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戀愛經:不要因為"暈輪效應"昏了頭

戀愛經:不要因為"暈輪效應"昏了頭2011年11月24日14:04騰訊讀書[微博]我要評論(0) 字型大小:T|T   文章摘自:《愛情要記仇 婚姻要偽裝》  作者:尹娜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版次:2011年10月第一版  本書簡介:作者從中國當代都市女性的情感問題切入,結合心理學理論和豐富的戀愛諮詢經驗,對女性戀愛中遇到的困惑與問題,進行了很符合當今時代特點的深入分析和闡釋。睿智理性的分析,為讀者提供了最有效、最貼切的戀愛難題解決方案,同時也對中國都市女性最完美生活狀態做了精準描述,啟發更多女性從愉悅的戀愛關係中獲得進一步的人格提升和完善……[連載內容]轉播到騰訊微博

騰訊讀書配圖

俄國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經狂熱地愛上了被稱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麗,並且和她結了婚。

娜坦麗與普希金其實是截然相反的兩類人,每當普希金為她朗誦寫好的詩歌時,她都捂著耳朵躲開:「不要聽!不要聽!」相反,她最喜歡到處找樂子,出席一些豪華的舞會,並要求普希金陪她一起去。

為了她,普希金丟下創作,債台高築,最後還為她決鬥而死,這顆文學巨星就這樣早早地隕落了。

在普希金看來,娜坦麗的美貌讓人心動神搖,如此美麗的人也必然有著超凡的智慧和高貴的品格,只不過事實並非如此。

看到普希金的羅曼史,我們大概會驚嘆,文人的情感就是豐富、隨性、衝動。那麼我們這些「平凡人」就離這種不可思議的事情很遙遠嗎?

心理學講師沙哈爾博士說過:「最個人的,也是最普遍的。」名人的軼事或多或少折射著我們很多人的生活,也許更輕鬆點兒,或者還有可能更戲劇性點兒。

有一首歌叫做《那件瘋狂的小事叫愛情》,是啊,尤其遇上愛情這樣一件感性四溢的事情,怎樣匪夷所思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怪不得大文豪莎士比亞都曾經感嘆 「戀人和詩人都是滿腦子的想像」。

我身邊有一個朋友,就曾經吃過這種「想像」的苦頭。那時她結識了一個男朋友,看上去高大帥氣,言談舉止也彷彿顯得挺有想法,侃起人生大道理簡直頭頭是道。朋友那時年紀尚輕,不禁為他深深折服,認為這次找到了一個有深度有抱負的好男人。於是在朋友母親的介紹下,男孩去了一家挺不錯的公司上班,專業雖然不是很對口,但想著他那麼勤奮,以後肯定沒有問題。

誰料工作材料往回帶了不少,卻從未見他讀一讀,只是丟在原地積灰。最讓人抓狂的是,朋友母親有一天忽然接到公司負責人的電話,說你介紹來的那個男孩不見了,手機也不接。朋友急壞了,最後發現他居然翹班去網吧里玩網遊,並且「行跡敗露」後乾脆跑到公司去辭職,事後還振振有詞地說「這家公司無法施展我的抱負」。

大家都覺得,這回朋友肯定要和這小子吹了,讓眾人跌破眼鏡的是,朋友頂住了父母的阻力、朋友的相勸,鐵了心一樣不肯回頭。「你們不了解他,」她一臉的認真,「他真的是有抱負的,也很有能力,甚至連他們遊戲里公會的人都特別特別服他管!」

上述例子中描述的現象,無論是有名文豪的還是平凡女孩的,如果用心理學的一個詞來解釋,就叫做「暈輪效應」。

這個詞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於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他認為,人們對人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只從局部出發,放大而得出整體印象,就是常說的以偏概全。

一個人如果一方面的優點被宣揚出來,那麼他就會被一種讚許的光環籠罩,並被賦予「全盤皆優」的肯定;如果一個人的某些缺點被曝光,他就會被批評的光環所籠罩,並被認為「滿盤皆輸」。這就好似颳風天氣前夜月亮周圍出現的月暈,因此桑代克為這一心理現象起了一個恰如其分的名稱「暈輪效應」,有時也被稱為 「以點概面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戴恩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他讓參與試驗者觀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很平凡,有的看起來不太招人喜歡。然後讓參與者從與魅力無關的特點方面評定這些人。結果表明,參與者們為看上去有魅力的人「安上」了更多理想人格特徵的光環,如和藹、沉著,好交際等。又有一項心理實驗顯示,如果要求人們從一堆陌生人的照片中分別找出「好人」和「罪犯」時,總會受到外貌暈輪效應的影響。

當然,暈輪效應不僅僅表現在以貌取人上,還常表現在以服裝或者初次言談等為依據,判斷對方的地位、才能、品格上等等。

暈輪效應在我們的情緒反應、情感世界中是非常常見的。和戴恩同在一個國家的心理學家凱利(H. Kelly)做過一個心理實驗,他讓一位演講者對一所大學的兩個班級分別作內容相同的演講,在演講開始前,他告訴一個班的學生說,演講者非常熱情、平易近人,而對另一個班則說,演講者是個冷漠嚴肅不近人情的傢伙。結果不出所料,演講結束後,一個班的學生與演講者一見如故,友善融洽,而另一個班則籠罩在冷冰冰的氣氛下。

看,在這個例子中,只是無關利害不問愛恨的演講者和聽眾的關係,那麼在包涵了強烈情感的愛情關係中,暈輪效應對我們的誤導便會更加明顯,清醒過來也更加艱難。

愛情對於女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事情,慧眼看清戀人,是愛情品質的保證,別被暈輪效應整暈了就變得特別重要。

據研究,暈輪效應的特徵具體表現在這樣三個方面:遮掩性、表面性和彌散性。

遮掩性在戀愛中常見的就是「一見鍾情」,初遇一個人,我們就以他某一個閃光點認定他是個不錯的、值得去愛的人;表面性則是說在暈輪效應下,我們將一些外在的特徵與內在的品質聯繫了起來,例如:他總是微笑,那麼他一定很善良;說到彌散性,經典的例子就是成語中的「愛屋及烏」,就好像你愛他,於是也愛上了他的籃球,這是有益的,而你愛他,於是也認為花心是瀟洒、粗魯是豪情,這就情況不妙了。

暈輪效應太讓人發暈了,該如何在愛情世界的色彩斑斕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呢?

心理學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與暈輪效應是好朋友,叫做「循環證實」。就是說,一個人對他人的偏見,常會得到自動的「證實」,就好像先確定了觀點,再去找證據。

如同上述例子中我的那位朋友,她堅信男友是個上進的人,那麼他翹班去玩遊戲是不向沒有作為的工作妥協;她挖掘他當遊戲公會會長的魄力,並認為這是雄心和能力的體現。對方每做一件本該打碎她認同的事情,她都會主動替他找借口,幫他把那些碎片一塊塊黏回來。

這時候要承認自己愛錯人真的很殘忍,但也請忍痛片刻,別試著總當對方的辯護律師。假設一次,他的這些做法有沒有不夠靠譜的可能性。

另外,我還建議大家在戀愛中不妨放慢速度,觀察全面。我們無法用理智去壓制一見鍾情的生成(況且它又是那麼一種彷彿觸碰到了靈魂的美妙體驗),但是我們可以為一頭栽進戀情里的盲目熱情降溫。

你可以理直氣壯或者心甘情願地說「我就是愛他的自私」或者「我不介意他的自私」,這是個人口味問題;但是捂著眼睛喊「他不自私,頭幾次見面時他表現得溫柔又體貼,怎麼可能自私」,那就是偏見和誤解了,若是再堅持不管來自父母或者好友的善意提示,就真的成了冒傻氣的執迷不悟。

我們總是認為自己是最了解戀人的那一個,但偏偏有些時候,彷彿一場大夢後,我們才恍然大悟,最誤讀了戀人的恐怕就是自己。

茫茫人海中,忽然遇到一個好像真的可以打動心扉的人,喜悅和沉淪簡直就是忍不住的事情。戀愛中,你可以交付對方很多東西:時間、精力、挂念、溫柔的情懷、真誠的心意,唯獨不能交付你的清醒和理智。

感情的產生也許是電光火石的一瞬,但不意味著一瞬就定下了永久。我們都不會讀心術,那麼就去慢慢品味一個人,除了他的甜,也面對他可能存在的苦和酸,然後不違背內心踏踏實實地承認他究竟是不是自己的那一杯茶,才是聰明的選擇。


推薦閱讀:

戀愛和經濟學
不分手的戀愛
對方喜歡你會有的表現
七夕表白男生該如何表白?
不要為了寂寞去戀愛

TAG:戀愛 | 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