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轉載]《攝影知識》

]《攝影知識》--多次曝光

(2013-09-20 21:33:46)

轉載

標籤: 轉載 分類: 攝影技巧

原文地址:《攝影知識》--多次曝光作者:七彩雲霞關於「多曝」和電腦合成

轉自: 曾湘敏

↑(1)這是本人用尼康D300s數碼相機經過相機內的「多曝」功能獲得的荷花圖。

近日咱們攝影俱樂部成員中的「多曝」熱,也讓我也加入了「多曝」隊伍。

「多曝」,應該說就是通過多次感光來創作圖片。如昔日膠片時代,攝影師讓膠片通過多次感光,拍攝「夜間車流」、「節日焰火」、「城市夜色」等作品。本文圖2就是1981年運用兩次感光拍攝的上海《城隍廟月夜》。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在《世界攝影》雜誌上看到一篇運用兩次感光創作攝影圖片的技術性文章。文中所說的兩次感光,和原先自己採用過的兩次曝光拍夜景等有著新的思路。而是用彩色反轉膠捲在拍攝過程中,組成一個自己創作的畫面。在技術方面其只是介紹:感光時,兩次感光各減一檔曝光量。

當時本人使用的尼康FA和哈蘇相機,都可以做到兩次感光。在1982年的《南方大河——珠江》的採訪中,我就嘗試運用這樣的新技術。這種嘗試是在不斷地成功和失敗中積累經驗。圖3是在珠江支流桂江流域,用兩次感光拍攝的陽朔《日出駱駝過江》景色。圖4《丹霞月色》也是用兩次感光拍攝於珠江支流北江流域仁化丹霞山景點。圖5,《中運河日出》也是通過兩次感光獲得的,1983年拍攝于山東台兒庄運河大橋上。

我認識和掌握的多次曝光,就是獲取上述多幅圖片所運用的技術。如今有些品牌的數碼相機也具備多次感光的功能,攝友們也都運用其拍出不同效果的圖片,而把這樣的操作過程稱之為「多曝」。在購買尼康D300s時,我就知道該相機具有多次感光的功能,可一直沒有使用過。

可在和大家的交流中得知,由於有的品牌的相機不具備「多曝」功能,於是攝友們都在拍攝時拍兩張圖片,在電腦中來合成,並也稱此為「多曝」作品。我覺得「多曝」和「電腦合成」不能等同而言,於是通過博客再次發了博文《荷花童子·荷花仙子》,闡述了電腦合成和「多曝」的不同。應該說,「多曝」是不可能獲取「荷花仙子」這樣的合成效果的圖片。

在俱樂部的北海拍攝荷花的採風活動前,有博友要求在活動中請我講講「多曝」也想掌握「多曝」的拍攝技術。我只得連夜翻看說明書,在家臨時學著操作,第二天就現學現賣。在現場和大家的交流中,我對數碼相機的「多曝」和當年用膠捲的兩次感光應該是有區別的。膠捲是經過兩次或多次感光後,在底片上形成潛影,並通過沖洗獲得底片和圖片。不同的是,數碼相機上的「多曝」是通過多步程序操作後,在相機里留下一組數據,並可以在顯示器中展現圖像。應該說數碼相機的製造者,是把電腦合成的程序,做到數碼相機里了。這樣看來,相機里沒有「多曝」程序的,拍兩張圖片再到電腦里去合成,只是把合成的程序放在後期操作了。某種意義上講,後期的合成,其創作的天地更隨意,變數更大(具體,我在圖片說明中細說)。

本文,就是我通過「多曝」的實踐和電腦合成的試製,來談談我的體會。文章長了一些,但讀後一定對你對「多曝」的掌握,有幫助。

↑(2)這張《城隍廟月夜》是1981年我在報道上海月餅時,用的一張底圖。天沒完全黑的時候,樓里的燈剛亮,便進行第一次感光,然後在用長焦鏡頭拍攝月亮,做第二次感光。在第一次感光時,就要留出月亮的位置。

↑(3)在我們到達駱駝過江景點時,太陽已經很高。我採用第一次感光先拍攝山水景色,第二次感光時單拍太陽。太陽的位置一定要放在,水中陽光光斑的正上方。這樣才拍成了這張《日出駱駝過江》。

↑(4)我們到丹霞山並不是十五,沒有圓月。雖然在山上過了一個夜,可客房在半山的山窩窩裡,上頂峰要過「丹霞鐵梯」晚上是無法登山下坡的。我先選擇一個山景,做第一次感光。再利用太陽下山時,在長焦鏡頭前加上一個藍色濾色鏡,對著太陽作第二次剛光。拍下了這張《丹霞月色》。只是月亮在畫面中大了些。

↑(5)這張兩次感光拍攝成的《中運河日出》,是本人比較滿意的作品,可惜原底已經遺失,我只得掃描畫冊,來作圖例。那天我們要離開台兒庄去邳縣。路過運河大橋時,陽光在河面上灑下金光,高空中霞光很美,可太陽在地平線上很厚的雲層上露著半個臉。我第一次感光拍的是河面船隻,不帶太陽;第二次感光只拍大陽和霞雲。兩次感光的構圖相重疊的地方,就是很厚的雲層。太陽的位置,一定要對準河面所泛的金光。

↑(6)這是我用尼康D300s數碼相機拍攝的第一張「多曝」荷花圖。第一次感光用長焦拍底花,焦點故意不實,讓花兒虛化。第二次感光,把鏡頭變焦回來,花兒縮小,焦點對實。我不滿是的地方,就是小的花兒太偏上了。

↑(7)這張「多曝」荷花圖,虛花和實花的大小比例合適,但花的光比反差太大,整個圖顯得凌亂。

↑(8)這一張,是我相對比較滿意的,「多曝」荷花圖。

↑(9)這也是一張「多曝」作品,都是運用相機所具備的功能。

↑(10)掌握了數碼機的「多曝」程序,我就想拍一張如圖5那樣的玉淵潭落日圖,由於電視塔太高,沒有合適的條件,我便拍了兩張圖,一張是玉淵潭風光用作底圖,第二張單拍太陽,然後在電腦中合成了此圖。

↑(11)太陽西斜,太陽在八一湖上泛出金光,我又拍了兩張圖片,合成了這一張《玉淵潭落日》圖。

↑(12)圖8是運用相機的「多曝」功能拍攝的,而這一張我特意另外拍了兩張荷花圖,用電腦合成的。效果是不是比圖8更好一些。

↑(13)這是用一張荷花作底圖,另外選一張荷花圖,運用Ps把花兒虛化、縮小,粘貼在底圖的合適位置,用蒙版去掉沒用的製作而成。在這一點上,合成圖,要比「多曝」拍攝的圖更加隨意。

↑(14)這一張《故宮角樓》也是用兩張圖在電腦中合成的。

↑(15)這是用同一張底片,一張虛化作底圖,另一張放大,作主體景物。分享:

0

喜歡

0

贈金筆]《攝影知識》--多次曝光

(2013-09-20 21:33:46)

轉載

標籤: 轉載 分類: 攝影技巧

原文地址:《攝影知識》--多次曝光作者:七彩雲霞關於「多曝」和電腦合成

轉自: 曾湘敏

↑(1)這是本人用尼康D300s數碼相機經過相機內的「多曝」功能獲得的荷花圖。

近日咱們攝影俱樂部成員中的「多曝」熱,也讓我也加入了「多曝」隊伍。

「多曝」,應該說就是通過多次感光來創作圖片。如昔日膠片時代,攝影師讓膠片通過多次感光,拍攝「夜間車流」、「節日焰火」、「城市夜色」等作品。本文圖2就是1981年運用兩次感光拍攝的上海《城隍廟月夜》。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在《世界攝影》雜誌上看到一篇運用兩次感光創作攝影圖片的技術性文章。文中所說的兩次感光,和原先自己採用過的兩次曝光拍夜景等有著新的思路。而是用彩色反轉膠捲在拍攝過程中,組成一個自己創作的畫面。在技術方面其只是介紹:感光時,兩次感光各減一檔曝光量。

當時本人使用的尼康FA和哈蘇相機,都可以做到兩次感光。在1982年的《南方大河——珠江》的採訪中,我就嘗試運用這樣的新技術。這種嘗試是在不斷地成功和失敗中積累經驗。圖3是在珠江支流桂江流域,用兩次感光拍攝的陽朔《日出駱駝過江》景色。圖4《丹霞月色》也是用兩次感光拍攝於珠江支流北江流域仁化丹霞山景點。圖5,《中運河日出》也是通過兩次感光獲得的,1983年拍攝于山東台兒庄運河大橋上。

我認識和掌握的多次曝光,就是獲取上述多幅圖片所運用的技術。如今有些品牌的數碼相機也具備多次感光的功能,攝友們也都運用其拍出不同效果的圖片,而把這樣的操作過程稱之為「多曝」。在購買尼康D300s時,我就知道該相機具有多次感光的功能,可一直沒有使用過。

可在和大家的交流中得知,由於有的品牌的相機不具備「多曝」功能,於是攝友們都在拍攝時拍兩張圖片,在電腦中來合成,並也稱此為「多曝」作品。我覺得「多曝」和「電腦合成」不能等同而言,於是通過博客再次發了博文《荷花童子·荷花仙子》,闡述了電腦合成和「多曝」的不同。應該說,「多曝」是不可能獲取「荷花仙子」這樣的合成效果的圖片。

在俱樂部的北海拍攝荷花的採風活動前,有博友要求在活動中請我講講「多曝」也想掌握「多曝」的拍攝技術。我只得連夜翻看說明書,在家臨時學著操作,第二天就現學現賣。在現場和大家的交流中,我對數碼相機的「多曝」和當年用膠捲的兩次感光應該是有區別的。膠捲是經過兩次或多次感光後,在底片上形成潛影,並通過沖洗獲得底片和圖片。不同的是,數碼相機上的「多曝」是通過多步程序操作後,在相機里留下一組數據,並可以在顯示器中展現圖像。應該說數碼相機的製造者,是把電腦合成的程序,做到數碼相機里了。這樣看來,相機里沒有「多曝」程序的,拍兩張圖片再到電腦里去合成,只是把合成的程序放在後期操作了。某種意義上講,後期的合成,其創作的天地更隨意,變數更大(具體,我在圖片說明中細說)。

本文,就是我通過「多曝」的實踐和電腦合成的試製,來談談我的體會。文章長了一些,但讀後一定對你對「多曝」的掌握,有幫助。

↑(2)這張《城隍廟月夜》是1981年我在報道上海月餅時,用的一張底圖。天沒完全黑的時候,樓里的燈剛亮,便進行第一次感光,然後在用長焦鏡頭拍攝月亮,做第二次感光。在第一次感光時,就要留出月亮的位置。

↑(3)在我們到達駱駝過江景點時,太陽已經很高。我採用第一次感光先拍攝山水景色,第二次感光時單拍太陽。太陽的位置一定要放在,水中陽光光斑的正上方。這樣才拍成了這張《日出駱駝過江》。

↑(4)我們到丹霞山並不是十五,沒有圓月。雖然在山上過了一個夜,可客房在半山的山窩窩裡,上頂峰要過「丹霞鐵梯」晚上是無法登山下坡的。我先選擇一個山景,做第一次感光。再利用太陽下山時,在長焦鏡頭前加上一個藍色濾色鏡,對著太陽作第二次剛光。拍下了這張《丹霞月色》。只是月亮在畫面中大了些。

↑(5)這張兩次感光拍攝成的《中運河日出》,是本人比較滿意的作品,可惜原底已經遺失,我只得掃描畫冊,來作圖例。那天我們要離開台兒庄去邳縣。路過運河大橋時,陽光在河面上灑下金光,高空中霞光很美,可太陽在地平線上很厚的雲層上露著半個臉。我第一次感光拍的是河面船隻,不帶太陽;第二次感光只拍大陽和霞雲。兩次感光的構圖相重疊的地方,就是很厚的雲層。太陽的位置,一定要對準河面所泛的金光。

↑(6)這是我用尼康D300s數碼相機拍攝的第一張「多曝」荷花圖。第一次感光用長焦拍底花,焦點故意不實,讓花兒虛化。第二次感光,把鏡頭變焦回來,花兒縮小,焦點對實。我不滿是的地方,就是小的花兒太偏上了。

↑(7)這張「多曝」荷花圖,虛花和實花的大小比例合適,但花的光比反差太大,整個圖顯得凌亂。

↑(8)這一張,是我相對比較滿意的,「多曝」荷花圖。

↑(9)這也是一張「多曝」作品,都是運用相機所具備的功能。

↑(10)掌握了數碼機的「多曝」程序,我就想拍一張如圖5那樣的玉淵潭落日圖,由於電視塔太高,沒有合適的條件,我便拍了兩張圖,一張是玉淵潭風光用作底圖,第二張單拍太陽,然後在電腦中合成了此圖。

↑(11)太陽西斜,太陽在八一湖上泛出金光,我又拍了兩張圖片,合成了這一張《玉淵潭落日》圖。

↑(12)圖8是運用相機的「多曝」功能拍攝的,而這一張我特意另外拍了兩張荷花圖,用電腦合成的。效果是不是比圖8更好一些。

↑(13)這是用一張荷花作底圖,另外選一張荷花圖,運用Ps把花兒虛化、縮小,粘貼在底圖的合適位置,用蒙版去掉沒用的製作而成。在這一點上,合成圖,要比「多曝」拍攝的圖更加隨意。

↑(14)這一張《故宮角樓》也是用兩張圖在電腦中合成的。

↑(15)這是用同一張底片,一張虛化作底圖,另一張放大,作主體景物。分享:

0

喜歡

0

贈金筆
推薦閱讀:

華麗盛況:英國奢侈賽馬會上的精英世界
2018年TIPA攝影器材大獎出爐,來看看你的器材是否上榜
關於旅行拍攝,我個人的一點淺見(渣見)
原創 攝影 | 林州 麥田美如畫
油菜花後期實例:利用分區色彩凸顯畫面層次

TAG:攝影 | 知識 | 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