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網感」:「網生一代」觀感呈現

2016年3月3日,北京,《奇葩說3》舉行發布會,馬東、蔡康永和高曉松率新老「奇葩」悉數亮相,現場「開撕」。供圖/CFP

對於「網生一代」,網路綜藝的誕生正是為了滿足生於網路長於網路的他們的口味,而「網感」伴隨網路綜藝也成為熱詞。什麼是「網感」?其並不簡單是網路綜藝自身標榜的特點,也並非是綜藝節目製作流程中的標準化配置,而應該是網路綜藝發展過程中出自於用戶的一種體驗和評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第39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網民年齡結構中20-39歲的青年人比例已超過網民整體的一半。作為當下市場的核心群體,年輕人當之無愧成為網路綜藝主要的觀看群體,所以,從受眾角度定義「網感」的話,更準確的說法是,針對網路年輕群體對內容喜好的思維和審美特點的概括。

無論是互聯網綜藝,還是傳統電視綜藝,近期都在講究節目的「網感」,追根溯源是為了追求有可能變現的用戶流量或觀眾收視。所以,當面對「觀眾」逐漸演變成「用戶」時,眾多電視綜藝希望藉助「網感」將被分流的年輕觀眾再次吸引到電視熒屏前。然而,在各種平台用心良苦地研究綜藝「網感」之際,作為節目接受者與「網感」之間又是何種關係呢?

追求個性,電視人走近「網生一代」

「網生一代」的節目受眾渴望追求個性化、消解權威所產生的距離感。近20年的互聯網發展和對人們生活的深度介入,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觀眾原來單向接受者的角色,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而網路綜藝節目要做到擁有相對穩定的受眾群體,就需要打造具有差異性、個性化的綜藝內容。例如,羅振宇的《羅輯思維》、高曉松的《曉松說》和《曉松奇談》等極具個人色彩的網路綜藝脫口秀節目,都是將主持人自身優勢最大化展現,滿足受眾對某一領域的深度需求。同時,運用不同於傳統電視主持人「精英化」的語言表達方式,消除權威性的優越感,說話風格兼具專業性和娛樂精神,培養了一批忠實的節目用戶群體。

反觀傳統電視綜藝主持人紛紛「下網」撈金開闢自己第二戰場的現象,許多分析認為,電視真人秀節目的風靡,導致主持人角色愈發邊緣化。但從另一個側面看,這恰恰是傳統電視主持人自身個性和綜合素質多元化的體現。例如里約奧運會開幕式,白岩松因「一本正經地吐槽」而被網友們封為「國家級段子手」;今年春節期間,朱廣權因在新聞中對網友提問的一段神回復,一夜成為「網紅」主播,由此可以看出年輕一代受眾對於這種「嚴肅吐槽」式的語言表達是非常認可的。電視主持人因為平台的限制無法充分展現自身個性,但作為互聯網時代的電視人對年輕人熟知的「段子」或喜愛的表達方式是有所了解並且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正如馬東、何炅、汪涵、撒貝南等人在網路綜藝中依然如魚得水,不僅讓受眾發現了他們的多面性,而且也保證了節目話題與品質的雙優。

簡單直接,「直面衝突」節目更受追捧

「網生一代」的節目受眾喜歡簡單、直接的表達方式,更容易被衝突性、對抗性強的內容所吸引。隨著移動互聯網終端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年輕受眾習慣在多種智能終端碎片化傳播環境中收看節目,而這種注意力稀缺、碎片化的特點,使年輕受眾更容易被內容衝突性強、表達簡單直接的節目吸引。例如今年復播的一檔喜劇節目《吐槽大會》,「吐槽」本身來源於網路二次元文化,節目深諳當下年輕受眾青睞的「互相挖苦」的交流方式並用明星將其放大化,使用幽默犀利的吐槽話題輔以創新的脫口秀形式,一經播出就備受年輕用戶熱捧。

反觀傳統電視綜藝,節目自身要與普世價值觀相吻合,暫時較難出現類似《奇葩說》這類觀點犀利、主動表達的綜藝節目。但不乏在節目中出現符合年輕受眾的內容張力強、觀點明晰、表達直接的元素。例如,《四大名助》中苦惱者的傾訴、四位「名助」與「罪魁禍首」之間的對峙、現場觀眾直接投票等戲劇化的內容使節目充斥著緊張感,使觀眾很容易產生立場上的定位,有助於觀眾更好地投入到節目內容中去。

高度互動,重視自我表達和社群認同

對於那些互聯網依賴性較高的「網路原住民」和「網路移民」群體來說,這些受眾已很難滿足於僅僅通過視聽內容做出判斷,而更希望直接參与到節目的製作與播出中去,即時介入節目發表自己的想法與主張,同時扮演受與傳的雙重角色。互聯網提供的深度介入模式以及彈幕、分享、轉發、點贊等功能恰好滿足了年輕受眾對被認同的渴望和自我表現被激發的成就感。以《奇葩說》為例,一檔棚內的說話節目,沒有苦情、勵志元素,只是聊天,但卻被網友稱為「現象級」的網路綜藝節目,原因正如節目的素人選手所說:「那真正是自己在說。」節目每期辯題都是通過網友參與調查投票選取,網友關注度最高的才能進入節目選題。同時,在話題討論過程中,節目組也會時刻關注用戶的反饋信息。另一檔網路綜藝《你正常嗎》則將「是否正常」的判斷標準交予觀眾,不僅賦予受眾更大的主導節目的權力,而且使受眾更進一步介入至節目內容中。

這種反映受眾對社群認同感、刷存在感等互動的體驗,正是「網感」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傳統電視綜藝較之網路綜藝處於劣勢的一點。不可否認,電視綜藝的互動與網路綜藝的互動之間存在著無法忽視的技術差距,但從早期的寫信、打電話,到後來發送簡訊,再到現在關注微博、微信,觀眾可以感受到傳統電視綜藝一直通過不斷嘗試,保持與觀眾積極的互動關係。例如,去年暑假湖南衛視熱播的《夏日甜心》,採用「互聯網直播+互動」的全新形式,模糊了觀眾和用戶的界限,使受眾在觀看電視節目的同時可以為喜愛的女主播發放「甜甜圈」,使受眾秀現場感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超越了傳統綜藝節目所帶來的單一化感受。但是,就受眾對於內容製作的深度介入,依然是傳統電視綜藝有待嘗試的,儘管存在硬體技術和政策規範的客觀限制,但年輕受眾對於互動交流的需求將會是電視綜藝節目借鑒「網感」的重要探索之處。

「網生一代」的年輕受眾追求個性化、娛樂化,不喜歡正襟危坐的訓導;喜歡簡單直接的表達方式,容易被張力強的內容所吸引;重視自我表達的話語權和社群化的認同感。這些總結,正是綜藝節目希望藉助「網感」能給予受眾的觀感體驗。傳統電視綜藝節目,時下面臨的一大窘境正是年輕觀眾的不斷流失,藉助「網感」,希望成為其迴流這部分觀眾的重要方式。然而,在年輕受眾被節目內容吸引之際,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忽略收看媒介的界限,所以電視綜藝輸出者應該更加深入了解年輕受眾的喜好和審美,將節目內容放在首位,使節目在傳播過程中跨越平台的差異,真正成為吸引各媒介年輕受眾的高品質節目。(張瓊子:CSM媒介研究融合傳播研究部資深研究員)

推薦閱讀:

雙十一盛典,石材護牆板造型電視背景牆大師級呈現!
出軌現象為何呈現遞增趨勢
緊身牛仔褲使身段呈現出美麗的線條,帶來更舒適寬鬆的體驗
絹質郵品呈現調整態勢

TAG: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