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易筋經》十二勢圖解
預備式
兩腿開立,頭端平,目前視,口微閉,調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鬆。
第一勢:韋馱獻杵第一勢
兩臂曲肘,徐徐平舉至胸前成抱球勢,屈腕立掌,指頭向上,掌心相對(10厘米左右距離)。此動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訣曰:立身期正直,環拱手當胸,氣定神皆劍,心澄貌亦恭。
第二勢:韋馱獻杵第二勢
兩足分開,與肩同寬,足掌踏實,兩膝微松;兩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兩側平舉;立掌,掌心向上,手腕伸直;兩目前視;吸氣時胸部擴張,臂向後挺;呼氣時,指尖內翹,掌向外撐。反覆進行8-20 次。 訣曰:足指掛地,兩手平開,心平氣靜,目瞪口呆。
第三勢:韋馱獻杵第三勢
兩腳開立,足尖著地,足跟提起;雙手上舉高過頭頂,掌心向上,兩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頭,目觀掌背。舌舐上齶,鼻息調勻。吸氣時,兩手用暗勁儘力上托,兩腿同時用力下蹬;呼氣時,全身放鬆,兩掌向前下翻。收勢時,兩掌變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將兩拳緩緩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腳跟著地。反覆8-20 次。 訣曰:掌托天門目上觀,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腿脅渾如植,咬緊牙關不放寬。舌可生津將齶舐,鼻能調息覺心安。
第四勢:摘星換斗勢
右腳稍向右前方移步,與左腳形成斜八字,隨勢向左微側;屈膝,提右腳跟,身向下沉,右虛步。右手高舉伸直,掌心向下,頭微右斜,雙目仰視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於背後。吸氣時,頭往上頂,雙肩後挺;呼氣時,全身放鬆,再左右兩側交換姿勢鍛煉。連續5-10 次。 訣曰:只手擎天掌覆頭,更從掌內注雙眸。鼻端吸氣頻調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勢:倒拽九牛尾勢
右腳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舉至前上方,雙目觀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於背後。吸氣時,兩拳緊握內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後;呼氣時,兩拳兩臂放鬆還原為本勢預備動作。再身體後轉,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進行。隨呼吸反覆5-10 次。 訣曰:兩腿後伸前屈,小腹運氣放鬆;用力在於兩膀,觀原須注雙瞳。
第六勢:出爪亮翅勢
兩腳開立,兩臂前平舉,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開,虎口相對,兩眼怒目平視前方,隨勢腳跟提起,以兩腳尖支持體重。再兩掌緩緩分開,上肢成一字樣平舉,立掌,掌心向外,隨勢腳跟著地。吸氣時,兩掌用暗勁伸探,手指向後翹;呼氣時,臂掌放鬆。連續8-12 次。 訣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當前;用力收回處,功須七次全。
第七勢:九鬼拔馬刀勢
腳尖相銜,足跟分離成八字形;兩臂向前成叉掌立於胸前。左手屈肘經下往後,成勾手置於身後,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後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頸狀。足趾抓地,身體前傾,如拔刀一樣。吸氣時,雙手用力拉緊,呼氣時放鬆。左右交換。反覆5-10 次。 訣曰:側首彎肱,抱頂及頸;自頭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輪,身直氣靜。
第八勢:三盤落地勢
左腳向左橫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馬步。上體挺直,兩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舉如托重物狀;稍停片刻,兩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鬆,如放下重物狀。動作隨呼吸進行,吸氣時,如托物狀:呼氣時,如放物狀,反覆5-10 次。收功時,兩腳徐徐伸直,左腳收回,兩足併攏,成直立狀。 訣曰:上齶堅撐舌,張眸意注牙;足開蹲似踞,手按猛如拿;兩掌翻齊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閉口,起立足無斜。
第九勢:青龍探爪勢
兩腳開立,兩手成仰拳護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體左轉。腰部自左至右轉動,右手亦隨之自左至右水平劃圈,手劃至前上方時,上體前傾,同時呼氣:劃至身體左側時,上體伸直,同時吸氣。左右交換,動作相反。連續5-10 次。 訣曰:青龍探爪,左從右出;修士效之,掌氣平實;力周肩背,圍收過膝;兩目平注,息調心謐。
第十勢:卧虎撲食勢
右腳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勢;上體前傾,雙手撐地,頭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氣時,同時兩臂伸直,上體抬高並盡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氣時,同時屈肘,胸部下落,上體後收,重心後移,蓄勢待發。如此反覆,隨呼吸而兩臂屈伸,上體起伏,前探後收,如猛虎撲食。動作連續5-10 次後,換左弓右仆腳勢進行,動作如前。 訣曰:兩足分蹲身似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頭胸作探前勢,偃背腰還似砥平;鼻息調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賴支撐;降龍伏虎神仙事,學得真形也衛生。
第十一勢:打躬勢
兩腳開立,腳尖內扣。雙手仰掌緩緩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頭後部,手指彈敲小腦後片刻。配合呼吸做屈體動作;吸氣時,身體挺直,目向前視,頭如頂物;呼氣時,直膝俯身彎腰,兩手用力使頭探於膝間作打躬狀,勿使腳跟離地。根據體力反覆8-20 次。 訣曰:兩手齊持腦,垂腰至膝間;頭惟探胯下,口更齒牙關;掩耳聰教塞,調元氣自閑;舌尖還抵齶,力在肘雙彎。
第十二勢:工尾勢
兩腿開立,雙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舉至頭頂,目視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後彎,目上視;然後上體前屈,雙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氣時,屈體下彎,腳跟稍微離地;吸氣時,上身立起,腳跟著地;如此反覆21次。收功:直立,兩臂左右側舉,屈伸7次。 訣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頭,凝神一志;起而頓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為志;更作坐功,盤膝垂眥;口注於心,息調於鼻;定靜乃起,厥功維備。 指導 易筋經氣感強,收效快,尤其是內外兼修,身心同養,性命雙修,具有御邪療疾,延年益壽,開發潛能的功效。從中醫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經以中醫經絡走向和氣血運行來指導氣息的升降,在身體曲折旋轉和手足推挽開合過程中,人體氣血流通,關竅通利,從而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而按現代醫學觀點來看,修習易筋經,會使人體血液循環加強,從而改善人體的內臟功能,推遲衰老。 易筋經運動量較大,動作難度較高,因此,全套運動只適宜於體質較好的青壯年慢性病患者。體質較弱者,可量力而行,有選擇地操練其中幾勢或減少每勢操練次數。心腦血管和哮喘病發作期間忌用。少林十二式易筋經練法補充易筋經為中國氣功傳統功法之一。"易筋經"以強筋健骨為最,因此對於筋骨肢體及腎虛、陽痿、早泄、失眠等病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一、韋馱獻杵第一勢(一)口訣:立身期正下,環拱手當胸,氣定神皆斂,心澄貌亦恭。 (二)動作姿勢 1、預備樁功:兩腳平行站立,與肩等寬,雙膝微屈,兩臂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五指自然併攏微屈,兩眼平視前方,繼而放鬆,輕輕閉合,眼若垂簾。心平氣和,神能安祥,洗心滌濾,心澄貌恭。全身自上而下頭頸、肩、臂、平、胸、腹、臀、大腿、小腿、腳依次放鬆,軀體各關節及內臟放鬆,做到身無緊處,心無雜念,神意內收。 繼而再做內觀放鬆,神意內收,導引氣血內觀泥丸,自覺頭腦清新,清瑩如晨露。 引氣下行,內觀咽喉,自覺頸項放鬆。 引氣下行,內觀小丹田,自覺心胸開闊,神清氣爽。 引氣下行,內觀脾骨,自覺中焦溫澗,胃脘舒適。 引氣下行,內觀下丹田,自覺命門相火溫煦,無氣充沛,腹內暖意融之。 引氣下行,內觀會陰,自覺會陰放鬆。 引氣沿兩腿內側下行,內觀湧泉,自覺無限生機自足下湧出。 2、拱手當胸:兩臂徐徐前手舉,掌心相對與肩等寬,兩臂平直,再屈肘,肘節自然向下提墜,兩手慢慢內收,距胸約一拳後,兩手指尖相疊,拇指輕觸,掌心向內。此時要求沉肩墜時,含胸拔背,氣沉丹田,舌抵上齶,面帶微笑。 二、韋馱獻杵第二勢 (一)口訣:足趾掛地,兩手平開,心平氣靜,目瞪口呆。 (二)動作姿勢 1、接上勢,翻轉掌心向下,指尖相對,在體前緩緩下接至小腹前,同時引氣下導。兩掌左右分開,翻轉掌心朝上,緩慢上抬呈側平舉意念在無限遠處。兩手微高於肩,兩眼平視前方,極目遠眺,舌尖放下平鋪,松腰松胯,兩足趾抓地,似要生根之狀,全身放鬆,心平氣和,排除雜念,摒棄諸緣。 三、韋馱獻杵第三勢 (一)口訣:掌托天門目上觀,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腿脅渾如植,咬緊牙關不放寬;舌可生津將齶抵,鼻能調息覺心安,兩拳緩緩收回處,用力還將挾重看。 (二)動作姿勢 1、掌托天門目上舉:接上勢,兩臂上舉,掌心相對,翻轉掌心向上,十指相對,舌抵上齶,仰面觀天,眼看九天之外,腳跟提起,足尖著地。 2、俯掌貫氣:兩掌心翻轉朝下,肘微屈,頭正,眼平視前方,舌尖放下,兩身在身前緩緩下按至小腹前,神意自九天之外收回,自頭頂白會穴透入,徑咽喉,脊髓至尾閭,沿兩腿直達湧泉。下導時,足跟隨之著地。 四、摘星換斗勢 (一)口訣:雙手擎天掌覆頭,再從掌內注雙眸,鼻端吸氣頻調息,用力收回左右眸。 (二)動作姿勢 1、雙手擎天掌覆頭:右手徑身體右側緩緩向上舉起,掌心朝天,五指朝左弓,松肩直臂左手臂外勞宮緊貼命門。舌抵上齶,仰面上觀手背,透過手背看九天之上,身體自命門起上下雙向伸展。 2、俯首貫氣:右掌翻轉向下,生屈肘,頭正,舌尖自上齶自然放下,眼平視前方或輕閉,同時"神返身中"。久練後與雙手擎天連續練習時有"人在氣中,氣在人內",內外一氣的感覺。松腰,則左掌勞宮穴發氣,與上式"俯掌貫氣"同,可參閱。 左手動作與右手動作相同,唯左右相反。 五、倒拽九牛尾勢 (一)口訣:兩腿後伸前屈,小腹運氣放鬆,用力在於兩膀,觀拳須注雙瞳。 (二)動作姿勢 1、左腳向左側邁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時,左手握拳上舉,拳稍過頭頂,拳心向內,屈肘。前臂與上臂所成角度略大於直角。肘不過膝,膝不過足,成半圓形,兩腿觀左拳。右手握拳,直肘向後伸展,拳心向後,前後兩拳成絞繩狀,稱為螺旋頸。松肩,兩肩要平而順達。背直,塌腰收臀,胸略內含,藏氣於小腹,鼻息調勻,舌尖輕抵上齶。 2、導氣下達兩拳放鬆成半握拳狀。舌尖自上齶放下,肩、腰放鬆,左手勞宮穴發氣,閉目。氣自天目穴遂入,依次貫穿腦髓,脊髓、兩腿骨髓,直達兩腳湧泉穴。 3、4轉身向右,與前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六、出爪亮翅式 (一)口訣:挺身兼怒目,握手向當前,用力收回處,功須七次全。 (二)動作姿勢 1、握拳護腰由第一勢預備樁功,上身前俯,兩臂在身前松垂,兩手握拳,由身前緩緩提起,置於腰間,拳心朝上。同時配合順氣,身直胸展,舌尖輕抵上齶,青少年,年輕力壯或以增強力量為目的者,提起握緊拳。 2、兩拳變掌,緩緩向前推出,至終點時掌心朝前,坐腕屈指,高與肩平,兩眼平視指端,延展及遠。 3、松腕,虛掌,十指微屈,屈肘,兩手緩緩向胸脅收回,勢落海水還潮,兩眼輕閉,舌尖輕抵上齶,配以緩緩吸氣。 七、九鬼拔馬刀勢 (一)口訣:側道彎肱,抱頂及頸,自頭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輪,身直氣靜。 (二)動作姿勢 1、右手後背,掌心朝外,置於腰部。左手上舉過頭,屈肘貼枕部抱頭,手指壓拉右耳,左腋張開。同時頭頸腰背擰轉向左後方,眼看右足跟。舌尖輕抵上齶,稍停片刻。 2、擰身復正,側頭上觀。兩眼延展及遠。舌尖輕抵上齶,身直氣靜。兩手沿體前緩慢下落,恢復預備樁功。動作3、4與1、2同,唯左右相反。 八、三盤落地勢 (一)口訣:上齶堅撐舌,張眸意注牙,足開蹲似踞,手按猛如拿,兩掌各翻起,瞪睛兼閉口,起立足無斜。 (二)動作姿勢 1、同第一式預備柱功,屈腰下蹲,同時兩掌分向身側胯旁,指尖朝向左右側方(微微偏前),虎口撐圓,眼看前方,延展及遠。上虛下實,空胸實腹,松腰斂臀,氣蓄小腹。要做到頂平、肩平、心平氣靜。練虛靜功者可閉目斂神,銅鐘氣功即脫胎於比式,故亦可做單獨樁法練之。 兩腿伸直,翻掌托起,如托千斤。同時及氣,舌抵上齶,眼向前平視,全身放鬆。俯掌屈膝下按(恢復馬步蹲按),配以呼吸,如此反覆蹲起3次。年輕體裝者則宜全蹲,站起進宜緩,同時握拳上提。 九、青龍探爪勢 (一)口訣:青龍探爪,左從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氣實,力周肩背,圍收過膝,兩目平注,息調必謐。 (二)動作姿勢 上身微俯,兩手握拳,緩緩自身前提起,置於腰間,拳心朝上,同時配合吸氣。舌尖輕抵上齶。右拳以拳面抵於章門穴,左拳變掌上舉過頭,腰身緩緩屈向左側,使左腰充分收縮,右腰極度伸展。掌心朝下,舌尖輕抵上齶,自然呼吸,眼看左掌。 屈膝下蹲,左手翻轉掌心朝上,手背離地面少許,沿地面自左方,徑前方劃弧至左腳外側;右拳變掌落下,同時身體亦隨之轉正,兩握拳。直立,左掌同時提置左章門穴。右手動作與左手動作同,唯左右相反。 十、卧虎撲食勢 (一)口訣:兩足分蹲身似傾,屈伸左腿相更,昂頭胸作探前勢,偃背腰還似砥平,息息調遠均出入,指尖著地賴支撐,降龍伏虎神仙事,學得直形也衛生。 (二)動作姿勢 上身微俯,兩手握拳,緩緩自身前提起,徑腰間肘掌心朝上,身直胸展。不停,兩拳順著胸部向上伸至口手,拳心轉向里,同時屈膝、屈胯、微蹲蓄勢,配以深長吸氣。 左腳踏前一步,順勢成左弓步,同時臂內旋變掌向前下撲伸,掌高與胸齊,眼視兩手。在撲伸的同時發"哈"聲吐氣。不停,身體前傾,腰部平直,將胸中餘氣呼盡,順勢兩手分按至左腳兩側。頭向上略抬,兩眼平視及遠。極目遠眺。 前兩個動作要協調一致。兩腳不動,起身後坐同時兩手握拳,沿左腿上提。其他動作與前述之動作同。如此共撲伸3次,左腳收回,右弓步動作與左弓步同,唯左右相反。 十一、打躬勢 (一)口訣:兩手齊持腦,垂腰直膝間,頭唯探胯下,口更嚙牙關,掩耳聽散寒,調元氣自閑,舌尖還抵腰,力在肘雙彎。 (二)動作姿勢 兩臂展直,自身側高舉過頭,仰面觀天,頭頸正直,屈肘兩手抱後腦,掌心掩耳,兩肘張開,與肩平行。 上身前俯成打躬狀,頭部低垂,大約至兩膝前方。兩膝勿屈,微微呼吸,掌心掩耳。兩手以指(食、中、無名指)交替輕彈後腦(風池穴附近)各36次。 緩緩伸腰站直,先左側擰腰側轉,再向右側擰腰側轉,往返7次,兩腳勿移,腰直目松,膝直不僵,舌尖自然放下,面帶微笑。 在身體轉至正中後,抬起腳跟,同時兩手自腦後高舉過頭,仰掌呈擎天狀,軀體充分舒展,並配合吸氣。 十二、掉尾勢 (一)口訣: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頭,凝神壹志,起而頓足,21次,左右伸腦,以七為志,更坐作功,盤膝重眥,口注於心,息調於鼻,定靜乃起,厥功準備。 (二)動作姿勢 兩手分別自身側高舉過頭。兩掌相合,提頂、伸腰、展臂、提起腳跟極力高舉。 腳跟落地,兩腳踏實,同時兩掌落至胸前。十指交叉翻轉,掌心朝外,兩臂也隨之前伸,展直。翻掌朝下,在身前徐徐下降至襠的部位後,彎腰前俯,繼續下按至地。膝不可屈,如有未達,不可勉強。下按至終點時,昂頭,舌抵上齶。如此俯仰躬身重複舉按3-5次。天長日久,掌可逐漸靠近地面,則腰身柔若童子。 轉腰向左方,兩腳不移,僅左腳步變虛,右腿變實,右膝微屈。同時兩手保持交叉狀態,沿地面劃弧移至左腳外側。兩臂保持伸展,自左方高舉轉頭,掌心朝上,仰面觀天,擰腰180度轉向右方,徐徐彎腰右方俯身,下按至右腳步外側,如未達到,不可勉強,可繼續俯仰3-5次,以後逐漸靠近地面。 最後一次下按右腳外側時,伸舒腰身兩臂隨之高舉過頭。繼之擰腰轉身至正前方。兩掌相合,徐徐降至胸前。兩掌緩緩分開,十指相對,下按,兩手分開,自然下垂於兩胯旁,恢復成預備樁功勢。兩腳跟起落頓地3-21次。(中國大眾體育網)
達摩易筋經」傳說是達摩老祖的一種養生功法,練功時,必須在人少寂靜的地方,刻苦鍛煉,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掌握這個功法的特點和方法,才能入門。 少林寺的功法,名稱很多,「達摩易筋經」也屬最早的功法之一,所以歷來在民間很受歡迎,這個功法有個特點,它能疏通各個經絡臟腑,發功快,見效速。一個人難得有幾十年的鍛煉時間,因此就得在一、二個功法上狠下功夫,以求精通,方能鍛鍊出真功夫。 「達摩易筋經」確是我國一種健身的好方法,此功使神、體、氣三者,即人的精神,形體和氣息有效的結合起來,經過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地認真鍛煉,從而使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及全身經脈得到充分的調理,進而達到保健強身,防病治病,抵禦早衰,延年益壽的目的。 達摩易筋經十二式圖解: 1、韋參獻杵第一式 自然呼吸,兩腿挺膝,兩足跟內側相抵,腳尖外撇,成立正姿式,軀幹正直,頭頂之百會穴與襠下的長強穴要成一條直線;兩掌自然下垂於體側;目平視,定心凝神;然後雙手向前分抬合十,停於胸前膻中穴外,式定後約靜立一分鐘(圖1)。 2、韋參獻杵第二式 接上式;自然呼吸,兩掌從胸前向體側平開,手心朝上,成雙臂一字狀;同時兩足後跟翹起,腳尖著地,兩目瞪睛平視;心平氣合。式定約靜立半分鐘(圖2)。 3、韋參獻杵第三式 接上式;逆呼吸,兩掌分別上抬,至雙臂成U字狀時,雙肘微彎,掌心朝上,儘力上托;同時咬齒,舌抵上齶,氣布胸際。式定後約靜止半分鐘(圖3)。 4、摘星換斗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單吸不呼法,兩腳後跟落地,全腳掌著地。左掌回收於背後,掌心朝下,儘力下按;同時扭項,目視右掌。式定後要氣布胸際,深長鼻吸自由鼻呼,約靜立半分鐘(圖4①)。 左式:左右手勢互換,右掌下落於背後,掌心朝下,儘力下按,同時左掌自體後擎天而起,扭頸,目視左掌。式定後用逆呼吸單吸不呼法,約靜立半分鐘(圖4②)。 5、倒拽九牛尾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腳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時右掌從體後向體前變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於面前。左掌順式變拳,拳心朝上停於體後,兩肘皆微屈;力在雙膀,目視右拳。式定後約靜立半分鐘(圖5①)。 左式:左右手腿勢互換,左腿蹬力,身體隨之前移,重心落於右腿,繼左腳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時左拳從體後向體前翻抬,右拳從面前向體後翻落,成左式;式定後約靜立半分鐘(圖5②)。 6、擊爪亮翅式 接上式;逆呼吸,左腿蹬力,提左腳落於右腳內側成立正姿式;同時雙拳回收於腰際,拳心朝上,繼而鼻吸氣,挺身,怒目,雙拳變立掌,向體前推出,掌心朝前,掌根儘力外挺;然鼻呼氣,雙掌再變握拳,從原路回收於腰際,拳心向上;再鼻吸氣,雙拳變五掌前推,如此反覆七次;意在天門(圖6)。 7、九鬼拔馬刀式 右式:接上式;順呼吸;右拳變掌從腰際外分上抬,至大臂與耳平行時,拔肩,屈肘,彎腰,扭項,右掌心朝內停於左面側前,如抱頭狀;同時左拳變掌,回背於體後,儘力上抬。式定後約靜立半分鐘(圖7①)。 左式:左右手勢互換,左臂伸直,左掌從體後向體側上抬,同時右臂伸直,右掌順式從頭後經體側下落,成左式,式定後約靜立半分鐘(圖7②)。 8、三盤落地式 接上式;自然呼吸;左足外開成馬步,同時左掌下落,右掌從體後往體前上抬,至兩掌心朝上於胸前相遇時,繼外分,雙肘微屈,掌心朝下按力於雙膝之前外側。式定後舌抵上齶,瞪睛,注意牙齒,約靜蹲半至一分鐘(圖8)。然後雙腿起立,兩掌翻為掌心朝上,向上托抬如有重物;至高與胸平時,再翻為掌心朝下,變馬步,再成(圖8)式。凡三起三落,共蹲樁靜立約一分半至三分鐘。 9、青龍探爪式 右式:接上式;順呼吸;兩目平視,左足回收於右足內側,成立正姿式;鼻呼,左掌自胸前變拳,順式回收於腰際,右掌自胸前變爪,五指微屈,力周肩背,向體左伸探(圖9①)。 左式:左右手勢互換,鼻吸,俯身,腰前屈,右爪從左至右經膝前圍回;鼻呼,直身,變握拳停於腰際,同時左拳變爪,從腰際向體右伸探(圖9②)。 右、式姿式反覆作三遍。 10、卧虎撲食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兩目平前視,上式結式為雙拳停於腰際。右腳向前邁一大步。左腳跟掀起,腳尖著地,成右弓步;同時俯身、拔脊、塌腰、昂頭,兩臂於體前垂直,兩掌十指撐地,意在指尖。式定後約靜立半分鐘(圖10①)。 左式:身體起立,左足向前跨一大步,成左弓步,作卧虎撲食左式,凡動作相反,為左右互換,式定後約靜立半分鐘(圖10②)。 11、打躬式 接上式;順呼吸;上右足平行於左足內側,距離約與肩寬;然後變為弓腰,垂脊,挺膝。頭部探於胯下,同時兩肘用力,兩掌心掩塞兩耳,兩掌夾抱後腦,意在雙肘尖。式定後隨意停留片刻(圖11)。 12、掉尾式 接上式;順呼吸,挺膝,十趾尖著地,兩手下落,微屈,兩掌相附,手心拒地;同時瞪目視鼻準,昂頭,塌腰垂脊,凝神益志,意存丹田(圖12)。式定後腳跟落地,再掀起,三次後即伸膀挺肘一次;共腳跟頓地二十一次,伸膀七次;然後起立,成立正姿式。熊氏真傳少林大易筋經
熊序 余家世代弓刀,以武職居官時,有將門之譽,或言祖屋使然。餘十七歲春光,先伯任粵督標後營守備,請新年酒,當筵對眾賓客言,人云將門無弱子,今觀兒輩誠風水尾矣。余在座聞之,敢怒不敢言。先父時已棄武就文,在閩為候補道,不樂居官,歸作田舍人矣,見余怒狀,曰:「你向驕,不然,習易筋正合時矣。」余遂矢志從先父學易筋五周年,至二十二歲時,能抱考試武科三百斤石加三張刀共六百斤,在三丈徑之場內,行二十周。以此知腰力有如此矣。又以三指捻香港仙士能摺,以此知指力又如此矣。然雖知力之暴長如此,究未明其所以然。於是先父將所然之法說明。然後知練力先要練氣,力從氣中生。余今年七十有五,皮肉幼滑不露筋骨,人或不信余之真實年歲,李子佩弦從余習此法,並志在廣傳此法,已為之作各式於後,以饗學者,又請余弁言,故為之略述原起如此。有人見余老且健,也問余養生術,余有《浪淘沙》一闋附錄於下: 行橐懶攫錢,倦即高眠。冬吟白雪夏吟蟬。渡海登山無定著,隨意車船。 舊歲古梅邊,重結鄉緣。田家小飲輒頹然。四百五十回輪甲子,莫問何年。 嶺東梅縣熊長卿序於上海南園 陳序 餘十四歲開始學拳,凡武藝書籍莫不留心,初見《易筋經》,於其命名不無疑焉。以常識未充,未敢妄事論定,私心自忖,筋亦能易乎?閱古本《易筋經》,其意「易」字是改變之意,「筋」是肌肉,「經」是方法。總言之,是改變肌肉之方法。醫家生理,謂人身細胞,七年一易,是否如此,尚待證實。 「易筋經」之練習,實為坐馬用氣運血,以「易筋經」三字統其名,未嘗不可。余於一九二○年到廣州,協助地方人士成立精武體育會,由陳鐵笙之介識熊長卿先生,與談武術數日不倦,其家人子女無不精修武術,曾為余言,彼練「易筋經」,能疊骨,余甚奇之,以匆匆旅人,未求進修。長卿以善武功,年八十餘始卒,足證武術之於壽命有莫大關係焉。 一九五七年,余修武術發展史,遇精武老同志李佩弦君;相談往事甚歡。彼出熊長卿先生《易筋經》本,是為長卿家傳秘本,僅傳於彼,邀余作序。因復憶三十七年往事,並知易筋經對於健康之妙用,尤其熊氏家傳疊骨本,今佩弦既得其真傳,一幸事也。李君服務精武數十年,足跡遍海內外,年五十餘仍致力武化不懈,其編此書,旨在廣傳秘要,使此壽人壽世學術遍及於眾,李君誠一新時代之武術專家也。 一九五七年三月十日陳公哲識於香港之健康村 李序 少林易筋經,坊間刊本殊多,嘗見學者得斯法之一鱗半爪,亦獲奇效。是篇乃熊家嫡傳,與坊間印行者迥異,蓋秘本也。鄙人丙子初春,赴滬舟次遇熊君長卿,暢談武術,忽憶友人從游熊君,習易筋經,舉而相詢。熊君告余曰:余年逾古稀,而精神矍鑠異常人,其致強之道,實賴易筋之功。當承示各法,數分鐘內,果有特徵。據謂久習此法,氣力不期而自增至。彼曾以臂力指力示人。斯法之動作簡單易學,第一級不費力,老弱咸宜。第二級宜於初發育之少年。第三級之練力法,數年純功可臻力士地位。余以經驗所得,常以斯法授同寅,其有患痼疾者練習數月,必收大效。因恐此道日久湮沒,謹依熊氏面授家傳方式,繪圖說明,以供同好之研究,欲轉弱為強延年益壽者,幸毋忽諸。 癸未季秋李佩弦序於羯磨草廬 練易筋之實效 吐納術乃中國獨有之技,是篇亦吐納法門之一種。故練氣者佔多練體者較少。查各種氣功本原多從佛家傳出。佛家之氣功則以印度康藏為著。大密宗氣功有九接風寶瓶氣拙火定等。惟習此法要有師承及長依師,萬勿以一知半解妄自練習也。至易筋練氣系屬粗淺功夫而矣。然數載純功,內臟必強,氣力必增,則又令一般學者發生無限興奮。余主持廣州精武體育會時,曾有幾位長者研究,其中有虛不受補者,有常見頭冷者,有消化不良者,有胃病肺病者,只習第一級至四式,兩月內竟次第收穫良好轉變。後來,人各一方,數載分散,忽有相值,但均覺精神飽滿。詢以經過,皆雲藉練易筋法不斷,故戰勝一切病魔,易筋功效有如是之大。誠人類健康之保障,抑亦弱者之救星也。僅述一二俾資印證。 上海精武體育會李佩弦志 易筋經例言 (1)第一級八式,第五、第八兩式,略有動作,余式無動作。 (2)第二級四式,一至三式均無動作,第四式動作另有說明。 (3)第三級二式,第一式無動作,第二式動作另有說明。 練易筋經注意事項 (甲)每式從九個呼吸起,至八十一呼吸止,呼吸宜慢宜長,忌急速。初學由九個呼吸起,練至純熟無勉強,再加九個呼吸,循序漸進,切勿勉強。每一式練習完畢,略事休息,方可繼續練別式。因為練深呼吸絕對不可牽強。如覺疲倦即須調息後乃再繼續。 (乙)初學應由第一級第一式,從九個呼吸增至九九八十一呼吸,自覺無勉強,方可學第二式。惟初學往往因習一式覺枯燥無味,則又可習一至八式,行九個呼吸,逐漸增加,每式行九九八十一呼吸,但要逐漸增加,切忌急速。 (丙)呼吸須咬牙,舌舐上顎,口微開。咬牙作用系年老牙不脫。口微開乃助呼吸自然。舌舐上顎則增津液。 (丁)學習此法宜早、午、晚行之,至少每日行一次。練時需精神專一,肩下沉不挺胸。每式完畢,須緩行數步,略事休息。工作過勞不宜練習。因為無甚益處,但亦無損。總要自然,不要勉強。 (戊)運動時,凡握拳或按掌或上托或前推或左右撐掌等式,每一呼吸必加一緊。例如,握拳呼吸後,愈握愈緊直至九九呼吸完畢,乃放鬆。前推、上托、左右撐等式均同。 (已)第一級練習時,不必用力,務要純任自然、久習則氣力不期而自至。第二級一至四式,乃疊骨法,熊師曾演習此式,全身縮短五寸,據云童年苦練必能成功。各式呼吸須注意吸氣下沉至丹田。 (庚)第三級第一式吞陰法,童年學習,數年純功,方易成就。第二式全練指力、腰力。各式久練,有延年益壽、轉弱為強之特效。 (辛)本編三級共十四式,各有不同之特點,人手一編雖可練習,但求收效迅速及易於明了,則須從師學習,注意口訣。 |
易筋經各級各式練法 第一級第一式(圖一) 雙足立定寬如肩闊,眼平視,牙咬緊,口微開,舌舐上顎,兩手握拳,大拇指貼大腿,每呼吸完畢拳握緊,勿放鬆,愈握愈緊,直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畢,乃放鬆。行之數月手力自然增加。 注意: 肩要沉,胸勿挺,引氣下沉丹田。 初練先做九次呼吸,兩手即放鬆, 以後逐漸增加,總要自然不勉強。 第一級第二式(圖二)雙掌下按呼吸 雙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視,牙咬緊,口微開,舌舐上顎,兩手掌左右下按;每一呼吸完畢,雙掌下按,左右手指翹起,掌愈按愈下,勿放鬆,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畢,乃放鬆。此式亦增長手力腕力。 注意。沉肩,含胸,氣沉丹田,掌下按時手指翹起。 第一級第三式(圖三)雙掌前推呼吸 雙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視,牙咬緊,口微開,舌舐上顎,兩掌前推,大拇指與食指尖相對成三角形,每一呼吸完畢,雙掌向前推出,手指同時拗入,愈推愈前,愈拗愈入,直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畢,乃放鬆。此式長手力與指力。 注意:手臂微曲,氣沉丹田,手指拗入。 第一級第三式(圖三之二) (側圖) 第一級第四式(圖四)左右托掌呼吸 雙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視,牙咬緊,口微開,舌舐上顎,兩手掌左右平伸,用意想有重物置於兩掌之中,每一呼吸完畢,用意把掌上托,只用意兩掌均不動,練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為止。此式增長臂力。 注意:沉肩、收胸、氣沉丹田,雙手伸乎勿下墮,此式增長臂力。 第一級第五式(圖五)雙掌開合呼吸 兩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視,牙咬緊,口微開,舌舐上顎,兩手合十當胸;兩大拇指貼身,吸氣時兩手分開,呼氣時兩手再合,練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為止,此式使肺部一張一縮,對結核病有良好的效效能。 注意:沉肩,含胸,氣納丹田,兩手開合時手指拗出,大拇指貼身,不離肘,不提起。見圖五(之一)、圖五(之二)。即合掌當胸,連續開合開至如圖五(之一)為度。
第一級第六式(圖六)左右撐掌呼吸 雙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視,牙咬緊,口微開,舌舐上顎,兩掌分左右撐開,掌心向外,手指向天,指尖拗向頭部,每一呼吸,雙掌撐開,如是連續八十一次呼吸,愈撐愈開,直至完畢,乃放鬆。此式增長臂力和腕力。 注意:沉肩,含胸,氣沉丹田,指尖拗向頭部。 第一級第七式(圖七)雙掌上撐呼吸 雙足立定如前式,雙手反掌向上撐,掌心朝天,大拇指與食指頭相對成三角形,面向天;吸氣時牙咬緊,呼氣時口張開,手向上撐高,愈撐愈上,直至八十一次呼吸完畢乃止。此式去口臭氣。 注意:氣沉丹田,頭上仰,眼看手背,胸腹不可凸出,手指拗落。 第一級第八式(圖八)雙手下垂呼吸 雙足立定如前式,牙咬緊,身變曲至九十度角,兩手徐徐下垂,身下彎時呼氣,起立時吸氣,兩手愈垂愈下;呼吸如過於急速,起立時立定可再行一呼一吸,後乃下垂;如不覺疲勞,可連續八十一次呼吸乃止。 注意:沉肩收胸,氣沉丹田,雙手下垂時,兩肩微微鬆動,手要放鬆,勿用力。此式對腹部脂肪過剩有特效,能減腹脂,收細腰圍。如腹部脂肪過剩,每日習九九呼吸三次至五次,一月後可收大效。 第二級第一式(圖九)弓步拗身呼吸(右) 右足向右踏開一步,成右弓步式,身體向右拗後,右掌置背後,左手成圓形置額前,掌心向外,眼看左腳踵;此式站成,牙咬緊,乃行一至八十一次呼吸。多習此式對腰痛有良好轉變。 注意:此式乃右疊骨式,但非童年練習,必難成功。呼吸時全身均不動。第二級第一式弓步拗身呼吸(左)式與前式同,只左右拗身不同矣。 第二級第二式(圖十)握拳上仰呼吸(右) 雙足如前成右弓步,身軀挺直,右手握拳提高曲肘置頭上,頭上仰,眼看右手心,左手握拳垂下,拳心向後,牙咬緊,連續呼吸八十一次,乃放鬆。練頸部粗壯。 注意:此式呼吸時,全身不動,右手腕微曲收緊,頭上仰,頸部緊張。第二級第二式握拳上仰呼吸(左)式與前式完全相同,只左右隅反可也。 第二級第三式;(圖十一)上撐下垂呼吸(右) 雙足如前成右弓步,身軀挺直,右掌向上撐,掌心朝天,指向頭拗下,左掌下垂,指頭向地,掌心向大腿,眼平視,牙咬緊,行八十一次呼吸乃放鬆。此式與第九式圖有聯繫作用。 注意:此式呼吸時,全身不動,每一呼吸完畢須右手上撐,左手下垂,將兩手拉長之意。 第二級第三式上撐下垂呼吸(左)式與上式完全相同,只左右隅反可也
第二級第四式(圖十二)下蹲起伏呼吸 雙足尖貼地相距一尺二寸,兩手叉腰,身體徐徐下蹲;當下蹲時,足踵離地,只用兩足尖維持重心;眼平視,牙咬緊,下蹲標準至大腿水平為度,一起一伏至八十一次呼吸為止。久練步穩腎固,至老健步無衰頹態。 注意:全套易筋法只此式與第五、第十四式有動作。此式下蹲時呼氣,起立時吸氣。起時用足尖,立時足踵伏地,下蹲時足踵再離地。 第三級第一式(圖十三)吞陰呼吸 雙足貼地,約距離尺余,兩手置背後,右手握拳,左手握右腕,身微蹲下,兩膝稍曲, 眼平視,牙咬緊,舌舐上顎,連續行八十一次呼吸乃止。 此式童年久練必能成功。此式對腎部發展特強,成年人習之數月有不可思議之效果。此式以站樁步引氣下沉至丹田,能療一切痼疾。 注意:穀道提起,氣沉丹田,腎囊收縮。 第三級第二式(圖十四)俯仰呼吸 全身蹬直,足趾與手指貼地,一俯一仰連續行八十一次呼吸。重要點在手,手之運用須分三式:第一式先用掌貼地活動;俟純熟後,第二式由掌變拳;俟純熟後,沒有勉強,再用第三式由拳變指。指亦分平指和立指:平指即指甲朝上;立指即指甲朝橫,全用指尖貼地。 此式用指最難,但動作一俯一仰,由少增多,循序漸進,日久功深,則不覺其難。用指先以五指,逐漸減少至一大拇指,為達到最高峰目的。 無病之人習此式,行之數月,臂力、指力、腰力不期而自至,行之年余,則指力能摺銅錢。此式發展大胸筋、後膊筋、三角筋、兩頭筋,前後腕腿各部均有相當發展,動作宜慢。 注意,此動作,凡患肺病、心臟病,胃病者不宜練習。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