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晚清】曾國藩為什麼沒有黃袍加身?

【你不知道的晚清】曾國藩為什麼沒有黃袍加身?

2011-12-11 22:52:34

瀏覽 2657 次|評論 1 條

1864年(同治三年)六月,曾國藩的湘軍攻克南京。當時,曾國藩擁兵30萬,佔據中國半壁河山,曾國藩已成為滿清入關以來漢族官僚中持權最大的官員,超越了清初的吳三桂,足以功高震主。曾國荃、彭玉麟、趙烈文、李次清等曾國藩的部屬幕僚人,他們約集30餘名高級將領深夜求見,欲將黃袍加身與曾國藩。曾國藩面臨一生的最重大的抉擇,面對這些眼睛冒火熱切的屬僚,曾國藩十分冷靜地給眾人寫下了一副對聯,「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坦露心跡,放棄了在他手上創造歷史書寫曾氏王朝的機會。

看這段歷史,不禁要問,這位手握重兵的曾大帥如果順應了「民意」,振臂一聲高呼,就有機會黃袍加身,一步登天成為一帝,難道曾國藩真的沒有產生這樣的想法嗎?

就這件事,歷史上有這樣的說法:曾國荃對他說,「你是兩江總督,加上閩浙總督左宗棠,四川總督駱秉章,江蘇總督李鴻章三個現任總督,還有五個現任巡撫全是湘軍嫡系。大哥手裡握著20萬湘軍精兵,再遣李秀成收納10萬太平軍降兵,這樣30萬精銳之師,即可攻破京師,恢復漢家江山,大哥將成為一代帝王。」曾國藩回答道:「共患難時大家可以是朋友;同富貴時往往成了仇敵。就說那個左宗棠,他做師爺時便不甘居人之下;如今同我平起平坐,他肯對我俯首稱臣?再說李鴻章,我若平穩安泰他就是我的學生;我若不順,李鴻章必然反戈一擊。還有那個李秀成,他投降了,就是一隻喪家犬,誰還聽他的?再說,朝廷防我之心令人枕席難安。」這一番話叫曾國荃無話可說。再說當時湘軍兵力在江南數省雖佔優勢,但清廷的官文據長江上游;富明阿、馮子才分守揚州、鎮江;增格林沁屯兵粵皖,這表明清政府對湘軍早有防備。

事情正是曾國藩預感那樣的。曾國藩攻克金陵後,按咸豐帝遺言,「克複金陵者王」。可慈禧卻僅僅給其一個一等侯,並下詔命.要曾國藩和各級將領,從速辦理軍費報銷。慈禧太后只給了曾國藩一個一等毅勇候,還下詔,要求曾國藩和各級將領,從速辦理軍費報銷,詔令要求從速復命。危機之潛伏,蔡壽祺連上兩道奏摺,彈劾曾國藩等湘系人物破壞綱紀等8條罪狀,也有人主張嚴厲追究重要的人犯太平軍將領李秀成之死,一些事情涉及到同曾國藩關係密切的恭親王奕。工於心計的慈禧太后不去碰曾國藩,而是革去了恭親王奕的議政王及總理衙門差使,殺雞給猴看敲山震虎。

曾國藩是深知為官之道的,他早有急流勇退之心。曾國藩說出了一番感言,用事太久,恐人疑我兵權太重、利權太大。意欲解去兵權,引退數年,以息疑謗一段話,則寫得明明白白。故本目具招請病,以明不敢久握重柄之義。當時的江西巡撫沈葆楨在厘金收入中再三為難湘軍,裁減了湘軍的軍餉,戶部居然也准了。要知道,江西總督巡撫,可是曾國藩轄下之人啊。他要向朝廷以明其志。

一位熟讀四書五經之人。功高招忌,狡兔死、走狗烹,道理人人知道,然能真正能把握其關鍵者,少之又少。史書上多少權臣,伍子胥、韓信、都因為不懂得功成身退而身敗名裂。他寫下對聯,以明心志,比如:戰戰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坦坦蕩蕩,雖逆境亦暢天懷,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他也感嘆功名之地,自古難居,人又何必占天下之第一美名裁?天下無易境,天下無難境;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

毅然決然選擇急流勇退。他進南京之後,立即辦了3件事。一是蓋貢院提拔江南人士;二是建造南京旗兵營房,請八旗兵南來駐防;三是裁撤數萬湘軍。曾國藩在奏摺中對他個人去留也隻字不提。他深知,此時無論進退,都會產生各方猜忌。曾國藩常懷臨深履薄之懼,自削兵權、自去利權、斬殺羽翼,以釋清廷之疑,終於換回信任,也換得了曾家後代的平安。

1872年3月12日(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曾國藩無疾而終,

觀曾國藩一生,其為官之道可稱大智慧。其核心,就是韜光養晦,他深知急流勇退的道理。修身齊家治國中華千古第一完人。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後人留下學說)「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實現者卻寥若星辰,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敗太平天國,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了「同治中興」;他克已唯嚴,崇尚氣節,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一至的擁戴;他的學問文章兼收並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師,「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蔣介石),實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業,不愧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清代名相,也是個清官。他步入仕途後,曾十年七遷,37歲當上二品京官。他奉行「立言、立功、立德」。立言,他著述、家書、日記,廣為流;立功,他挽救了大清朝;立德,他事事以身作則。因此,他除了「一品侯」頭銜之外,還有「中興第一名臣」、「洋務運動領袖」、「聖賢」、「近代史之父」諸等稱謂。

曾國藩一生是極其成功的,名譽、地位,別人所有,他皆有,別人沒有的,他也有。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毛澤東青年時期,潛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的結論。蔣介石對曾氏更是頂禮膜拜,認為曾國藩為人之道,「足為吾人之師資」。

曾國藩不當皇帝,固然有受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儒家忠君思想影響,但更大的原因恐怕還是不敢當這個皇帝。首先,曾國藩深知清政府對於洋人的欺凌,吏治的腐敗,民生的凋敝,都軟弱無能。但對漢官的防控卻老謀深算,有的是辦法。當時湘軍兵力在江南數省雖佔優勢,但清廷的官文據長江上游;富明阿、馮子才分守揚州、鎮江;增格林沁屯兵粵皖之間,這分明是清政府對湘軍早有防第二,浙江的左宗棠,江西的沈葆楨因勸進不成,已與曾國藩離心離德,被清政府拉了過去,成為湘軍背後的兩把利芒。第三,湘軍號稱30萬,曾國藩能調動的僅有10餘萬,其中李鴻章雖由曾國藩一手扶植,但到了關鍵時刻,不一定會像曾國荃、彭玉麟、鮑超那樣對其死心塌地,甚至很有可能站到清廷一邊。第四,湘軍經過長期征戰,已不復當年朝氣,軍紀腐敗甚至超過當年綠營。靠這支名聲早已敗壞的軍隊爭奪天下,天下人誰會跟從。第五,即使曾國藩黃袍加身,恐怕也會演趙匡胤和趙光義的故事。其弟曾國荃倔強狠毒,野心勃勃,勝過趙光義多倍。他能帶頭勸進,把黃袍加在曾國藩身上,也會隨時奪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說不定落罵名的是曾國藩,得實惠的是曾國荃。正因為以上原因,曾國藩才不敢聽從勸進,去當皇帝。也正因為以上原因,他才採取措施,自削兵權、利權、稍殺羽翼,以釋清廷之疑。

還有一是傳統文化忠君思想在他的腦海中根深蒂固。二是不敢拿全家族的命運做賭注。三是獨善其身,安於自保,做個張良、諸葛亮似的忠臣。評價曾國藩,梁啟超先生說:「文正深守知止知足之戒,常以急流勇退為心,十分精闢。」這句話一語中的。

所以說,即使他想了也是偷偷地想,不敢高聲語,不敢向楚霸王那樣雄視天下,他也只是一個書獃子。

本文選自《818你不知道的晚清》。噹噹網、卓越網有售。

推薦閱讀:

慈禧對一物有特殊感情,每次拍照都會悄悄用上|慈禧|晚清
這樣的100年(1840—1945)
表相如魔,境里自在——《師父》觀後(上)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書法!!
晚清最有名四大漢臣,如果沒有他們,大清國撐不到1912年

TAG:曾國藩 | 晚清 | 沒有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