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激素和中醫婦科

婦產科

上海1958年首先認為,中醫臟腑學說中有關腎上通於腦,下連沖任而系胞宮,調節女子一生的生殖生理活動的腎主生殖的論述,與現代醫學的生殖生理功能,由中樞神經—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反饋調節有類似之處,應用補腎為主的治療法則,對生殖功能障礙性疾病進行系統觀察,1962年相繼開展了這方面的工作,至八十年代通過大量臨床實踐,應用補腎治療功能失調性月經病、閉經、多囊卵巢、不孕症、經前期緊張證、更年期綜合症等疾病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就其機理進行探討。

生殖內分泌水平與腎陰陽辨證關係的研究,發現對月經失調的腎虛患者檢測其尿雌激素總量與血中E2、FSH,結果顯示腎陰虛者,FSH與雌激素水平均偏高,腎陽虛者均偏低,如席漢氏綜合征兩種激素均偏低,臨床表現為陽虛,而更年期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陰虛,但FSH分泌亢進而雌激素水平卻極度低落,揭示腎陰陽虛證在性腺軸功能上不能以雌激素的高低而分,主要與垂體功能和反饋作用有關。補腎治療對垂體卵巢功能的調節,實驗證明是多元性、雙向性調節作用。補腎對下丘腦—垂體功能的調節,曾觀察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周圍血中FSH、LH、E與T在補腎治療前後的動態變化。結果揭示補腎葯可能作用於下丘腦,調整GnRH分泌作用。

性腺功能與腎上腺皮質、甲狀腺功能有密切聯繫,它們的內分泌功能都是受下丘腦通過垂體前葉調控的,而腎上腺、甲狀腺病變能影響性腺功能。如有人將大鼠的甲狀腺或腎上腺切除後,使其卵巢HCG/LH受體明顯下降,用補腎中藥可使其受體功能恢復,說明補腎中藥能通過機體反應性,提高卵巢對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反應能力,糾正切除腎上腺或甲狀腺鼠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低下的補償作用,提示腎上腺皮質或甲狀腺功能低下,也可以從腎論治。以上研究,初步揭示了「腎主生殖」的實質,是指「下丘腦—垂體」軸及其所屬的三個靶腺軸神經內分泌功能而言。

近年來中西醫結合對女性生殖功能神經內分泌調節,尤其是對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催乳素(PRL)的調節,阿片肽—兒茶酚胺系統和各神經遞質在性軸調節中的作用的臨床積實驗研究,已初步看到了苗頭。例如有研究發現絕經後更年期綜合證患者血漿β-內啡肽和5羥色胺水平明顯低於正常對照組,經中藥甲蓉片治療後能回升至正常水平。電針促排卵的研究表明,電針後手指皮溫上升,血β—內啡肽類免疫活動物質(β—EPIS)下降,偏低的血FSH、LH脈衝頻率上升,則促排卵,排卵率可達54.4-81.5%。提示電針促排卵是通過調節植物神經系統之交感神經活動和調節下丘腦、垂體對β-BEIS釋放而起作用。最新報告,根據臨床用針刺促排卵效果好,為進一步研究其中樞機制,用推挽灌流方法,直接觀察電針對清醒雌兔下丘腦GnRH釋放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針刺可促進下丘腦內側基底核GnRH釋放。以上研究說明補腎中藥和針刺還可通過腦內神經遞質和阿片肽物質為介導,對生殖功能起調節作用,針刺還可促進下且腦GnRH釋放,這說明中西醫結合研究生殖調節機制發展到中樞神經系統積下丘腦的水平。

1958年山西省首創中西醫結合非手術方法治療宮外孕,根據中醫辨證,宮外孕系瘀血內停,氣機阻滯所致少腹血瘀症,以活血化瘀及消症為法則,用活絡效靈丹為主方,擬定Ⅰ、Ⅱ號方劑,分別用於不同類型的宮外孕,積累了一千條例的治療經驗,在實踐中摸索出非手術治療各種類型宮外孕的規律,非手術率占同期宮外孕病人的90%左右。並觀察到患者服藥後血漿纖維蛋白溶解酶和膠原酶的活性顯著升高,為探討其機理,進行了動物實驗,觀察到丹參、桃仁、赤芍、三棱、莪術等藥物,可使家兔腹腔內造成的凝血塊分解及吸收作用增快,全血粘度降低,紅細胞和血小板電泳速度加速,說明這些藥物能改善微循環,促進局部病灶吸收,為散瘀作用機理提供了理論依據。此後非手術治療宮外孕在全國各地相繼開展,有的從整體出發,採取綜合措施,或配合針灸。七十年代用天花粉段滅異位胚胎,同時用中藥活血化瘀,治癒率達95%。八十年代開始用中藥加天花粉或MTX治療,由於二葯均有較強的殺滅存活滋養細胞作用,而且又可互補,從而將療效提高到98.92%。還有用Ru486合併中藥治療早期宮外孕14例,成功12例。引用先進技術和儀器,將宮外孕診斷和治療水平又提高到了新高度,如對包塊型宮外孕,用活血化瘀治療前後,以盆腔電阻抗微分圖觀察血液變化及治療效果。最新報告對高疑宮外孕患者,經腹腔鏡檢查確認以及用宮外孕Ⅰ、Ⅱ號治癒後應用,提供了明確的治療指證,準確的診斷不僅能達到篩選病例的作用,還能觀察病程及治療效果。還有報告用腹腔鏡確診後於異位妊娠的局部注射MTX,以及用活絡效靈丹為主方加減,急性期過後外用定痛膏或子宮丸,其結果是,治療組血中HCG下降轉陰、腹痛及包塊消失,住院天數,保留生育機能等均優於對照組。

為了進一步了解天花粉對滋養葉細胞殺傷力及保守治療後患例輸卵管是否得到保留通暢,與手術組作比較,觀察結果,天花粉組對胚胎的殺傷力,可以與手術切除病灶相比擬,殺傷力強能代替手術,保守治療成功者,卵管通暢為70%。有研究結果表明,中藥加天花粉治療宮外孕,不僅效果與MTX相近,而且治療時間短,又無肝功能障礙粒細胞減少等。毒性反應,對該葯無過敏反應者可作為首選葯。

有報道對子宮內異症患者檢查血液中免疫反應項目及環核苷酸之值,陰道塗片查激情素水平,發現肝鬱瘀阻型的免疫反應有亢進現象,脾虛型的環核苷酸明顯降低,對其治療,以活血化瘀為原則,對脾胃虛弱者採用保留灌腸及測封方法為主,結合中醫辨證有效率達93.61%。

近幾年來,中西結合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工作均有很大進展,浙江建立人子宮內膜細胞(HEC)離體實驗模型,並觀察了醋酸棉酚(G)、孕酮(P)、丹那唑(D);GnRH類似物對離體子宮內膜的影響。結果表明;G、P、D對EC的DNA合成非常顯著的抑制作用,G對雌二醇受體和孕酮受體有直接抑制作用,論證了我國首創用手治療內異症的酚類化合物G,對HEC存在特異的抑制作用,與該藥引起HEC超微結構廣泛損害有關。

南京建立了子宮內異症的動物模型,並發現補氣活血化瘀藥物對防治用症有一定作用。上海研究提出,以生大黃為主「化瘀通腑」法治療,並從血液流變學和免疫學方面進一步證實「化瘀通腑」法,能降低血液粘、濃、聚狀態,改變局部血循環,從而又助於異位內膜出血吸收和癥狀的改善,具有抑制機體免疫功能亢進的作用。上海介紹了內異症以活血化瘀治療,治療前後運用脈衝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雙側子宮動脈血流動力學測定,結果:治療後子宮動脈血流量及平均流速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近來南京報告化瘀消症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研究表明,本治法不僅改善臨床癥狀和卵巢功能,還觀察到抗宮內膜抗體和異位病灶轉歸有關,提示本治法能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抗宮內膜抗體的測定可作為一項診斷及評定療效為重要指標。上海報告用雷公藤多甙、與三苯氧胺和活血化瘀中藥治療,有效率為78.9%,雷公藤多甙有降低體內E-2使子宮內膜萎縮,三苯氧胺有較強抗雌激素作用,使巢體激素降低,子宮內膜萎縮,兩者合用效果更好,加用活血化瘀葯,使癥狀減輕,提高治療有效率。

上海報告子宮內膜異位症性周期β-EP變化及中藥內異方對其的影響,結果揭示:①內異症患者的痛經與經期、黃體期β—EP水平低有關。②β—EP低於正常可能與內異症患者免疫功能缺陷有一定聯繫。③中藥內異方通過提高患者的β—EP,從而得以解痛,並增強NK細胞活性,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子宮內異症的中西結合研究對其病理機理診斷治療等方面已達到國內外領先的水平。

對不孕症的治療方法:採用辨病和辨證相結合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原則,對排卵功能障礙所致的月經病和不孕症,根據中醫「腎主生殖」的理論,以補腎為主的人工周期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應用,還有用單純中藥或針刺治療,中西藥或針葯聯用。觀察療效是按第二屆全國中醫結合婦產科學術會議制定的療效標準分析,都設有西藥組雙盲對照,使之療效更可靠,科學性更強。河北等地報道中西醫結合治療繼發閉徑、月經稀發149例,結果表明其療效顯著高於單純中藥或西藥治療組。認為此法治療更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可以相互取長補短,協同發揮調節性軸功能,促使排卵功能恢復,療效高。在治療法則上,不斷有新的探索,如上海應用補腎活轎、滋陰降火法加乙芪酚治療高促性腺素閉經6例,不僅都出現雙相型BB7的月徑周期,其中二例無反應卵巢綜合證,治療後妊娠。武漢在補腎葯基礎上加服單位大黃粉吞服,促提卵率提高到72.89%。較對照組有顯著差異。

黃體功能不全的排卵障礙也是引起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北京報道以舒肝清熱、理氣通絡的中藥坤寶Ⅲ號治療肝鬱型黃體功能不全者,發現有89.3%的患者血PRL升高,揭示PRL升高可能為肝鬱型黃體功能不全的重要病理生理變化之一,經治療後血PRL下降,對E2有雙向調節作用。高泌乳素血症所致排卵障礙性不孕症,山東介紹屬肝氣不舒、肝經鬱熱、黃體不健者用清肝解郁法之丹梔逍遙散加減,對閉徑泌乳、無排卵、月經稀發則選用六味地黃、五子衍宗丸和和二仙湯加減。合肥用中藥及大量維生素B6及炒麥芽均取得一定療效。上海最新報告中西醫結合治療溢乳性不乳29例,分中藥組及中藥加溴隱停組,辨證分成氣虛血瘀與肝鬱氣滯兩型,治療均已妊娠,則知單獨中藥治療相對較適合於較輕的溢乳症或高泌乳素血症的患者。多地報道均發現經前期緊張綜合征可有黃體功能不全、不孕症且不伴發PRL升高,用疏肝解郁治療均有效。

中西醫結合治療妊娠中毒病,取得一定成績。在中醫治療方面雖各具特色,但大體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辨證分型論治,根據報道資料說明各醫院對本病的分型治法大同小異,基本是陰虛肝旺型用六味地黃湯合天麻鉤藤飲加減;脾虛肝旺以天麻鉤藤飲合四苓散加減;氣滯濕阻以天仙藤散或茯苓導水湯為主;脾腎陽虛型以真武湯合全生白朮散為主。一類用協定處方治療,如用養血熄風湯、止抽散、當歸芍藥散等,對重症患者多同時加用解痙、擴容、降壓、鎮靜等西藥,必要時引產終止妊娠。妊高征的基本病變是全身小血管痙攣,微循環障礙、血流不暢,重度患者並有血容量減少及血液濃縮現象,在血液流變學方面有一定變化,患者常有舌質紫黯或紫點班塊,舌下靜脈曲張等現象,都提示有血瘀存在,血液流變性指標,隨病情加重而增設,故用活血化瘀及解痙藥劑靜滴治療後,各項指標均較對照組顯著改善,有效率可達975%。在中西醫結合治療病例中,常加用丹參配合其他藥物,靜脈注射,效果顯著,丹參屬活血化瘀葯,能改善微循環,並能抑制凝血功能和激活纖溶功能,對改善妊高征的病理變化,值得進一步探討。對妊高征後遺症的處理,有報道亦用中醫辨證論治,皆優於對照組,提示系統的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既可促進後遺症早期恢復,也減少了後遺症的殘留率。

對妊高征的發生機理,最近有報告用放射免疫法測定32例正常孕婦,43例妊娠高征孕婦的血清腎素(PRA)及血管緊張素Ⅱ(ATⅡ)的含量,同時測定14例妊高征孕婦血清血栓素B2(TXB2)含量。結果提示:妊高徵發生及其嚴重程度與PRA、ATⅡ含量多少無關,可能與血管壁對ATⅡ敏感性增強及其增強程度有關。

生殖免疫性疾病研究

近年來應用辨證論治的法則,對目前國內外西醫治療中感到棘手的某些生殖免疫性疾病,如免疫性不孕,習慣性流產,無反應性卵巢,新生兒溶血,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病症的治療都取得了肯定療效,如已證實健脾補腎治療,可使某些特異性抗體滴定度下降。在動物實驗和臨床實踐中應用一貫煎和硃砂散,能使妊高征患者特異性抗體滴定度下降,說明其有明顯免疫調節作用。有報道對不明原因的習慣性流產的研究中發現母兒間的HLA相容性,是造成流產的原因之一,分別用養陰清熱益腎安胎法、養血行血健脾益腎安胎法,再配合維生素C、E成功率達96.49%,高於國內外水平。最新報道用經驗方「固胎合劑」防治骨胎的臨床與藥理研究,其治癒率為95.05%,研究證明該葯除能抑制不宮平滑機收縮,與孕酮的保護作用相當外,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體液免疫)。

近來神經內分泌與免疫系統間的調節環路學說已成為引人注目的課題。然而,以生殖內分泌—免疫調節為研究出發點,探討更年期綜合征的發病機理,並探索以補腎為主的中藥治療本病,對這類婦女生殖內分泌—免疫調節功能產生何種影響國內外尚未見報道。最近上海領先報道了「更年健」對更年期綜合征婦女生殖內分泌—免疫功能的調節的研究、結果說明,由於內分泌—免疫調節功能紊亂造成更年期綜合征婦女的臨床症候群,應用「更年健」劑治療後,患者生殖內分泌—免疫調節功能從紊亂恢復達到新的調節平衡,因而癥狀改善。這不僅對腎主生殖及腎主骨生髓的中醫理論予以科學解釋,而且驗證了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學說的客觀現實性。


推薦閱讀:

性激素類藥物治療乳腺增生
性激素6項測定的臨床意義(一)
男人多吃雄性激素
3張圖讀懂「性激素六項」

TAG:婦科 | 中醫 | 激素 | 性激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