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厭學孩子|宇新教育
厭學是學生對學校的生活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持冷漠態度等心理狀態以及在行動中的不良表現方式。厭學,作為一種心理狀態,不是特定學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學生在某種程度上共同潛在的問題。一旦造成厭學的客觀條件發生作用,便在行動中表現出來。逃學則是厭學心理發展到較高階段的一種逃離學校生活環境的行為。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界定厭學生:(1)對各科學習失去興趣而不願意繼續學習的學生,且厭惡學習在四科以上;(2)目前在校學習完全是被動地混日子等文憑的學生;(3)因不努力而致使學習成績差,又毫不在乎的學生。
2、厭學與逃學的類型與特徵
為了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厭學生或逃學生進行輔導與矯治,有必要對厭學生和逃學生進行分類和特徵描述。在心理學上,為了方便起見,我們一般按照厭學生和逃學生的主要特徵和形成主因來進行分類:1、品德不良型,指那些因貪玩或沾染社會不良習俗而造成的厭學類型,這在一些校風不良的普通學校比較多;2、學習不適型,因對當前的學習有無力感而不願上學或因不堪學習生活單調乏味、考試競爭壓力而厭學的學生;3、人際關係不適型。因與老師或班級同學關係緊張、早戀受挫,情緒混亂、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或遭受嚴重挫折而厭學的學生;4、有意拒絕型,因受拜金心理影響或重利輕才思想影響而有意識地拒絕學習,不願上學的學生。
3.共性特徵
1、心理特徵:從心理特徵來看,厭學生一個顯著的特徵是動力系統不足,在學習目的上有隨意性和多邊性的特點,興趣分散,志向不定,缺乏長遠動機,在學習上沒有自制力和頑強性;厭學生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心智活動差,他們在課堂學習、課外閱讀、課外作業等學習活動中完全處於消極被動狀態,他們對學科特別是幾何、代數、外語有畏難情緒,注意力極易分散,聽課不專心,作業不用心,預習、複習無恆心,死記硬背多,理解記憶少,知識脫節嚴重,知識缺乏系統性和長久性,學習成績不好,除此之外,部分學生還伴有不守紀律,愛出風頭,混學、鬧學、棄學、說謊、作弊、夜出不歸等不良行為。
2、心理環境與情景狀態 和一般學生的家庭環境相比,厭學生的家庭文化氛圍和文化心理環境氛圍比較淡,家長更多地存在發牢騷、講怪話、賭博、吃喝等世俗行為和重利輕才的觀念與行為,父母更側重賺錢和社會地位的獲得,小市民習氣重,不怎麼關心或重視孩子的學習品德的變化,缺少安靜和諧的學習環境,更有部分家庭目光短淺,只考慮眼前利益,不顧子女的前途和國家需要,主動要求孩子棄學賺錢。厭學生和差生有區別,因為他們本身討厭學習,所以在學校更多地被名為"調皮搗蛋生",喜歡惹是生非,所以學校心理情景比較差,往往是教師批評的主要對象,因此心理發展失衡,懷有比較強的敵對情緒。
4、厭學與逃學生的產生原因
厭學生並不是一開始就厭學,而更多地是由於多次或長期遭受到學習生活的失敗和學習壓力造成的,具體起來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學校生活方面的原因:(1)不適應學校生活。這種情況多發生在轉學、升入新的年級等較大的學習情景變遷中。由於學習環境的巨變,學生需要對自己的行為方式、學習習慣、人際關係重新進行建構,因此,一部分適應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可能會因為適應不良而厭學、逃學。(2)同學關係問題,如存在欺侮行為;(3)與教師的關係問題,如學生受到教師的強烈叱責。(4)學業不振。如成績不理想,不能理解課業。(5)不適應集體活動,生活自理能力差。(6)學校規則過於嚴格,教學方式陳舊,缺少生機與活力等。(7)應試傾向嚴重,考試頻繁。(8)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生活環境的急劇變化;親子關係緊張;家庭不和;家庭文化氛圍缺乏等。(9)、個人自身的因素:個人自身的因素包括缺乏學習的內在動機、自制力差、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的意義存在理解和認知障礙,缺乏意志力和克服困難的毅力。
二、厭學與逃學心理的教育與矯治
(一)基本原則:對厭學與逃學生的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養起學生對學習的內在需求,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內在動機,這是進行厭學與逃學教育的出發點。
(二)矯治策略
1、立足於培養自主性、主體性的觀點,加強對學生的指導。中學生正處於一個心理萌動時期,生理、心理都在急劇變化並趨向成熟,在這一時期,道德的、認識的、情緒的、興趣的、自我的和性的變化同時發生,而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能,教育者要幫助他們克服對人事的片面看法,幫助他們面對紛繁的環境,培養起自主性、主體性的觀念。
2、通過適當的集體生活,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關係。為了使每個學生能夠度過愉快的學校生活,建立良好的學生集體是極為重要的。為此,學校必須注意培養學生日常在學校和班級的人際關係,充分利用各種活動和郊遊、運動會、文化節、勞動實踐等活動機會,在學生集體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改變學習方法及指導體制。學業不振是厭學的重要原因,教師要幫助學生打好基礎,逐步提高其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針對厭學學生好勝心強和意志力弱的特點,要特別注意啟發他們的自覺、自製,培養其自立、自律、自強的能力,指導他們制訂計劃,引導他們為實現目標而腳踏實地地行動並形成習慣,及時反饋,賦予責任,強化動機,是培養良好習慣,提高厭學學生自信心的方法。
5、注意早期發現,及早矯治。
6、採用契約法進行厭學心理矯治。契約法是指教育者與厭學者及家長共同協商後簽訂對雙方都具有約束力的契約(如家長不得隨意違反有關規定,隨意職責、打罵、懲罰孩子,必須做到……;兒童不得隨意違反有關規定,必須做到不逃學……),契約要明文規定對雙方的獎懲方法,對違反契約和符合契約的行為分別給予獎懲。家長和教師、學生可以通過共同協商來簽訂契約的方法來矯治其問題行為。由於契約是雙方自願簽訂的,雙方經過平等、民主協商後共同確認,所以比較容易消除學生對教育者的抵觸情緒,容易使學生接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學生也知道要"說話算數"。
推薦閱讀:
※厭學情緒是什麼?
※怎樣解除兒童的厭學心理?
※學生有厭學心理怎麼辦?
※孩子貪玩·厭學有什麼錯?家長忽視「內在動機」才是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