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心理學入門 - 施洋文集 - 東北博客 - Powered by X-Space
弗洛伊德心理學入門
弗洛伊德心理學理論的核心部分,是他的精神分析學說。如果說弗洛伊德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我們人類的許多頑固的思想和觀念,那都是靠了這個精神分析的理論學說。或者說,我們如果想了解我們自身,想弄明白我們自己的肉身和內心,那麼想避開或者忽略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學說,都是不可能的。精神分析學說已經深入和浸透到了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包括藝術的、文明的、婚姻家庭的、性與愛的以至婦女解放的,幾乎所有的關於人的領域。它是一門分析人的心理,探索人的本質的學問,是一門讓我們無法視而不見的學問,是以「認識人類自身為目的科學」。一個人,怎麼可以忽略或者迴避他自己呢?
(1)精神分析學說研究些什麼(定義和本質)。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奧地利的精神科醫生S·弗洛伊德所創立的心理研究的方法和科學。是以人類的心理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人類的心理去理解人的內心世界的科學。它強調了人的本能的、情慾的、自然的一面。這與巴甫洛夫對狗的實驗,也與把人類以外的動物作為研究對象的「行為主義心理學」不同。
(2)精神分析把人與動物分開。說人是動物的一個種類,這話沒錯。但是人與動物絕對是有差異的。而精神分析的學說,就是著重於人與動物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是決定性的,是足以斷絕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的。
精神分析學說認為,人與動物之間的根本差別,在於本能。動物是依靠本能生存的,而人不是。人也有本能,然而人的本能已經「喪失」了。
(3)人類本能的喪失(之一)。那麼,什麼是本能?所謂本能,是指動物一生下來就具有的性質、能力和行動的模式。本能也是指一類動物所具有的共通的東西。本能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動物的生存與繁殖,本能是「記錄在遺傳因子中的情報。」
那麼,什麼是人類的本能?「食色性也」,即食慾(為了生存)、性慾(為了生殖)這些東西,就是人類的本能,而且似乎跟動物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可是按照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差別可就大了。
為什麼說人與動物的本能有差別,而且差別還很大呢?那是因為,人類的本能已經「喪失」了。
(4)人類本能的喪失(之二)。食慾、性慾,是人與動物所共有的兩大本能。而人類的本能已經「喪失」,跟動物的本能已經不再相同了。比如食慾,動物的食慾是為了生存,它們是為了活著而吃飯的,而我們人類吃飯已經不僅僅是為了活著,酒桌上、飯局裡已經有著太多的另外的「意思」。比如性慾,動物的性慾是為了生育,發情是為了生殖,而我們人類今天的性活動就不僅僅是為著「革命的下一代」了。人們的「一夜性」、「婚外戀」之類的節目,已經跟繁衍後代不發生半點連帶關係了。
還有一種跟食、性相併列的「母性本能」,而在丁克家庭越來越普遍,在棄嬰新聞不絕於耳的今天,這個「母性本能」也只不過是一個表現辭彙而已,已與曾經的本能漸行漸遠。
至於莎朗·斯通主演的那部《本能》,所表現的是不是人的「本能」呢,你說呢?
(5)人類本能的喪失(之三)。為什麼人類喪失了本能?說到原因,有兩種值得重視的說法。
說法之一,是人腦爆炸之說。人類自身的發展進化過程,到了某一階段,開始學會了直立行走。於是人的大腦開始加大重量,開始極速膨脹;同時人類在學會直立的同時,雙手也被解放出來,並且開始辛勤勞作,這就進一步刺激了大腦的進一步發展和膨脹。人的大腦在發展過程中,隨著不斷地接收接受新的事物,那些原始的本能反而慢慢地隱退了,喪失了。
說法之二,是「幼形成熟」學說和早產學說。一直以來,人類的胎兒在未滿月之前,與猴子的胎兒並沒有很大的區別。而人的胎兒的腦袋要比猴子的腦袋比例大許多。可是到了嬰兒時期,人類卻又表現得像早產兒一樣的「不成熟」。據說小猴子出生10天左右就開始走步遛達了,可我們的孩子1歲左右才開始蹣跚學步。此外,小猴子長到6—7歲就成了成熟的猴子,可是一個人要長到17—18歲才算是成人;猴子4—5歲就可以「發婚」了,而我們的孩子獲得性的啟蒙至少要到10歲以後。
人類的發育竟然如此的遲緩。正是因為一個人還在胎兒形狀的時期,就已經出生,就已經開始成長,所以我們也就只能認定,——人類的本能已經喪失了。
(6)人心,取代喪失的本能。本能的喪失,也就標誌著人與自然的隔離。為了生存,必須填平人與自然之間的溝壑,必須找到一種能夠代替喪失的本能的東西。這個取代喪失本能的東西,就是「心」,就是人心。人心所衍生的「自我」(「這就是我」),正是人類生存的指南針,是人類生存的「秘密武器」。正是由於人類使用了這一武器,繼而製造了勞動工具,繼而創造了人類文明,才使得人類得以與動物抗衡,並且生存下來。
然而,「心」又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它並不象動物的本能是根植於自然的東西,人心並沒有存在的依據,人類的「自我」就象是一座「空中樓閣」,它並不是一個實體,而是一個非常幻化的東西。於是,人類不可避免的就發生了「心理疾病」,也就是「自我」的病。人類的整體,落實到每一個個體的人,就都患有「心理疾病」,幾乎無一倖免。
(7)人的心理疾病(定義)。何謂「心理疾病」?廣義上說,心理疾病,就是指那些使人的生存變得非常困難的病症,即因為那些病症而使一個人無法繼續進行正常的社會生活。這是每一個人都無法免疫的一種病。因為人類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即使我們過上了最優越最舒適的物質生活,也還是不能感到滿足;而且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每個人幾乎都有著諸多的不滿和鬱悶。至於動物有沒有這樣一顆敏感的心呢(八成是沒有),那就是另外的一門學問了。
狹義上說,心理疾病,大體上可以分為這樣三種:神經病——精神病——人格障礙。通俗地說,神經病(應該叫神經症)就是歇斯底里、恐懼證之類的病症;精神病,是指精神分裂、躁鬱症之類的嚴重交流障礙病症;至於人格障礙,則是弗洛伊德以後的時代才出現的心理疾病。
(8)精神分析學說(定義)。為了了解人的一顆獨特的敏感的心,弗洛伊德專門創立了一門用來解釋這顆心的構造和行為的學科,這就是精神分析學。精神分析學應該是整個心理學的一部分,但它又與其他心理學有著非常大的差異。精神分析的一大特色,是以「潛意識」這種東西為前提,來思考和研究心理問題,來揭示人類的「心」和「心理疾病」的秘密。它一方面通過談話對患者進行治療;另一方面也通過這種治療獲得更多更新的知識,並在總結和研究這些新的知識的基礎上形成理論,繼而又通過這些理論來揭示人心和人類行為的秘密。
那麼,如何來學習和應用精神分析學這樣一門心理學知識呢?——這就是下一步我們要來學習和研究的課題了。
[「弗洛伊德心理學」學習筆記之一]
推薦閱讀:
※The Verge 獲得 100 萬讀者花了多久?紐約時報呢?
※《王公陽宅》 - 渤海散人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費博客
※博客
※伍劍虹的大六壬精義講解2 - 渤海散人 MySpace聚友博客
※心情陰轉睛的三十分鐘療法_麻辣健康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