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可致癌?慎選烹調方式!
大洋新聞 時間: 2015-11-08 來源: 廣州日報 作者: 任珊珊
(Gettyimages供圖) |
世衛組織發布的報告引發爭議,營養專家稱加工肉類應慎食,煮燉肉類好過燒烤煎炸 醫學指導/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營養科葉艷彬副教授
「肉食者們」最近的日子不好過!原來,世界衛生組織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近日發布一則報告,將加工肉製品列為「一類致癌物」,因有「充分證據」表明其可能導致結腸癌。報告還指出,以牛羊豬肉為代表的紅肉類也有致癌可能。消息傳來,國內輿論一片嘩然。中國肉類協會第一時間發布聲明以捍衛行業利益,直斥報告不客觀、不慎重、不科學,並質疑「我國四川和湖南兩省是吃腌臘製品人群較集中的地區,而這兩個省份並非我國結直腸癌高發區。」
對此,營養學專家表示,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腌肉臘肉等加工肉製品是誘發食管癌、胃癌的高危因素,而長期過量食用紅肉也會增加腸癌的患病機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少吃或不吃加工肉製品,避免過量進食紅肉,更要慎選肉類烹調方式。
文/廣州日報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李紹斌、彭福祥
新聞回放:
腌臘製品易致癌?網路掀起攻防戰
我國的傳統加工肉類主要有腌肉、臘肉製品等,而紅肉一般指的是哺乳動物的肉類。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紅肉與加工肉製品攝入的致癌風險評估,通過對多個國家的研究人員發表的文獻進行全面回顧,調查紅肉(即牛肉、羊肉和豬肉等哺乳動物的肉)、加工肉製品與癌症的相關性後,將加工肉製品列為「一類致癌物」,將紅肉列為「2A類致癌物」。
在世衛組織以往公布的一類致癌物中,砒霜等赫然在列。把香腸、火腿等加工肉製品與砒霜歸入一類,令「肉食者們」群情激奮,怒呼「臣妾不能」。中國肉類協會則迅速發表聲明反駁,稱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有任何一種食品(包括紅肉和肉類加工製品)被證實引發任何癌症,而該項研究只是進行危害分析,並不是風險評估。
在這場輿論攻防戰中,素有吃腌臘肉類風俗的四川、湖南兩省被擺上檯面。質疑者稱,兩省均不算結直腸癌高發區,足以說明「加工肉類和紅肉沒有那麼可怕的後果,研究報告不嚴謹」。
支持者則認為,腌臘食物是誘發胃癌和食管癌的高危因素。有網友搜羅出2014年4月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期間,成都疾控中心和四川抗癌協會發布的數據。數據顯示,腸癌分別是當地男女腫瘤發病率的第三位,胃癌則居男性腫瘤發病率的第五位。還有好事者以連續兩年公布的「中國癌症地圖」中缺乏四川癌症發病率的統計數據為證,指出中國肉類協會的負責人的回擊「缺乏權威性」。
專家解讀:
長期過量攝入的確會增癌症風險
「實際上,腌肉等肉類加工製品一直被醫學界視為胃癌、食道癌的致病高危因素,而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模式則被視為與結直腸癌的發病有關,常吃紅肉的影響首當其衝。」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營養科葉艷彬副教授指出,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報告里的一類致癌物指「明確對人體有致癌作用的物質」,而2A類致癌物指「有較高可能性的致癌物質,這類物質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充分的致癌性證據,對人體證據不足」。
在世衛組織已確定的致癌物中,與飲食有關聯的有檳榔、煙草、酒精、苯並芘等多環芳香烴、黃曲霉素、亞硝胺、丙烯醯胺。其中,苯並芘在燒烤肉類尤其是烤焦的肉中含量較高,黃曲霉素主要在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麥等糧油產品中,亞硝胺主要在腌制和熏制食物中常見,丙烯醯胺則在油炸和燒烤的澱粉類食品,如炸薯條、炸土豆片等中含量較高。
葉艷彬指出,致癌物對人體的危害體現在長期影響中,並非一接觸就會致癌。各國醫學界多年來的研究證實,長期過量攝入加工肉製品的確會增加癌症風險。
「人們喜好吃腌肉、臘肉等加工肉製品,主要是從口感和情感上出發,但沒有考慮健康因素。」葉艷彬指出,傳統的肉類加工方式最大的問題是糖鹽含量超標,不利於心腦血管的健康。其次,為了更好地保存肉的口感和質感,加工肉類含有多種添加劑,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為強致癌物亞硝胺。而飲食中攝入亞硝胺,被公認為是消化系統腫瘤的高危因素。
專家提醒
飲食習慣應「與時俱進」
「隨著時代的進步,生活方式的改善,人們應該對傳統飲食習慣有所揚棄和發展,不能固執地抱殘守缺,與文明脫節。」葉艷彬指出,腌肉和臘肉的盛行,與過去保存食物的條件落後、手段有限有關。在沒有冰箱的年代,為了避免浪費食物,儘可能延長食用期,人們只能用高濃度鹽來腌制肉類的方式來儲存食物。
「過去,有些地區的人們可選擇的食物種類不多,只能把一些不健康的食物當成每天的主菜。而現在,飲食供給多樣化,一些不健康的食物就應該變成偶爾嘗鮮、懷舊的選擇,而不能天天吃、大量吃。」葉艷彬表示,出外旅行時,不方便獲得新鮮的水果蔬菜和肉類,吃腌制食物救一時之急倒也無妨,但如果居家過日子也頓頓這樣吃,肯定要出問題。
「癌症的致病因素的確很多,包括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等,有些是我們作為個體無能為力的,有些則是我們可以選擇改變的。」葉艷彬指出,防癌要從最簡單的可控因素做起,那便是「管好嘴,邁開腿」,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均衡飲食,少吃、不吃加工肉製品。
紅肉不可因噎廢食但應控制
和加工肉類相比,紅肉的角色則比較微妙。一方面,紅肉是優質蛋白的主要來源,富含鐵、鋅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以及維生素B1、B2、A和D等微量元素。葉艷彬指出,不能因為怕攝入紅肉增加患腸癌風險就「因噎廢食」。「平衡膳食,均衡營養才是健康的飲食習慣。」根據《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的要求,每天每人應攝入油25~30克,鹽6克,奶以及奶製品300克,大豆以及堅果類30~50克,禽畜肉類50~70克,魚蝦類50~100克,蛋類25~50克,蔬菜類300~500克,水果類200~400克,穀類、薯類、豆類共250~400克,以及水1200毫升。
「在保證足量進食紅肉的基礎上,更要講究的是肉類的烹調方法。」她表示,煎炸燒烤的傳統烹調方式在高溫烹調時,容易產生大量有害物質,因此,平時應該少用此法。煮或燉等因肉類不直接接觸明火且烹調溫度較低,相對健康。不過,廣東人愛吃的「煲仔飯」在烹調過程中,肉類容易黏鍋而被烤焦,最好不要吃焦肉。相對而言,帶湯的煲仔飯會更健康。
推薦閱讀:
※繼一洗黑事件後,韓國13種化妝品重金屬化學物再次超標
※常吃食物是頂級致癌物?
※?5招清除蔬菜里的致癌物!趕緊收藏!
※哪些人更容易患癌?了解致癌因素,遠離它!
※方舟子直播:任何黑茶都存在致癌問題,普洱茶協會沒資格起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