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哉!天府之國對抗日戰爭的巨大貢獻

抗日戰爭時期,四川是民族戰爭大後方的主要基地,無論兵源、糧源都是全國之冠。武漢失守,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四川成為全國戰時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大後方的戰略要地,因此,四川特別是陪都重慶是日軍大轟炸的重點地區,四川的損失和犧牲極為慘重,但四川人民冒著空襲的威脅,仍堅持生產,支援抗戰。日本投降後,1945年10月8日《新華日報》發表社論《感謝四川人民》中指出,五千萬四川人民在八年抗戰中,「對於正面戰場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淚!」,對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

一、 四川是抗戰後方主要的兵源補充基地

四川是最早出兵抗日的省份之一,盧溝橋事變的第三天,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湘就電告蔣介石,表示願率川軍出川抗戰,並通電全國,主張全國總動員,同心一德,共赴國難。同時川軍將領紛紛表示願率所部參加作戰。9月1日川軍先頭部隊即分三路出發奔赴抗日戰場。先後參加了許多重要戰役,計有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豫中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中條山之戰,長沙三次會戰,獨山之戰等大小戰役近30次。在全國各地抗日戰場上,都有身穿粗布單衣,足登草鞋,肩背竹斗笠和大刀的川軍健兒的身影。他們與裝備精良的敵軍相戰,雖然奮不顧身,英勇衝殺,但損失和犧牲是很慘重的。

抗戰八年中,四川先後出兵參加抗戰的部隊計有七個集團軍,12個軍,27個師,共出兵3025000餘人,分布在全國各地戰場,以身殉國者達263991人,負傷者356267人,失蹤者26025人,共計646283人。據國民政府不完全統計,抗戰時期中國軍隊戰死、負傷、和失蹤的總人數為3200000人,川軍為64萬餘人,佔全國總數的20·20%。

1944年湘桂戰役失利,舉國震動。在這緊急關頭,國民政府急於組建一支機械化部隊,號召十萬知識青年從軍。四川立即掀起知識青年自願參軍的熱潮,參軍人數達4萬餘人,也是全國之冠。此外,國民政府還不斷在四川各地緊急徵兵300萬。在當時抗日戰場作戰部隊中,川軍的出征數量最多,佔全國徵募入伍14050000多人的21·53%,即在全國出征軍中,每十人中就有兩個川軍,以致有「無川不成軍」之說。

二、四川是戰時軍需物質的主要基地

沿海城市及武漢淪陷後,華北、華東的軍工廠,大多集中遷往重慶地區,致使重慶成為戰時軍工生產的中心。這些內遷的兵工廠,在兵工署的統一規划下,經過調整和改組,儘可能實行了專業化生產,形成了新的兵工生產體系。在重慶地區的主要有第一兵工廠(原漢陽兵工廠)主要生產步槍、迫擊炮彈。第二兵工廠(原漢陽火藥廠)生產各類槍彈發射葯及化工產品。第三兵工廠(原上海鍊鋼廠的一部分)從事機械修配及工兵器材製造。第十兵工廠(原南京炮兵技術研究所)生產步兵炮彈。第十一兵工廠(原鞏縣兵工廠)生產步槍子彈。第二十一兵工廠(原金陵兵工廠)生產馬克沁重機槍、捷克式輕機槍、82毫米迫擊炮、中正式及漢陽式步槍。第二十五兵工廠(原珠江兵工廠之槍彈廠)生產7·5毫米槍彈、木柄手榴彈。第三十兵工廠(原濟南兵工廠)生產木柄手榴彈,27式擲榴彈擲彈筒、緩燃導火線。第四十兵工廠(原廣西兵工廠)生產79毫米機槍彈、82迫擊炮彈。第五十兵工廠(原廣東第二兵工廠)生產60、150毫米迫擊炮、彈,野炮彈及山炮彈。集中在重慶地區的這些兵工企業(包括少數民營廠)生產了大批武器彈藥,據統計每年製造手榴彈300多萬枚,迫擊炮彈80萬發,槍彈500萬發,飛機炸彈7萬餘發。自太原失守後,前方所需武器,基本上由重慶地區生產提供,保證了抗戰軍需。

為滿足戰時軍工生產的需要,重慶地區新建和擴建鋼鐵廠36家,抗戰前重慶只有磁器口一家鋼鐵廠。據《戰時後方冶金工業史料》記載,抗戰時期,大後方有鋼鐵骨幹企業12家,四川佔十家,其中重慶佔9家,雲南有兩家。據1945年統計數字,重慶鋼鐵產量達到41192噸,約佔全國鋼產量的三分之二。以1940年與1937年相比,四川生鐡產量約增加3倍,粗鋼增加2·5倍。能源方面的煤炭、石油、電力亦相應得到發展,煤炭生產增加16倍,石油增加13倍,據統計,戰時四川電力裝機容量為3萬千瓦,年發電量2·6億度,居戰時全國第一位,這些都為抗戰時期保證軍工和民用的需要,起到重大作用。

三、四川是抗戰時期糧源的主要基地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四川負擔起前線抗日將士和大後方民眾糧食供應的重任。而此時的四川,因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大量公務人員、難民、流亡學生、以及內遷工廠企業的職工不斷擁入,四川人口驟增。至1940年四川省積糧早盡,糧食供應已很困難,糧價不斷上漲。1941年國民政府實行田賦徵收實物,從9月16日開徵至12月止全川徵購糧食1100餘萬市石,完成徵購總額的90%以上,至1942年2月底止,已征糧1330餘萬市石,超過原計劃1200萬市石的11%,實物徵收及實際徵收數,四川均為全國第一。1941年據糧食部統計,全國21省實徵實購糧食共計5430餘萬市石,四川實征、實購糧食各為678萬市石,佔全國總數的四分之一,以後逐年增加,除徵收、徵購外,還加征借、派募等名目加重負擔。從1941年徵收實物起至1945年抗戰勝利,四川共出糧10238萬市石,占當時全國徵收糧食總額的三分之一。田賦年年增加,主要落在四川農民頭上,而農村的青壯年又大多參軍離鄉,完成這樣高額的田賦,農民都節衣縮食積極交納。正如四川一位老農所說,莊稼欠收,他們是以苕藤、菜葉和雜糧充饑,他們繳納公糧是為了支持抗戰。他說「軍隊去前方打仗,無糧吃不飽,雖有命也不能拼,只要能打勝仗,驅逐日本鬼子,我們暫時吃苕藤樹葉,也有想頭。」這樸實的語言,充分表露了中國農民不願做亡國奴,而願忍飢挨餓也要支持抗戰的愛國熱情。

同時,各種稅收、捐獻,其最大部分,也是由四川人民所負擔。據國民政府有關部門的統計,抗戰期中全國財政支出為14640餘億元,四川負擔4400億元,佔全國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一,實際上四川擔負國民政府財政支出的50%左右。

四、努力增產節約,支持抗戰

抗戰時期,四川空襲不斷,特別是重慶地區的工礦企業是日機空襲的重點目標,許多工廠都是廠房機器被炸,工人們日夜搶修,又恢復生產。為加緊生產,大多數工廠都是工作12小時至14小時。在安全設備極差,空襲不斷,工資低而物價又瘋漲的情況下,工人們不計報酬,不辭辛勞,為抗戰加緊生產。除上述軍工、鋼鐵、煤炭和電力,年年增產外,軍需民的食鹽、酒精、棉紗、肥皂、機製紙等都年年增產。重慶較集中的機器棉紡業,年生產棉布19萬匹,還動員了近6萬台鐵木織機,生產圡布,供應了大部分軍用民用布匹。在日機的狂轟濫炸下,成都、重慶兩地的水電工人,不顧個人安危,隨炸隨修,始終保持水電供應。多次受到政府和和防空部門的嘉獎。

在水運方面,廣大川航工人更是滿懷愛國熱情,積極投入戰時搶運工作。當時入四川的唯一通道是靠水運,民生公司出力最大,功不可沒。民生公司有輪船135隻,職工7000餘人,他們是捨死忘生地參加了搶運物資和難民的工作。從1937年至1942年,運送川軍到抗日前線達200多萬人,運送政府入川物品40萬噸以上,搶運兵工器材物資近17萬噸,軍用輜重26萬噸,民營內遷企業設備9萬噸。運送難民、傷兵、流亡師生、公務人員共16餘萬人。他們在日機的轟炸和掃射下,搶運物資和人員中,有116名職工殉難,61人傷殘,20多艘輪船、駁船被炸沉炸壞。還有上千隻木船也投入物資搶運,更見艱苦危險,入川全是逆水行舟,船工全靠手足觸地拉縴爬行,還要不時遭受日機的襲擊。1938年1月集中在武漢的41家民營工廠遷重慶時,川江水淺輪船過不去,全用木船850隻,要過72處險灘,船工們千辛萬苦拉縴爬行,把機器物資運送到重慶,據當時交通方面的統計,1944年川江木船達16436艘,廣布全省各水運航線,載重量達266600噸,在搶運物資,疏散人口,運轉人民生活必需品等,都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和貢獻。廣大四川職工為了國家民族利益,不避艱險,努力工作,充分表現了四川人民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抗戰決心。

五、百萬民工搶修軍用飛機場和國際交通線路

1943年秋國際形勢發生了大的變化,美國以大量空軍支援中國,緣於「持續大規模的對日空襲,只能由中國的空軍基地來執行」,並選定在大後方的成都地區,修建一批轟炸機場和驅逐機場,以便美國飛機能起飛去轟炸日本本土。因此,修建這批飛機場就成為當時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大業最緊急的任務。1943年12月國民黨當局決定在成都地區修建新津、邛崍、彭山、廣漢四個轟炸機機場,擴建或新建成都鳳凰山、太平寺、溫江(黃田壩)、德陽、華陽等五個驅逐機機場。因為時間緊迫,工程浩大,先後動員了150餘萬民工,日夜投入搶修。

新津機場是美軍當時現代化設備機場,是B-29型轟炸機的主要基地,B-29型轟炸機號稱超級空中堡壘,是專為轟炸日本設計的。僅跑道就比一般機場要大大加寬加長,工程質量要求也十分嚴格。這次擴建搶修,緊急動員華陽、崇慶、大邑等22縣的民工,計20餘萬人參加。修機場所需石方,全靠民工肩挑運送,肩挑時間過久,常常出現雙肩紅腫以致肉破血流。土方工程也同樣艱巨,全部土方在100萬立方米以上,挖土工具是鋤頭,

運輸仍靠扁擔,撮箕等原始工具。民工們聽說機場是用來美國飛機起飛轟炸日本的,非常振奮,他們說戰士在前方流血犧牲,我們在後方流汗修建軍用機場,是我們應盡的責任。不少民工出於愛國熱情,主動要求參加。僅參加修建機場的郫縣民工達12223人,工作熱情很高,成績十分顯著,但工程時間緊,勞動強度大,生活又艱苦,兩個月內先後死亡27人,傷殘4人,他們不僅勞累,還和前方抗敵戰士一樣流血傷亡。

四大機場先後完工後,1944年6月16日,美軍空中堡壘B-26轟炸機,首次從成都地區起飛,轟炸日本八幡的制鐵鍊鋼基地,使日本遭受巨大損失和打擊。隨機美國記者羅伯德(Robert)當天晚上在重慶大廈的報告中說「八幡為日本鋼鐵工業之中心,所生產鋼鐵佔全國鋼鐵總量的五分之一,其所有鍊鋼爐佔全國67%,轟炸該地之重要,於此可見。「同時盛讚中國民工,他說這次搶修機場「人力之大,為二千年前修築長城以來的僅見」「所有之機場均有若干層(石基)由中國農民雙手造成。」從此以後,美軍轟炸機都從成都地區機場起飛,不斷對日本進行轟炸,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為適應抗日需要,1938年國民政府決定趕修川陝、川黔、川滇、川湘四大公路,要四川加緊完成川境內部分。1938年8月開始修築漢渝公路,這是重慶經四川東北與陝西相連的重要通道。1940年前,重慶通往越南的兩條國際交通線路,都被日軍封鎖,滇緬公路就成為重慶通往國際的唯一交通線,也是我國接受國際援助軍事物資的補給線。可見趕修四川滇公路的重要和緊迫。

修築四大公路在四川部分,先後於1940年完工通車,僅修川陝、川滇兩條公路,先後徵用民工250萬人。當時修路技術和設備都很落後,大多使用鏨子,工程十分艱巨。民工們不計報酬,日夜趕修,表現出極大的愛國熱情。抗戰時期從滇緬公路和西北國際運輸線路兩大國際通道,載運了大量美、英和蘇聯的援華物資,對維持大後方的經濟,改善和充實抗戰軍備,都起到重要作用。

六、承受日機大轟炸的災難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航空部隊即重點轉移為攻擊我後方戰略基地,四川是抗戰大後方主要戰略基地,就成為日軍空襲的重點之重。從1938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六年中日本空軍不斷對四川進行轟炸,涉及全川61市縣,其中空襲成渝兩市次數最多,損失和犧牲也最為慘重。

重慶遭受日機空襲計72次,其中震驚全國的以1939年「五三、五四「大轟炸,1940年5至10月連續6個月的狂轟濫炸,1941年6月5日日機夜襲重慶,造成較場口大隧道窒息慘案,8月無6小時間斷的」疲勞轟炸「等,損失最為慘重。

成都是四川省會,遭受日機轟炸的強度僅次於重慶,從1938年11月8日至1944年10月止,五年中日機空襲成都共24次。損失最慘重的一次是1941年7月27日,日機80架分三批對成都進行連續轟炸,損失最慘重。

日機空襲四川長達六年之久,一次起動飛機竟達190架,轟炸頻率高達六小時無間隔,造成四川人民生命財產極大損失,其中以重慶損失最為慘重。1940年5月,日本統帥部採取大規模空中進攻「101號作戰」的戰略行動,企圖迅速解決中日戰爭。5至9月,竟對重慶進行了2020架次大規模的戰略轟炸,其強暴殘忍,無以復加。但始終未達到挫敗我抗戰意志的目的。

在敵機六年空襲中,四川死亡人數達22519人,傷26010人。前方將士在戰鬥中流血犧牲,大後方四川人民在日機空襲中,也同樣流血犧牲,其傷亡人數並不亞於一次大戰役的傷亡損失。其次,空襲中人民財產的巨大損失,大致歸為兩項:⑴被炸毀的房屋共233600間,衣物器皿不計其數,牲畜2100餘只,糧食34700餘市石,田園80餘畝,樹木18200株,各種車輛200餘輛,木船3500餘艘,輪船20餘卜二艘,現金77298000餘元,以上各項共損失125665萬元,若以1945年物價指數折算,應為13545912萬元。⑵被炸傷亡人員的醫療費和喪葬費共計2420餘萬元。如以1945年物價指數折算,應為1260561萬元。兩項合計應為14806473萬元。這隻限於各市縣上報的材料,實際損失更大。這是日本帝國主義欠下四川人民的血淚債!


推薦閱讀:

美日之間有哪些航母的戰爭?
談「戰爭」:人心難測,故戰爭無常
盤點二戰後地區衝突,慶幸自己活在和平的中國
美國戰爭大片1
日本放言要參與朝鮮半島戰爭,這是什麼心態?

TAG:戰爭 | 抗日戰爭 | 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