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婦女與教育 -鄭新蓉

主講人簡介鄭新蓉,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教育基本理論、性別與教育、教育法與教育政策。主要著作有:《中國教育現代化與教育改革進程的研究》、《婦女與社會性別學導論課程建設》、《賦教育以社會性別》 、《社會性別與婦女發展》、《教育法學概論》。內容簡介3月11日,鄭新蓉教授在《婦女與教育》的講座中,從事實出發,為觀眾朋友們帶來對社會性別與教育的闡述。因為性別的不同,男性和女性在受教育的程度上和教育內容上進行著不同的生活。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印行女子道德教育書籍的國家,早在東漢就有專門用來教育皇宮中的女子的書籍《列女傳》,後來又有了《女四書》,然而這些書籍教育的目地只是為了讓婦女了解三從四德的道德規範,教育是在男尊女卑的社會基礎上進行的,是為男女尊卑有別的社會培養家庭生活中的賢妻良母和奴婢而實施的,他們接受的是相夫教子侍奉公婆的服從教育。在那個時代女子即便是有學問,也不能參加科舉考試 。然而在現代社會,婦女是以社會人的身份接受教育的,現代婦女享有和男性同等的權利和機會接受的正規化的學校教育。現代婦女教育是在男女兩性平等的基礎上實施的,其功能本身就是為男女兩性平等參與社會活動做準備。從教育的內容上看,今天的婦女接受的是成為社會人的各種素質教育和生計教育。當代社會婦女教育的興起和發展,是與婦女解放運動和教育民主化普及化的歷史進程密切相關的,現代婦女教育,從參與主體、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等方面來說都與過去婦女教育有著本質的差別。研究現代婦女教育,是探討在現代社會中婦女接受教育的過程及其規律,探討婦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以及獲得與男子平等發展的機會的規律,總結婦女接受教育與參與社會的內在關係。近年來,學校教育中的性別問題不斷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興趣,在對性別問題的關注中,女性教育問題又不斷被提及。關於性別與女性教育的社會討論主要有:如何理解「因性施教」?女大學生就業難是社會問題還是教育問題?男女生在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方面有多大的性別差異?如何理解這些差異?這些問題的討論,都說明教育中性別問題的研究迫在眉睫,性別以及女性教育問題的提出,對我國教育理論建設以及教育實踐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全文大家好,非常高興有機會我們在一起談一個話題。今天我所講的教育,可能是兩個方面的教育。一個是廣義的教育;一個是狹義的教育。那麼什麼是廣義的教育呢?實際上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凡是形成人的觀念、,人的知識技能以及態度,包括情感這些所有因素的都可以稱之為教育。那麼比如說家庭的因素、社會的因素、夥伴的關係以及大眾傳媒等等。那這種廣義的教育,很可能有些時候是非常小的。我看了一個電影,看了一本書,我崇拜一個明星,可能他對你產生的對性別方面的導向作用我們都把它稱之為教育,這個是廣義的教育。那麼還有一個定義,關於教育的定義是叫做學校教育。我們有些時候在教育學裡面也稱為狹義的學校教育,是指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者有組織、有目的、制度性地影響受教育者的過程,這個就是我們通常講的制度性的學校教育。那麼它包含哪些因素呢?比如說有教師,教師的指導作用;有教材,教材裡面的性別傾向性;有課程,對男性和女性有沒有分而設課或者是共同設課;那麼還有學校的組織,學校的資源分配,以及學校的機構,還有包括我們講到的影響教育制度和教育機構運行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這些層面。今天我就想從教育,不管是廣義的教育還是狹義的學校教育裡面的,諸多比較重要的因素當中,挑選一些來看看,我們一個人從出生開始,這些教育的影響是怎麼塑造女孩或者是男孩的。那麼我們講講所謂的塑造女孩。實際上我們換一個詞,就是在性別研究裡面有一個比較通常用的叫性別角色。那角色,我們說常常是和舞台聯繫起來的,通常是指在人生的舞台當中,你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主還是從、男還是女、領導還是支配。那麼我們說人在一生當中可能會換很多很多的角色。比如說你可能會從一個小女兒變成一個少女,變成一個大姑娘,然後談戀愛,結婚,變成妻子,變成母親。你看著這些角色在變,那麼你也可能原來是學生,變成教師然後到退休教師,以及你可以從一個領導者變成一個被領導者。但是有一個角色可能是幾乎所有的人都不變的,就是他的性別賦予的角色。就是當你出生以後,你從你的生殖器判斷你是男孩還是女孩以後,這個角色是一個終生塑造的過程。那麼我們這裡邊講的性別角色,大家看看定義:是指基於性別個體在一定的社會和群體當中,佔有的適當的位置,以及被該社會和群體規定了的行為模式。我這地方講的性別角色。那實際上就是說,身為男性和女性在一個社會生活當中,甚至他的一生當中以場景而變換的。但是在不變性別的這一點的基礎上,而適度地表演或者行為模式。你是該賢惠還是該勇敢,這個好多是和性別角色相關的。但是有一點,同學們要有一個理解,並不是每一個社會每一個群體,關於男女行為角色的模式是一樣的。比如說我們國家雲南的一個摩梭族。另外一個,我們再講一下,就是性別角色的內涵。那麼性別角色,它是以什麼來確定的呢?性別角色是以性別為標準劃分的社會角色。嚴格地來說,其實就是出生那一刻,看生殖器上是男孩還是女孩,當時就標定了。而且我們現在出生前,就可以標定,為什麼呢?還有B超。那你就看著爸爸媽媽,就開始準備不同的服裝,然後呢!還會怎麼呢?起不同的名字,然後還會暢想不同性別,男孩女孩的未來。大家看看實際上這種標定,自打成人社會知道新生一代性別以後,就開始在對他的角色進行定位。第二我們看看,它是以性別決定個體的社會化定向。在座的可能有很多學社工的,學社會學的。大家知道其實人的一生當中,從一個生物個體變成一個適應社會生活各方面角色的一個人,我們把這個過程簡稱叫做一個社會化的過程。這裡面的性別社會化是社會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那麼其實所謂的這個性別標定以後,其實對他的社會化的發展方向,其實就開始標定了。我常常都會有這樣的傾向性。比如我的女兒,如果說她吃飯的坐姿我覺得比較粗魯以後,我常常會怎麼說?這哪兒像一個女孩!或者是她屋裡不收拾,我就會說一個女孩子,會是怎麼樣。那我們經常可能生活中看得出來,一個男孩子膽小,大家會說你還像個男子漢嗎?會從他三歲一直說到他三十歲、四十歲都會去說他。就是有很多他的社會化往勇敢方向發展,她的社會化往賢惠方向的發展,是一個性別標定以後有這麼一個導向。第三個方面就是社會群體為男女制定的一套行為規範。這種行為規範可能在古代社會裡更為明顯,那麼古代社會裡尊和卑的關係,貴和賤的關係,在家庭領域你是公領域和私領域的關係,這套行為規範它完全會以性別角色來做區分的。在現代社會很多地方,已經破除了傳統的封建男女這種尊卑等級的東西,但是還會有很多性別不平等的這種規範在約束我們的行為。那麼第四個方面我們說,性別角色也是個體性別角色規範行為的一種標準。我們常常會評價一個人,可能會評價,是個好學生,學慣用功,是個好母親,那是不是有一套角色規範。她的貢獻她的大部分精力,甚至換句話說,犧牲自我來成全家庭成員。好了,是個好母親。那麼我們說,是個好丈夫,我們可能的定義就不完全是天天在家裡陪著妻子和孩子,他在外面一定得成功,得掙著錢回家。說性別角色的標定以及按照性別角色規定的這些東西來行事,實際上是我們生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那麼我們剛才講到了教育,現在講到了性別角色,我們今天可能探討的是他們之間的一個關係,教育起什麼樣的作用?那麼我們在學前教育到學校教育階段的一些研究,包括國外的一些研究通常認為就是一個兒童階段,他的性別形成通常會有這麼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做性別認同的階段,就是對自己和他人的性別能夠正確地標定。這個階段通常發生在孩子的一歲半左右;第二個階段叫做性別的穩定性,就是對自己的性別不隨著年輕情景的變化而改變的一種認識,一般四歲左右;那麼後邊還有一個階段,叫做性別的恆常性的獲得,這個非常重要的。就是說他對人的外表和職業的改變,而其生物意義的性別保持不變的認識。那麼我們講,兒童通常要經歷這麼一些階段,在這些階段他除了會標定確認獲得恆常性,而且他會習得一套性格行為方式,包括我們今天講的男性氣質和女性的氣質,這個過程都是在這個當中完成的。好了,下面我們想逐個的因素來做一些分析。那麼在性別形成過程當中,從一個新生兒到以後成長為男人或者叫做女人,家庭的因素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孩子的早年階段,那麼家庭的因素有大量的研究。那麼我們講首先一個,就是父母不同的教養方式、兒童的玩具和遊戲等等,都會影響性別角色的社會化過程。因為不同的家庭背景使人們接觸到不同的性別模式。那麼我們現在通常發現,父母比較具有男女性別平等這樣的夫妻模式或家庭關係,孩子的性別傾向通常會更平等一些。那麼我想同學們還可以做一些觀察,我們看就是現代中國婦女,凡是比較出色和優秀的,你追溯她的家庭背景,不外乎可能會有兩種趨向:一個是常常父親是比較開明的。我們說中國近代史上的宋氏三姐妹,能夠在那個年代,三個女孩子那麼小的年齡留洋學習和她們的父親比較開明的這種性別觀念是非常有關係的。這個是一個方面,大家可以找到很多這樣的證據;第二個方面我們現在發現,凡是家裡女孩子受教育水平或者程度比較高的家庭,常常和母親的受教育程度有關係,這個也是很多研究證明的。我經常有時候去一些西部地區,看有些地方即使都貧窮,但是為什麼有一些家送女孩上學,有一些家就不送。那麼我們發現有一個很重要的歸因,和母親的文化程度非常有關係,當一個母親自己通過受教育獲益以後,她會非常重視自己女兒的受教育程度的。第二個方面,我們也看到在家庭這個因素上,我說家庭或者父母,可能是孩子的第一任的性別老師。在大多數情形下,父母對自己出生的男孩女孩都有不同的性別角色方面的定位和期待,這種期待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當中成長非常重要的一些階段。另外一個就是父母本人,他的性別行為和性別態度也直接為孩子提供了一個可以模仿的榜樣。如果父親是很民主和平等的,孩子通常他在性別方面,今後在找對象也好。在就業、對待其他的異性也好,他的態度是會有明顯地受父母影響的這麼一方面。但是如果反過來說,父親或者母親本身的家庭分工模式,可能就是男主外女主內,甚至還有家庭暴力情形的。我們說對子女不管是對女孩、對男孩,它也有很多很密切的影響。那麼我們再看一下,另一個因素就是玩具的因素,那我們說孩子可能接觸到的。如果說第一任教師是父母,那第一任的教材可能就是他的玩具,每天經過他的手,經過他的眼睛,經過他的身體接觸的玩具。那麼我們看看,今天我們市場上的玩具或者我們隨意地觀察,甚至想想你自己的玩具。我們的玩具現在通常都是有性別標誌的,甚至玩具櫃檯裡面去看,都是分開的。那麼怎麼會分開呢?現在有很多家長就跟我講:「鄭老師,我這孩子其實先天就愛玩槍,或者說我的女孩先天就喜歡洋娃娃」。我就問她第一個問題:「那個洋娃娃是孩子自己從娘肚子帶來的,還是你給她買的?第一支槍是他從娘肚子帶來的,還是你給他買的?」那還是我買的,還沒有出生以前,我的朋友知道是男孩就開始送什麼了,送什麼樣的衣服。我說對了,他手裡的玩具就決定了他今後的社會活動的傾向是照顧的,是做家務的。你看有這樣的玩具,有洋娃娃她就知道她會是媽媽的角色,她會把它平整地躺在那兒,拿小手絹再給它蓋上,它會是這樣的玩具。但是如果換了一支槍,他就想他是要往外走的,他要去抓壞蛋的。我們一開始給他定型了,他喜歡玩什麼?那麼這個東西會持續他整個幼年時期,甚至是有些孩子到青春期,都還會對這類玩具有很大的這種喜好。不同的玩具經驗可以發展出不同的能力。比如說女孩子可能她的語言的能力,包括她照顧他人,關切他人這方面,體諒他人能力要發展得好一些。那麼男孩子的視覺空間和動手能力要發展得可能要好一些,這個是和玩具分性別化的這種選擇或者隔離相關的。我們第二個比較重要的一個,就是孩子成長形成就是這種教育環境,形成他的性別傾向的另一個因素就是遊戲。那麼我們說其實在教育學裡面怎麼看待遊戲呢?遊戲不過是未成年的男孩女孩扮演或者叫做預演。未來成人以後在生活中間扮演的角色,你們看孩子裡面,不管他是用動物來扮遊戲也好,還是就是直接來模仿成人的遊戲也好,幾乎是在成人生活當中有的他都會。結婚他們會扮演,抓小偷、扮警察、當大經理、當大老闆,他都是成人生活的一種預演。那麼這種預演當中他們會把看到的成人角色的分工,在他們的遊戲當中做淋漓盡致的表現。那麼後來有一些國外的,做兒童心理或者性別心理研究的專家就發現,我們今天看到的更多的男性其實從事更大的、更多的、團隊性的、競爭性的、與人交往、合作、對抗這類的在公務活動當中的遊戲,說的今天的男性在公務上的支配地位或者是能夠比較好地運用社會規則,或者是向上提升發展也好,和早年的遊戲運動的經歷是密切相關的。那麼我們下面講另外一個因素,就是講同齡人群體或者叫同伴。這個群體對一個人的性別形成起什麼樣的作用?那麼同齡人我們又稱同伴或者同儕,指的是兒童與之相處的具有相同的社會認知能力的人。那麼還有一個概念,就是同伴關係,同伴關係是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兒童之間的一種共同活動或相互協調的關係。小學階段他還會是從師、從父母,尤其是男孩子,他還是老師的表揚特別看重,父母的肯定特別看重。但是到了小學高年級,到了初中以後,他們最看重的是他那群人的認可,同學的認可。我們的學校大多數是男女同校,但是為什麼男孩子發展成男孩子,女孩子發展成女孩子。而沒有相當多的比例的男孩子,發展成為女孩子性格,就是很少跨性別成長。我們把它稱為跨性別成長的原因,就是同齡人團體的壓力,那同齡人團體的壓力。我們常常會講,如果說一個男孩子,下課他玩的這種活動,他是跟女生在一起,哪怕這個活動本身是中性的。比如說玩跳棋,那他的男性夥伴會說什麼?這個沒出息的,就會跟女孩子在一塊混,他會這麼說你。那同樣的,比如說男孩子喜歡踢足球,有一個女孩子也特別喜歡踢足球,但是她沒有看都是什麼人在踢足球,她在球場上去瘋跑了回來,那別的女孩子也說,怎麼跟假小子一樣,瘋丫頭。她會有這種壓力的,這種壓力實際上就是這種同伴人壓力,使得大多數幾乎絕大多數男女孩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是在一種像這一個欄杆的這麼個隔離帶兩個群體當中生活的,很少跨過這個隔離的。好了,我們下面就講所謂的性別隔離。其實我們生活當中從來就有男性,從小有父親,這以後有男朋友,這以後有丈夫。但是實際上,常常男女性之間都會問,真不知道這個男的怎麼想的?男的也會說,真不知道這些女的是怎麼想的?那你可以看得出,他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在一種隔離當中進行的。那麼我們再看,這個性別隔離當中,也發現男女孩子有一定的差別。男孩子的亞文化當中,他有一個比較大的圈,他的遊戲是比較公開的,而且男孩子的這種小團體和成人的關係不是太密切。那麼有支配和等級的格局,有團伙性的這種性質。那麼女孩子的這種小圈子通常更小,你看女孩子很少有。我們十幾個女孩子能夠聯合著起來做什麼事情,很少。男孩子花在同齡人的時間,也比女孩子她的圈子大,那麼有一些研究,它是這麼解釋的。男孩子他從小接觸撫育他的人,最早是媽媽或者是姥姥,或者是奶奶這樣的人群,這以後可能是幼兒園阿姨、小學教師都是女的。那可是社會又期待他成為一個,叫做功成名就、頂天立地這麼一個所謂男性的承擔這樣的角色,所以說他要尋找他的角色榜樣。那麼他就有一種至少我不跟周圍這些人學,這個是他能夠認定的,但是周圍的父親,又常常是在外面。那他很小的年齡,跟他接觸不了社會生活和公共生活。但是有一條,他拒絕女性的影響,我不跟你學然後跟誰學呢?成年的男性離開他們距離比較遠,在空間、時空上,那麼夥伴之間學習,所以他的夥伴關係更密切。另一種,那麼女孩子相反呢!媽媽穿高跟鞋她就可以拿著高跟鞋做模仿,媽媽的耳環、口紅,她也可以試著抹,然後撫育孩子的一些動作,女孩子之間親密的交往,她完全可以從母親和阿姨之間這種關係當中可以直接模仿到。說她沒有所謂的一定要排斥,她直接性的角色扮演,在她的身邊,在周圍。那麼女孩子與成年人接觸更多的原因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說成年人不管是父母還是教師,一直對女孩子有一種保護形態,也希望更多地和女孩子接近,是為了降低或者減少男孩子的競爭環境,在競爭環境當中對女孩子的支配或者是欺負。那麼男性的這種夥伴聯繫或者連接出現在兒童晚期,剛才我講的比如說小學高年級,初中或者是這以後,那麼這種連接增強了男性的自我認同,也增強了男性支配女性的願望。這種連接過程當中,他們可能一個是相互習得這種男性應該怎麼陽剛,有些比如說能夠怎麼跨越一些社會給他們設定的做個好娃娃的這種規範。同時他們開始產生一種文化,這種文化肯定是社會大文化的影響,不是他們自身能產生出來的。就是說以支配或者是貶低女性,來實現自我。如果這裡面夥伴當中,有一個人的行為方式或者氣質性格像女生,他們會嘲弄他、嘲笑他、排擠他,那在這個排擠當中,意味著他對整個另一個群體,女性的一種排擠。同時還常常從性的觀點出發,貶低女性,把女性生物化。好了,剛才我們講到的是兒童早年的一些因素。從玩具、遊戲、同齡人、夥伴以及父母的教養方式,可能看得出他的一種性別成長的一些趨勢。那麼他們還看到有一個很重要的一個趨勢。就是他生活當中,看到職業的性別隔離,孩子從小看到的最初是家裡的爸爸天天在外面,媽媽可能跟他時間接觸更多。那麼他生活空間再擴大一點到了幼兒園全是女的,到了小學老師全是女的。但是他看到了有一個男的或者兩個男的,是做什麼的?做校長的。那麼如果他再往上走,到了初中、高中,那個教得好的老師,教高中的,男的多;特級教師,男的多;區里來視察的領導,男的多。他看到高位置的上面的,然後又看到外面做IT行業的,廣告裡面天天拿著公文包,上上下下、匆匆忙忙上班的,是男的多。那麼這種職業的隔離,從各個方面都給孩子們就是正在成長的孩子們,形成了他的性別角色的這種偏見,我們或者叫做性別的概念。那麼可能有幾個方面的因素,使孩子們能夠習得的,對他的這種最後他了解社會、了解職業產生的一些影響職業的性別隔離。因為有三個方面,一個是橫向的隔離。他就可以看得出,男女在某一職業當中的構成比例和在全部勞動力人口當中的比例不一致。比如說幼兒園阿姨,如果出現幾個男的,他會很奇怪;比如說我們說皇帝有女的,他也覺得很奇怪。因為他看得更多的是,凡是皇上都是男的,伺候皇上的可能有女的。然後餐飲行業、服務行業,照顧人的行業里都是女的,這個是我們叫做一種橫向隔離。他看得到的。另一個他看到的就是一個縱向隔離,在所有的職業當中,包括女性職業當中,在具有較高的技術責任地位和收入的職位上,男性都比女性多。有很多小孩子我聽他們議論說,我們女的會幹什麼?女的縫紉,衣服都是女的織出來的。但是第一流的設計師,還是我們男的。你們媽媽這些都在做飯,做飯都是女的做,可是我們第一流的廚師,都是我們男的。他說的是有道理,這我們叫縱向隔離,當一個職業成為一個高位置、高技術、高收入領導位置上的時候,即使女性居多的職業當中,可能也有男的,這個對孩子們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第三點就是工資上的差別,能給男孩子女孩子,就形成這種男主外女主內,男的必須有錢、有本事、掙錢,女的收入可以少一點,而且女的收入就是少,這個就是職業的性別隔離。還有一個方面,我們可能是講一下關於語言,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做一些觀察或者是做一些收集些這方面的資料。語言在維持今天這個男權社會過程當中,它扮演了很重要的作用。那麼通常社會生活當中,孩子從習得語言過程當中,也習得了他的角色定型,也習得了一些性別的偏見。我們看會有些什麼樣的情形?大家可以看得出一個就是忽略,我們不管是中文還是英文可以都看得出,凡是代指人類的一些詞,男性的詞就可以代表全人類,他是一種最普遍最有代表性的。凡是女性的詞,它要專門地標明是一個女性。如果說是女的在公共場合出現的,她就是一個有一種另類的感覺。可能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我們常常講,一個作家、一個經理、一個政治局委員,大家說有一個女詩人,有一個女作家,有一個女經理,他會給你標上這麼一個標籤。就是說凡是如果說沒有這個抬頭,沒有這個性別的,那自然就是男性,就是說你是在這個領域裡,能夠充任這些位置的,次一等的或者另類一級的,就語言這種刻板化的印象很多。我知道在我們國家,它有些時候說一類人,說這個人大概是不太利索,不太能幹。有通常一類就是這個人那麼婆婆媽媽,你這個人那麼婆婆媽媽,他會是這個人稍微羅嗦一點,你怎麼那麼婦女。還有一個詞,我就不太確認是怎麼來的,就是這個人怎麼那麼「三八」,不著調。或者是我不知道這些詞,它常常會是一種輕視的語言。它常常把女人都用這些辭彙來標明。還有一類就是,還有一類侮辱,明顯的侮辱,那我說從很多罵人的話語當中大家可以細查到這個語言,那麼孩子是學這些語言長大的,聽著這些語言長大的。語言是人的思維的一種反映,是一種文化最深刻的一種表現形式,那我們其實可以在語言當中發現很多很多這種對女性的忽視,對女士的歧視,甚至明顯侮辱的辭彙。但是這些東西,就是通過我們日常的交往,通過孩子們就在這種日常交往,甚至通過我們的媒介,他可以看到這些東西,這個是一個方面。好了,剛才我講得更多的是叫做廣義的教育,就是說影響兒童,成長性別發展的一些因素,那麼我下面還想講幾個因素,就是關於在校內,在學校教育裡面的一些因素。那麼第一個因素,可能就是我們講到的教材因素。我們現在北師大原來一個老師,他牽頭做了一個題目,就是對我們國家的幼兒,成人以及中小學教材做了一項研究,發現我們教材不管是內容,還是編輯,還是作者的選擇上或者性別比例上,都存在著明顯的重男輕女。我們現在還在用的,就是1993年出版的中小學教材,插圖裡面明顯是男性多,文章的主人公明顯是男的多,然後寫文章的作者,絕大多數是男性,那麼可能編輯這個教材的,也絕大多數是男性。有一些女性,女性第一是很少,另外一個可供孩子們學習或者作為一個角色榜樣。如模特這樣的人很少,都距現在的女孩子生活距離比較遠。比如說它會講到,有劉胡蘭,是英雄,有鄧媽媽,那麼還有很多這種,有居里夫人。但是生活當中它能夠真實接近,能夠學習的女性,不管在時間和空間,還有生活經驗上,距離現在的女孩子的距離都是比較遠的。而且是它即使是有一些女科學家,女政治家,像居里夫人還有像鄧穎超,那麼它在表現的過程當中,也會力圖更多地表現她的是傳統的性別角色的方面。可能有個大家非常都很熟悉的一個例子,就是我們講到的鄧穎超,應該說她是中國少有的女政治家、革命家,那麼她在她的革命生涯當中有很多傳奇方面的故事。可是我們的教材裡面出現兩次的一個女革命家就是她,而兩次她所表現的角色是什麼呢?一次是為周恩來補衣服,是個妻子的角色;另一次是受周總理的吩咐,給小戰士送雨傘還是雨衣,那她都體現的是一種關愛角色,但是她叱剎風雲這一面,我們在課文上看不到。好,我們看看教師的期待和指導,相當多數的教師對男女學生都有不同的成就、成績和能力方面的期待。就是期待女孩子文科比較好,語文、語言比較好,外語比較好;期待男孩子數理化,動手能力,今後他的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好,他有不同的期待。很多老師在和家長交換意見的時候,他會有什麼樣的情形呢?你這個孩淘氣,我其實挺喜歡淘氣的孩子,今後有發展、有出息,他稍微一用功,這個孩子肯定上得去。絕大多數老師是會這麼反饋男孩子的學業成績給他的父母的,給女孩子基本上不這麼反饋,她也儘力了,女孩子反正學這個就是難點。他就這麼跟你談,那麼這個父母反饋回去。其實我們很多包括我們的一些女學生,我們的女學生說,她們上高中做寄宿制的時候,發現男生一點不比女生少用功,他們更會玩命,就是說更用功。但是大家都會覺得他們是聰明得來的,而女生成績一好,就說你是下苦功夫來的。就是社會上就有一個寬鬆的環境,男孩子你可以失敗,你比如說你小學數學不好,有寬鬆,還早呢!男孩子懂事晚。女孩子沒有懂事晚的時候,女孩子你這會兒都學不好數學,你今後幹什麼?還是這樣的話語,然後再往後做,到了高中數學還不好,男孩子怎麼辦?他就是不用心,這真是沒辦法,他就是不用心。那女孩子你即使初中數學很好,他會給你預設高中你就不行了;你高中數學很好,他還告訴你,你大學你還是不行;你大學數學還好,他還告訴你,即使數學好,你今後還是嫁人,給人當老婆。他這種層層的預設,把很多非常有天賦的學數學的女孩子,學科學的女孩子,即使學得很好,都是非常地壓抑。所以說教師的期待和指導、暗示是非常重要的。好了,我們再看看課程的設置和輔導,那麼我們像學校的課程設置和輔導方式,也是影響男女學生性別行為和態度一個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那麼我們在講,中國這種情形可能好點,在西方它很明顯。它設很多選修課,選修課它會鼓勵女孩子去選修一些縫紉、家政、育兒、裝修這樣的一些課程。鼓勵男孩子修工程、修機械、學計算機或者是未來的金融行業,課程設置上有很大的偏差。那麼我們國家目前,有一些女子學校包括中學,他們說我們要做因性施教,我說那你一個因性施教,講的是什麼?他說那我們就找一些適合女孩子學的什麼縫紉,還有什麼美容、儀錶這些,這樣的課程給女孩子開。我說如果說你不讓她挑戰今後在未來社會裡有高回報的這些專業和工作。你看起來是為女孩子,最後這些女孩子要吃苦頭的。個個都會化妝,做什麼?做花瓶!你個個都懂得溫、良、恭、儉、讓,你怎麼能夠讓她競爭?這個社會中國人口這麼多,就業壓力這麼大,你鼓勵這些人退縮。我說這個就不是因性施教,你如果說好了,我單獨辦女校、女班,我就是要找出女孩子怎麼能更有學數學的自信心。好了,我說你這個因性施教我是贊同的。所以我們現在的很多課程設置,按性別因性指導、因性施教,一看它裡邊內容是什麼?我希望這個同學們要有所注意。另外一個我們還有一些研究,就是發現在填報志願和就業方面、做諮詢方面。剛才我已經講到了,不管是父母還是家長常常會對男女孩子做不同的這種指導,我們現在已經發現。有些在一些高中在報考志願的時候,很多女孩子沾是「工程」兩個字,哪怕其實是一種辦公室管理工程她都不敢填,她一聽「工程」她就緊張,她覺得這個不是我學的,我註定要受排擠。這個我想就是我們學校教育的這一塊也有些時候也包含著很多性別方面的一種傾向性。那麼在學校的組織和管理裡邊,我們剛才其實都談到了,學校組織的架構,高等教育也好,中等教育也好,或者教育局的組織架構也好,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那麼看到很多資源上,尤其在高等教育裡面,學術方面的委員院士都是男性。那這樣不管是中等學校還是高等學校,學校這種組織架構以及資源分配上的男女不均衡,也給孩子們留下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那麼孩子們不管是在小學、中學、大學,他看得到這種組織機構上資源分配以及男女教師的不同的行為方式,它形成不同的性別觀念。好了,我們今天剛才講到的教育方面有很多很多的因素。培養了今天的男孩、女孩、男人、女人,但是教育其實是個雙刃劍,它一方面可以造就一些具有非常傳統的性別偏見,同時它也可以改造一個社會的性別偏見和傳統性別的一些文化,尤其是帶有性別歧視這樣的性別文化。那麼我們這裡邊有一個概念,可能大家這個詞還是比較熟悉的,就是說什麼是性別歧視呢?是一類性別成員對另一類性別成員,尤其是男性對女性的歧視,當然我們不是絕對的就是女性有沒有歧視男性的。但是目前的社會裡面,更多地是男性對女性的歧視,基於性別的歧視。那麼我剛才講了教育一方面可以複製社會文化裡面當中的性別偏見、性別歧視,其實它還可以做一些改造,可以建設新的性別文化,有這麼一些功能。那我想有哪些方面的一些作用呢?一個是可以通過立法和制定專門的政策以確保婦女和女童的教育權利。我這個地方講的立法和制定教育政策可能有兩類政策:一類就是我們今天叫做一律平等的政策,你不要有任何歧視。比如說現在男女教師退休政策是不一樣的,很多地方的女教師是55歲退休,男教師是60歲退休,如果現在都提前退了,提到多少呢?比如說提到男的55歲了,那女的又到50歲了。那麼這樣的一些政策就是說所謂平等政策;還有一類就是應該有所特殊扶持的政策,因為和總體我們國家現在的教育情況看,應該說兩性平等的教育幾乎是很接近的。但是要從總體來說,女性和男性平均受教育年限相比,以及教育資源的享有相比,女性還是弱一點。那麼對這個在教育資源獲得上比較弱的族群,我覺得應該給予一些特殊扶持的政策。第二就是提出促進社會性別公平的教育改革方案。那麼這個改革方案,在我們國家可能是剛剛在起步,那麼在一些性別平等政策貫徹比較好的北歐的一些國家,它有很多關於就是教育促進社會性別公平,尤其在教育領域裡面的教育改革方案。就是說我們今天的改革,可能是比如說朝向取得好的成績,朝向好多好的管理,但是指向性別公平的改革,目前在我們國家還不算太多。第三個方面我想我們教育可以做的建立教育性別公平的教育指數。這個教育指數我們把它叫做indicator這樣的一些東西。實際上它可以評價和監測,在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它的性別平等的程度怎麼樣。好,我們今天可以看,比如到一個國家,到一個地區,說你的教育性別平等怎麼樣?好了,他說我的50%的男生,50%的女生在大學裡。好,我下面再問一個指標,那這些男生女生,都在什麼樣的大學?好了,女生都在社區大學、高職,男生都在這種academic university,就是學術性的研究性大學。那這個指標那我要看,研究性大學裡邊,有多少男生和女生?那還可以看,說的我這個都平等了,有多少男生在這兒?有多少女生在這兒?女生學的是什麼專業?男生是學的是什麼專業?那好了,我再一看,我另一個監測指標,畢業以後有多少女生找工作,找的什麼樣的工作?她就業的位置是什麼?像這樣的監測指標,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應該年年有這樣的監控指標,在領導層有多少女性?在高層有多少女性?在學術委員會裡有多少女性?像這樣的監測指標如果能夠年復一年報道這個情況,讓社會讓公眾都知道女生、女性在教育裡面獲得資源獲得發展的機會,實現的情況,這個是很重要的。現在我們常常報不出這種數字的,或者是一概而論,沒有這種數字,沒有具體的監測。第四個方面就是建立一個無性別歧視的教育和教學模式。比如說改寫教材,又比如說培訓教師,你在用語上教師本身,就是其實是兩類語言。對男孩子女孩子的表揚批評也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比如說,幼兒園做那種角色扮演,比如說大灰狼和小白兔,那通常會男孩子演大灰狼,兇悍的,可以這種惡的可以表現。女孩子弱小的、需要保護的。那能不能顛倒一個角色或者按照孩子們自己願意演什麼就演什麼,誰都可以。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就是說有一個心理學家,美國的心理學家,20世紀70年代非常有名的叫本姆,他提出了一個所謂的性格雙向化的理論。因為他的研究和觀察發現其實在現代社會當中比較成功人士的性格品質當中,其實都是包含著既有男性特質又有女性特質的一些好品質。而不是說一個女孩子,她是絕對溫柔、賢良、照顧他人,那麼他常常發現,他可能同時他也具有果斷、勇敢這樣的品質。他在社會上成功,就是說他具有兩個性別的優秀品質,那麼這樣相反的人是最成功的。那麼這樣的這種教育模式的話,還是非常有用的。另外一點就是開設性別平等的課程,那麼在很多這種比較重視性別平等的國家,它從幼兒園、從小學、中學都要開設這種讓男女學生了解自己性別是怎麼形成的,怎麼與異性相處,了解國家性別平等的法律政策,而且了解這些性別監測的指標,同時通過他們自己教會學生自己努力來克服性別偏見。那麼這類的課程的話,我覺得應該是對青少年的成長應該還是非常有用的,這個是一些改革性的措施。那麼最後,我想講一下實際上在《北京宣言》裡面,「九五世婦會」裡面的27條,就指出通過向女孩和婦女提供基本教育,終身教育實質和培訓以及初級保健,促進以人為中心的可持續發展,包括持續的經濟增長。同樣也是在1995年的《行動綱領》的72條指出,創造出一種教育和社會環境,其中尊重她們的思想意識,宗教和信仰的自由,使婦女和男子,女孩和男孩受到平等待遇,並鼓勵她們發揮充分潛力,並在這種環境下,使教育資源用於促進男女,非成規定型的形象,這將可以有效地消除對婦女的歧視和男女的不平等。那麼這個已經是納入我們應該說是全世界的一個行動綱領,包括北京的中國政府,也是簽署了這些綱領和文件。那我想應該反映在我們教育改革和各項政策法律當中,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為什麼內地 CS 名校很少借鑒(照搬)國外名牌課程?
為什麼非京籍家長碰見孩子沒法在北京接受義務教育的情況,不離開北京。老家不行,可以長三角珠三角呀?
想要了解高檔幼兒園加盟流程?看下面
你在支教中遇到的最糟的情況是什麼?最後怎麼克服的?
英語口語學習之朗讀訓練法

TAG:教育 | 婦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