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

自然界千姿百態的音響產生出絢麗多彩的音樂,它是人們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沁人心脾,陶冶嵌匈。自然、明快、向上而有春天氣息的音樂,能喚起人們的美好憧憬,引出無限柔和和甜蜜的情感,使人充滿朝氣並富有生氣。

自然界千姿百態的音響產生出絢麗多彩的音樂,它是人們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沁人心脾,陶冶嵌匈。自然、明快、向上而有春天氣息的音樂,能喚起人們的美好憧憬,引出無限柔和和甜蜜的情感,使人充滿朝氣並富有生機。

音樂對人的心理與生理有一定的影響,音樂對人的情緒影響作用,很多人都有體會。我國古代《禮記》一書中「樂記篇」說:「樂者之所由生也,其本人心之感與物也。」「其樂心感者其聲單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這些都說明我國古代已注意到音樂與心理活動的關係。

科學家曾用290首樂曲,先後測試過2萬人,發現這些樂曲都能引起聽者的情緒變化。其情緒變化大小程度與受試者的欣賞能力成正比。經過分析可以看出,音樂主要影響人的心境,給人帶來平靜、欣喜、凄涼、眷戀等情緒感受,也能引起緊張、恐懼、悲哀、興奮等情緒反應。同時,音樂能對生理活動產生影響。今年國外對動物播放音樂試驗驗證音樂可以使乳牛的出乳量大為增加。

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是指出音樂可治療疾病的第一人。近代把音樂治療看成是一種活動療法,有人認為音樂可使病人易於宣洩自己意識不到的心理內容,音樂可以解除各種心理社會因素所引起的心理反應,降低興奮水平,使人體恢復正常的功能。很多實驗證明,音樂欣賞可降低心理社會刺激所引起的高喚醒水平。有文獻報道,音樂療法對一些精神病、心身疾病是有效的,有時會顯示出神奇的治療功能。但音樂療法中必須注意樂曲的選擇,需要重視節奏、音調、旋律、和音等的配合。對聽音樂者來說,這因素構成一首樂曲的完形知覺,這些因素中,節律是在音樂發展史上最早出現的,古代的打擊樂就有強烈的節奏感,因而有激奮作用。優美的旋律,如潺潺流水、風和日麗、鳥語花香的境地,可以使人出現心曠神怡欣賞反應。節奏感和旋律優美的曲子對心理狀態與軀體的反應是不完全相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能體會到,雄壯的富有節奏的軍樂,可鼓舞士氣;歡快的樂曲,可以使孤僻沉靜的兒童開朗活潑。快餐店利用播放較快節奏的音樂,使顧客加快進餐速度,從而提高座位周轉率;百貨商場擇播放抒情、節奏緩慢的樂曲,使顧客多逗留一些時間,以更好刺激其購買慾。有研究認為,快速和愉快的音樂可以消除肌肉疲勞。憂傷的音樂可以使脈率變慢,歡快的音樂擇使脈率變快。國外報告,聽肖邦的《小狗圓舞曲》(降D大調)有助於司機安全駕駛。關於音樂與植物生長的研究報道很多。對於人來講並不是所有的音樂都有益。從事搖滾樂、爵士樂演奏的樂隊人員,心律不齊,腦電波異常者佔93%以上。

20世紀50年代出現的音樂療法,進一步研究了音樂對人體的作用與功效,其對人體的作用是肯定的。音樂治療不僅能陶冶嵌匈、美化心靈,而且能治療疾病。各種不健康的情緒,如憂鬱、驚恐、憤怒、悔恨等,能引起人的心理活動失衡,使人意識狹窄,判斷力減弱,失去理智。同時,不良情緒還能引起機體發生一系列生理改變,從而招致軀體疾病。音樂療法的目的,就是把患者從各種情緒中解脫出來,使之逐漸產生喜悅、歡快、平穩的情緒。

音樂門診或音樂治療卻又積極的治療作用。如飯後聽特定的音樂,能治療神經性胃炎;給高血壓患者聽抒情的音樂,可以降低血壓。不同的音樂可以使人入睡、使人鎮定等。

現代實驗已經證明,曲調能使人產生不同的情緒感受。

C調 純潔、果敢、沉毅、虔誠。

D調 熱烈。

E調 安定。

F調 溫和、豐富、熱情、和悅、陰沉、悲哀、神秘。

G調 真摯、平靜、諧趣、憂愁或喜悅。

A調 自信、希望、溫情、傷感。

B調 勇敢、驕傲、悲哀、恬靜。

音樂療法要根據治療對象不同而所選擇,節奏感強的音樂對憂鬱、少動的病人較合適;而旋律優美的音樂對興奮、多動、焦慮不安的病人較為有利。不同的病人對音樂的曲調亦有選擇。合適的音樂治療常可取得很好的療效。病人的個性特點,似乎對音樂療法的影響不大。但人的文化背景,是否喜愛音樂,對樂曲的理解程度不同,對音樂療法效果有一定的影響。

有人做過試驗,音樂降低血壓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一首巴赫的小提琴協奏曲可以使血壓下降1.3-2.7Kpa(10-20mmHg)。手術前讓病人聽音樂,可減輕其煩躁不安的情緒,使肌肉鬆弛,有利於手術的進行。音樂又可提高倫耥效果,減少倫耥葯及鎮靜葯的用量。

到目禽錨止,國內大量資料證明,音樂能治病。美國音樂治療已有50多年的歷史。現在美國有70多所大學開設了音樂治療專業,全美有3000多位音樂治療師從事這一職業。繼美國之後,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芬蘭、挪威和日本等國也相繼開展了音樂治療,創辦了音樂治療學院,成立了音樂治療學會,並建立了世界音樂治療學會。

我國音樂治療起步較晚,現在已有幾百所醫院開展了音樂治療。中央音樂學院於1991年開設了音樂治療專業,後又招收碩士研究生。1998年成立了中國音樂治療學會,並有《音樂治療叢書》和《音樂治療學科信息》出版,我們相信,隨著中國家庭的變化和空間條件的改善,在家庭以音樂的方式進行治療的前途是很廣闊的。

附:音樂治療處方

催眠:《二泉映月》、《平湖秋月》、《燭影搖紅》、《軍港之夜》、《楊翠喜》、《山水蓮》、《春思》、《銀河會》、《仲夏夜之夢》。

鎮靜:《塞上曲》、《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仙女牧羊》、《小桃紅》。

舒心:《江南好》、《春風得意》。

解除憂鬱:《喜洋洋》、《春天來了》、《啊,莫愁》。

消除疲勞:《假日的海灘》、《錦上花》、《矯健的步伐》、《水上音樂》。

振奮精神:《娛樂生平》、《步步高》、《狂歡》、《金蛇狂舞曲》。

促進食慾:《花好月圓》、《歡樂舞曲》。

論音樂療法的養生康復作用

2009-5-21 16:06:00 來源:唐漢中醫藥網 作者:金紅姝 遼寧中醫藥大學

音樂療法是一種利用音樂藝術以調節人的形神,促使病人身心康復的方法。音樂療法作為一門現代學科,起源於上世紀中期的美國。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心身醫學與康復醫學的發展,音樂療法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療法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目前,音樂治療已在精神病的康復治療、音樂電療、音樂胎教、兒童心理障礙的矯治、各種神經症的心理治療及心身疾病的輔助治療等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西方一些國家將其作為一種治療方法廣泛應用於精神病醫院、老年療養院及兒童特殊教育部門。我國醫療工作者借鑒國外的有關經驗,並結合中醫特點,創造了音樂電流療法、音樂電針麻醉、音樂電磁療法等,許多醫療機構也相繼完成音樂治療系統的安裝使用,音樂治療已成為人們倍加關注的研究課題。

一、音樂治療作用機理

現代研究開始重視音樂「聲能」的物理效應,發現音樂是一種作用於人體的生理場與物理場的物質能量,人體各個器官不同振動頻率,往往能與音樂頻率發生共振。因為聲音是一種振動,而人體本身也是由許多振動系統所構成,如心臟的跳動、胃腸蠕動、腦波的波動等。當具備一定的規律和變化頻率的音響振動作用於人體各部位,引起人體五臟六腑、肌肉、腦電波等和諧共振時,使各器官節律趨於協調一致,從而可調節人的生物節律,使各器官組織的生理功能處於一種和諧的狀態。脈搏起伏,心率快慢,呼吸節奏,胃腸蠕動,甚至肌肉的收縮舒張,都能得到良好的調節,達到改善各器官的紊亂狀態,促進疾病康復的效果。所以,音樂聲波也是一種能,可以激發人體潛在能量的發揮,使機體更加煥發生氣,是人體生理的最佳協調者。

音樂在人體和大腦中有著很具體的神經生理基礎。音樂具有主動的、積極的功能,是提升創造、思考,使右腦靈活的方法,並且能引導出重要的腦波,凌駕其他不安的腦波,達到身心鬆弛、心境穩定平和的效果。

研究表明,音樂通過聽覺系統,作用於大腦皮質下的非特殊反射系統和腦幹網狀結構,進而影響大腦皮質功能,對神經系統功能起到調節作用,使大腦神經細胞運動失調狀態恢復生理需要之平衡。當音樂聲波作用於大腦時,會提高神經和神經體液的興奮性,促進人體分泌有利健康的生化物質,如激素酶、乙醯膽鹼等物質,起到調節血液流量和神經細胞興奮的作用。許多人把右腦形象地稱為音樂腦。右半腦則主管形象思維,把感知的元素聯結成某種整本的知覺。經常參加音樂活動,千變萬化的旋律,使大腦的傳輸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加強,神經元的活動旺盛,同時也刺激大腦細胞的增生能力。

中國的治療音樂紮根於深厚的中醫文化,諸如「陰陽學說」「五行理論」以及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心神、情志學說」,是音樂的創作依據和使用的指導綱要。中醫則認為音樂可以平衡陰陽。音樂養生,恰是針對機體陰陽偏勝偏衰的屬性,用音樂的陰陽屬性來補偏救弊,從而協調陰陽平衡。在中醫音樂治療思想中,強調人體形與神的統一,強調心理與生理的共同作用,也就是說注重「身心雙修」。音樂的心理調節作用是多方面的,它通過對人的情感、智力結構和行為等因素髮生影響而表現為心理作用。中醫的七情理論認為:情志的失調可以通過「相生、相剋」來獲得平衡。《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之「悲勝怒、恐勝喜、怒勝思、喜勝憂、思勝恐」即是以情治情的方法。因此,可以利用不同情調的音樂克服和糾正人們不正常的情緒變化,也可藉助同樣情調的音樂達到情感的宣洩和平衡。在生理調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相應」理論認為,自然界與人是「同構異質」的,無論世界上的什麼實物,都是由各種相同的元素構成的,只是結構不同,所以才表現出不同的形狀和特徵。音樂也是一樣具有世間萬物所共有的屬性,「五音」也有著和「五臟」相應的各種屬性。因此,以五音調式編配的各種樂曲,就可以通過這種共同的屬性而直接作用於人體的五臟系統。例如:「宮調式」作用於脾,「商調式」作用於肺,「徵調式」作用於心,「角調式」作用於肝,「羽調式」作用於腎。

二、音樂治療的應用方式1.主動音樂療法

又稱參與式療法,是指根據患者的病情結合其愛好特點,使之參加一些以治療為目的的音樂教育、學習、排練和表演活動,藉以激發患者的情感,促進病人與他人建立正常的關係,使其心身得以調整,生理功能得以恢復。

2.被動音樂療法

也稱感覺式療法,是指根據患者的病情、職業、文化素養、個性特點等讓患者靜心地聽一些與病情相應音樂,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通過音樂的旋律、節奏、和聲、音色等因素影響人的神經系統,使其產生情緒情感的變化,身心得到調整,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3.綜合療法

(1)音樂電療:音樂電療是近幾年發展起來將音樂與「電療」相結合的一種新療法,目前在國內尤其受到歡迎。其治療方法是患者用耳機聽音樂,音樂電流通過兩個板狀電極放在人體患部,電流與音樂是同步的。既有音樂心理的調節作用,又有音樂電流的刺激作用,使音樂治療與物理治療有機地結合起來。也可配合激光或聲光結合治療。治療劑量是病情越急劑量越小,慢性疾病可適當加大劑量,對改善局部血運、消炎、鍛煉肌肉、調節神經和增強內分泌等有良好作用。臨床常用於神經痛、神經衰弱、頭痛、失眠、早期高血壓、扭挫傷等疾患的治療。

(2)音樂電針療法:音樂電針療法也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新型綜合療法,是音樂療法與針刺療法相結合。採用毫針刺入穴位(或一定部位)後,通以音樂電流,同時兼聽音樂。由於音樂電流具有止痛、活血作用,從而加強了針刺的作用。主要用於神經痛、肌肉萎縮等疾患及電針麻醉。

此外還有音樂氣功療法、電針麻醉、音樂電磁療法等新興音樂療法。有的還將音樂與色光相結合,配由綠光或藍光組成的冷青光,稱之為「音樂色光療法」,治療情緒易怒、頭痛、心痛等疾病,收到明顯的療效。

三、五音療法

《黃帝內經》早就提出了「五音療疾」。《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將五音與天、地、身、心相聯繫,將角、徵、宮、商、羽分屬木、火、土、金、水,從而五音與五臟相通,有了「五臟相音」學說,即宮聲入脾,商音入肺,角聲人肝,徵聲入心,羽聲入腎。它根據宮、商、角、徵、羽5種民族調式音樂的特性與五臟五行的關係來選擇曲目,進行治療,與傳統的陰陽五行思想相對應,和具體的時間、空間、情緒、臟腑等匹配,是一種注重個性化的治療方法。

《內經》將五音歸屬於五行,內應於五志,唐代王冰注說:「角謂木音,調而直也;徵謂火音,和而美也;宮為土音,大而和也;商謂金音,輕而勁也;羽謂水音,沉而深也。」《靈樞·邪客》日:「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之與天地相應也。」五臟可以影響五音,五音亦可調五臟。五音療法,豐富了中醫的整體觀,奠定了中醫音樂治療學的理論基礎。《難經》日:「聞及五音,以別其病。」中醫將五音、五聲和臟腑的配屬用於臨床診治。傳統的中醫音樂療法是在「五音通五臟」理論的指導下選擇相應的音樂,進行治療的。用樂如用藥,朱丹溪就明確指出:「樂者,亦為葯也。」然而五音療法絕非單純以音律中之五音與五行五臟對應來治病,更主要的是強調通過樂器、節奏、旋律等各種方法表現出五種音樂風格模式,相應調節人體的情志臟腑,從而產生不同的治療效應。應用五音療法,既可補本臟之虛,又可克制所勝臟腑之過極。四、音樂治療的臨床應用

音樂作為一種獨特的身心並調的藝術療法,已成為許多疾病尤其是心身疾病的重要康復手段。如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神經衰弱、腦卒中後遺症、老年痴呆、胎教、兒童智障、更年期綜合征、高血壓、失眠、鎮痛、癌症、手術處理和植物人康復、養生等。依據中醫理論,辨證運用五行音樂,可幫助各種慢性病患者改善癥狀,調整身心。

五、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作為一種藝術,是通過有組織的音樂所形成的藝術形象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的。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更加認識到音樂對於增進身心健康、預防疾病發生、促進病體康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音樂治療不一定使患者即刻就感到放鬆、愉快和情況好轉,它的目的在於幫助患者跨越潛在的障礙,以獲得由外到內整體徹底的康復。音樂療法不依賴任何藥物,而是利用人與音樂的特殊關係來改善人的健康狀態,因此是一種非常理想的「自然療法」。而且,音樂治療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中醫學中七情治病的原理。如何將音樂療法與傳統的中醫理論有機結合,如何大力發展和完善音樂電針療法、音樂氣功療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療法是一塊廣闊空間,繼承精華,開拓創新,作為中醫工作者責無旁貸。

目錄音樂療法的概述音樂療法的發展體感共振音樂療法高頻音樂療法適宜人群治療及靜心冥想音樂的先驅天韻五行樂適宜人群音樂療法的概述音樂療法(musictherapy),是通過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的途徑來治療。一方面,音樂聲波的頻率和聲壓會引起生理上的反應。音樂的頻率、節奏和有規律的聲波振動,是一種物理能量,而適度的物理能量會引起人體組織細胞發生和諧共振現象,能使顱腔、胸腔或某一個組織產生共振,這種聲波引起的共振現象,會直接影響人的腦電波、心率、呼吸節奏等。

科學家認為,當人處在優美悅耳的音樂環境之中,可以改善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功能,促使人體分泌一種有利於身體健康的活性物質,可以調節體內血管的流量和神經傳導。另一方面,音樂聲波的頻率和聲壓會引起心理上的反應。良性的音樂能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可以改善人們的情緒,激發人們的感情,振奮人們的精神。同時有助於消除心理、社會因素所造成的緊張、焦慮、憂鬱、恐怖等不良心理狀態,提高應激能力。音樂療法的發展音樂療法或稱「心理音樂療法」。自本世紀40年代起,人們已逐漸將音樂作為一種醫療手段,在某些疾病的康復中起一定的效果,如降低血壓、減輕疼痛及消除緊張等。從80年代開始,在精神病學方面也進行了音樂對精神病康復的探索和臨床研究。概括起來,在起初階段大多採用單純聆聽的型式,稱為「被動聆聽」或「被動感受」;後來發展到既聆聽又有主動參與,如包括簡單樂器操作訓練,還有選擇地按音樂知識學習、樂曲賞析、演唱歌曲、音樂遊戲、音樂舞蹈等而形成綜合性音樂活動。由於形式各異及工作深度不同,因而認識也有所差異,但仍較普遍地認為這種綜合性安排的效果較好於單聽音樂。音樂療法的對象多數針對具有淡漠、退縮及思維貧乏等陰性癥狀者,據稱有較好效果。也有少數試行於抑鬱症、神經症與心身疾病患者。音樂療法的療程一般定為1-2月,也有以3月為一療程,每周5~6次,每次1~2小時。在具體實施時,如何選擇音樂或歌曲是一個亟待進一步解決的問題,原則上應適合患者的心理(尤其情緒方面)、更要適合患者的病情;然後編製設計,規定出一系列適用的音樂處方,故宜深入這方面的研究討論,以促成相對統一的定式化、規範化。至於音樂治療的作用機理,目前尚未明了,一般認為對精神病的陰性癥狀效果較好,也有報道認為作用不待久。推測由於適用的音樂在心理上能調動和激活潛在的情緒功能、提高興趣和愛好以及促進思維聯想等,以是一種輔助療法。體感共振音樂療法體感振動音樂治療是由體感音樂、治療方案和體感音響設備三方面組成。體感音樂是一類特殊製作的、富含低頻、以正弦波為主的治療性樂曲。治療目的不同,體感音樂樂曲有所差別。治療方案是在臨床研究的基礎上確定的。內容包括治療對象身心狀態評估、體感音樂的選擇和確定音量、振動強度和治療時間及療程等。體感音響設備主要包括:音源和分頻-放大-換能裝置,其主要形式為床、床墊、台、椅和沙發等。其效用是使人在聆聽音樂的同時身體也能感受到音樂聲波振動。體感音響設備不同,音樂聲波頻率範圍和振動強度有所差別。音樂與睡眠。

中國體感音樂療法研究院音樂體感振動治療的應用

近年來,歐美等國將音樂療法廣泛用於綜合醫院臨床。特別是在治療頭痛、手術疼痛、睡眠障礙、心身疾病如胃腸植物神經紊亂、心血管綜合征,高血壓、皮膚疾並婦產科疾患、抑鬱和焦慮、免疫性疾病等。美國音樂治療協會明確指出音樂療法在臨床適用於身體健康的恢復、改善和維持。在日本,音樂療法尚處於臨床研究階段。多家醫學院附屬醫院、綜合醫院和精神病院確定並報道音樂療法臨床的有效性,從心理和身體兩方面進行臨床評價,確立音樂療法為一種臨床治療手段。全日本音樂療法聯盟理事小松明先生於1960年開始換能器的研究,進行體感音響的學術研究和產品開發,並將體感音響技術融入於音樂療法中,開創了日本音樂體感振動治療的先河。目前,日本的一些綜合醫院採用了音樂體感振動療法,在臨床中用於治療失眠症、抑鬱狀態、過敏性腸綜合征、神經性貪食、厭學症等心身或身心疾病,同時也應用在輸血、手術、血液透析的過程中和老年痴呆、便秘和褥瘡的預防等方面,獲得較好效果,現將有關情況介紹如下。

一.音樂體感振動治療的原理

人類對於聲音的感受源於振動。一般情況下,音樂是通過增幅器放大信號後從揚聲器發出,再經過空氣振動而達到人的耳膜的。通常人類可以聽到的音樂低音部分一般為50Hz-150Hz。低於10Hz的振動一般伴隨著自然災害發生,如地震、海嘯、山崩、火山爆發等振動均為含有巨大能量的3-6Hz的低頻波。自然界的有些動物可以感知,但人類已失去這種功能。人類通過身體可以感受到的音樂振動稱之為"音樂體感振動",其最大範圍為16Hz-20000Hz。20-50Hz的低頻部分使人的重低音感大大增強,伴隨著振動感和衝擊感給人以極其強烈的臨場感。同時,20-50Hz的頻率範圍最能夠給人以心理和生理愉悅的快感和陶醉感。因為音樂的低音部分(貝司)是比較單調的重複,近乎於l/f2的振動,給人以安全舒適感。這種感覺是存在人的潛意識中。人類心跳的頻率近乎於l/f2的振動。胎兒在感受著母親心律振動的情況下生長發育,這種安寧和健康母親的體感振動使嬰幼兒感到安全舒適,這種體感振動的記憶伴隨著嬰兒的出生和成長而漸漸淡化,但它將永遠遺留在潛意識中。當嬰幼兒哭鬧的時候,一旦被母親抱起來,母親的體感振動會使嬰幼兒感到安全舒適,立刻平靜下來。同樣,當成人焦慮不安或抑鬱時,這種音樂體感振動也會使人感到安寧。

《體感共振音樂療法》專業書籍體感音響技術是將音樂中16Hz-150Hz低頻部分電信號分揀出來另外經過增幅器放大,通過換能器轉換成物理振動,做用於人體傳導感知,特別能夠忠實再現20-50Hz的頻率範圍音樂的技術。這種節奏近乎於l/f2的振動,形成使人安全舒適感和的要素,同時局部的振動也能促進組織的血液循環。

用於音樂體感振動治療所採用的音樂曲目是經過音樂、心理等多學科的選擇,並且經過特殊錄製的、能夠最好體現音樂體感振動音樂樂曲。分析樂曲的振動波形和療效之間的關係,我們將波形分為三大類16小類。

1)慢周期信號波:包括二鍾波、念波、交互波、碎波、緊虛波、搖波等6類波形。主要功效為放鬆、鎮靜、等。

2)快周期信號波:包括交斷、搖交斷、鍾風等5類波形,主要功效為使人歡快、輕鬆。

3)快周期、緊迫信號波:包括覺醒等4類波形,主要功效為使人覺醒和振奮。

岩谷在臨床觀察到音樂體感振動療法可促進消化道蠕動,改善和預防便秘,可預防褥瘡。在釀酒和食品製作領域應用體感音響技術,發現它能促進酵母菌活化,影響酒精和水分子的構造,促進發酵和成熟,使口味變好。種種結果提示,音樂體感振動治療可能通過物理、心理、生理、化學、細胞、分子等多種途徑,調節人體機能狀態。高頻音樂療法高頻音樂療法是根據法國著名音樂學家阿爾弗雷德·托馬提斯的理論製作而成,適用於兩歲以上所有的人群,是一款系統的,科學的音樂調理,治療產品。托馬提斯於1920年1月1日出生於法國,後在巴黎成為耳鼻喉專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開始學習有關聲音的調理治療方法,1951年,他獲得了法國健康騎士勳章,1958年榮獲了「科學試驗」金獎。2001年聖誕節時不幸去世。

托馬提斯由發現而提出的三條定律

第一定律

托馬提斯發現如果我們的耳朵不能聽到一定的頻率,那就意味著我們要發出的聲音也不能發出這一頻率。

第二定律

此後他又不斷試驗,發現如果只能讓歌手聽到一定的頻率,那麼他們的聲音馬上就被破壞,被擋住的頻率馬上就在歌手的聲音中
推薦閱讀:

There Is A Light And It Never Goes Out
有哪些神曲讓你印象深刻?
如何評價花兒與少年第二季?
中醫音樂療法——我們的健康新理念!(一)

TAG:音樂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