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知識之一
臟腑學說臟腑學說是以五臟為中心,配合六腑,聯繫五體、五官九竅(眼、舌、口、鼻、耳、前陰、後陰)、五志等,連結成一個「五臟系統」的整體。精、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五臟:肝、心、脾、肺、腎。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奇恆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包。五髒心:心為君主之官,主神明。心主血脈,其華在面。開竅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 心包絡:亦稱心包,是包裹在心臟外圍的一層衣膜,膜上分布著明顯的脈絡。護衛心臟,傳導心主的命令。 肝:肝藏血。主疏泄,調節精神情志,促進消化吸收。肝主筋,其華在爪。開竅於目。 肝氣通於目, 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 脾:主運化,主統血,主肌肉、四肢。開竅於口,其華在唇。 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外合皮毛。主肅降,通調水道。開竅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與喉嚨、聲音有關。(金實不鳴,金破不鳴)。 腎:藏精氣,主生殖,發育。主滋養和溫煦各臟腑組織。主水。主納氣。 主骨、生髓、充腦, 其華在發。開竅於耳,司二陰。 命門:部位在兩腎各一寸五分之間(肚臍後面遙遙相對,脊椎骨上面)。命門即是腎陽, 『腎無此即無以作強,而技巧不出矣;膀胱無此即三焦之氣不化而水道不行; 脾胃無此則不能蒸化水谷,而五味不出矣,肝膽無此則將軍無決斷而謀慮不出矣; 大小腸無此則變化不行,而二便閉矣;心無此則神明昏,而萬事不能應矣』。六腑膽:附於肝,與肝相連,和肝共同發揮疏泄作用。膽內貯藏〝精汁″(膽汁)。因膽汁清凈,又稱為〝中精之腑″。 臨床上對驚悸、膽怯、失眠,多夢等證,常由膽來治療。 胃:位於膈下,上接食道,下連小腸。分上、中、下三部。上口為賁門,稱為上脘;下口為幽門,稱為下脘: 上下脘之間名為中脘。主要功能是受納和熟腐水谷。 小腸:上連於胃,下通大腸。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吸收具有營養作用的精華部分, 歸之於脾,轉輸五臟。同時將糟粕中的水液,滲入膀胱,雜檅下送大腸。小腸的功能,往往概括在脾的功能中。 大腸:上端接小腸,交換之處稱闌門;下端為肛門。生理功能是傳瀉糟糪粕。 膀胱:位於小腹,接受由腎和三焦下注的水液,有貯藏和排泄小便的作用。 三焦:上中下三焦的總稱。因它不是一個具體的臟器,而是人體胸腹之上中下三部及其所在臟腑的概括, 有〝孤腑″、〝外腑″之別稱。主要功能是運行水液,敷布原氣,主持諸氣,司人體氣化以推動臟腑的功能活動。病理上,上焦病包括心、肺的病變, 中焦病包括脾、胃的病變,下焦病主要指肝腎的病變。 腑與腑之間的關係消化功能在胃、小腸與膽的協同作用下完成;吸收功能主要在小腸,同時與大腸、三焦也有關; 排泄功能則在膀胱、大腸和三焦共同作用而完成 病因發病原理人體內部(臟腑組織的生理功能和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即正氣)和外界環境(各種致病因素,即邪氣)相互鬥爭中,邪氣處於暫時的優勢。致病因素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伏氣) 疫癘:具有強烈傳染性的外來致病因素,形成的主要原因為氣候的特殊變化及環境衛生不良。 七情:喜:喜樂過度影響到肺。 怒:不獨傷肝,亦可傷及其他臟器。 憂:憂傷肺,亦能傷脾。 思:思慮傷神(心),也能傷脾。 悲:傷心,也有因內髒髮生變化,而後產生悲哀癥狀。 恐:傷腎。腎藏志,心藏神,血不足則志歉,志歉則易恐,恐則神祛。 驚: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 飲食和勞逸 房室不潔:**過度,損傷腎中所藏之精氣。 創傷和蟲獸傷害。 蟲積:因飲食不慎,恣食生冷瓜果以及油膩肥甘之品,致濕停熱生,醞釀生蟲,久而成積。或誤食污穢不潔的食物所致。 中毒:毒蛇猛獸,飲食中毒,藥物中毒。 遺傳。 痰飲:內臟功能失調,津液凝聚而成的病理性產物。一般以質稠濁的叫痰,清稀的稱飲。 瘀血:又稱蓄血,因氣虛、氣滯或血寒等原因,使血液運行不暢,或離經之血不能及時消散。瘀血形成後,導致臟腑功能失調。 診法望診望全身 望神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 望色色是臟腑氣血的外在表現。以鮮明、榮潤、含蓄為佳。 望形體觀察病人體質強弱和體形的肥瘦,以及頭、背、腰、膝、骨的異常表現。有〝肥人多濕″,〝肥人多痰″,〝瘦人多火″,〝瘦人多勞嗽″之說。 望姿態觀察病人坐、卧、行、立的動態。望局部 望頭面部頭、發、面、目、鼻、耳、口、唇、齒、咽喉、頸項。望軀幹四肢胸、腹、背、腰、四肢、皮膚、二陰。 頭:諸陽之會,內藏腦髓,是精明之府,為腎所主。 望舌 望舌質:神,色,形,態。 望舌苔:苔質:厚薄,潤燥,腐膩,剝落,有無根。苔色:白,黃,灰,黑四種苔色。 望苔、質合參: 望排出物 望痰涎 望嘔吐物 聞診聽聲音 - 語言、呼吸、咳嗽、嘆息、嘔吐、呃逆和噯氣 聞氣臭 - 病體氣臭、口氣味、排出物氣味。 問診一般情況 問主訴和現病史 對五味的偏嗜,也可測知臟氣的偏盛偏衰:好食甘者脾虛,好食辛者肺病,好食酸者肝虛,好食咸者腎虛,好食苦者心病。 《十問歌》: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問寒熱 問頭身 問口渴與飲水 問飲食與口味 問二便 問耳鳴、耳聾 問睡眠 問婦女病 問小兒病 問既往史、家族史和個人生活史 切診脈診六綱脈:浮、沉、遲、數、滑、澀。浮脈主表證,沉脈主里證,遲脈主寒證,數脈主熱證,滑脈主虛證,澀脈主實證。 遍診:應用不便,已不常用。切按全身可以觸摸到的動脈,包括頭(上)、手(中)、足(下)三部,每部各分天、地、人三候。 三部診法:應用不便,已不常用。頭部的人迎(以候胃氣),腕部的寸口(以候十二經),足部的跗陽(以候胃氣)。病情危篤寸口無脈時,常診人迎、跗陽來斷胃氣的存亡。 按診按肌表:察寒熱、察潤燥、察腫脹、察瘡瘍。 按頭頸 按胸腹:心下滿而痛者為「結胸」,屬實。心下滿,按之濡軟而不痛的為「痞氣」,屬虛。 按手足 手足俱寒:陽虛寒盛。 身熱而手足不溫:熱厥證 身涼而四肢厥冷:寒厥證 手背熱甚:外感發熱 手心與小腹熱甚:內傷發熱 手心熱甚於額者:虛熱纏綿 額熱甚於手心:表熱 小兒高熱指尖發涼:驚厥。 按腧穴:膽病可在膽俞出現壓痛,肝病在肝俞和期門穴有壓痛,肺病在肺俞可摸到結節, 胃痛可在胃俞和足三里穴有壓痛。 四診心法(一)總綱 望、聞、問、切,為識病之要道望以目察,聞以耳占、問以言審、切以指參,明斯診道,識病根源,能合色脈,可以萬全。(二)望診天以五行,人以五臟,化生五色,相生如環之常德。 五行五色,青赤黃白,黑復生青,如環常德。五色生克順逆,相兼合化之變色。 變色大要,生克順逆,青赤合化,赤黃合一,黃白淡黃,黑青深碧,白黑淡黑,白青淺碧,赤白化紅,青黃變綠,黑赤紫成,黑黃黧立。色之本原,出於天,征乎人,五藏不病常色之診法。 天有五氣,食人入鼻,藏於五藏,上華面頤,肝青心赤,脾藏色黃,肺白腎黑,五藏之常。四時不病常色之診法 藏色為主,時色為客,春青夏赤,秋白冬黑,長夏四季,色黃常則,客勝主善,主勝客惡。色脈相合相反,生死之診法。 色脈相合,青弦赤洪,黃緩白浮,黑沉乃平,已見其色,不得其脈,得克則死,得生則生。色脈相合,診病新久難易之法 新病脈奪,其色不奪,久病色奪,其脈不奪,新病易已,色脈不奪,久病難治,色脈聚奪。五色合五氣之診法色見皮外,氣含皮中,內光外澤,氣色相融,有色無氣,不病命傾,有氣無色,雖困不凶。氣色病至容狀之診法 縞裹雄黃,脾狀並臻,縞裹紅肺,縞裹朱心,縞裹黑赤,紫艷腎緣,縞裹藍赤,石青屬肝。四時百病五藏五部五官五色生死之診法 青如蒼璧,不欲如藍,赤白裹朱,血赭死原,黑重漆炱,白羽枯鹽,雄黃羅裹,黃土終難。五色合五官主病虛實之診法 舌赤卷短,心官病常,肺鼻白喘,胸滿喘張,肝目眥青,脾病唇黃,耳黑腎病,深淺分彰。五色合五部主虛實賊微正五邪之診法 左頰部肝,右頰部肺,額心頦腎,鼻脾部位,部見本色,深淺病累,若見他色,按法類推。上部候頭,下部候足,中部候藏府,合五色主病之診法 天庭面首,闕上候咽,闕中印堂,候肺之原,山根候心,年壽候肝,兩傍候膽,脾胃鼻端,頰腎腰臍,顴下大腸,顴內小府,面王子膀,當顴候肩,顴外候臂,顴外之下,乃候手位,根傍乳膺,繩上候背,牙車下股,膝脛足位。五官五部強弱壽夭之診法 庭闕鼻端,高起直平,顴頰蕃蔽,大廣豐隆,骨骸明顯,壽享遐齡,骨骼陷弱,易受邪攻。五色隨其所在,五官五部內部外部上部下部主部之診法 黃赤風熱,青白主寒,青黑為痛,甚則痹攣,恍白脫血,微黑水寒,痿黃諸虛,顴赤勞纏。五色傳乘官部之診法 視色之銳,所向部官,內走外易,外走內難,官部色脈,五病交參,上逆下順,左右反阽。五色晦明聚散,別久重新輕之病,易治難治之診法 沉濁晦暗,內久而重,浮澤明顯,外新而輕,其病不甚,半澤半明,雲散易治,博聚難攻。非常之色,診人暴死之法 黑庭赤顴,出如姆指,病雖小愈,亦必卒死,唇面黑青,五官黑起,擦殘汗粉,白色皆死。見其色不見其病之診法 善色不病,於義誠當,惡色不病,必主凶殃,五官陷弱,庭闕不張,蕃蔽卑小,不病神強。肝病自病,虛實之診法 肝病善怒,面色當青,左有動氣,轉筋脅疼,諸風掉眩,疝病耳聾,目視慌慌,如將補驚。心病自病虛實之診法 心赤善喜,舌紅口乾,臍上動氣,心胸痛煩,健忘驚悸,怔忡不安,實狂昏冒,虛悲凄然。脾病自病虛實之診法 脾黃善憂,當臍動氣,善思食少,倦怠乏力,腹滿腸鳴,痛而下利,實則身重,脹滿便閉。肺病自病虛實之診法 肺白善悲,臍右動氣.洒淅寒熱,咳唾噴嚏,喘呼氣促,膚痛胸痹,虛則氣短,不能續息。腎病自病虛實之診法 腎黑善恐,臍下動氣,腹脹腫喘,溲便不利,腰背少腹,骨痛欠氣,心懸如飢,足寒厥逆。五色合五病順逆生死之診法 正病正色,為病多順,病色交錯,為病多逆,母乘子順,子乘母逆,相剋逆凶,相生順吉。色合二目之神,診病生死之法 色生於藏,各命其部,神藏於心,外候在目,光晦神短,了了神足,單失久病,雙失即故。色合二目之色,診病生死之法 面目之色,各有相當,交戶錯見,皆主身亡,面黃有救,皆紅疹瘍,眥黃病癒,睛黃髮黃。診目陰陽生死之法 閉目陰病,開目病陽,朦朧熱盛,時瞑衄常,陽絕戴眼,陰脫目盲,氣脫眶陷,睛定神亡。(三)聞診五音乃天地之正氣,人之中聲 五色既審,五音當明,聲為音本,音以聲生,聲之餘韻,音遂以名,角征宮商,並羽五聲。聲音各有所主之診法 中空有竅,故肺主聲,喉為聲路,會厭門戶,舌為聲機,唇齒扇助,寬隘銳純,厚薄不故。五藏聲音不病之診法 舌居中發,喉音正宮,極長下濁,沉厚雄洪,開口張顎,口音商成,次長下濁,鏗鏘肅清,撮口唇音,極短高清,柔細透徹,尖利羽聲,舌點齒音,次短高清,抑揚詠越,微聲始通,角縮舌音,條暢正中,長短高下,清濁和平。前以咽喉會厭舌齒口唇稟賦不同,以別非病之音,此又復以人之情感物成聲,以明非病之聲 喜心所感,祈散之聲,怒心所感,忿厲之聲,哀心所感,悲嘶之聲,樂心所感,舒緩之聲,敬心所感,正肅之聲,愛心所感,溫和之聲。五聲變而生病之診法 五聲之變,變則病生,肝呼而急,心笑而雄,脾歌已漫,肺哭促聲,腎呻低微,色克則凶。聲音診病寒熱虛實生死之法 好言者熱,懶言者寒,言壯者實,言輕者虛,言微難復,奪氣可知,譫妄無偷,神明已失。失音為病不同之診 失音聲重,內火外寒,瘡痛而久,勞啞使然,啞風不語,雖治命難.謳歌失音,不治亦痊。(四)問診五入問病之診法 聲色既詳,問亦當知,視其五入,以知起止,心主五臭,自入為焦,脾香腎腐,肺腥肝臊,脾主五味,自入為甘,肝酸心苦,肺辛腎咸,腎主五液,心汗肺泣,自入為唾,脾涎肺涕。問知精神盛衰虛實之診法 百病之常,晝安朝慧,夕加夜甚,正邪進退,潮作之時,精神為貴,不衰者實,困弱虛累。問知晝夜起居, 診病陰陽氣血生死之法 晝劇而熱,陽旺於陽,夜劇而寒,陰旺於陰,晝劇而寒,陰上乘陽,夜劇而熱,陽下陷陰,晝夜寒厥,重陰無陽,晝夜煩熱,重陽無陰,晝寒夜熱,陰陽交錯,飲食不入,死終難卻。問知飲食之診法 食多氣少,火化新痊,食少氣多,胃肺兩愆,喜冷有熱,喜熱有寒,寒熱虛實,多少之間。問知大小二便之診法 大便通閉,關乎虛實,無熱陰結,無寒陽利,小便紅白,主乎寒熱,陰虛紅淺,濕熱白泔。(五)綜合診法色合問,診病真偽之法 望以觀色,問以測情,召醫至塌,不盼不驚,或告知痛,並無苦容,色脈皆和,詐病欺矇。聲合情,診病真偽之法 脈之呻吟,病者常情,搖頭而言,護處必疼,三言三止,言謇為風,咽唾呵欠,皆非病徵。色合問,診病之法 黑色無痛,女疸腎傷,非疸血蓄,衄下後黃,面微黃黑,紋繞口角,飢瘦之容,詢必噎膈。色合情之診法 白不脫色,脈如亂絲,問因恐怖,氣下神失,乍白乍赤,脈浮氣怯,羞愧神盪,有此氣色。 色合皮、永?、肉、筋、骨診病之法 眉起五色,其病在皮,榮變蠕動,血脈可知,眥目筋病,唇口主肌,耳主骨病,焦枯垢泥。毛髮診病之法 發上屬火,須下屬水,皮毛屬金,眉橫屬木,屬土之毫,腋陰臍腹,發直如麻,毛焦死故。色和絡脈之診法 陰絡從經,而有常色,陽絡無常,隨時變色,寒多則凝,凝則黑青,熱多則淖,淖則黃紅。宗氣診病法 胃之大絡,名曰虛里,動左乳下,有過不及,其動應衣,宗氣外泄,促結積聚,不至則死。診尺膚之法 脈尺相應,尺寒虛瀉,尺熱病溫,陰虛寒熱,風病尺滑,痹病尺澀,尺大豐盛,尺小虧竭。肘臂之診法 肘候腰腹,手股足端,尺外肩背,尺內膺前,掌中腹中,魚青胃寒,寒熱所在,病生熱寒。診臍之法 診臍上下,上胃下腸,腹皮寒熱,腸胃相當,胃喜冷飲,腸喜熱湯,熱無灼灼,寒無滄滄。胃腸寒熱,為病之診法 胃熱口糜,懸心善飢,腸熱利熱,出黃如糜,胃寒清厥,腹脹而疼,腸寒尿白,飧瀉腸鳴。木形之人色合形之診法 木形之人,其色必蒼,身直五小,五瘦五長,多才勞心,多憂勞事,軟弱曲短,一有非良。火形之人色合形之診法 火形赤明,小面五銳,反露偏陋,神清主貴,重氣輕財,少信多慮,好動心急,最忌不配。土形之人色合形之診法 土形之狀,黃亮五圓,五實五厚,五短貴全,面圓頭大,厚腹股肩,容人有信,行緩心安。金形之人色合形之診法 金形潔白,五正五方,五朝五偏,潤削敗亡,居處靜悍,行廉主剛,為吏威肅,肩小無傷。水形之人色合形之診法 水形紫潤,面肥不平,五肥五嫩,五秀五清,流動搖身,常不敬畏,內欺外恭,粗濁主廢。得其形不得其色之診法 貴乎相得,最忌相勝,形勝色微,色勝形重,至勝時年,加感則病,年忌七九,猶宜慎恐。形肉生死之診法 形有強弱,肉有脆堅,強者難犯,弱者易干,肥食少痰,最怕如綿,瘦食多火,著骨難全。形合脈診生死之法 形氣已脫,脈調猶死,形氣不足,脈調可醫,形盛脈小,少氣休治,形衰脈大,多氣死期。形腫生死之診法 頭痛喘急,目裹腫水,面腫風水,足腫石水,水腫至腕,足腫至踝,面腫至項,陽虛可嗟。形憊死候之診法 頭傾視深,背曲肩隨,坐則腰痿,轉搖遲回,形則僂俯,立則振掉,形神將奪,筋骨虺頹。太陰情狀,以別陰陽盛衰法 太陰情狀,貪而不仁,好人惡出,下意貌清,不隨時務,後動於人,長大似僂,其色黮黮。少陰情狀,以別陰陽盛衰法 少陰情狀,小貪賊心,喜失慍得,傷害無恩,立則險躁,寡和無親,形如伏鼠,易懼易欣。太陽情狀,以別陰陽盛衰法 太陽情狀,自大軒昂,仰胸挺腹,足高氣陽,志大虛說,作事好強,雖敗無悔,自用如常。少陽情狀,以別陰陽盛衰法 少陽情狀,提?諦自貴,志不易盈,好外不內,立則好仰,形則好搖,兩臂兩肘,常出於背。陰陽和平人之情況 得陰陽正,平和之人,無為懼懼,無為忻忻,婉然從物,肅然自新,謙謙君子,靄靄吉人。(六)切診脈為血府,百體貫通,寸口動脈,大會朝宗。診人之脈,高股上取,因何名關,界乎寸尺。至魚一寸,至澤一尺,因此命名,陽寸陰尺,右寸肺胸,左寸心膻,右關脾胃,左肝膈膽,三部三焦,兩尺兩腎,左小膀胱,右大腸認。命門屬腎,生氣之原,人無兩尺,必死不痊。關脈一分,右食左風,右為氣口,左為人迎。脈有七診,曰浮中沉,上竟下竟,左右推尋。男左大順,女右大宜,男尺恆虛,女尺恆實。又有三部,曰天地人,部各有三,九候名焉,額頰耳前,寸口歧銳,不足三陰,肝腎脾胃。寸口大會,五十合經,不滿其動,無氣必凶,更加疏數,止還不能,短死歲內,期定難生。五藏本脈,各有所管,心浮大散,肺浮澀短,肝沉弦長,腎沉滑軟,從容而和,脾中遲緩。四時平脈,緩而和勻,春弦夏洪,秋毛冬沉。太過實強,痛生於外,不急虛微,病生於內。飲食勞倦,診在右關,有力為實,無力虛看。凡診病脈,平旦為準,虛靜凝神,調息細審。一呼一吸,合為一息,脈來四至,平和之則,五至無?,閏以太息,三至為遲,遲則為冷,六至為數,數則熱證,轉遲轉冷,轉數轉熱。遲數既明,浮沉須別,浮沉遲數,辨內外因,外因於天,內因於人,天有陰陽,風雨晦明,人喜憂怒,思悲恐驚。浮沉已辨,滑澀當明,澀為血滯,滑為氣壅。浮脈皮脈,沉脈筋骨,肌肉候中,部位統屬。浮無力而濡,沉無力弱,沉極力牢,浮極力革。三部有力,其名曰實,三部無力,其名曰虛。三部無力,按之且小,似有似無,微脈此考。三部無力,按之且大,渙漫不收,散脈可察。惟中無力,其名曰芤,推筋著骨,浮脈可求。三至為遲,六至為數。四至為緩,七至疾脈。緩止曰結,數止為促,凡此之診,皆統至數,動而中止,不能自還,至數不乖,代則難痊。形狀如珠,滑溜不定,往來澀滯,澀脈可證。弦細端直,且勁曰弦,緊比弦粗,勁左右彈。來盛去衰,洪脈名顯,大則寬闊,小則細減。如豆亂動,不移約約,長則迢迢,短則縮縮。浮陽主衰,風淫六氣,有力表實,無力表虛,浮遲表冷,浮緩風濕,浮濡傷暑,浮散虛極,浮洪陽盛,浮大陽實,浮細氣少,浮澀血虛,浮數風熱,浮緊風寒,浮弦風飲,浮滑風痰。沉陰主里,七情氣食,沉大里實,沉小里虛,沉遲里冷,沉緩里濕,沉緊冷痛,沉數熱極,沉澀痹氣,沉滑痰食,沉伏閉郁,沉弦飲疾。濡陽虛病,弱陰虛疾,微主諸虛,散為虛劇。革傷精血,半產帶崩,牢疝症瘕,心腹寒疼。虛主諸虛,實主諸實,芤主失血,隨見可知。遲寒主藏,陰冷相干,有力寒痛,無力虛寒。數熱主府,數細陰傷,有力實熱,無力虛瘡。緩濕脾胃,堅大濕壅,促為陽郁,結則陰凝。代則氣乏,跌打悶絕,奪氣痛瘡,女胎三月。滑司痰病,關主食風,寸候吐逆,尺便血膿。澀虛濕痹,尺精血傷,寸汗津竭,關膈液亡。弦關主飲,木侮脾經,寸弦頭痛,尺弦腹疼。緊主寒痛,洪是火傷,動主熱痛,崩汗驚狂。長則氣治,短則氣病,細則氣衰,大則病進。脈之主病,有宜不宜,陰陽順逆,吉凶可推。中風之脈,卻喜浮遲,堅大急疾,其凶可知。傷寒熱病,脈喜浮洪,沉微澀小,證反必凶,汗後脈靜,身涼則安,汗後脈躁,熱甚必難,陽證見陰,命必危殆,陰證見陽,雖困無害。勞倦傷脾,脈當虛弱,自汗脈躁,死不可卻。瘧脈自弦,弦遲多寒,弦數多熱,代散則難。溲瀉下利,沉小滑弱,實大浮數,發熱則惡。嘔吐反胃,浮滑者昌,沉數細澀,結腸者亡。霍亂之疾,脈代勿訝,舌卷囊縮,厥伏可嗟。嗽脈多伏,伏濡易治,沉伏而緊,死期將至。喘息抬肩,浮滑是順,沉澀肢寒,切為逆證。火熱之證,洪數為宜,微弱無神,根本脫離。骨蒸發熱,脈數而虛,強而澀小,必殞其軀。勞極諸虛,浮軟微弱,土敗雙弦,火炎細數。失血諸證,脈必見孔,緩小可喜,數大堪憂。蓄血在中,牢大卻宜,沉澀而微,速愈者稀。三消之脈,數大者生,細微短澀,應手堪驚。小便霖閉,鼻色必黃,實大可療,澀小知亡。癲乃重陰,狂乃重陽,浮洪吉象,沉急凶殃。癇宜浮緩,沉小急實,但弦無胃,必死不失。心腹之痛,其類有九,細遲速愈,浮大延久。疝屬肝病,脈必弦急,牢急者生,弱急者死。黃疸濕熱,洪數便宜,不妨浮大,微澀難醫。腫脹之脈,浮大洪實,細而沉微,歧黃無術。五藏為機,六府為聚,實強可生,沉細難愈。中惡腹脹,緊細乃生,浮大為何,邪氣已深。鬼祟之脈,左右不齊,乍大乍小,乍數乍遲。癰疽胃潰,洪大脈宜,疾其已潰,洪大最忌。肺癰已成,寸數而實,肺痿之證,數而無力,癰痿色白,脈宜短澀,數大相逢,氣損血失,腸癰實熱,滑數相宜,沉細無根,其死可期。婦人有子,陰搏陽別,少陰動甚,其胎已結,滑疾而散,胎必三月,按之不散,五月可別,左男右女,孕乳是主,女腹如箕,男腹如釜。欲產離經,新產小緩,實弦牢大,其凶不免。經脈病脈,業已昭詳,將絕之形,更當度量。心絕之脈,如操帶鉤,轉豆躁疾,一曰可憂。肝絕之脈,循刃責責,新張弓弦,死在八日。脾絕雀啄,又同屋漏,覆杯水流,四日無救。肺絕為何,如風吹毛,毛羽中膚,三日而號。腎絕伊何,發如奪索,闢辟彈石,四日而作。命脈將絕,魚翔蝦游,至如湧泉,莫可挽留。脈有反關,動在臂後,別由列缺,不幹證候。 辨證 證候是人體失去正常生理功能時,所表現的一系列證狀的綜合。某些證狀的同時出現或先後出現,有其病理、生理上的共同性和必然性,所以證狀的出現,雖然是千變萬化、錯綜複雜的,但也有一定的規律,並且相互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對這些證狀的辨認分析,可以了解疾病的本質,從而作出適當的治療方案。所以證候分類的方法,是辨證識病的基本法則。 辨證就是分析辨認疾病的證候。陰陽、表裡、寒熱、虛實。 八綱可以概括一切疾病的證候。其中陰陽兩綱是八綱的總綱,里、寒、虛三綱屬陰,表、熱、實三綱屬陽。但在具體臨證時,在陰證或陽證之間,還會挾有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等表裡、寒熱、虛實錯綜複雜的證狀在內。所以對八綱的運用,既要有分綱的辨析,又要有綜合的歸納,同時,還要注意證候的轉化和真假。轉化:由於人體抗病能力的改變,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往往可以互相轉化。一般的說,陽證轉為陰證,表明病情惡化,陰證轉為陽證,表明病情好轉;由表入里為病進,由里出表為病退;虛證轉為實證為吉,實證轉為虛證為凶;寒邪化熱表示邪實,熱病變寒表示正衰。 真假:一般在重病和久病的階段,往往能出現「熱深厥深、陰盛格陽」的真熱假寒、真寒假熱的現象;有時也會出現「大實有贏狀、至虛有盛候」的真實假虛、真虛假實的特殊情況。稍一不真,就能造成大錯,所以應該仔細辨別。 1. 陰陽辨證
2.表裡辨證
辨別應變的淺深和轉變的趨勢
一般皮毛、肌肉、經脈等屬表,五(六)臟六腑、血脈、骨髓等屬里。3. 寒熱辨證
4. 虛實辨證 從虛實辨別體力的強弱和病勢的盛衰。
|
推薦閱讀:
※兩張圖教你看懂茶葉的分類及基礎知識(建議收藏)
※中醫基礎知識
※風水基礎知識淺談
※聲音基礎知識365-第5課-聲音的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