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分析男女愛情
在社會心理學家眼中如何去定義什麽是愛情。 愛情態度理論 Rubin(1970)開始將愛情定義成對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種態度之後,使得愛情得以併入人際吸引之社會心理學主流內,並能使用一般測量方法研究愛情。 他假設愛情是可以被測量的獨立概念,可視為一個人對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態度,他從文藝著作、普通常識及人際吸引之文獻資料中,尋找擬定敘述感情的題目,經過項目分析、信度、效度考驗而建立愛情量表(love scale)和喜歡量表(liking scale),他發現愛情與喜歡有質的差別,而其愛情量表中包含叄種成份∶
1.親和和依賴需求。
2.欲幫助對方的傾向
3.排他性與獨佔性。
Lee的愛情觀類型理論 加拿大社會學家John Alan Lee(1973)經由文獻收集及調查訪談兩階段的研究,將男女之間的愛情分成六種形態∶ 情慾之愛(eros)、遊戲之愛(ludus)、友誼之愛(storge)、依附之愛(mania)、現實之愛(pragama)、利他之愛(agape) 情慾之愛者是建立在理想化的外在美,並且是羅曼蒂克、激情的愛情; 遊戲之愛者視愛情視一場讓異性青睞的遊戲,並不會將真實的情感投入,常更換對象,且重視的是過程而非結果 友誼之愛者是指如青梅竹馬般的感情,是一種細水長流型、穩定的愛 依附之愛者對於情感的需求非常大 現實之愛者則是會考慮對方的現實條件,以期讓自己的酬賞增加且減少付出的成本的愛情; 利他之愛者則帶著一種犧牲、奉獻的態度,追求愛情且不求對方回報。 承接Rubin將愛情視為態度的方向,有些研究者編製愛情態度量表來驗證Lee的愛情類型理論,研究結果發現的確有六個向度,因此驗證了Lee的理論。此量表有六個分量表,分別代表不同的愛情類型,每個分量表各有七題,總共有四十二題,采五點量表的反應方式回答對各陳述句的同意程度。日後,大多研究都以此量表為測量工具,也受到多位學者的認可。 愛情成份理論 除了上述Rubin發展的愛情量表中將愛情成份分成叄類之外,Sternberg(1986)愛情叄角理論(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是目前最重要且令人熟知的理論。他認為愛情包括叄種成份:親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及承諾(commitment) 。
所謂的親密是指與伴侶間心靈相近,互相契合,互相歸屬的感覺,屬於愛情的情感成份; 激情是指強烈地渴望與伴侶結合,促使關係產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動機,也就是與「性」相關的動機驅力,屬於愛情的動機成份; 而承諾則包括短期和長期兩個部份,短期的部份是指個體「決定」去愛一個人,長期的部份是指對兩人之間親密關係所作的持久性承諾,屬於愛情的認知成份。 隨著認識的時間增加及相處方式的改變,上述的三種成份將有所改變,愛情的叄角形會因其中所組成元素的增減,其形狀與大小也會跟著改變。叄角形的面積代表愛情的質與量,面積愈大,據Sternberg( 1986 )的說法:「叄角形越大,愛情就越豐富。」
Sternberg(1986)進一步提出:在三種成份下有八種不同的愛情關係組合,其分別為:
1.喜歡∶只包括親密部份;
2.迷戀∶只存在激情成份;
3.空愛∶只有承諾的成份;
4.浪漫之愛∶結合了親密與激情;
5.友誼之愛∶包括親密和承諾;
6.愚愛∶激情加上承諾;
7.無愛∶叄種成份俱無;
8.完整的愛∶叄種成份其急於一個關係當中。
推薦閱讀:
※你不是不優秀,而是太著急
※朝鮮半島局勢持續緊張,美韓真的會「動手」嗎?
※你覺得什麼樣的人值得瘋狂愛?
※54.心理學科普需要正一下三觀
※英國轉專業申請心理學路徑!這些相關知識,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