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堂 | 養生之本,在於順應四時
這個是今天講課的重點,2016丙申年的養生要點
第一是需要順應四時而養生。
春天是主生髮,所以要早睡早起。
夏天是要養心,所以不能吃太多冷的東西。
秋天是主收斂。冬天是藏,要好好養腎。冬天晚上很多人跑去打球,晚上出一身汗才舒服,冬天陽氣是要收藏,不收藏還要去耗費,而且還在晚上去耗,必會生病。
今年歲水太過,所以會出現雨冰雪霜。所以內寒濕,就會出現嘔吐。
總括:2016年全年偏於寒冷,氣候變化特點是雨水較多,冬季會早到
對於人類的影響,就會因為濕氣太重,會出現溫熱病,「寒包火」,「濕包火」。比如發熱、咽痛癢、腹泄、瘡瘍、嘔逆容易有浮腫等。也會出現很多皮膚病。
很多孩子都會出現濕疹,非常難搞,這種不要上抗生素,用艾草煮水擦洗,去濕氣,配合中藥。
今年的初之氣是1月20-3月19日,會跨四個節氣,立春,雨水,驚蜇,春分
草木得生長之氣而早榮也,故雖有時氣之寒來,而不能殺二火之溫熱。
肝氣不能抒發,很多人紅眼病上來了,肝出竅於目。
養生的重點就在於養肝氣。早睡早起,適當鍛煉。
不要太過於勞累,多吃溫性食品。喉嚨不舒服,吃點涼的,這些都不是對的。
老人家都會多生氣,這些都有問題,老人家要多哄哄,不要和他們吵,這些都是因為肝氣的問題。
立春是萬物都開始動的季節。春是蠢動,所以要早點睡覺。春天是各種伏邪高發的氣節。
這個節氣就是發陳的季節,其實更需要在本氣的基礎上,讓它更透發出去。
地下封藏的陽氣開始萌動,但仍沉伏狀態。蘇醒了,就開始要動起來。乍暖還寒。所以需要春捂秋凍,不能輕易脫衣。
需要適當吃一些辛溫食物。如果天晴了,要多多曬太陽。曬背,來吸納天氣陽氣。要適當伸展肢體,才是疏肝。
天氣開始暖和,開始備耕了。北方會比較乾燥,要保墒。這個時候需要注意倒春寒。今年就是一個例子,對老、弱、幼危害極大。
地下水中所封藏的陽熱之氣上升,蒸騰陰濁,化而為雨,雨水隨天之陰下降,循環反覆,萬物生命皆在陰陽升降中轉換。
所以還是需要保木氣,保證它的自然生髮。所以要多吃一點辛辣的東西。
但是廣東的天氣土不伏火。
所以勿過食辛辣溫竄之物,需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飲食。
烏梅湯就是很好的飲料哦~
季節不等人,一刻值千金。今年的打雷在春節前,就是說明陽過早的出來,藏不好。
人體的元陽也早早地發動起來,陽氣驚動而上浮,所以易出現頭暈、痘痘、口腔潰瘍、咽干痛之類不適。
這個時候需要收斂木氣,不然連根拔起,傷了腎氣。當用酸甘養陰法斂之
春分秋分,晝夜平分。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小麥在地里嘎吱嘎吱得長。
陽氣越來越旺,陰開始在退,大原則是養陽氣。當早起。心態當積極向上。
春分後的時令病,多是下虛。春天的陽氣往上走,所以下面虛了。需要重視補益中陽。
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二之氣。3月20日到5月20日。
覆蓋的四個節氣是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這個節氣特點是霧霾多,雨多,濕熱纏綿。還是「寒包火、濕包火」比較多
清明氣候是清爽溫暖,農民忙於春耕春種。
雨水滋潤大地五穀得以生長,「雨生百穀」。這是穀雨的自然景象。
陽氣上浮,水氣蒸騰,地面上陽熱比較多,地下的陽根就比較少了。很多人晚上就發燥失眠。
所以可以用艾灸,避開上焦的穴位。用中脘,足三里。來養陽。
「夏三月,此謂番秀」,大地一片繁華景象。
上面陽熱一旺,下面更虛。所以還是得養陽。養生之道,就是需要早睡早起,可以適當運動出汗,不要貪涼。另外就是需要艾灸。
今年的養生重點,還是在於養陽氣。
升浮,煩躁,失眠,出痘疹等若突遭寒氣,陽氣升發受阻,易郁而成痹,關節炎、類風濕,以及各種疼痛等等。陽氣過度。
從小滿開始,大麥小麥就開始結果了。但還沒有成熟。
地面上的陽熱有所盛滿,但還沒有非常滿,所以叫做小滿。小滿就要注重相火。
需要適當運動,宣發陽氣。多曬太陽,做艾灸養生。
常見問題:(1)陽氣升發不及;(2)陽氣升浮過度。(3)外濕內火」;腹脹、咳喘.
所以我們說今年的咳嗽病非常難治,就是因為裡面有濕。
三之氣,從5月21日到7月22日,包括了四個節氣: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這個節氣是今年的夏天非常熱,雨水會特別少。
陰虛的人很容易懂火氣,治療需要調整相火。雖然天氣很熱,但是還需要注意少用寒涼葯。
飲食要點,要注意清爽,時令瓜果,注意防晒防暑。
芒種就是要開始麥子成熟。過了節氣再種植,就不好成熟了。
芒種前後,天氣潮濕,黃梅天不太好過。
這個時候在北方,地下的泉水是涼的。可以用來泡西瓜。就是因為陽氣都跑到地面上來了。
這個時候很容易出現腹瀉,就是因為太熱了,吃多了西瓜,傷了中土。需要多吃點酸味來收斂陽氣。其次是需要睡午覺。
適當的戶外運動,以宣通陽氣,艾灸足三里。多吃溫食,不要吃寒涼的東西,這些都是節氣的養生要點。
陽熱至極,伏邪易外達,血液流通也快。
常見的疾病在於,人體陽氣升浮無制,頭暈、血壓升高、易發脾氣、失眠、腦熱等不適。這個時候需要靜養。
常見的疾病在於,人體陽氣升浮無制,頭暈、血壓升高、易發脾氣、失眠、腦熱等不適。這個時候需要靜養。
一些虛火上浮引起的病症如高血壓、頭暈、五官咽喉火熱諸症之類,可因勢利導,引陽下行。
中午的時候,人比較容易睏倦乏力,所以最好是睡午覺。
三伏天最好艾灸,或服四逆湯等扶陽劑,或穴位貼敷辛溫類中藥,以祛除體內伏寒
在飲食上,最好是酸味斂陽,因此可適當吃些酸性的食物。
這個時候,陽氣已經開始要往下降了。感覺上面熱,蒸,比較難受。
大暑需要做好防汛防澇,作好防暑降溫工作。
炎熱之極,陽氣逐漸下降,會有「秋老虎」。這個時候又濕又熱,會容易傷到脾胃。
四之氣,是7月22到9月22日。這個時候要養土氣。包含四個節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
這個節氣起,氣溫開始下降。陽氣開始收斂。這個時候容易發生脾胃病。
立秋是需要收斂陽氣,陽氣收斂不了,就容易出現過散。所以需要清淡飲食。不要吃動火動風之物。來損傷脾胃。
這個節氣養生需要安神定志,不要過於悲傷,適當防寒,飲食清淡。
天氣之間的熱氣漸漸入到地面了,所以天氣開始涼了。這個節氣脾胃容易受傷,容易拉肚子。
到了秋分,一場秋雨一場寒。
這個時候容易感傷燥氣。陽浮則收斂不了。所以要注意養陰清火潤肺。
五之氣,9月22日到11月22日。節氣:寒露,霜降,立冬,小雪。今年的寒氣會冷的比較快。對於陽氣不足的人,要多多注意。吃東西要溫不要涼。重點在於養腎。
寒露需要早睡早起,節食少動。
這個時候人容易生悲,要多於朋友交往,保持心情舒暢。適當吃點辛辣食物。
自立冬始,陽氣由收變斂,由降變藏。人感天地氣機變化,機體陽氣亦漸斂藏於腎水之中。
這個節氣養生的原則在於重視陽氣的斂藏,為來年之用。
地下陽氣越來越旺,所以需要收藏。不要過度地消耗陽氣。養生就是不要想太多,要安靜。動物都知道要冬眠。
終之氣是11月22日-1月20日。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今年的冬天會是大風加大寒的天氣。
這個時候需要好好養我們的腎氣。晚上可以多多泡腳。多吃一點溫補,而不是溫燥的食物。
陽氣全部收斂到地下,天地是純陰的氣象,人比較頭腦清醒,比較適合讀書。
常見的病症是寒症。養生的要旨是在於養陰。要保暖加以。不要妄動陽氣,避免劇烈運動。大汗淋漓。動怒上火。
氣機的變化是陰極而陽欲生未生。
常見病是感冒發燒,不建議用抗生素,建議用艾灸。養生要旨,是靜養休息。多吃根性食物,例如山藥,木薯等。
這個時候對於小孩,老人,都會出現心神陽氣不足,抑鬱症的多發。
養生要旨是靜以養陽。對於抑鬱症的患者,需要多多出門曬太陽。旅遊。
天氣一片純陰氣象。容易出現各種寒症。養生法則,最好是艾灸。
再看回這個圖,大家好好感受一下,陽和陰的變化。
人和自然是一體的,人不可能脫離自然。一年有四季,對於我們個人,也是一樣的。
善養生者,當察天則地,與四時同步以養其正氣。故需關注天地氣機變化
2016年是寒濕重,所以全年需要保護腎和脾。
24節氣是按太陽在天空走過的大圓的24個等分角度來定義的
節氣之間的時間間隔並不相等。
那就是太陽的南北位置,這個標準是天文標準。
24節氣是中國獨有,但不僅適用於中國,全世界都適用的。
芝麻開花節節高,節在中華文化中,是一個坎來的。清明節,對於很多老人家來說,那個節,那個氣過不去,就很容易犯病。真正理解中國文化,節氣是一個坎來的。過節過節,過了這個節,氣就是順了。
我們就是要明白這個其中的規律,然後順應這個節氣的變化,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注意,就能好好過節。
【報名方式】
1、轉發這條微信至朋友圈並截圖
【本文來自廣東省中醫院經典科大講堂 陳黨紅醫生演講,由金華佗中醫助手 彙編發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及申明微信號】
推薦閱讀:
※精品微課的五步製作法
※紫微課堂欽天基礎(五) 四化
※八字微課第四講(十天干*下部)
※八字微課第三講(十天干)
※每周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