深.二.從教法說,就是讓他對經典產生興趣,通過背誦記住原文,通過學習理解內涵,再運用於現實生活,也就是匯賢雅國學的理念:學習經典、啟迪智慧、完善品格、成就人生。經典的學習,讓孩子一輩子受用。

家長課堂:如何改掉孩子依賴父母的壞毛病

「媽,學校今天郊遊,我穿什麼衣服?」「爸,這個字什麼意思?」經常聽到孩子們這樣問,好像他們沒有頭腦,孩子們過分依賴家長的確已成為很實際的話題。

  還是把問題交還給孩子吧。譬如,讓孩子自己根據天氣選穿衣服,促使孩子時刻關心季節氣候變化,增長了自然知識,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遇到不認識的字就讓他翻字典,久而久之他會明白字典確實是一位好老師。一經翻字典找答案的孩子,他的自學能力,還用懷疑嗎?

  除了把孩子自身的問題交給孩子,還可以有意識地把一些家庭問題也交給孩子,與孩子一道討論解決的辦法。如果孩子的意見被採納,他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他的自信心也許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增強。給大一點的孩子買衣服,可由孩子根據自己的愛好確定選購什麼款式,再和小孩一起討論服裝的價格。孩子的審美情趣,經濟意識就是在不斷地對比和選擇中培養起來的。

  但把問題交給孩子,並不是說家長可以撒手不管,恰恰相反,這需要家長傾注更多的心血,花費更多的精力。在把問題交給孩子的同時,還需要家長積極誘導,將自己的人生體驗潛移默化影響孩子,使孩子從問題的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思考者。孩子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增強了,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就增強了。

十天打工苦日子,讓叛逆學生脫胎換骨

孩子花錢如流水,對學習沒有興趣,對父母不知感恩甚至還打罵父母。那麼,不妨嘗試一下苦難教育!對苦難生活的切膚體驗,能使孩子懂得珍惜生活,懂得感激父母給予的關愛和呵護。幾天的苦難生活,讓一個網癮學生懂得了感恩……

  杜俊鵬老師從事教育心理學實踐9年,在擔任河北師範大學動力成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期間,在學生個別化學習策略指導及家庭教育諮詢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杜俊鵬如是說

  經過為期10天的苦難教育,李超軍同學有了很大進步。今後的日子裡,也許他有時還會厭學,還會對父母不尊敬,但是,他已經學會了感恩,懂得了珍惜生活。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會越變越好!

  與其花錢把孩子送到吃苦夏令營,不如在假期讓孩子參加勞動。父母如果來自農村,就把孩子送到鄉下,一是讓他去照顧鄉下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順便做做農活兒;二是讓他真正地接觸並了解農村生活,看一看農村孩子的日子是多麼艱難。

  孩子花錢如流水,對學習沒有興趣,對父母不知感恩甚至還打罵父母。那麼,不妨嘗試一下苦難教育!對苦難生活的切膚體驗,能使孩子懂得珍惜生活,懂得感激父母給予的關愛和呵護。

  懂得感恩的孩子,才會有責任感。有責任感的孩子,才會有學習的動力…… .

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一位網友問:  唐老師:你好! 以下是一個教師朋友的日記,藉以請教唐老師。企盼唐老師百忙中指點迷津。衷心感謝!!! 因為職業的關係,接觸到很多家長和學生,一些家長們總是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才有出息,你看我們以前就是沒有好好學習,才……」。 而孩子呢,對這樣的話充耳不聞,甚至聽到就煩,他們自然不會按父母希望的去做,依然我行我素,浪費著美好時光,虛度著青春年華。到了孩子長大做父母了,自己一事無成的時候,才感覺那個時候父母的話言之有理,於是他們又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又用同樣的話教誨著自己的孩子,當然同樣沒有效果,結果呢可想而知。50後、60後、70後、80後、90後、2000後生人都有人重複走在這個怪圈裡,我不知道:父母們為什麼要把自己的願望讓孩子去實現,自己的夢讓孩子來圓,我也迷惘:孩子們為什麼不聽父母的話,少壯不努力,一代又一代重蹈老大徒傷悲的覆轍,誰能告訴我:是誰的錯,父母或孩子? 網友:你好!   簡單的非此即彼的二分法思想無法解決這個問題。你想要的答案是父母錯了,或者孩子錯了。只要想得到這樣的答案,就不可能解決這樣的問題。   這裡的父母和孩子是一不是二。平等思維告訴我們:孩子們聽話不是靠耳朵聽的,而是靠眼睛聽的。  他們根本不聽父母嘴裡宣稱什麼,但他們在偷偷地看父母怎麼做,他們從父母做事情中學到更多。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就是耳濡目染,這就是影響,這就是教育。  小學生和中學生的家長一般不過三四十歲,如果知道自己以前沒有好好讀書,導致現在一事無成,那麼現在努力學習不就行了?他們真的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嗎?沒有,因為他們在有機會努力的時候,依然不努力。他們口口聲聲說學習重要,但自己從來不學習。他們以平時的實際行動證明:學習一點都不重要。  現在的小學生和中學生呢?如果家長跟他們說到學習,他們往往比家長說得更熟練:「好了好了,學習很重要,不學習就沒有好前程,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您還要我繼續嗎?」他們當然也跟父母一樣,只說不練。 父母是嘴上說重要,心裡不認可。孩子是逼急了嘴上說重要,心裡不認可。 說到這裡,這位網友,你還能分得清楚哪個是父母哪個是孩子嗎?如果診而不醫,問題仍然不能解決。  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每個人從我做起,每天學習。


推薦閱讀:

「她經濟」時代 巧妙理財做個「超錢女」
美國《時代周刊》揭秘本·拉丹最後的日子
四柱命理實用基礎‖年、月、日、時代表的宮位、旺衰關係、喜忌等
《博士論文》第35期 酈菁:探析轉型時代的經濟學家
氏族時代(三皇-巢皇與燧皇、昊皇與羲皇、農皇)

TAG:教育 | 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