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行走的書櫥

行走的書櫥—— 2013年閱讀生活西門媚昨天 15:21分享

用五筆字形,打「書單」這個詞,第一個跳出來的是「快意」。這倒有些準確。每年做讀書總結的時候,的確有種快意。一本本讀過的書名列出來,還有點成就感。但也不僅是快意,還有種惶恐。總是到年末,就覺得自己書讀得不多,不是要跟別人比,是跟自己以前比,也跟期望中的那個自己比,到了年末,就覺得自己不夠用功,時光就逃走了。

但2013年的確比去年讀得少。

還少了許多。從以往每年的三、四十本縮水為二十七本。

雖然我有兩個很好的借口。

上半年的時候,遇到一些風波。三、四月很不安穩,經常在外遊動,各方面的不妥,就導致了離開成都的念頭。此念一起,更覺故地難留。

六月,忙於搬家。從成都搬到廣州,把一個生長了十年的家,搬到三千里之外,工程浩大。

幸有好友幫忙租房,我們只需把細軟搬來。但對於讀書人來說,細軟可不簡單。細軟就是我們的書。我們做了大量的精選工作。西閃選出了五分之一的書,準備搬運。我反過來,先挑出了幾百本書做了慈善捐贈。想著在未來的書房多給西閃留一些空間,我面對藏書,做了精心的選擇,最後挑選出的書不到十分之一。

精選的標準嚴苛。首先是除去了能找到電子版本的書,這樣,唐詩宋詞工具書之類的,基本都被排除了;看過一遍,很難再讀第二遍的書,也不搬,這樣,大量的小說都不用搬;很少翻到的書,也暫時不搬,因此很多詩集都被我留在了成都的書架上。到廣州之後,有天忽然想翻一下詩,換換思路,感受一些別緻的語言,才想起詩集大都沒帶過來。

我帶來的書是我最愛的一些作家和他們的小說,再加上一些難以找到的書。

那些我最愛的小說,這麼多年我都會一翻再翻。興味無窮。每次都讀出新的東西。比如馬爾克斯當然是全部搬運。多麗絲·萊辛的作品搬來了三分之二。帕慕克搬來了三分之二。昆德拉搬來了二分之一。等等。

但這樣的篩選總是粗疏的,我心裡變得沒底,不知到底哪些好書被我弄丟了。

現在回顧一年,雖然波折多,讀書少,還是讀到一些好書。有好書在手,波折能變平靜,單調可化豐富。有書,就有家的安定。

2013年開年之初,讀到的好書當屬帕慕克的《天真和感傷的小說家》。這是帕慕克哈佛的講演集成。他小說上的成就已經無人可以小覷,現在,他再來談對小說的看法,就別有意思。

很多作家都談這樣的話題,但如果不是大家,有的會理論談得頭頭是道但寫小說卻「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有的小說技術還行,但談寫作卻喜歡「雲山霧罩」,故弄玄虛。帕慕克卻是直接討論他的創作思考及文學興趣。比如,他談及他在文學中對氛圍的追求,對細節的強調。這些思考不僅對作家是有益的,對於讀者如何進入現代文學,也有很好的指引。

與中國相關的長篇小說,上半年讀到兩部:《玫瑰壩》和《裸命》。

謝寶瑜的《玫瑰壩》寫四川一個小村莊。從1949年至文革,土改、反右、大躍進等等,一次次運動改變了這裡的信仰、文化、民風、人心、道德。小說展現這塊土地上幾十年的災難,層層疊疊,卻用著極克制的筆調。樸素、冷峻,加上淡淡的幽默,常常套用當時的「革命語言」。正是這種理性描寫,更讓悲劇有力量。當代作家極少觸及這幾十年的政治進程,偶爾寫寫,常會引進個人性格悲劇,避免全面的矛盾展現。作家謝寶瑜不單寫政治帶給一個鄉村社會的災難,更直接分析這些事件的始末,寫個人與機器的碰撞。

下半年讀到關於中國當下的長篇小說《轉世》。王力雄《黃禍》之後的又一部長篇,還未寫完,正在網上連載。之所以要把它歸入今年讀到的書籍,全因它給我的震撼。王力雄說他對文學全無野心。但這部作品除了驚人的想像力,對現實的穿透力,在文學上,也堪稱非常優秀。王力雄是天才型作家。他寫出一章就貼到網上,過一陣,有時間再寫,寫好又貼。這種做法很不符合小說「寫作技法」,但他完全沒問題,現在已經有十萬字了。很期待他最後的完稿,看他筆下的中國出路。

與中國有關的好書,今年還讀了郭於華的《受苦人的講述——驥村歷史與一種文明的邏輯》。這本書可以跟謝寶瑜的《玫瑰壩》對照閱讀。一個是虛構的小說,一個是田野調查,但都以細節展現中國農村上世紀後半期的命運,農村如何被一次次捲入政治運動中,暴力成為唯一的手段,鄉村的秩序和道德如何被摧毀。

這兩年,我的閱讀逆流而動,重點不再是新作品,而開始尋找錯過的經典作品。最大的收穫當屬前蘇聯作家布爾加科夫的作品,這部寫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的長篇小說《大師與瑪格麗特》。它呈現出複雜先鋒的敘事結構,情節設置重重疊疊,現實與魔幻交相輝映。就算放在當代作品中,它都仍是一部充滿實驗精神的偉大傑作。後來又找到他的短篇集來讀。發現他的短篇更像是為這部長篇作的準備。而這部長篇是一部當時不能面世的作品,一部只能寫給抽屜,寫給未來的作品。這部作品了不起的地方,還在於他並未寫成簡單的對立之作,而且超越了當時和今天的政治,以更深遠的眼光來看待人類的命運。

以前對海明威的喜愛,主要是因為他的短篇。那些短篇跟我的趣味相投,因此反反覆復再三翻閱。今年讀他的長篇,哪怕是去世後,經後人整理殘片而成的《流動的盛宴》也讀得我心悅,看著他和妻子可以隨時啟程,無心戀棧。這讓我嚮往,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和鼓勵。去一個新地方,開始新生活。

年末的時候,讀到《更大的信息——戴維·霍克尼談藝錄》,這本書對當代藝術的分析是另一種視角,霍克尼是一位重理論和架上的藝術家,他對藝術的開放認識也重燃了我的繪畫熱情。以前對北京和成都的藝術都有過長期的關注,現在轉到廣州,發現了好多不同。新的一年,我會更系統地觀察和梳理。

(責任編輯:余江波)

閱讀(1.3萬)
推薦閱讀:

孤單行走
行走在美好的人間
所有人都應該讀的一部佛經----《行走》【14】
【行走徽州】洪坑:徽州絕無僅有的超大影壁牆
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鍊一個人的心志

TAG:行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