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白出生地之謎

李白出生地之謎

  明人胡應麟曾慨嘆:「古今詩人出處,未有如太白之難定者。」李白,這樣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身世實在是撲朔迷離。有關他的出生地,至今已有金陵、山東、隴西、蜀中和西域諸說。你認為哪種說法更為可信呢?  《靜夜思》這首家喻戶曉在中國流傳了千百年的詩歌,與人類的那種揮之不去、愈釀愈濃的思鄉情結有著強烈的心靈共鳴。然後這首詩的作者李白,他到底是何方人士,低頭所思念的故鄉到底在哪裡呢?古往今來,難以捉摸。關於李白的出生地,有的說在蜀中,有的說是山東,也有人說他出生在甘肅,有的卻乾脆說他是「胡人」。現代詩人余光中曾在他的《尋李白》中這樣寫道:「一貶世上已經夠落魄,再放夜郎毋乃太難堪,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隴西或山東,青蓮鄉或碎葉城,不知歸去歸哪個故鄉?」那麼,李白究竟是在哪裡出生的呢?  與李白同時代的一些人,如李白從叔、唐代著名的書法家李陽冰,李白的詩友、李白詩文集《李翰林集》的編者和序言作者魏萬,以及李白好友范倫的兒子范傳正等,都認為李白是蜀人,就是今天的四川這塊地方。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寫道:「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高九世孫。蟬聯珪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其父)神龍之始,逃歸於蜀……」范傳正在《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中也寫道:「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其父)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父客,以輔其邑,遂以客為名,高卧雲林,不求祿仕。」  讀一讀李白的詩文,可以看到,這位大詩人自己也認為是蜀人。例如,李白離開蜀中、乘船過三峽至荊州時寫下的《渡荊門送別》詩中這樣寫道:「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遙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這裡李白把從三峽奔騰而下的長江水,稱為「故鄉水」。可見,李白是把位於長江上游的巴蜀看作是自己的家鄉。再如,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李白又寫道:「見鄉人相如大誇雲夢之事,雲有七澤,遂來觀焉。」他把司馬相如稱為自己的同鄉,而司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從這裡也可見李白把自己看作了蜀人。  來到四川省江油縣青蓮鎮(唐代為昌明縣青蓮鄉),我們便可實地看到不少可以證明這裡就是李白故里的實物文獻材料。在青蓮鎮的西北處有一座山,名匡山,相傳是李白少年時代讀書的地方。鎮西大約半里處,有清代乾隆年間重建的李白故居,名曰「隴西院」。院後還有李白胞妹月圓之墓。院門口有對聯云:「弟妹墓猶存,莫謂詩人空浪跡;藝文志可考,由來此地是故居。」和「隴西院」遙相呼應,緊靠盤江北岸的,是清代嘉慶年間修建的「太白祠」。在江油縣西側,還有一座長庚寺,這座寺廟內有宋人楊遂撰寫的《唐李先生彰明縣舊宅碑並序》,上面寫道:「先生舊宅在青蓮鄉……」碑文末尾,還題有「大宋太宗淳化五年」字樣。另外,江油縣還有一塊相傳是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所書李白詩《贈江油尉》的碑石。這些遺迹,在江油縣有二三十處之多。清代同治年間的江油縣令、《江油縣誌》編撰者霍揖曾寫道:「匡山下臨陪江水,中有謫仙人故里。道旁父老為我言,颯爽英姿疑未死。」這些材料都告訴人們,李白的籍貫在四川。  不過這種說法也有個問題,即李白出生於武則天的大足元年(701年),而李陽冰序和范傳正碑等文獻卻載明李白的父親是在神龍之始(705年)才歸蜀的,李白不可能先於其父入蜀的時間出生在那裡。為了彌補這種時間上的問題,有人經過考證認為李白的父親是在武則天神功之始(697年)入蜀的,四年後的大足元年李白出生於劍南道綿州昌明縣青蓮鄉。將「神龍」改成「神功」,是這裡的一個關鍵。  然而,到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學術界卻展開了一場大型的關於李白出生地的爭論。這次爭論是從1926年5月開始的。當時《晨報副刊》發表李宜深的《李白底籍貫與生地》一文,作者沿襲清代學者王琦的說法,通過對李白生卒年月的考證,斷定太白不是生於四川,而生於西域碎葉城,但未說明碎葉城的詳細位置所在。這是最早正式提出的生於西域說。之後,陳寅恪、胡懷琛、幽谷等也都相繼發表文章,贊同這一觀點。不過,對於具體的地點,看法卻是各異,有的認為是在「碎葉」;有的認為是在「呾邏城」,具體位置在素葉(即中亞碎葉)之西850里處。  1971年,郭沫若在他的《李白與杜甫》一書中,根據范傳正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提出李白出生於中亞細亞的碎葉城(即《大唐西域記》中的素葉水城),其位置在今蘇聯哈薩克境內的托克馬克。同時指出李陽冰的《草堂集序》中說的條支是區域大專名,碎葉是城鎮小專名,碎葉屬於條支都督府。這就把李陽冰的《草堂集序》和范傳正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中所說統一了起來。為了證明自己的論點是正確的,郭沫若又對自己的立論和唐代文獻記載的矛盾作了說明。他認為「碎葉在唐代有兩處:其一即中亞碎葉,又其一為焉耆碎葉。」從築城年代來看,李白出生的碎葉只能是中亞碎葉,而不可能是焉耆碎葉。郭沫若的「中亞碎葉說」提出後,得到了眾多人士的響應,不少人撰文肯定和補充這一論點。郭說影響很大,一時幾成定論。  後代一些文學史都主張李白出生於碎葉,如喬象鍾、陳鐵民主編的《唐代文學史》均持這種觀點。  有人認為李白是生於焉耆碎葉。他們從《新唐書·地理志》等記載,認為李白「出生於焉耆碎葉,即今新疆境內博斯騰湖畔的庫爾勒和焉耆回族自治縣一帶」。郭沫若認為中亞碎葉屬條支都督府,從李白的《戰城南》詩中所敘「條支」、「蔥河」、「天山」等地點推測,唐代西域十六都督府之一的條支都督府的地望,並不是漢代的條支國,而是與蔥河、天山等地接壤的哈薩克一帶。不過一些人不同意這個觀點。他們認為焉耆碎葉城在高宗調露元年(679年)王方翼築城前已經存在,而且是焉耆都督府的治所,因而不能排除李白出生於此地的可能性。至於中亞碎葉屬濛都護府管轄,與條支都督府沒有關係。李白《戰城南》詩中的「條支海」,當時西海或蒲昌海,而焉耆緊靠西海,因而條支地望當包括焉耆碎葉。中亞碎葉城毀於天寶七年(748年),范傳正撰寫碑文時肯定會向人們作出說明,不可能向世人去講述一個已經毀棄了50多年的地方,而且無視焉耆碎葉的存在。  還有一種說法,主要源出於元稹誤解杜甫「近來海內為長句,汝與山東李白好」之句意,而在《杜君墓志銘》中徑稱「是時山東人李白亦以奇文見稱」。其後《舊唐書·李白傳》、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傳》卷2等均以為太白是山東人。《舊唐書》還說李白「父為任城尉,因家焉」,「隱於租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很多人對這一觀點提出了疑問。認為李白的父親是否做過任城尉沒有其他資料可以說明。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簽》卷29中說:「李白,蜀人,非今山東人也。山東李白之說,出於杜詩,雲山東者,乃當時關東海稱,意白時正寓關東故耳。舊史傳白,不書郡望,援杜句直書為山東人,史例之變,然實非以其嘗家任城而雲山東也。」後代的一些方誌因為不明白唐代的山東與元代以後山東的區別,都把李白拉進了山東省,這是誤拉關係。  陳寅恪先生認為李白詭稱是隴西李氏,但又稱李陽冰為從叔。李陽冰為趙郡李氏,所以李白同時代人以及後來之人也就以山東人稱李白了,主要是指他出於趙郡李氏。其實山東不是唐代的州縣名,如果依當時稱郡望慣例,當作趙郡人。  近年來,有關李白出生地問題的討論更加細緻深入。除了對以上幾種看法進行繼續探討外,還出現了一些新的看法。例如有的認為「李白是生於條支」,他們認為唐代條支的地點是在「今阿富汗中都一帶,其治所就是昔之鶴悉那,今之加茲尼」。這些學者從李白的一些詩作如《江西送友人之羅浮》、《贈崔恣議》等中進行挖掘探討,認為詩中描寫的一些景象,都說明李白是誕生在條支的。如前詩中的「鄉關」當屬安西大都護府,而「登高望浮雲,彷彿如舊丘。日從海旁沒,水向天邊流」的奇特景象,與條支的地理環境十分吻合。有人說,條支都督府與西天竺的印度河流域接壤,那裡盛產青蓮花。李自幼年是有機會親眼看見蓮花的,所以後來李白自號青蓮居士,這可以是出於對自己的出生地及童年生活的追憶和眷戀。  對於李白的出生之地,學者們各抒己見,可以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一定可以得到一個比較確切的結論。


推薦閱讀:

這三個月出生的人,明年雞年登門富貴,福祿財三得
1978年出生:39歲屬馬人,終究還是躲不過「天災」!
從出生月份看你一輩子與金錢有無緣分、能否富貴?
生辰八字五行查詢:2013年1月7日15時出生男孩
命局不吉之流年,出生的兒女多災難

TAG:李白 | 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