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皮膚病 白 禿 瘡

真菌性皮膚病    白 禿 瘡 白禿瘡是生於頭部的真菌性皮膚病。因其頭生白屑,發落而禿成瘡而命名。中醫又稱「蛀毛癬」,俗稱「白鼠痢」。其特徵為灰白色鱗屑斑,毛髮易斷,在接近頭皮的發乾外圍有白色菌鞘圍繞。本病多發於衛生條件差的農村兒童,尤以男孩為多,青春期可自然痊癒。本病即現代醫學髮癬中的白癬。 歷代醫家對本病早有認識,認為本病是由蟲所引起,可由剃髮染毒而致。如隋《諸病源候論。白禿候》記載:「白禿之候,頭上白點斑剝,初似癬而上有白皮屑,久則生痂成瘡,遂至遍頭。洗刮除其痂,頭皮瘡孔如箸頭大,里有膿汁出,其細微難見.……乃至自小及長大不瘥,頭髮禿落,故謂之白禿也。」明《外科正宗.白禿瘡》云:「白禿瘡因剃髮腠理司開,外風襲入,結聚不散,致氣血不潮,皮肉乾枯,發為白禿,久則發落,根無營養。」《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則將白禿瘡與肥瘡混稱,統謂之禿瘡。「此證頭生白痂,小者如豆,大者如錢,俗稱錢癬,又名肥瘡。多生小兒頭上,瘡癢難堪,卻不疼痛,日久延漫成片,發焦脫落,即成禿瘡,又名癩頭瘡。」 (病因病機) . 多由接觸患者的理髮用具、帽、枕等傳染而得;或理髮時腠理司開,外邪侵入,結聚不散,以致氣血不潮,皮膚乾枯而成;或由脾胃濕熱內蘊,濕甚則癢流汁,熱甚則生風生燥,肌膚失養,以致皮生白屑,發焦脫落。 西醫學認為,本病是由小孢子菌所引起的頭皮和毛髮感染。 [辨病] 1 臨床表現 初起丘疹色紅,灰白色鱗屑成斑,中央有毛髮穿過,逐漸增多而大,小者如豆,大者如錢,漸沿至頭皮它處,毛髮乾枯,失去光澤,且頭髮變脆易於折斷,易於拔落,多數離頭皮2~3mm處,頭髮自行脫落,參差不齊,在接近頭皮的毛髮干外圍,常有灰白色菌鞘圍繞,是本病的特點。 自覺瘙癢。少數患者有輕微紅腫,丘疹,膿皰,結痂而稍有疼痛。病程纏綿,往往遷延數年未愈。未經治療者常常到青春期自愈,新發再生,不留疤痕.亦有繼發感染者,發生水皰腫脹,化膿等現象,在化膿處遺留疤痕,該處頭髮永不再生。鏡檢:發處可見有多數圓形孢子集聚. 2 診斷要點 2。1 好發於兒童,尤以衛生條件較差的農村兒童多見。 2.2『皮損為大小不等的圓斑,上覆灰白色鱗屑,逐漸擴大,可有輕癢。病發外圍繞以白鞘,在距頭皮2—3mm處折斷。 2.3 病程纏綿,但至青春期可自愈。愈後頭髮可再生。 3 鑒別診斷 3。1 白疤(銀屑病) 皮損有較厚的銀白色鱗屑性斑片,呈雲母片狀,邊緣暗紅,邊界清楚,頭髮呈束狀,不脫落,搔去鱗屑可見滲出或出血點,同時,四肢伸側常有同樣病變。 3.2 白屑風(頭皮脂溢性皮炎) 多見於青年,白色鱗屑堆疊飛起,雖也脫髮,但無斷髮現象. 3。3 肥瘡(黃癬) 有典型的黃癬痂和特殊的鼠糞臭味,愈後有疤痕,毛髮永久脫落。 3。4 黑點癬 頭皮散在黃豆到杏子大小鱗屑斑,細薄的鱗屑不多,病發剛出頭皮即折斷,毛囊口的斷髮呈黑點狀. 3.5 油風(斑禿) 常突然發生,呈斑片狀脫落,病變處光澤而無鱗屑。 3。6 石棉狀癬(石棉狀糠疹) 脂溢性皮炎中的一種,表現為堆集很厚的鱗屑,較難脫落,一般無脫髮現象。 (辨證) 濕熱蘊毒證 頭皮瘙癢劇烈,浸淫流滋,散在性膿皰、丘疹,口苦咽干,便結溲赤,舌質紅,苔薄黃,脈滑數. [治療] 1 內治法 一般不需要內治。病情較重,或繼發感染者,可配合內服湯藥治療。 1.1 辨證論治 多為濕熱蘊毒證,治宜清熱利濕解毒,殺蟲祛風。常用藥物茵陳、蒲公英、土大黃、金銀花、土茯苓、蛇床子、苦參、苦楝根皮等。 1.2 西藥治療 灰黃黴素,兒童劑量按每kg體重每日lO~15mg,飯後服,服藥一般3—4周,短程療法14天。或選擇酮康唑、斯皮仁諾等治療。治療期間應注意肝功能及血液情況。 2 外治法 關鍵在於將病發連根拔去。外塗一掃光或雄黃膏,或5%硫磺膏並配合拔髮治療。具體方法是:治療前先在頭部尋找病區及可疑病區,然後將該區周圍lcm處的毛髮剃光或剪子,以便敷藥;然後每日以明礬水或熱水洗頭後,即在病區敷藥,用油紙蓋上,並囑患者包紮或戴帽子固定,每日換藥1次,塗藥必須厚些.用藥l周后,頭髮比較鬆動,即可以鑷子拔去病發,並爭取3天內全部拔完.如果頭髮未松,更須多上些藥膏,不能間斷,一直到病變處頭髮拔光為止。.病區頭髮拔光後,繼續塗藥膏。此時塗藥不宜過厚,每日1次,連續2—3周,如果病區內發現有殘餘的頭髮或斷髮時,應立即徹底拔去. [預防與護理] 1 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減少感染來源. 2 不要使用患者的梳、篦、帽子和枕套等生活用品。 3 加強對理髮室的管理。理髮用具每日應分別用水煮沸15分鐘,或用酒精、5%石炭酸、10%福爾馬林溶液浸泡,或流水沖洗等方法進行清潔消毒。理髮後用流水洗頭。 4 患兒須經徹底治癒後,才能參加集體活動。 [古籍選粹] 《瘍科心得集.辨白禿瘡肥瘡論》 白禿瘡者,俗稱疽燦瘡,……作癢,瘡痂高堆是也。風襲則起白屑,熱甚則禿,久則傷孔而不生髮。治當消風,除濕,殺蟲,止癢,養血。肥瘡生於頭頂,乃臟腑不和之氣上沖,血熱之毒上注,小兒陰氣不足,陽火有餘,故最多犯之.宜內服荊芥、防風、連翹、天花粉、貝母、玄參、赤芍、生地、牛蒡子等,清熱解毒,涼血活血.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禿瘡》 此證頭生白痂,小者如豆,大者如錢,俗名錢癬,又名肥瘡。多生於小兒頭上,瘙癢難堪,卻不疼痛。日久蔓延成片,發焦脫落,即成禿瘡,又名癩頭瘡。 《外科真詮.白禿瘡》 白禿瘡一名癩頭瘡,多生於小兒頭上,初起小者如豆,大者如錢,白痂累累,抓癢不堪,年深日久,發焦脫離,由胃經積熱生風所致。宜先用番木鱉、生黃柏、芥穗煎水,洗去白痂,徐用太極黑鉛膏搽之;內服用防風通聖散料醇酒浸焙為細末,每日一二錢,量其壯弱用之,食後白湯送下,服至頭上多汗為驗。發落不生,用香油調骨碎補末搽之。
推薦閱讀:

皮膚莫名瘙癢起疙瘩 究竟原因是什麼
皮膚癌早期癥狀除了長痣之外還有什麼表現?
字課二十一:《字裡藏醫》之——皮膚
排毒改善皮膚,生少左暗瘡--醋蛋液
【潮范】男士夏裝搭配之黑皮膚男生穿衣術

TAG:皮膚 | 皮膚病 | 真菌 |