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盧布危機無了期 普京騎虎難下

當地時間18日中午12點,普京舉行第10次年度記者招待會,為俄羅斯經濟打氣。

  中評社北京12月22日電(評論員 張迎春)隨著國際油價暴跌,以及美歐對俄經濟制裁不斷升級,俄羅斯盧布近日連續上演幣值急劇「大跳水」,震動全球。輿論認為,俄羅斯正在遭遇199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難關,不少西方媒體甚至斷言俄羅斯經濟已瀕臨崩潰。而普京能否扛住這輪「盧布風暴」,會否向西方妥協,更是令人關注。   今年以來,盧布兌美元貶值了一半以上。12月15日盧布經歷了「黑色星期一」,一天之內對美元和歐元比值下跌了13%,16日更是一度創下1美元兌80盧布的歷史新低。此前市場還認為,美元兌盧布的50關口是盧布「生死線」,如今盧布已是遠遠跌破了死線,市場甚至悲觀預期1美元可能兌100盧布。所以外媒用「崩盤」形容兩日來的盧布驚魂,幾乎一夜之間,俄羅斯經濟接近冰點。而今年以來,俄羅斯央行已經六次加息,之前投入超過800億美元外匯儲備也未能阻止盧布貶值,盧布毫無懸念地成為本年度全球跌幅最大的貨幣。   盧布的崩盤式暴跌,首先與國際原油價格一跌再跌直接相關。在短短四、五個月內,國際原油價格從110多美元/桶跌至目前的54美元/桶,這對財政收入40%來自石油出口的俄羅斯來說,不啻一場噩夢。根據計算,石油價格每桶下降10美元,俄羅斯就損失324億美元,約等於1.6%的GDP。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長烏柳卡耶夫也曾指出,俄羅斯財政維持相對平衡的底線是石油價格每桶3700盧布。據此推算,當油價在每桶100美元時,美元兌盧布匯率可以穩定在1:37左右,而當油價下跌時,俄羅斯政府為保證之前的收益,只能允許盧布貶值。有悲觀預測稱,如果油價跌破每桶40美元,美元兌盧布匯率很有可能會超過1:100。   油價迅猛下跌,各種「陰謀論」隨之而起。最流行的一種說法是,美國動用「石油武器」,「合謀」沙特共同打壓油價,目的就是要讓嚴重依賴原油出口的俄羅斯遭受重創。但實情卻是,美國和沙特等歐佩克成員國因為利益有別,並不同心同德,步調也難以保持一致。值得注意的是,11月27日,在油價已經大跌了近40%的時候,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成員國依然堅拒減產。在歐佩克的市場份額不斷被美國頁岩油侵佔的情況下,此舉被解讀為歐佩克要「死磕」頁岩油,他們寧願油價繼續下跌,自身利益受損,也要拖垮頁岩油。

  由此看來,俄羅斯所以首當其衝,還是因其自身經濟積弊所致。作為全球主要產油國之一,俄羅斯經濟結構相當簡單,能源企業比重過大,自身嚴重缺乏「造血能力」,乃至於有評論稱,「油價可以操控俄羅斯的經濟周期」。俄羅斯因「石油美元」重新崛起,又因石油跌入谷底,可謂成也石油,敗也石油。   而烏克蘭危機不斷升級,激化了俄羅斯與美歐之間固有的矛盾。尤其是今年3月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地區之後,美歐對俄實施了多輪經濟制裁,涉及金融、軍事、石油等重要領域,可謂釜底抽薪,被外界視為俄羅斯經濟大幅下滑的觸發點。此舉導致俄市場嚴重「失血」,資金告急,融資成本飆升,外資大批出逃。投資者出於避險心理紛紛擁抱美元,於是原本表現不俗的盧布開始逐步被市場拋棄。   在盧布崩盤之後,俄羅斯政府立即打響「盧布保衛戰」。俄央行在莫斯科當地時間15日宣布,將基準利率從10.5%上調至17%,一次性「瘋狂」加息650個基點,但盧布依然「跌跌不休」,顯然這副「猛葯」療效不佳。而這已經是俄羅斯央行今年以來第六次加息了。市場分析師認為,加息將大幅提高企業融資成本,加劇社會動蕩風險,進一步打擊已經疲弱不堪的俄羅斯經濟。顯然,俄羅斯的「盧布危機」仍在繼續,俄羅斯的經濟寒冬恐怕不會在短期內結束。


推薦閱讀:

中國的管治危機與民權赤字
男弱女強婚姻危機:「女強男弱」婚姻如何破除短命「魔咒」?
一位母親的危機處理-摘自《讀者》2010.9
今日中國的真正危機,真的是腐敗嗎?
澳大利亞 民主危機正在顯現(深度觀察)

TAG:普京 | 危機 | 盧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