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調子婉約、性子剛烈,李清照才是千古第一大V

918年前,夜、狂風、下春雨

一個愛喝酒的16歲少女

睡前貪杯、睡去

第二天早上酒勁兒還沒消

她和自己侍女的一句對話

竟傳頌近千年,被歷代文人佳賞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如夢令

正是這首小詞,一時間轟動了京城

傳神!精妙!你這麼小,咋還愛喝酒呢?

京城的名流公知都爭相結識這位天才少女

這位少女就是被稱作

「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

1

撩漢技能滿格

如果說那首「綠肥紅瘦」是不經意地撩

只是把一個雨夜喝點小酒、慵懶不想起床、

為雨打花落傷心的少女推到大家面前

那麼她寫起少女春心的詩

才真正讓人我見猶憐

大家來看看這首《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前兩句,她盪鞦韆累了,手都懶得整理

玩兒得都出汗了,這前兩句

一個愛玩兒、率真的女孩子躍然眼前

正玩兒的時候,見客人來

鞋都來不及穿,只穿著襪子趕緊溜走

連頭上的金釵都掉下來了

雖然「和羞走」,她卻又「倚門回首」

裝作嗅門口的青梅,再回頭偷看一眼

這首詞將一個調皮有活力、又莊重自愛

還嬌俏顧盼的少女寫的栩栩如生

這首詞一定也讓京城的少年們開始春心蕩漾

都想拜訪一下她老爹

順便偷看她一眼

不要以為她只是個有點小資的傲嬌官二代

也是在她16歲這年

「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當時46歲)

寫了一篇時政類的詩《讀中興頌碑》

李清照讀後激情澎湃

寫了一首和詩《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

她以古喻今、點評歷史

告誡宋朝統治者——

「夏商有鑒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

一個16歲女子頗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風範

她又一次轟動朝野

原來我們的小才女不僅寫小心情

還能寫出這麼有格局、有魄力的大文章!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這位出身高貴、才華橫溢、譽滿京城的女神

被另一位青年才俊瘋狂追求

趙明誠先是結識李清照的兄長李迥

然後在元宵節製造了巧遇

巧遇當晚回家給老爹猜燈謎

委婉表達了這個意思

老爹趙挺之當年是禮部侍郎

相當於現在的文化部副部長

當即就向李清照父親李格非提親

李清照18歲、趙明誠21歲,二人結婚

兩個學霸的日常生活也是充滿雅趣。

「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

說的是天才詞人李清照記憶超群,夫妻倆每天吃完飯,坐在家裡煮茶,就指著一堆書,說某事在某本書的某卷第幾頁第幾行,和趙明誠比賽,贏了的先喝茶。學霸李清照大約常常贏的,猜中了的李清照舉杯大笑,以至於茶都倒在衣服上了。誰先喝茶,喝不喝茶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室溫馨快樂。

2

詩酒相合 無醉不歡

李清照留下了詩詞七八十篇

但提到酒和喝酒的就有26首

李白是酒仙,她便是不折不扣的酒鬼

少女時代,在家中宿醉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出去玩也是酒不離身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丈夫不在家,思夫心切,喝酒: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賞花時,更不能無酒。

梅花開了,「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

菊花開了,「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茶花開了,還喝酒:「金尊倒,拼了盡燭,不管黃昏」

到了老年,漂泊流離,更要喝酒: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醒似夢,夢似醒,人生恍惚,李清照在半醉半醒之間早就看得清楚了。

3

覆水難收,再不愛你這逃兵!

李清照婚後在京城度過了幾年志趣相同的快樂時光,正當他們埋首金石書齋之際,政局卻發生了動蕩,娘家與夫家先後受到牽連丟官被貶。於是,她同丈夫回到故里青州居住,他們將住所取名「歸來堂」。「歸來堂」取去官歸田兼瑰寶歸聚之義。

青州十幾年,是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最幸福的一段時光。兩人在金石、圖書收藏和研究上志同道合,由此獲得無窮的歡樂。在趙氏夫婦嘔心瀝血的經營下,歸來堂收藏四方古器名書,成為當時中國北方最富有的藏書樓。他們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金石、字畫和古玩上了。後來趙明誠南下,先奔母喪後任江寧知府,李清照後腳跟他前去會和,挑了些好帶的拉走15車,剩下的鎖了10個房間。可惜李清照走後,青州發生兵變,他們的歸來堂也毀於兵禍。

天有不測風雲。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兩人都四十多歲了,趙明誠任知江寧府1年有餘,御營統治官王亦叛亂,此事被下屬察覺,並做了彙報,但趙明誠並沒有放在心上,也沒有指示應對措施。當晚,王亦果然造反,趙明誠竟然與另兩位官員一道「縋城逃走」了,置全城百姓安危而不顧,這當中,當然也包括李清照。

因為這個高幹子弟的軟弱,做出了拋棄城池獨自逃亡的事情。叛亂被定之後,趙明誠被朝廷革職。李清照深為丈夫的臨陣脫逃感到羞愧。

趙明誠的自私與貪生怕死,讓李清照痛心之至。

一個要的是靈魂伴侶

一個是精緻的利己主義

雖然並無爭吵,但往昔的魚水和諧已經一去不返,她從此冷淡疏遠了趙明誠。

不久,趙明誠又接命前往湖州上任。

趙、李分別時,局勢更糟。趙明誠意氣風發要走馬上任,李清照也知道,夫妻分別,隨時都可能遭遇兵禍。她擔心自己保護不了如此多的物件,於是便問趙明誠,若真發生不測,那該如何是好?

趙明誠說丟掉這些丟到那些,然而:

「獨所謂宗器者,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勿忘之」

這句話,是讓李清照和宗器共存亡

這個曾經才貌都傾國傾城、萬人崇拜的女神

在丈夫這裡,卻要她與宗器俱存亡

敢問,你怎麼沒有讓自己和城池共存亡?

夫妻二人會和後,氣氛尷尬。

行致烏江,站在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聯翩,心潮激蕩。

面對浩浩江水,她隨口就吟誦出了《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在二人關係降至冰點的時候,兵荒馬亂的年代,

趙明誠也未能趕到湖州赴任,

當年因病離開了人世(享年49歲)。

有人說是李清照這首詩把趙明誠羞辱死了

如果真是這樣,倒是趙明誠還有點血性

想起李清照在16歲時都能指點江山、策誡當權

而彼時的趙明誠也只是仰慕女神

李清照嫁趙明誠的第二年,政局動蕩

她無懼封建家長的威勢

曾大膽指斥公公「炙手可熱心可寒」

趙明誠全家被貶黜,她和趙明誠歸鄉里

寧肯「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

世人羨慕的鴛鴦比翼鳥

其實在人性境界方面,高低早現

此後,李清照的人生不僅沒有凋謝,

反而更具傳奇色彩——

4

牢底坐穿,也要踹了渣男!

丈夫死後,李清照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隨身攜帶的各種金石書籍字畫在途中經常被搶、被盜。圖書文物散失殆盡造成的巨大痛苦,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給予的無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傷痛百般走投無路的絕境。

國破家亡、舉目蒼涼,這樣過了3年,她再嫁張汝舟,此時她已48歲。

張汝舟和李清照是舊相識,知道她有很多金石古玩,早就覬覦她的珍貴收藏。當婚後發現李清照家中並無多少財物時,便大失所望,隨即不斷口角,進而謾罵,甚至拳腳相加。李清照無法忍受張汝舟如此野蠻的對待,便下定決心要與張汝舟分手。

但是在封建社會,只有男人休妻,女人要離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張汝舟參加科舉考試是通過作弊過關的,在娶了李清照後,張汝舟一時得意,就將這件事拿來誇耀。李清照在找不到其他辦法的情況下,無奈之中,李清照決定告發張汝舟的欺君之罪,而她自己也因此招致了牢獄之災。依照當時的法律,妻子告丈夫,無論是對是錯,都要坐牢三年。

官司結果出來後,張汝舟被發配柳州,而李清照依照法律也要坐牢三年。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經翰林學士綦崇禮等親友的大力營救,關押九日之後獲釋。可以想見,李清照為了擺脫無恥之徒張汝舟的欺凌,不惜冒著坐牢的風險,真是有勇有謀可敬可佩。

這就是李清照,被上天寵愛過,也被遺棄過;在殘酷的現實中漂泊過,掙扎過,恨過,更我行我素、恣意瀟洒、酣暢淋漓地愛過、活過。

5

家國天下 留千古絕唱

李清照既經歷了盛世下的相對安定生活,也遭受了亂世的顛沛流離。特別是在趙明誠去世之後,她過著「漂流遂與流人伍」的逃難生活。加之無奈的再婚,又絕決的離婚,又使得這位才華絕代的女子飽受雙重恥辱。

但這一切,絲毫都不影響她的人格的磊落、對家國的大愛。

1133年,樞密使和工部尚書將出使金國,代表大宋與金和談。李清照向兩位使臣呈上自己的詩作《上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在詩中有一名句,「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一位女子竟然也為宋金談判進言,並憑藉精妙的文辭對「和談」抗議。李清照的「參政」熱情,令人敬佩,讓人驚訝。

「打馬」是當時十分流行的一種博戲。李清照酷愛這種博戲,專門為之作賦,還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對「打馬」的規則做了記錄。《打馬圖經命辭》,表面上只是遊戲規則的說明,但人們絕不會錯過其中隱含的政治及軍事信息。如「老矣不復志千里,但願相將過淮水!」、「且好勝者人之常情,遊藝者士之末技。說梅止渴,稍疏奔競之心;畫餅充饑,少謝騰驤之志。」都顯示出李清照既是「博弈者」也是「復興者」。她希望宋軍能夠扭轉頹勢,收復河山。

這些作品,與李清照的個人遭際和個性特點結合起來看,絕不是一時興到之言,而是與「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所反映的精神、志氣相契合。

李清照後期的很多作品,表達了自己對國家危亡的關切和克複神州的願望,同時也表明自己始終不渝的愛好和志趣。如《題八詠樓》詩,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難守,其「江山留與後人愁」之句,堪稱千古絕唱。

總之,為了回歸故土,為了立足於世,在家國破碎之後,她依然不屈不撓地突圍,以獲得心靈的慰藉,將女子剛毅的性格發揮到了極致。

約在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懷著對死去親人的綿綿思念和對故土難歸的無限失望,在極度孤苦中,悄然辭世,享年至少73歲。

年輕時,她是那個「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情竇初開,天真爛漫的少女;

婚戀中,她是那個「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望穿秋水的思婦;

亡國後,她是那個「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不讓鬚眉的巾幗女傑;

暮年時,她是那個「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悲情老嫗......

寫詞,冠絕古今

喝酒,不遜男人

不愛,果斷離開

愛國,忠泣鬼神

清代著名學者沈曾植評價:

「易安倜儻,有丈夫氣,乃閨閣中蘇辛,非秦柳也」。

嬌憨有時,柔媚有時,鏗鏘有時,哀怨有時

她的詞獨步天下,自成風流,是「婉約派」集大成者

她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境界

推至登峰造極,

所謂「千古才女第一人」,非她莫屬

在這春日裡

和我一起邂逅李清照

如飲美酒、如上高樓

the end

版權及轉載: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歡迎分享朋友圈

轉載請在公眾號「尋蹊」留言

追溯她們的故事,感受她們的悲喜

就像發現另一個自己

原來,在古今趨同的際遇里

在與命運和自我博弈的角斗場上

我們都是那個孤軍作戰

又遙相呼應的同路人

關注尋蹊,我們一起發現更多美好~


推薦閱讀:

李清照詩詞集
李清照 詩詞
李清照:我和宋徽宗的那些事兒
詩詞:再婚不慎嫁匪人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讀詞懂易安居士
李清照的三首小詞,寫盡少女最美的情態

TAG:李清照 | 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