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陽樓》全詩翻譯與賞析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譯文] 親戚朋友連一個字的書信都沒有,毫無消息;我現在年老多病,所能依靠的就只有這條孤零零的小船了。 [出自] 杜甫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 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 憑軒涕泗流。注釋: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長江南岸,是我國第二淡水湖。 岳陽樓:在今湖南省岳陽市,下臨洞庭湖,為遊覽勝地。 吳楚:春秋時二國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一帶。 坼(chè):分裂,這裡引申為劃分。這句是說:遼闊的吳楚兩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飄浮在洞庭湖上。據《水經注》卷三十八:「湖水廣圓五百餘里,日月出沒於其中。」乾坤:原指天地。此指日月。 無一字:音訊全無。 字:這裡指書信。 老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身患肺病,風痹,右耳已聾。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葉飄零無定。詩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過的。這句寫的是杜甫生活的實況。 戎(róng)馬關山北:北方邊關戰事又起。當時吐蕃侵擾寧夏靈武、陝西邠(bīn)州一帶,朝廷震動,匆忙調兵抗敵。戎馬:軍馬借指軍事、戰爭,戰亂。這年秋冬,吐蕃又侵擾隴右、關中一帶。 憑軒:倚著樓窗。 涕泗流:眼淚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淚和鼻涕,偏義復指,即眼淚。 【詩文解釋】 早就聽說洞庭湖的水勢浩大,今天終於登上了這座聞名遐邇的岳陽城樓。洞庭湖如此廣闊,東南面的吳地和楚地,似乎被割成兩國。洞庭湖的水勢浩瀚,整個天與地就如日日夜夜在波濤上漂浮。望著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親友連一點消息也沒有,而今年邁多病,棲息在這隻孤零零的小舟上。在關山以北依然戰火不斷,憑軒遠眺,默思著國難家愁,我終於涕淚交流。譯文2:很早聽過名揚海內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 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賞析:大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攜眷夔州出峽,漂泊在江湘一帶。暮冬流寓岳州,登臨岳陽樓而有此作。「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實為千古名句。前人稱此二句「尤為雄偉,雖不到洞庭者讀之,可使胸以豁達。」(宋人黃鶴《少陵年譜》)。全詩將眼前雄偉壯闊的景色與詩人個人的身世悲涼之感及對國事邊事的憂心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具有極為深廣的內涵。表現上擒縱自如,卷舒隨意,折轉巧妙,充分表現了沉鬱頓挫的杜詩本色。此詩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為盛唐五律第一。從總體上看,江山的壯闊,與詩人胸襟的博大,在詩中互為表裡。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鬱,卻不壓抑。 首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底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雲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曆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於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首聯敘事,頷聯描寫,頸聯抒情,尾聯總結。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局限於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繫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其身世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這首詩意境開闊宏偉,風格雄渾淵深,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之為盛唐五律第一。從總體上看,江山的壯闊,與詩人胸襟的博大,在詩中互為表裡。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鬱,卻不壓抑。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蔡絛《西清詩話》說:「洞庭天下壯觀,自昔騷人墨客,題之者眾矣,……然未若孟浩然『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則洞庭空曠無際,氣象雄張,如在目前。至讀杜子美詩,則又不然。『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幾雲夢也。」 全詩純用賦法,從頭到尾都是敘述的筆調。以往一些學者認為詩用賦法,沒有形象,沒有詩味。事實上,賦法是詩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點是不注重詩的語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著力創造詩的總體意境。《登岳陽樓》正是運用賦法創造藝術形象的典範。它所達到的藝術境界,已經使人不覺得有藝術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覺得有語言的存在,只覺得詩人的思想感情撞擊著心扉。 |
推薦閱讀:
※杜甫的人物性格是怎樣的?
※張即之《杜甫七律二首》,鐵筆銀鉤,排奡縱橫,豪邁之風躍然紙上
※用四千行詩向杜甫致敬
※杜甫青少年的遊歷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