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界和格局是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
投稿郵箱:bamaneican@sina.com
作者:姚瑤(爸媽內參主筆)
近看了印度國寶阿米爾汗的新劇《摔跤吧爸爸》。影片根據真實人物改編。故事並不複雜,一個擁有全國摔跤冠軍頭銜的爸爸一心希望妻子可以為他能夠延續冠軍夢而生下一個兒子。
老天捉弄,他一連生了四個女兒,眼看著摔跤夢就此破碎。不過在大女兒和二女兒長到年少時,父親發現了她們身上蘊藏地遺傳自老爸的摔跤天賦。於是父親重整旗鼓,決心打破世俗觀念,經濟狀況,訓練條件等等限制,培養女兒一步一步從小村莊走向世界摔跤台。
很多人看完電影后評論道:此片三觀不正,片中父親專制獨裁,把自己的人生夢想強加在女兒頭上。真的是這樣么?
這讓我想起那個漁夫和富翁的故事:
有一個漁夫衣衫襤褸,無所事事地躺在沙灘上曬太陽,正在同一片沙灘上散步思考的富翁看見了漁夫,便上前不解地問道:你穿得這麼破舊,怎麼有時間在這裡曬太陽呢?
漁夫反問:那如果你是我,會做什麼呢?富翁不假思索地答:我會去捕魚,然後賣掉,接著捕更多的魚,攢夠錢去買一艘漁船,然後捕更多更多的魚,再賺更多的錢。漁夫不為所動:那麼最後呢?富翁有點被問懵:最後,最後就可以在海邊曬太陽啊。漁夫聽了這句話大喜:那麼你看我現在在做什麼?
年輕的時候很容易受到漁夫的暗示,心想幹嘛要起早貪黑,那麼辛苦呢?到頭來大家不都一樣嘛。
長大了,我從漁夫和富翁身上看到的卻是兩種類型的父母。像漁夫那樣的父母:眼界局限,只顧及眼前的收益,只貪圖一絲岌岌可危的歡愉,最受不了讓孩子吃哪怕一點點虧,把他們牢牢地拴在身邊。
另一種是像富翁那樣的父母,格局大,志向遠,永遠不受眼前的世界拘束,有夢想,有願景,永不停止改變現狀的努力,繼而獲得可持續發展。
這兩種父母留給孩子的財富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距離,更是孩子詮釋世界的圖式上的差別。
對漁夫來說,在海邊曬太陽只是一種被迫接受的生活,並不存在選擇的自由,而富翁則不同,他不僅可以曬這裡的太陽,也可以曬世界各地的太陽。
兩種格局和眼光導致的結果並不是體現在曬太陽上,而是體現在擁有自主的能力——一種既可以選擇,也可以放棄的能力上。
《摔跤吧爸爸》裡面的爸爸顯然是富翁式的爸爸。要知道他們身處一個盛行童婚,每二十分鐘就有一名女性遭受強姦的國度。在那裡出身窮苦的女孩子只有一種命運:嫁人。幸福的權利握在別人手中,她們沒有自主和選擇的能力。
爸爸並不屈服既定的命運,在發現了孩子的天賦後,主動幫助她們選擇了一條更難,更多嘲笑,更需要勇氣,但也有更多可能性的道路。
為了女兒的人生多一種可能性,爸爸抵擋住世人的偏見和奚落,嘗試了一切可能的辦法。沒有營養,就用未來的投資前景做保證,說服村裡小販,用很低的價格賣雞肉給他;沒有賽場,就徒手在麥地開闢出一個;沒有比賽資格,就用實力爭取……
在英聯邦摔跤比賽中,印度人從來沒有觸摸過獎牌。冠亞軍角逐戰前夜,爸爸對女兒說:如果你明天贏,勝利將不僅屬於你,也屬於千千萬萬像你一樣的,被認為不及男孩,只能和鍋碗瓢盆打交道,在相夫教子中度過一生的女孩們。明天的比賽是最重要的一場,因為你的對手不只是那個澳大利亞人,還有所有看不起女孩的人。
為了利益,或許人們會全力以赴;但只有為了願景,人們才能誓死達成。爸爸用眼界和格局給比賽賦予了高於個人利益的願景。於是女兒贏得了冠軍。一個山村女孩從此成為印度的驕傲。
古今中外的爸爸們都用自己的眼界和格局影響著兒女們。
1928年,梁思成和林徽因結束了留美生涯,在加拿大完婚後,以一場歐洲古建築考察之旅來度過一對新人的蜜月。此時他們正面臨著擇業的問題。
父親梁任公在病中給新人們寫去一封信,詢問思成和徽因的職業選擇。父親建議孩子們前往東北大學任教,當時的東北大學由張學良任校長,各種革新正在進行,並在全國各大學中首先設立建築系。
梁啟超在信中寫道:東北大學的建築事業將來大有發展的機會,比溫柔鄉的清華園好多了。雖然現在比不上在北京舒服,但我想有志氣的孩子,總應該往吃苦的路上走。
思成和徽因聽從了父親的指引,前往冰天雪地,凍手凍腳的東北。從此走上了一條充滿變數和艱辛,但也是一條包含了更宏大的格局和更寬闊的眼界的人生之路。
當時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剛從美國名校畢業,還未曾參與過中國建築學科體系的建設,也未曾腳踏實地地考察過祖國的古代建築,無論是專業技能還是視野,都需要磨練和開拓。
雖說即使一開始他們就選擇清華大學,以父親在中國文化界的地位和他們本身的素養、學識,也是一件相當輕而易舉的事。但那時的清華大學並無建築系,他們必然要先在別的科系做大量與專業無關的事。
這樣一來固然享受到在父親身邊的安逸與清閑,但也浪費了時間,消耗了精力,磨損了剛剛走出校門的那份特有的意氣和熱情。
而他們前往已開設建築系的東北大學則可以立刻心無旁騖地投入教學和鑽研。
當時的東北,有蓄勢侵略的日本人,有晝伏夜出的土匪,時局相當動蕩不安。林徽因用一種樂觀主義的精神描述過這種情形:一到晚上經常有鬍子出現,我們不敢開燈,聽著馬隊從遠處賓士而來。有時我們隔著帘子偷看,月光下的鬍子身騎駿馬,披著紅色斗篷,竟也羅曼蒂克……
顯然,遠離溫柔鄉的殘酷生活磨練著年輕的梁思成和林徽因。他們在東北的日子裡,看過了亂世景象,體驗到了人生無常,也耐受著異鄉謀生的艱難和專業探索的永無止盡。這是比多彩的留美生活更為真實的現場,他們的心智和毅力在磨難中迅速生長。
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對伉儷一直聽從內心不屈的聲音。當日本人邀請梁思成參加一個會議時,他們連夜收拾行裝,扶老攜幼地離開北京城;當他們在遭遇捉襟見肘的日常,連給兒子買鞋的錢也湊不齊時,仍然在著手寫著《中國建築史》這樣的鴻篇巨著;當美國決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彈時,專門請梁思成划出免遭轟炸的地點……
造就這樣的胸懷,抱負和世界級的聲譽的是他們一開始就選擇的那條更難走,也更寬闊的路。
浙大的一位心理學博士曾把一個人的格局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叫零度格局,他們屬於盲從的群體。只追逐當下的潮流,信奉及時行樂;
第二層次叫一度格局,他們的特點事凡事首先追求逐利,衡量做不做某件事的標準就是是否有利可圖;
第三層次叫二度格局,他們為理念而生,敞亮地活在天地間,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
第四層次叫三度格局,他們的眼界極高,富有使命感,為改良社會,增進人類的幸福而努力。
我們常說一個人的格局,眼界有高下之分,更具體的說就是他的抱負、行為、心中的願景更趨向於哪個層次。
而父母的眼界和格局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
美國有一個名叫凱瑟琳的女孩。有一天,她看了一部紀錄片,關於非洲小孩買不起蚊帳,被蚊子叮咬,進而感染瘧疾,沒錢治療而死亡的故事。
凱瑟琳看到這個故事感到很震驚,原來世界上並不是所有人都像自己一樣幸福,在非洲還有那麼多小孩只因為買不起蚊帳而面臨死亡。
第二天上學,凱瑟琳出於同情偷偷買午飯的零花錢節省下來給非洲小孩寄去買蚊帳。直到有一天,老師問媽媽:為什麼凱瑟琳這一段都不交午餐錢。媽媽感到疑惑便詢問女兒。凱瑟琳說:看了影片,想存錢給非洲小朋友買蚊帳。於是把中餐錢省下來……
媽媽聽了很感動,她鼓勵女兒堅持這樣的善行,並幫助她建立公益基金,四處演講、募捐、給美國的大富豪寫信。其中有一封信是寫給比爾·蓋茨的。
「你好,比爾·蓋茨先生,我是凱瑟琳。您知道么?在非洲每三十秒就有一個孩子死於瘧疾,僅僅因為他們沒有蚊帳。所以我有一個夢想,希望能幫助非洲孩子募捐買蚊帳。比爾先生,您能和我一起幫助他們么?」
比爾·蓋茨回信說:"你真的很了不起,我願意撥三百萬美元到你的基金會,請你幫我做這件有意義的事。」
打動比爾·蓋茨的一定是小女孩的將大大的世界放進自己小小的生活的格局,是把減少非洲小孩的苦難攬成自己的使命和責任的抱負。
可以想見光憑凱瑟琳一個人是做不成這件事的,正是凱瑟琳的媽媽看到孩子身上善舉的萌芽後,決定鼓勵她,呵護她。
並沒有質疑她:非洲孩子跟我們有什麼關係?你這麼大點孩子,先念好書再說吧。更沒有冷眼旁觀,責令放棄這看起來毫不著調的事。
而是主動當起了凱瑟琳的顧問和策劃。把零星的善舉變成一種更有感召力的事業,影響到更有影響力的人。在這件事裡面,小女孩變成公益組織負責人,而不是美國普通女孩凱瑟琳。這既是一種身份的轉變,更是一種格局的提升。
多年後,非洲公益組織邀請凱瑟琳來到非洲。凱瑟琳看到有一位小朋友竟然在床頭刻著她的名字。那一刻,凱瑟琳哭了:原來,媽媽鼓勵我做的這件事,真的有這麼大的意義。它將指引著我朝更宏大的目標走去。
凱瑟琳的故事再一次告訴我們父母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就是更高的格局,更寬闊的眼界。讓他們從小不被眼前的世界局限,在心中生長出更遠大的志向,不再僅僅圍繞那小小的自我。
一個人童年,少年時看過什麼景象,聽過什麼話語,和什麼人相處過決定了他的內在格局。
我有一個親戚,自己是一名普通教師,從農村出來,小時候接觸過的人,層次最高的就是村子裡的老師。
那時候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成為像老師那樣的老師。假如他在年少時見過更厲害的人,那麼他的自我意象一定會不同,自我期許一定也會更高。
所以他堅持存錢帶孩子每年去一個國家,有意識地讓孩子結識比自己層次更高的人。
讓孩子去陌生的地方,接觸與繁瑣日常不同的場景,見識更厲害的人的言談舉止,都是為了構建孩子內在更大的格局。
人生的道路就是一個按圖索驥的過程,而這張圖就留存在每個孩子的內心,假如他從來沒有人向他描繪過圖的色彩,暢想過圖的邊界,無論如何,他將走不了多遠。
作者簡介:姚瑤,富書籤約作者,浙江某高校護理老師,獲得心理諮詢師資格,心理學,教育學終身學習者,從事親子,情感,社會心理方面的寫作。
推薦閱讀:
※經典國學常識200題(含答案),太有用了!給孩子存起!
※買不起房沒有哭,陪孩子寫作業被虐哭的80後家長
※和剛剛出生嬰兒的年輕爸爸、媽媽們談談:怎樣開發嬰兒的早期潛能,培養出聰明的孩子
※怎樣解釋死亡才能讓孩子不害怕?
※14種包子的做法,孩子吃了還想吃,教程簡單詳細,咬一口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