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年來,他的名字始終燦若星辰;再過千年,看他就像現在看孔子
1999年,英國BBC發起一場名為「千年第一思想家」的評選,全球投票,愛因斯坦排名第二,第一名是他。
20世紀,東方巨人毛澤東評價:「幾千年以後看他,就像現在看孔夫子。」
他的粉絲無問東西、穿越歲月、數以億計,比如列寧,比如斯大林。他的思想光耀大地,溫暖天下人心。
他出身資產階級,卻成為世界公民。資產階級對他又恨又怕,無產階級奉他為革命導師。
鼎盛時期,以他的主義為旗幟的國家多達15個、人口10數億,雄踞世界兩級之一。
我們每一個人對他的名字都如雷貫耳、耳熟能詳。但今天,對他的事迹卻一知半解、語焉不詳。真的,在很多人那,還不如對一個明星的了解。
2018年5月5日,是他200周年誕辰。在遙遠的東方文明古國,在新時代的巍巍東方巨輪上,中央七常委整齊出席,為他慶生。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我們紀念他、緬懷他、感恩他,是因為,沒有無緣無故的歲月靜好。200年前,是他在為我們負重前行、開天闢地。
他就是——卡爾·馬克思。
他背叛了自己的階級,成為資產階級的掘墓人
200年前,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於德國邊境小城特里爾。這一天的諧音為「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資本主義嗚嗚哭」,似乎註定了他一生的傳奇使命和不朽功勛。
幼時的他,家境優渥,祖父、父親都是大律師,母親是猶太貴族之女。這使得他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
他是個典型學霸,先後攻讀法學、哲學,23歲便取得哲學博士學位。
按照父母的預設,他的人生將一直開掛,當律師、當教授、當商人,哪一樣似乎都比當「革命家」要來得滋潤。
然而,他的學識、他的良心正告自己,他有著更加神聖的使命
1842年,大學甫一畢業,他就寫下《關於林木盜竊法的辯論》,譴責當局偏袒資產所有者,剝奪貧民正當權益。
事情是這樣的,當地有成片成片的原始森林,數百年來,農民一直可以進山拾撿枯枝、生火取暖。
然而,當新興資產階級崛起後,便將森林據為己有。當局還出台所謂《物權保護法》、《林木盜竊法案》,聲稱:
「農民一切砍伐林木、拾撿枯枝的行為,都是侵害林木所有者的利益,都是盜竊行為」。
農民則十分鬱悶無辜,憑什麼數百年的慣例,突然就變成「盜竊」了呢?
當局祭出物權保護法大旗,振振有詞,貌似公平公正。
這時,馬克思站出來了。他為農民和貧民辯護,一針見血指出:
「林木佔有者表面上是在立法保護個人的物權,但把森林變成個人私有財產本身就是違法的」;
「農民進山拾撿柴火是對自然資源的合法佔有,相反,資本家、地主這些林木所有者為此立法才是不可饒恕的。」
一時間,顛覆當地「三觀」,給予那些虛偽自私的資本家雷霆一擊。
彼時,以蒸汽機為標誌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正如火如荼。
新興資產階級正為自己開創的偉大時代而沾沾自喜。他們從來沒想到,自己一直標榜推崇的時代,竟潛藏著先天的缺陷和不足。
從此,馬克思懷抱與生俱來的悲天憫人心,以舌為劍、以筆為槍,對資本主義的金錢至上、腐朽墮落、剝削壓迫、自私自利、冷血無情,進行透徹尖銳的批判和鞭撻。
他窮四十年之功,完成畢生心血巨作——《資本論》。
他毫不客氣:「資本主義來到人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他發現了「剩餘價值」。工人沒日沒夜工作,資本家支付工資,表面看是「等價交換」。
但是,「工人為資本家勞動所創造的財富遠遠大於自己所得的報酬」,多的這一部分就是「剩餘價值」。
資本家通過對「剩餘價值」的攫取,不斷積累資本,最後「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他發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矛盾——「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有制」,生產資料成為資本家壓迫剝削人民的武器。
他直言不諱:
「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
他無情揭露:
「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大膽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
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
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
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
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上絞架的危險」。
今天看來,即便人類已發展200年,他的話語依然振聾發聵,他的思想依然光芒閃耀。
他擁有崇高革命理想,並為之百折不撓奮鬥終生
他不是個坐而論道的學者,而是一個勇於付諸實踐的革命家。
17歲時,他的高中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就闡明志向:「選擇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
1843年,25歲的他,擔任《萊茵報》主編,文思泉湧,投筆為槍,猛烈批評當局的各種醜惡。最終,《萊茵報》被查封。
1845年,他又參與編寫《前進周刊》,向德國普魯士專制主義發起筆攻,言辭尖銳,文筆犀利,又遭查封。
1846年,他和恩格斯建立布魯塞爾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
1847年,兩人應邀參加正義者同盟(即共產主義者同盟),並起草了同盟綱領、彪炳千秋的《共產黨宣言》。
1848年,他又創辦《新萊茵報》,不久遭遇逮捕,並接到驅逐令。
1848年2月24日,《共產黨宣言》正式出版。這篇僅14914個字的鴻著,鏗鏘有力向全世界宣告:「共產主義運動將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開篇第一句,便驚天地泣鬼神: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大陸徘徊。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神聖的圍剿,舊歐洲的一切勢力,教皇和沙皇,美特涅和基佐,法國的激進派和德國的警察,都聯合起來了。」
最後一句,更是驚世駭俗,向資產階級發起了不屈的宣戰:「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從此,共產主義運動,有了自己的科學理論和綱領,革命的火種星火燎原、遍布世界、高潮迭起。
而他,領導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
領導了世界上第一個國際工人組織——國際工人協會;
熱情支持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階級奪取政權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
他,一直戰鬥在最前線,衝鋒在最前沿。恩格斯說:
「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鬥爭是他的生命要素。」
為了革命,他一生屢遭驅逐,被自己的祖國德國驅逐,被比利時驅逐,被法國用流氓手段逼走,在英國被監視居住。
他流亡失所,最終憤然退出國籍,成為「世界公民」——他一生都為世界公民奔走呼號。
用現在話說,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
他本可過富足美滿的人生,為了革命卻遍嘗人世苦楚
不怕少年窮,只怕老來苦。
25歲之前的他,生活富足滋潤。25歲之後的他,為了革命理想,斷然放棄了那些庸俗賺錢營生,還將家產、積蓄全部投作革命經費。
在不停被查封、解職、驅逐中,他的後半生輾轉周折,顛沛流離,沒有固定工作,缺乏穩定收入來源,居無定所,半世貧困悲苦。
1849年,他搬到了倫敦,在這裡,他身無分文,變賣僅有的一點家產,靠著摯友恩格斯的接濟,一家6口擠在一間小屋裡,與妻子患難與共、艱難度日。
在這裡,他與英國倫敦博物館的閱覽室為伴,心無旁騖、不知疲倦,潛心寫作《資本論》,每天工作到凌晨2、3點。
他說:「為了為工人爭得每日8小時的工作時間,我自己就得工作16小時」。
餓了,啃一口乾麵包;渴了;喝一杯白開水;倦了,站起來跳兩下。
風雨不改,初心如一,博物館裡的事業矢志不渝、從未間斷——此後30年,他的大部分光陰均在此閱讀、思考和寫作。
這期間,因為房租,一家人數次被房東趕出門外。
在倫敦安德森大街4號的租所,因為拖欠一周6磅的房租,房東太太喊來警察,沒收家裡的一切東西抵租。
這期間,他度過了一生中最困難的日子。債務纏身,衣食無著,身體備受疾病和焦慮情緒的摧殘。
身體每況愈下,通宵達旦的寫作使得勞損加劇,時常劇痛,有時寫幾個小時就得躺幾天。
他的四個孩子,因為營養和醫藥的缺乏,三個接連夭折。
1852年,他給恩格斯寫信:
「一個星期以來,我已達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為外衣進了當鋪,我不能再出門,因為不讓賒賬,我不能再吃肉」、
「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有一種神經熱,醫生我過去不能請,現在也不能請,因為沒有買葯的錢。」
甚至,心愛的女兒去世了,不得不借錢才能買到一副小棺材。
1885年,最心愛的大兒子病死懷中,他悲痛地給恩格斯寫信:
「我已經遭受過各種不幸,但是只有現在我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不幸!」
然而,即便生活虐我千萬遍,我待理想依然如初戀。他的信念、意志始終堅不可摧、無可動搖。
「我一直在墳墓的邊緣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還能工作的每時每刻來完成我的著作」。
在書房,堆起來的寫作素材高達2米,光研究俄國農業的手寫資料摞起來就達2平方米,閱讀了1000餘本著作,撰寫的筆記20多本。
書房的座椅下留下了他的腳印,窗口因為他思考時來回踱步,踩出一條深痕。
嘔心瀝血四十載,終成驚世巨作。人類解放的思想火種,從此星火燎原。
古人云:「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他身上,得到最好的詮釋。
他燃燒自己成為火燭,照亮人類解放前路
今天,社會主義實踐證明了他的科學理論。資本主義數次大的經濟危機,也印證了他的判斷。
他在文中警告當時的中國:
「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於現狀,註定最後要在一場殊死的角斗中被打垮」。
同時,他又預測,「中國社會主義將出現」,他還給新的中國取了名,叫:「中華共和國。」
160年過去,現在看他的這些話,目光入炬,思想深邃,無一不成為現實。
1883年3月14日,一代偉人在自己的工作椅上與世長辭,人類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役年65歲。
當地報紙登了一則寥寥數十字的訃告,前往葬禮的,也是寥寥數十人。
他葬於英國海格特公墓,墓碑刻著他的一句名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如何改變世界」,警示為人類解放事業奮鬥的同志,前路漫漫,任重道遠。
他為人類解放事業奮鬥了一輩子,恩格斯在他的墓前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當歷史的曙光穿越兩百年,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無論是否認同他的觀點,他一直是公認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而且,這個第一從未易主。
他自帶無限哲思光芒。還是小學生的他,看到媽媽在廚房忙碌,便在日記本寫道:
「今天早上起來,看到媽媽在做飯,我打開具體的窗戶,吸了一口抽象的空氣」。
恩格斯曾說:
「這位巨人逝世以後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會使人感覺到。」
今天,我們懷念他,震撼於其思想偉力,依然為這種空白而扼腕。
哲人已逝,思想長存!
(圖片及素材源自互聯網)
推薦閱讀:
※69、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孔子與南子真的關係曖昧嗎?
※郭德綱集相聲各家之長,弟子眾多,又被同行排擠周遊列國,死後會不會被封為相聲屆的郭聖人?
※孔子:從「禮」中心到「仁」中心
※知其不可而為之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易經解謎】38.孔子論《易》與朱熹一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