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上海教區
第二部 靈修基礎
第五章 內省
讀書要懂得評書,看戲要懂得評戲,生活要懂得反省。
一、不要自負自我省察的能力
自我反省可以產生自覺心,能在不需要別人提醒下發現自己的問題。沒有自我反省習慣的人,很難有自覺心,總需要別人的提醒,才能認識自身的問題;甚至,不容易接受他人善意的指正,容易老羞成怒。
缺少反省的內修生活,不可能取得靈性生命的成長。因此「觀心自省」是內修生活最基本的功課,也是建立靈修基礎最重要一環。靈修人若想內修生活得到進展,就應當誠心檢討自己的問題,微觀自己的個性、動機、思念、態度以及言行,有過則改之,無過則加勉。
自我省察這功課,說它容易,也很容易;說它困難,也很困難。難與易的關鍵就在於:有誠則易,無誠則難;謙遜就容易,驕傲就困難;心凈就容易,心濁就困難;有求進步的心就容易,無求進步的心就困難;無私心就容易,有私心就困難。
雖說無私心和心中有誠,反省就容易,但也不要自負自己就是無私心和有誠意的人。有些人對自省太過自信,以為能輕而易舉微觀自己隱密的心思。要小心,這種自信有時僅出於自負。其實連自己到底是否真正有誠意自省,這也該自省,不要過於自信。能達到真正客觀、誠懇、細微、深入以及系統性的自省,需要經過長久的操練與學習,不是天生的,也不是靠聰明。
二、聰明與心性
靈修人是否懂得自我省察,主要不在於聰明,而在於心性(心靈素質)。有些人雖然聰明,但是自視過高,只聽讚美的話,不接受任何批評,像這類靈修人,很難做反省的。
聰明的人,雖然心思敏捷,善於處理事務,卻不一定有自省的習慣與深度。誤解就在於此,向外觀察力強的人由於太相信自己的聰明,不但高估自己的向外觀察力,還以為有很強向外觀察力就等於有很好的自省能力,故此,往往只看到別人的過錯,看不到自己的過錯。因此,向外觀察力很好的人,除非能放下自負之心,否則自我省察的功課,為他仍然是遙不可及的。
驕傲的人,有這些問題,就是驕傲而不自覺;而且越是驕傲的人,越不自覺。驕傲的靈修人,不但看不到自己驕傲,很多時候,還自以為有足夠的謙德呢。像這類靈修人,常對自己的問題視而不見,將自己的錯誤言行合理化而不自覺。
心性比聰明重要:若能謙遜自下,保持開放的心,放下私心,就彷彿有一盞明燈在內心照耀。反之,若是驕傲自大,缺乏受教的心,充塞私慾偏情,好鬥愛辯,像這樣的態度,彷彿層層黑布遮蓋心靈,反省就變得不可能。
三、偏激個性與思考
能不能完善的反省,除了心靈素質之外,另一重要問題,就是人的思考模式。也就是說:用感覺來思考,還是理性思考?習慣性審閱他人,還是習慣性自我省察?以自己為中心來思考,還是能跳出自我來思考?——這些思考模式,肯定會影響一個人的反省能力。
以感覺為思維模式的人,以為自己的看法很合乎事實,其實他的反省很脫離事實而不自覺;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人,他在做反省時,常替別人做反省,不是為自己做反省;以自己為中心的人,很難以別人和天主的角度去看事,在自省時很難看整體的真相。像這類心性偏差的人,很難學習自我省察。
例如,發生磨擦和不同意見時,有些靈修人總喜歡將重點放在「誰對、誰錯」的道德審判(並非如何處理問題)。通常這類人,他在審斷上,非常黑白分明:不是你錯,就是我錯,沒有其它可能性和思辨空間;而且這種思考模式的人,往往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已的人,在審斷上,錯的往往是對方,不會是自己。像這類思想偏差的人,亦是很難做個人反省的。
個性偏激、思想偏激、不正確訴求的人,不容易做好個人反省:例如指責型的人在發生問題時,容易對人不對事,罵人比解決問題重要;喜歡批評人和愛說是非的人,認為自己在講實話,該檢討的是他人,不是自己;自認無辜的人,不能勇敢承擔自己的錯誤,總認為自己是無辜者;自認超越的人,只敢在自己的光明面做省察,個人缺失就視而不見;記恨型的人容易耿耿於懷,他若做檢討,也只是檢討他人的過失;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人,對自己的問題常能大而化之,別人的問題就常士不可忍;過分追求神跡的人,別人若指正他,他會很不以為然,總認為一切合乎中道,無需做檢討。像這類不正確訴求、性情偏差、思想偏激之人,要他們操練自我省察的功課,是很困難的。
總之,正確的思考模式,健康的心靈素質,能幫助人達到反省的效果。不正確的思考模式,扭曲了的心靈,思想偏激,就不能達到自我省察的效果。
(待續)
推薦閱讀:
※(1 條消息)列舉知乎網民在攻擊基督徒的同時,給基督徒帶來的益處?
※波蘭黑聖母Our Lady of Cz?stochowa
※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伊斯蘭教,猶太教,這些宗教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時,皇權與教權的鬥爭是怎樣的?
※表妹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有天主教的血腥發展史這樣的書推薦?或者有好方法,不一定放棄信教,但至少要懂倫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