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穴指壓療法 - 天開瑞祥的日誌 - 網易博客
第一節 概述
胸穴指壓法是根據體表、內臟相關學說理論,運用手法按壓胸部敏感壓痛點(即胸穴),通過經絡的調節 而起到調和陰陽治療疾病的作用。
經絡系內聯臟腑,外絡肢節 ,內臟與體表密切相關。如背部的腧穴與胸腹部的幕穴,都是臟腑經氣輸注和聚集之處。內臟病變往往通過經絡反映到胸、背體表;而 胸、背體表的一些治療指壓性刺激,通過經絡傳導到內臟及有關部位。因此,指壓胸、背部相應壓痛點,通過經絡調整臟腑功能,治療局部疾病及內臟疾病。
體腔臟器官與胸、背部體表相聯繫,這與節 段性神經支配有關,神經解剖學證實,某一內臟器官的感覺神經纖維,與相應的皮膚、肌肉區域的感覺神經纖維都進入 同一脊髓節 段。因此,當內臟疾患時,往往在相應的體表區域出現反射性疼痛或壓痛點,這些壓痛點,多數是指壓的穴位,即胸穴。臨床實踐證明,各胸穴的主治 範圍,大都與神經節 段支配的內臟關係密切。指壓胸穴可以刺激神經干或神經叢而達到鎮靜止痛,以及舒筋通絡調整局部機能的作用。 第二節 適應範圍
胸穴指壓法是中醫外治法的一種,屬於推拿療法範疇。本法適應症較廣,對多種病證都有較好療效,其中以痛症效果最佳。如對內臟和身體一些部位因機能失調而引 起的急性頭痛、胸痛、胃脘痛、腹痛、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腎結石、膈肌痙攣、心悸、昏厥、胸悶、喘息、胃神經官能症等,以及頸、肩、臂(背)、腰、骶部 軟組織扭挫傷、肩關節 周圍炎、肌纖維組織炎、功能性疼痛等均有顯著療效。還可以用於手術麻醉及某些疾病的輔助診斷。
第三節 常用穴位
一、胸穴
(一)胸廓解剖、體表劃線、骨性標誌
胸穴多分布在胸、背部的骨骼表面和邊緣。為了便於掌握這些穴位,先介紹一下胸廓解剖、體表劃線及骨骼標誌。
1.胸廓解剖:胸廓上窄下寬,由胸骨(胸前)、胸椎(胸後)和十二對肋骨組成(圖1-1、1-2)。
圖1-1 胸廓
肋骨:弓形,扁薄,分內、外面和上、下緣。其前端連接胸骨。上七對肋骨,由肋軟骨直接與胸骨相連,形成胸肋關節 ;第八至第十肋,其本身的肋軟骨依次附著 在上一個肋軟骨上,形成所謂肋弓,第十一、十二肋,前端遊離,稱之為浮肋,肋骨的後端連於胸椎,兩肋之間為肋間隙。
胸骨:骨體扁長,位於胸前正中線上,自上而下分為胸骨柄、胸骨體和劍突三部分。其上緣為胸骨頸上切跡,下方即為胸骨柄與體相連處,有一橫形隆起,叫胸骨角。
在第一肋骨的上方,有一對鎖骨。鎖骨內側端連接胸骨,形成胸鎖關節 。外側端連接一突起的高骨,即肩胛骨之肩峰。
人體背面,脊柱(俗稱脊梁骨。胸椎是脊柱的組成部分)兩側各有一塊三角形的肩胛骨,肩胛骨兩角在上,一角在下。靠近脊柱的一邊為內側緣,近腋部的一邊為外側緣。肩胛骨的卜部右一隆起橫行三角骨板.叫肩胛岡(圖1-2)。
圖1-2 人體背面及屑胛臂
2.胸、背部體表劃線:為便於胸穴的定位,在胸、背部假定幾條垂直線(圖1.3、4、5)。
①前正中線:通過胸骨中央的垂線。
②胸骨線(左、右):通過胸骨兩側邊緣的垂線。
③鎖骨中線(左、右):通過鎖骨中點的垂線。
④胸骨旁線(左、右):通過胸骨線與鎖骨中線的中間。
⑤腋前線(左、右):通過腋窩的前緣,即上肢下垂時腋窩前皺襞紋頭的垂線。
⑥腋中線(左、右):通過腋窩的中央垂線。
⑦腋後線(左、右):通過腋窩的後緣,即上肢下垂時腋窩後皺襞紋頭的垂線。
⑧肩胛內線(左、右):這條垂線,通過肩胛骨內側緣的突出點。
3.胸、背部體表標誌:為了便於計數肋骨和取穴,可藉助於體表的骨性自然標誌。
①胸骨角:在胸骨上1/3處,可摸到一個向前隆起的橫脊,即是胸骨角。沿胸骨角向外就是第二肋軟骨。
②劍突:胸骨下端的凹陷處可觸及到劍突,斜向下外,能摸到肋弓。
③男性乳頭:一般位於第四肋間隙或第五肋上。
④第十一、十二浮肋端,在腰部可以摸到。
⑤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肋間(上肢向後轉時,肩胛骨下角,可顯露出來)。
⑥骶棘肌外緣:在腰部兩側,第十二浮肋端下後方。
(二)胸穴的命名、定位及取穴方法
1.胸穴的命名:大多數胸穴是根據穴位的功能來命名的,如主治胃部疾患的胃1、胃2……主治腰部和腹部疾患的腰腹2等,有的胸穴是依據其所在的部位而命名的,如劍突附近的劍上、劍旁穴等。
2.胸穴的定位:指壓胸穴與傳統的胸部經穴不同,指壓胸穴大部在肋緣下的骨邊上或其他骨的表面,而胸部經穴則多位於肋間隙。指壓時胸穴較經穴為敏感。有些 胸穴如劍上穴與經穴中的中庭穴相近,在治療劍上穴的刺激重點在胸骨骨膜,而中庭穴要沿皮橫刺,刺激重點在皮下軟組織。兩者的治療範圍也有很大差別,前者主 治額部痛、心悸和上腹痛;後者主治胸肋支滿、噎塞和嘔吐。
3.取穴方法:凡胸穴位於肋骨邊緣的,取穴時,亦將手指按入肋間隙,轉向肋骨下緣抵壓,並順著肋骨左右滑動手指。這時多可觸到米粒大小結節 或粗線樣的條索狀物,並伴有明顯的敏感性壓痛,這即是胸穴。對位於其他骨骼邊緣或表面的胸穴,均以手指按壓穴處骨膜敏感點。
體表的劃線在取穴時只能作為參考,不能生搬硬套,千篇一律。要在胸穴周圍細心尋找敏感壓痛點,以確定穴位。
(三)胸穴的分布及主治功能
到目前為止已發現的胸穴有53個,其中除「劍上」、「劍尖」為單穴外,其餘左右側均各有1穴,共104穴。這些穴位大多分布在胸部的前面和側面,只有少數 幾個穴位在背、腰部,主要集中在「四骨五線」上,「四骨」即:肋骨、鎖骨、胸骨、肩胛骨0 69五線」即:胸骨線、鎖骨中線、腋前線、腋中線、腋後線。
各部胸穴的主治功能亦有一定規律,大體上分為:第一、二、三肋及鎖骨、肩胛骨處,分布著治療頭、頸和上肢疾患的諸穴位;胸骨線和鎖骨中線附近及腋前線、腋 中線上的穴位,多數是治療胸、腹部病症的主穴。其中第五肋以上的胸穴以治胸部疾患為主,第五至第十肋的穴位以治腹部疾患為主;腋後線及腰部各穴,多以治 肩、背、腰、骶部及下肢疾病為主,併兼治腹部疾患。為了便於記憶,將各部疾病的取穴範圍編了四句歌,即:頭、面、臂疾(第)三肋(以)上;胸疾胸骨 (線),乳(中)線旁,腋前(線),腋中(線)治療腹患;頸、背、腰疾腹後(線)岡(肩胛岡)。各胸穴的定名、定位及主治功能,見表1、2和圖1-6、 7、8。
二、反應壓痛點
人體患病時,常因病種及病變部位不同,體表壓痛點位置也不同。出現在痛變局部、附近或離病較遠的敏感壓痛點,稱為「反應壓痛點」。這些反應壓痛點時有變 動,即使在同一病程中,往往也不固定。但反應壓痛點出現範圍有一定規律,如頭、頸、四肢疾病大都在病變部位同側面,位於病變處上、下方豎條狀區域內。尋找 「反應壓痛點」時,先要定好尋找區域。然後以同等壓力,從病變局部開始向附近和較遠的部位,邊按壓邊詢問病人感覺,感覺明顯的痛點,便是「反應壓痛點」。 根據祖國醫學「以痛為腧」的原理,按壓這些點並結合胸穴指壓治療,可提高療效。有的病人可找到幾個痛點,治療時均可逐個按壓。
圖1-3 體表前線劃分
圖1-4 腋線劃分
圖1-5 肩胛內線劃分
圖1-6 胸穴(側面)
圖1-7 胸穴(正面)
圖1-8 背腹穴、肩胛穴、岡上1、2、3
推薦閱讀:
※帕金森綜合症 - 漫步人生的日誌 - 網易博客
※妻子是一一種約妻子,情人,紅顏知己 - 快樂地帶的日誌 - 網易博客
※紅顏知己與藍顏知己 - 為你回眸一笑的日誌 - 網易博客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易理篇(26) - 朱辰彬的日誌 - 網易博客
※前列腺炎如何治療 - tianweimin135558的日誌 - 網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