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淺談明朝兵器發展– 鐵血網

[原創]淺談明朝兵器發展 zdsatang 中國歷史 2014/1/13 11:45:29 11 5033 複製本帖

最近看一些歷史類電影電視劇,發現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將軍和士兵的甲胄兵器。於是就想在這裡,把我所知道的一些關於兵器的常識闡述出來。當然,我也只是淺嘗輒止,並不高深,如有錯誤的地方,也希望大家指正出來,互相學習。 閑話少說,我本次所講的是明帝國的兵器。本人是一個明粉,對於明朝特別的喜歡,也算知道一些吧。首先我將明朝的兵器分為三大類:宋元傳統兵器;明朝自製兵器;海外傳入兵器。我在此將一一敘述......

首先是宋元傳統兵器。在洪武開國時期,基本上明軍是使用元朝時期的兵器。而元朝在統一之時,漢軍絕大多數是傳襲宋軍的兵器,變化很少,但其中的蒙古軍和色目軍當然是外族的兵器,這裡可以忽略不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明代鎖子甲,可以看出和元代的變化並不算很大

宋朝步人甲,鐵片綴接的

元朝甲胄,基本也是用鐵片綴接的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宋代將軍甲胄,和唐朝明光有很大的相像處

日本發掘的元朝兜鍪

然後就是明朝自製的兵器。明朝時火器發展較大,戰爭的發展也由單純的冷兵器作戰變為冷熱兵器協同作戰。於是,明朝在中後期自己研製了許多武器,比如戚家軍的狼銑。而戚家軍的鴛鴦陣也較類似同時期的西班牙戟兵和火槍兵的配合,算是當時比較先進的冷熱兵器協同作戰方式。跑遠了,除了狼銑,還有三眼銃和迅雷銃等武器。三眼銃據稱在明初的時期已經有記載了,在有明一朝,北軍和邊軍使用的火器主要是三眼銃,鳥銃很少。在抗倭援朝中最為經典的碧蹄館戰役中,三眼銃配合刀盾手,殺傷了大量的日軍。而明朝甚至有騎兵使用三眼銃,主要還是三眼銃在擊發完之後還可以當做狼牙棒使用。迅雷銃是明朝趙士禎發明的,類似多管轉膛炮的火器,吸收了鳥銃和三眼銃的優勢,銃身上裝五個銃管,每發一槍後轉動72度發射另一管,五管均射畢後銃身前端可發射火球焚燒敵兵。銃管上配有圓牌作護盾用,射擊時支撐銃身的斧子也可在射完後用來防衛。但是迅雷銃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它重新裝填麻煩,加之結構複雜,所以迅雷銃基本沒有見過戰陣。而其他的諸如十眼銃這些火器,也是有相同的缺點,用作戰陣就很少了。還有一種明人發明的武器(也有一種說法是宋人李全發明的)梨花槍,為槍矛和火筒的結合體。火槍是用一個或兩個竹筒裝上火藥,綁縛在長槍槍頭下面,與敵人交戰,先發射火焰,再行刺殺。總之,明朝的火器基本是輔助兵器,主要還是配合冷兵器作戰,這不得不說是很尷尬的境界。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趙士禎的迅雷銃

現人仿製的三眼銃

梨花槍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狼筅

戚家軍的鴛鴦陣普通版

最後就是舶來品,由海外傳入明朝的兵器。其中,主要是日本流傳入大明的倭刀和鳥銃以及西洋流的紅夷大炮和佛郎機等兵器。在明朝抗擊倭寇的戰役中,大明的刀劍和倭刀對砍,基本上都可能被砍斷。於是大明就仿造倭刀或者購入倭刀,以充軍備。在《明史》中有記載,自建文年間,日本入貢明朝,倭刀(包括打刀,剃刀,太刀等廣義上的日本刀)是貢品的大頭。而後期,中國的苗刀甚至也有日本太刀的影子。但很遺憾,明朝仿製的日本刀質量比不過原品,這不得不說是中華的悲哀,百鍊鋼技術的原產地卻不如技術傳播地。而鳥銃是日本仿製西洋的火繩槍,被倭人稱為鐵炮,在抗倭戰役中給予了明軍很大的殺傷。於是,明朝開始仿製鳥銃。最初仿製的鳥銃為前裝、 滑膛、火繩槍機。口徑約為9~13毫米,槍管長1~1.5米,全槍長1.3~2米,槍重2~4千克,彈重3~11克,射程150~300米。 每名鳥銃手配備藥罐1個,鉛彈300發。每發射一次,要經過裝發射葯、用搠杖搗實葯、裝鉛子、搗實鉛子、開火門、下點火藥、閉火門等一系列繁雜的動作,發射速度較慢。作戰時多成五排橫隊,輪流裝填和舉放,以保持火力不中斷。由於前裝彈藥的限制,發射時一般取立姿和跪姿。鳥銃傳入後,中國許多火器專家即潛心研製,以求革新。趙士禎後期根據土耳其的火繩槍發明了一種最為先進的火槍——魯密銃。這是明朝火器的進步。但很可惜,因為種種原因,鳥銃及一些更先進的火槍在大明的北軍就是邊軍中,推廣並不大。使用鳥銃最多的還是南軍。在明朝後期,特別是西學東漸後,同時期西方先進的軍備開始流入大明,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火炮。在十五世紀,大明與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的戰鬥中繳獲了一批先進的大炮,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佛郎機炮。佛郎機是15世紀後期至16世紀初期流行於歐洲的一種火炮,能連續開火,彈出如火蛇,又被稱為速射炮。佛郎機大炮是一種鐵制後裝滑膛加農炮,整炮由三部分組成:炮管、炮腹、子炮。開炮時先將火藥彈丸填入子炮中,然後把子炮裝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門進行射擊。佛郎機的炮腹相當粗大,一般在炮尾設有轉向用的舵桿炮管上有準星和照門。在對外戰爭中,明朝使用最多的火炮就是仿製的佛郎機。紅夷大炮是歐洲在16世紀初製造的一種火炮,明代後期傳入中國,也稱為紅衣大炮。所謂「紅夷」者,紅毛荷蘭與葡萄牙也。因此很多人認為紅夷大炮是進口荷蘭的,其實當時明朝將所有從西方進口的前裝滑膛加農炮都稱為紅夷大炮,明朝官員往往在這些巨炮上蓋以紅布,所以訛為「紅衣」。具考證,當時明朝進口的紅夷大炮只有少量是從荷蘭東印度公司進口,後來因台灣問題與荷蘭人交惡,大多數是與澳門的葡萄牙人交易得來的,明朝當時的需求量巨大,葡萄牙人還做中間商將英國的艦載加農炮賣給中國。在使用中,紅夷大炮主要是用作守城。因為其太過笨重,裝填不方便,野戰中並不使用,所以大明一些重要的關隘城市都設置紅夷大炮。比如山海關擊傷建酋「野豬皮」的,就應該是紅夷大炮。

趙士禎研製的魯密銃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太刀

日本鐵炮

常見的幾種倭刀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抬槍

紅夷大炮(西洋艦載炮)

鳥銃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仿製的佛郎機炮

仿太刀製作的中國苗刀

(部分數據參考百度百科和mi貼吧

本文內容為我個人原創作品,申請原創加分[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轉載請註明出自鐵血tiexue.net, 本貼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7042073_1.html


推薦閱讀:

張居正與李太后真的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嗎?
王寶強的成功史與朱重八建立明朝相比,哪個更難?
如果鄭成功和李定國通力合作,明朝有可能恢復半壁江山么?
明朝尚書譜[42]:刑部尚書王世貞
為什麼豐臣秀吉不考慮先征服女真?

TAG:明朝 | 原創 | 發展 | 鐵血網 | 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